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改进育苗方法,于1982年在南京进行棉花地膜平铺覆盖营养钵育苗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效。地膜平铺覆盖营养钵育苗简称“地膜育苗”,就是用0.015毫米以下厚度的地膜(塑膜),平铺覆盖在营养钵苗床上,棉苗出土后破膜放苗,根在膜下生,苗在膜上长,育出的棉苗矮壮敦实,抗逆性强,移栽后缓苗期短,皮棉产量较高,纤维品质较好,并具有成本较低,管理简便,用工较少等优点。1983~1985年在继续研究的同时,在棉区进行示范,进一步完善这一项技术,目前在江苏淮北棉区已示范推广1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 1982年全省麦棉套种(以下简称麦套棉)自然面积达392.87万亩.这类棉田在棉麦共生期间,由于争水、争肥、争光矛盾突出,缺苗、迟发、贪青晚熟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品质的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近年大力推广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初步缓和了这些矛盾,获得麦棉较好产量.1982年又进一步对麦套棉进行地膜复盖栽培试验示范.据周口、开封两地区和新乡、民权、睢县统计,麦套棉地膜示范4686亩.现将试验示范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一、示范应用情况我们从2013年开始,把玉米三项技术中的拱膜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简称拱膜育苗)和地膜玉米直播全覆盖技术(简称地膜直播玉米),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即3~4叶期以前运用拱膜营养钵育苗技术,称为第一段膜,3~4叶期移栽到覆盖地膜的地里,直至成熟,称为第二段膜。因此把这项技术叫做玉米两段膜栽培技术。2013年,我们在太康县城郊乡段庄村地膜直播玉米推广区城内,进行试验玉米两端膜栽培技  相似文献   

4.
供试棉种为苏棉 8号 ,芦管育苗与传统营养钵育苗移栽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在 1叶、3叶期 ,芦管育苗移栽棉全株及其根、茎、叶氮、磷、钾含量低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 ,现蕾期两者基本一致 ;在苗期阶段 ,芦管育苗移栽棉氮、磷、钾含量均低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 ;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 ,两者的氮、磷、钾吸收量差异逐渐缩小 ,3叶期至现蕾期芦管育苗移栽棉氮、磷、钾吸收量接近或略超过营养钵育苗移栽棉 ;棉株各器官中氮、磷、钾分配及其比例两者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棉花芦管育苗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供试棉种为苏棉8号,芦管育苗与传统营养钵育苗移栽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1叶、3叶期,芦管育苗移栽棉全株及其根、茎、叶氮、磷、钾含量低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现蕾期两者基本一致;在苗期阶段,芦管育苗移栽棉氮、磷、钾含量均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两者的氮、磷、钾吸收量差异逐渐缩小,3叶期至现蕾期芦管育苗移栽棉氮、磷、钾吸收量接近或略超过营养钵育苗移栽棉;棉株各器官中氮、磷、钾分配及其比例两  相似文献   

6.
移栽地膜棉是指对营养钵育出的适龄壮苗在移栽时再用地膜覆盖这一栽培技术的简称,它是将营养钵育苗、地膜覆盖、科学施肥、群体调控等重大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的棉花丰产栽培技术体系.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7.
地膜一膜三用首先用于棉花营养钵育苗在棉花进行营养钵育苗时,可将地膜平盖于钵面上,地膜上再覆盖一层薄膜,棉苗齐苗后即可抽出底层地膜。然后用于水稻肥床旱育秧进行水稻旱育秧时,可将从棉花苗床上抽出来的地膜覆盖于秧板的板面上,一星期左右待秧苗齐苗后于傍晚揭膜...  相似文献   

8.
<正> 移栽地膜棉(营养钵育苗移栽大田地膜覆盖)是棉花栽培技术继直播棉改为移栽棉后的又一次改进。由于该项技术集中移栽棉和地膜覆盖的优势,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改土、促进矿物质养分释放的作用,提高前期光能利用率,延长有效结铃期。据江苏省盐城市郊区郭猛乡试验和大  相似文献   

9.
经过2年试种比较,选择早熟棉品系中早1701进行直播栽培试验,并与生产上应用的中棉所63常规栽培方式(营养钵育苗移栽)进行效益比较分析,表明早熟棉中早1701子棉产量略低于中棉所63营养钵育苗移栽,但是直播用工少,投入成本低,综合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0.
潜江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为促进棉花轻简栽培和大面积示范推广油后直播棉提供依据,2014年我们进行了油后直播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直播棉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比较,直播棉的苗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均明显缩短,并减少用工,减轻劳动强度,产量与油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相当。示范户和周边农户均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11.
棉、麦两熟是我省主要栽培制度,怎样克服棉、麦两熟季节矛盾,夺取棉,麦双高产,对于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具有重大的意义。营养钵育苗移栽是克服棉.麦两熟矛盾的有效措施,是广大贫下中农在棉花生产中一项重大创造。1971年我院贫下中农教师吴金祥同志主持的棉花丰产试验,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营养钵育苗,更是积累了较完整的经验。总结和学习这一经验,对于进一步应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克服粮,棉两熟矛盾,夺取粮、棉双高产、双丰收有很大的意义。吴金祥同志对营养钵育苗的要求是棉苗健壮而略带旺,在苗期生育过程中细致观察苗的生育情况,用调节温、水、肥、密对棉苗进行“促”或“控”。  相似文献   

