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我县中稻油菜生产,三十多年来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949—1963年的一年一熟或少量两熟的沿袭阶段;1964—1970年的复种轮作阶段;1971—1977年的复种指数最高阶段;1978—1984年的中稻油菜面积逐年增加稳定发展阶段,並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  相似文献   

2.
Y两优302是湖南长沙年丰种业有限公司用Y58s×F302配组育成的两系超级稻新品种。2010—2011年南平市延平区引进作单季中稻种植,大田表现适应性广、米质优、丰产性好、熟相佳等特点。介绍了Y两优302在延平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T两优164是由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建旺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同选育的中籼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8年在沙县作中稻示范种植,表现群体整齐,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熟期转色好,米质较优,高产等特点。总结了T两优164在沙县作中稻种植表现及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资优1007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用自选恢复系RB207-1与自选抗稻瘟病不育系资100A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稻组合,表现高产、田间抗性强、作中熟中稻栽培熟期适宜等特点。2007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
“稻—油”两熟栽培的效益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门县稻田主要种植模式已由传统的“稻—稻—油”逐步向“稻—油”转变 ,2 0 0 1年“稻—油”模式已超过1.8万 hm2 ,占全县稻田面积的 6 7%。1 “稻—油”两熟模式的效益“稻—油”两熟模式是理想的水旱轮作方式 ,不仅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季节矛盾小 ,而且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具有省工、节本、增产增收的效果。一季中稻通过油菜秸秆还田 ,推广优质高产品种 ,普及旱育秧等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2 0 0 1年平均产量已超过 82 5 0 kg/ hm2 ;油菜通过推广“湘杂油 1号”等优良品种 ,普及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 ,增施硼肥 ,2 0 0 1年产量已达 2 2 5 0 …  相似文献   

6.
Y两优143在涟源作中稻栽培,表现出熟期适中、高产、抗病虫害、抗高温、耐肥抗倒、适应性广等特点,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两系杂交稻中稻新组合C两优255表现熟期适宜、分蘖力强、高产稳产、生态适应性广.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及获取高产的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两优616是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合作育成的超级稻新品种,于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在将乐县作中稻试种,表现熟期适中,高产稳产,米质优,熟期转色好。介绍该品种在将乐县作烟后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Y两优3218是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在湖南麻阳县作一季中稻种植,表现出产量高、抗性好、熟期适中、米质较优、适宜机械化收割等特点.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两优688在长汀作中稻—再生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系杂交稻两优688在长汀县作为中稻—再生稻栽培,具有抽穗整齐、再生力强、产量高、抗性好等特点,可作为再生稻推广品种。总结了两优688在长汀作中稻—再生稻种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红黄壤区“豌豆-稻-稻”高产高效种植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红黄壤区稻田5年的研究(1995~1999年),从品种引进筛选、适播期、适播量3个方面研究了稻田冬种豌豆的高产高效栽培配套技术。由“豌豆 稻 稻”的豌豆、早稻、晚稻品种筛选得出豌豆、早稻、晚稻3季品种优化搭配方式。通过“豌豆-稻-稻”3年连作试验,得出豌豆因连作而病害日益严重,产量逐年下降的结论,并对其低产原因进行了初步讨论,提出了“豌豆-稻-稻”与“大麦-稻-稻”3年1轮作的持续高产增收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小麦花生两熟制双高产栽培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才斌 《花生学报》1998,(4):10-12,30
本文结合近年来小麦花生两熟制双高产栽培研究与实践,从山东气候条件、作物对光温需求及反应特点、作物营养特性等几方面简述了小麦花生两熟制双高产栽培的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双季稻—马铃薯是稳粮增效种植模式,具有高产高效特点。介绍了诏安县双季稻—马铃薯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高效是当前水稻育种的主导目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稻生产比较效益降低,促使水稻育种由过去追求高产为主,转向追求整个过程的高效。全过程高效育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水稻育种技术的高效性。分子标记和基因芯片技术能提高优良基因型的选择效率,基因编辑技术能高效创造优良等位变异,转基因技术能跨物种转移优良性状,都是提高育种效率的好方法。二是水稻产出性状的高效性。高产、卫生和有益健康是获得高收益的基础,优质是提高单位产量效益的乘数,多抗是减少单位产量成本的除数,早熟能保证一年两收,这些性状的整体协同才能实现单位面积稻田产出的高效益。三是水稻耕作性状的高效性。一年两熟制下的水稻直播栽培是高效的耕作技术,它需要水稻具备苗期耐低温、穗期耐低温、厌氧发芽、耐淹涝等特征。化学除草需要水稻具有抗除草剂特征。机械化收割要求水稻具有抗倒、不易落粒的特征。只有具备这些特征的水稻,才能实现水稻耕作过程的高效。总之,高效是当前和今后水稻育种的主导目标。  相似文献   

