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利用转录组测序开发甘蔗SNP分子标记
引用本文:胡小文,孔冉,刘洋,徐志军,苏俊波.利用转录组测序开发甘蔗SNP分子标记[J].南方农业学报,2022,53(9):2527-2536.
作者姓名:胡小文  孔冉  刘洋  徐志军  苏俊波
作者单位: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广东湛江 524000;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 广东湛江 524000;3.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嘉兴 31403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D1000600)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运行费(2022)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A01020)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630102020002)
摘    要:【目的】利用转录组测序开发甘蔗SNP分子标记,为甘蔗建立一种高效和低成本的分子标记开发方法。【方法】以40个甘蔗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使用高通量测序平台获得其转录组数据,经质控后将其匹配到参考基因组,然后使用GATK软件检测和过滤SNP分子标记,并使用snpEff对SNP进行注释及统计分析。利用这些SNP分子标记进行系统发生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最后,开发KASP标记并随机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转录组数据经质控后平均每个样本获得6.5 Gb的序列。通过变异分析和多重过滤筛选后,共获得220397个注释到染色体上的双等位基因SNP位点,平均密度为3 SNP/kb。SNP类型及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编码区错义突变与沉默突变的比值(N/S)为1.05,转换类型和颠换类型的比值(Ts/Tv)为1.89,杂合SNP占38.66%~49.91%,位于转录本的SNP比例为44.74%。系统发生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均表明,甘蔗栽培品种遗传来源较为单一,但群体分化较大。开发了11176个KASP分子标记,并随机合成25组KASP引物进行多态性验证,共有23组(92%)引物能检测到扩增产物,7组(28%)在40个甘蔗材料中呈现多态性,进一步验证了这些标记有效性。【结论】与传统SSR分子标记和基于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简化基因组测序的SNP分子标记开发方法相比,基于转录组测序的甘蔗SNP分子标记开发方法在保证质量和数量的情况下能获得更大比例的有效SNP,更有利于发掘功能SNP位点,为甘蔗分子SNP标记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 键 词:甘蔗    SNP分子标记    转录组    开发    主成分分析    群体结构分析
收稿时间:2022-03-21
点击此处可从《南方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南方农业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