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长江流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及主成分分析
引用本文:郑本川,崔成,李浩杰,张锦芳,柴靓,蒋俊,蒋梁材.长江流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及主成分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9,50(10):2196-2204.
作者姓名:郑本川  崔成  李浩杰  张锦芳  柴靓  蒋俊  蒋梁材
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成都 610066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温江 611130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成都,61006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四川省育种科技攻关计划
摘    要:目的]研究长江流域地区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为利用不同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的优良农艺性状、配制和选育优良品种(组合),提高油菜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提供的从长江上、中、下游区域征集的213份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四川省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供试甘蓝型油菜亲本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明确影响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单株产量形成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长江上、中、下游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均为单株产量,分别为18.29%、18.91%和18.47%;变异系数最小的均为株高,分别为6.24%、6.44%和5.95%.不同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的农艺性状除上游的区域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外,其余性状均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其中株高、主序有效长度、一次有效分枝数和每果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上游和中游区域的主序有效角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角果长度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中游区域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上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间接作用最大的是有效分枝高度;中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每果粒数,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下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主序有效长度,间接作用最大的是主序有效角果数.主成分分析可将上游和中游区域相关性状分为三大类,上游区域分别是株高性状、产量构成性状和角果性状,贡献率分别为41.353%、15.186%和12.083%;中游区域分别是株高性状、角果性状和分枝性状,贡献率分别为31.485%、22.004%和14.097%;下游区域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株高性状、角果性状、主序性状和产量构成性状,贡献率分别为32.393%、19.971%、16.035%和11.960%.结论]在四川省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影响长江上游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的主要性状是株高,中游区域主要是每果粒数,下游区域主要是主序长度.

关 键 词:甘蓝型油菜    农艺性状    遗传变异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长江流域

Genetic variation,correlation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agronomic traits of breeding parents of Brassica napus L. in Yangtze River
ZHENG Ben-chuan,CUI Cheng,LI Hao-jie,ZHANG Jin-fang,CHAI Liang,JIANG Jun,JIANG Liang-cai.Genetic variation,correlation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agronomic traits of breeding parents of Brassica napus L. in Yangtze River[J].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2019,50(10):2196-2204.
Authors:ZHENG Ben-chuan  CUI Cheng  LI Hao-jie  ZHANG Jin-fang  CHAI Liang  JIANG Jun  JIANG Liang-cai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南方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南方农业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