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古诗词的中国古代耕地生态系统辨识
引用本文:边振兴,郑艳清,果晓玉,张宇飞,刘晓晨,靳文娟,王楚翘,于淼.基于古诗词的中国古代耕地生态系统辨识[J].土壤通报,2023(3):549-558.
作者姓名:边振兴  郑艳清  果晓玉  张宇飞  刘晓晨  靳文娟  王楚翘  于淼
作者单位:1.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2. 辽宁省自然资源厅耕地立体保护与监测重点实验室;3. 沈阳农业大学理学院
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ZD-0709)资助;
摘    要:【目的】中国数千年传统农耕文明中蕴含的生态智慧折射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通过挖掘中国古代田园诗词中反映的古代耕地特征,辨识古代耕地生态系统,为当前耕地生态管护提供中国思维。【方法】运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原始古诗词数据,并进行预处理筛选,提取古诗词中隐含的耕地信息,结合GIS空间分析和SketchUp模型对古代耕地空间分布形态,耕地要素及耕作行为进行分析,探析古代耕地生态系统特征。【结果】(1)中国古代耕地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主要包括江西、陕西、江苏、浙江、河南、四川六个省级行政区,自然人文经济条件优越,既是耕地分布集中地区,也是中国各个朝代统治疆域主要重叠区,其耕地特征具有代表性。(2)古诗词样本描述了93种耕地要素,可划分为空间和生物两类,其中,古诗词样本中桑树出现频次最高,牛次之,水稻和麦子再次之,耕地要素的出现频次与古时社会经济生产具有紧密的联系。(3)古诗词反映了古人秉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开展农事生产活动,推行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方式。例如,以草木灰施肥,增加土壤养分的同时杀菌灭虫。(4)在古代耕地生态系统中,空间是生物的载体,为动植物提供生存空间...

关 键 词:土地生态  耕地生态保护  GIS空间分析  中国古诗词  传统农耕文化  人地关系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