15.
高效是当前水稻育种的主导目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稻生产比较效益降低,促使水稻育种由过去追求高产为主,转向追求整个过程的高效。全过程高效育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水稻育种技术的高效性。分子标记和基因芯片技术能提高优良基因型的选择效率,基因编辑技术能高效创造优良等位变异,转基因技术能跨物种转移优良性状,都是提高育种效率的好方法。二是水稻产出性状的高效性。高产、卫生和有益健康是获得高收益的基础,优质是提高单位产量效益的乘数,多抗是减少单位产量成本的除数,早熟能保证一年两收,这些性状的整体协同才能实现单位面积稻田产出的高效益。三是水稻耕作性状的高效性。一年两熟制下的水稻直播栽培是高效的耕作技术,它需要水稻具备苗期耐低温、穗期耐低温、厌氧发芽、耐淹涝等特征。化学除草需要水稻具有抗除草剂特征。机械化收割要求水稻具有抗倒、不易落粒的特征。只有具备这些特征的水稻,才能实现水稻耕作过程的高效。总之,高效是当前和今后水稻育种的主导目标。  相似文献   

16.
Seed yield is of crucial importance for the marketing of lucerne varieties. Statistical records for farmers’ production of certified seed suggested a slightly higher seed‐yielding ability of Italian landraces over improved varieties (proportionately 0·052). The aims were to: (i) assess the variation among landraces, and compare the germplasm of landrace and improved varieties, for seed‐yielding ability; and (ii)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ed yield, environment of origin and forage yield of the landraces. Thirteen farm landraces belonging to the seven commercial ecotypes of northern Italy and four improved varieties were evaluated for seed yield in the third cropping year and for herbage yield over twelve harvests. Landraces differed in seed yield and herbage yield (P < 0·05). Landrace material, compared with variety germplasm, showed a non‐significant trend towards higher seed yield (proportionately 0·047) and had similar herbage yield and plant density at the onset of the third cropping year. Seed yield of landraces was unrelated to forage yield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frequent mowing and earlier year of seed production on its farm of origin.  相似文献   

17.
经多年引种试验示范,早熟菜用型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在张掖市城郊蔬菜区地膜覆盖种植,每公顷平均产量为37.5 t,最高产量可达67.5 t,每公顷产值为30 000~75 000元。在种植模式上,采用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或大小拱棚复种秋菜等,每公顷产值为45 000~150 000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复种指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总结高效栽培技术的主要环节包括:选地整地、种薯处理、施足基肥、根外追肥、适期早播、合理密植、高垄栽培、浅灌勤灌、及时防治病虫害、防止晚霜冻害及适时收获等。  相似文献   

18.
宁夏引黄灌区麦稻水旱轮作二熟制双免耕的土壤培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麦稻水旱轮作二熟制双免耕的土壤培肥作用,采用常规测定法、比重计法、Biology-ECO法分别对参试的土壤养分、质地、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连续4年冬小麦水稻全免耕轮作后,0~4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11,9%、17.1%、9.2%、26.5%、19.1%,全钾、速效钾含量分别减少0.9%、10.2%,0~20 cm土层的土壤粘粒、砂粒比例明显增加,粉粒比例明显减少.免耕冬小麦成熟期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代谢活性显著高于传统耕作.0~20和20~40 cm土壤层次内反映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4种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丰富度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冬小麦整个生长季节中的变化趋于一致,即在分蘖期和拔节期传统耕作高于连续4年免耕处理,在灌浆期和成熟期连续4年免耕处理高于传统耕作处理.连续4年免耕0~40 cm土壤肥力明显优于连续3年双免耕的肥力.免耕对提高土壤肥力,尤其是对促进冬小麦中、后期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19.
作者总结各地高产经验认为,穗数和粒数是杂交水稻高产的关键。为了增穗增粒必须培育带大蘖的壮秧,使本田前期分蘖早发,以建立中、后期的合理群体结构和良好的冠层结构。品种搭配上双杂能显著高产,应突破杂交早稻。  相似文献   

20.
抗生菌剂在缓解大豆重迎茬根际微生态障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迎茬问题是造成大豆减产、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施用适宜的抗生菌剂能够改善根际微生态环境,促进大豆正常地生长发育,从而缓解甚至消除重迎茬的危害.本研究对正茬和重茬区大豆进行了抗生菌剂处理,并以常规处理作对照,在不同生育时期分别测定大豆的氮素同化量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状况.经连续两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播种同时施用定向筛选的抗生菌剂,明显改变了重迎茬大豆根际微生物区系组成,在细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的同时,真菌数量明显减少,即提高了B/F、A/F值,增强土壤自净与保健能力.进而改善了重迎茬大豆结瘤固氮状况,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加了单株籽粒重量,提高了籽粒的氮素同化量,缓解了重迎茬大豆的氮素同化生理性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