12.
毛白杨扦插育苗生根难,成活率低,是林业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寻找出一种投资小、简便易行的育苗新方法,1984年我们采用温水浸泡插穗加地膜覆盖(以下简称浸泡加盖膜)的方法,进行了毛白杨扦插育苗试验,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于后: 一、材料与方法材料与试验地概况:选用地径2厘米左右的箭杆及园叶类型毛白杨,一年生苗于截取插穗:用宽80厘米、厚0.0015毫米的白色薄膜作地膜进行试验.试验地设于许昌市西郊,北纬34°01’,东径113°50’,粘性土质,地下水位1.5米,土壤含有机质1.6%,PH  相似文献   

13.
棉花无土育苗移栽密度试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为了探索了无土育苗与营养钵育苗的生长特点及最佳移栽密度,为今后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南阳市农学会联合宛城区种子技术服务站进行了棉花无土育苗移栽与营养钵育苗对比试验。1试验品种豫杂35号2试验设计本试验设4个因素(即营养钵育苗移栽、无土育苗移栽),共4个处理(A、B、C、D)。1)营养钵育苗移栽设1个密度水平(苗龄两叶一心)A、1600株/亩(并以此作为试验对照CK)。2)无土育苗移栽设3个密度水平(刚见真叶)B、1600株/亩(与营养钵育苗移栽同等密度);C、1800株/亩(比营养钵育苗移栽密度增加200株/亩);D、1400株/亩(比营养钵育苗移栽密度减少200株/亩)。  相似文献   

14.
沿江地区春玉米不同种植方式的生育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春玉米营养钵苗+地膜、塑盘苗+地膜、营养钵育苗移栽、地膜直播4种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了春玉米不同种植方式对植株的生育进程、株高增长、叶片生长、群体叶面积消长、干物质积累、植株性状以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尉犁县引进红色地膜在棉田进行试验,验证有色地膜对棉花的增产效果,同时,通过田间观测,对比红色地膜与常规地膜的破碎程度以及防杂草能力。一、材料与方法1.地膜品种与规格供试地膜为红色地膜和普通地膜,膜幅均为1.25米,红色地膜厚0.008毫米,普通地膜厚0.010毫米。2.试验设计  相似文献   

16.
棉花营养钵育苗"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棉苗病害重"出现了技术应用难的问题,通过连续多年开展基质床体育苗、基质穴盘育苗、水浮育苗试验,基质苗、裸苗与营养钵棉苗移栽对比试验及大田生产对比等系列试验研究表明,穴盘基质育苗优势凸显,其关键技术日臻完善,实现了棉花基质育苗本土化。  相似文献   

17.
<正> 在棉花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采用不同类型的地膜进行两次覆盖,以达到增温、保墒、保肥、早发、高产之目的,这种方法称为双膜栽培法,简称“双膜棉”。自1994年起,我在万福店农场连续进行示范,1995年实有面积2.33公顷,实际单产(667平方米,下同)115.6公斤,比常规棉增产63.9%。双膜棉伏前桃20%,伏桃60%,秋桃20%;脱落率比地膜棉低24.2%,比营养钵棉低11.3%,比直播棉低18.4%;生育进程普遍加快,最早见  相似文献   

18.
进行无土移栽育苗与营养钵移栽育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土移栽育苗产籽棉5 785.5kg/hm2,与同等条件下的营养钵移栽棉产量水平基本持平,且节省成本1 417.5元/hm2。  相似文献   

19.
棉花营养钵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有利于解决棉油、棉麦两热争地争季节的矛盾,有利于苗齐、苗全、苗壮,有利于棉苗管理,是实现棉花优质高产的关键措施。据试验,育苗移栽比直播棉一般每667㎡可增产15.5%~18.6%,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现将棉花营养钵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推广移栽地膜棉再创棉花新水平江苏省响水县农业局潘龙天,顾文亮,祁克琳,蒋宝洲,钟文芳移栽地膜棉(即营养钵育苗、地膜覆盖移栽)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开发性新技术。在江苏省响水县作为农业重点工程之一,1995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2万多亩,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