海湾扇贝自交家系的建立和自交效应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大连水产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Haskin Shellfish Research Laboratory,Rutgers Un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以1992年12月从加拿大引种到中国、以群体交配的方式在中国繁养了7代的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为材料,随机选取15个性腺发育成熟的个体,分为A、B、C 3组,分别通过自体受精建立15个自交家系,每组设各自混群对照。结果表明,海湾扇贝自体交配家系的受精率较高,并与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张国范,刘述锡,刘晓,郭希明,张福绥.海湾扇贝自交家系的建立和自交效应[J].中国水产科学,2003,10(6):0-
.[J].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03,10(6):0-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0-04-08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