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林木分化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林木分化的胸径离差和枯死枝高度与平均胸径比,建立林木分化度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林木分化度确定幼林郁闭后初次抚育的开始时间,为森林经营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四川红杉人工林林木分化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红杉人工林林木分化结构的初步研究周世强,黄金燕(中国保护大熊描研究中心)林木分化是森林植物适应生态环境和林木之间生存竞争的结果,从而导致林分的自然稀疏,尽管森林经营的单位是林分,林学家还必须经常考虑单株林木的特点来确定营林措施,如确定抚育间伐强度...  相似文献   

3.
1 林木分级在整个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各林木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普遍地发生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的自然现象。由于①林木个体的遗传性;②造林载植技术的正确与否;③局部立地环境条件;④林木之间的相互竞争等原因。林分在完全郁闭之前,就发生了林木分化。当林分郁闭后,加上  相似文献   

4.
以郑州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以"公园绿地水平分布均度"为着手点对郑州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建设现状的分布格局进行量化研究。通过现状调查,结合卫星图片及郑州市绿地系统规划图,绘制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现状分布图;采用网格法对公园绿地现状图进行统计处理,运用基尼系数以量化的形式展现公园绿地水平分布格局,并判断其分布的均匀程度。结果表明:利用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来反应城市公园绿地的分布格局完全是可行的,而且计算方法也比较清晰;认为郑州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分布格局非常人性化,以"公园绿地水平分布均度"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培育大径材林木,对塞罕坝地区不同密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密度不同,林木的径级组成、分化程度也不同。密度越大,径级数越多,林木分化指数越大。  相似文献   

6.
林业产值统计改革势在必行韩宝峰产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评价成果、确定规模、比例、进行规划和决策等,都离不开它。多年来,由于林业产值计算方法存在许多弊端,其产值结果不能正确反映林业的总规模和总成果,因而不能正确地反映林业的地位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法对呼和浩特市区域土地利用、森林资源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①呼和浩特市2006年耕地、牧草地、其他用地的基尼系数在0.2以下,地区间分布均匀;林地、农村居民点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处于比较均匀范围;交通、水利设施地分布差异较大,基尼系数在0.4~0.5之间;园地、工矿用地基尼系数大于0.5,分布差异悬殊。交通、水利设施地、园地、工矿用地的利用,需要政府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引导和完善。②全市森林资源结构均表现为相对均匀或合理以上的水平,但资源分布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如何合理地制定区域森林资源发展规划及强化对森林资源的培育、管理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③6对指标得出的森林资源分布基尼系数不同,从林业用地面积的角度得出的基尼系数均要小于从国土面积角度得出的基尼系数,森林蓄积的基尼系数均要大于森林面积的基尼系数,森林蓄积的分布比森林面积的分布更不均衡。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了用数量表示在种子群体内部休眠异质性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比较火炬松(pinus taeda L.)层藏种子与非层藏种子的发芽反应,层藏种子与非层藏种子的累积发芽曲线符合数字函数,并求函数积分以确定各曲线下的面积。各个曲线之间的面积用差分方程计算并当作一批种子内部休眠的程度。这种方法也许有助于确定种子休眠的不同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9.
湿地松早期速生,适应性广,现已成为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个重要造林树种.目前,绝大部分林分仍为中幼龄林,其中有不少林分正处于或接近林木分化阶段,抚育间伐己成为生产上极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鉴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应用于湿地松林的抚育间伐方法,故我们利用在陆丰县东海岸林场所做的湿地松人工林调查材料,对湿地松人工林间伐强度的确定作些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以福寿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用角尺度、大小比和混交度3个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其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平均混交度是0.138,为零度混交和弱度混交过渡类型。说明树种的空间隔离程度较小,林分的稳定状态差。平均角尺度为0.533,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大小比数为0.478,林木大小比数分布均匀,表明林分内林木个体胸径差异不大,林木分化不严重。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年龄、不同密度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8块标准地40株标准木的树干解析、枝解析的生物量数据,通过比较分析,研究不同大小树木因子(胸径、树高、冠幅等)与单木各分量(树干、枝、叶)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樟子松单木各部分生物量的回归模...  相似文献   

12.
森林资源的分布评价是当前比较热门的研究领域。依据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基本内涵,构建森林资源分布评价模型,提出森林资源分布系数。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基于不同匹配指标,对区域内森林资源分布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该模型从不同角度定量评价区域森林分布状况,取得较好效果,4项评价指标均表现为相对均匀以上的水平,但资源分布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2)基于不同的匹配指标得出的森林资源分布系数不尽相同,从林业用地面积的角度得出的森林资源分布系数均要小于从国土面积的角度得出的森林资源分布系数,森林蓄积的分布系数均要大于森林面积的分布系数。文章最后对模型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与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山地苹果园穴贮肥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洮南市北部半山区在山地发展苹果树水资源缺乏的矛盾,以洮南市北部半山区果树试验场20年生的123苹果树为试材,研究山地苹果园采用穴贮肥水技术措施对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穴贮肥水技术可提高新梢生长量21.6%,提高叶绿素含量14.7%;平均单果质量比清耕提高22.3%。特等果率较对照提高27.3%。穴贮肥水可使苹果树增产2161.64 kg.hm-2,纯增收1689.07元.hm-2。  相似文献   

14.
七子花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胸径将浙江省天台山天然七子花划分为大树、中树、小树和幼树 4个大小级种群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 4个大小级种群共 4 5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通过 12种随机引物扩增共检测到 6 4个可重复的位点 ,4个大小级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高低为大树 >中树 >小树 >幼树。Shannon信息指数估计七子花 4个大小级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低为大树 >中树 >小树 >幼树 ,大小级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 5 4 4 1% ,大小级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 4 5 5 9% ,表明不同大小级种群内、大小级种群间个体均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但大小级种群内的遗传分化比大小级种群间高。Nei指数估计的七子花不同大小级种群的基因多样性的高低与Shannon指数估计的一致 ,大小级种群内的遗传分化高于大小级种群间 ,大小级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为 0 3939。不同大小级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以大树与中树最高 ,大树与幼树最低。聚类分析显示大树与中树先聚成一组 ,小树与幼树再聚成一组 ,最后 2组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浅山区造林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祁连山浅山区影响造林成活、生长的树种选择、混交方式、生长调节剂处理等因子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浅山区造林树种的选择对成活率的影响较大,成活率相差近10个百分点;GGR处理对成活率、生长量有一定的影响,其成活率可提高13个百分点,科翰95保水剂不同施入方法,对成活率影响明显,其排序为水溶300倍液穴施150 g水溶蘸根粉施20 g;干旱区同一树种根系套袋造林其成活率影响比较明显,成活率提高11个百分点,年新梢生长量平均提高2.0 cm,干梢率下降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对29个楸树无性系的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叶片性状(比叶重、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r)/Fm)等5个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9个楸树无性系树高、胸径的平均值分别为6.12 m、6.48 cm;叶片比叶重为92.6 g/m2,含水量为0.7%;F(r)/Fm平均值为0.81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个指标在...  相似文献   

17.
Managed forests often differ substantially from undisturbed forests in terms of tree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By altering the forest structure, management may affect the C stored in biomass and soil. A survey of 58 natural stand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most limit of European beech forests was carried out to assess how the C pools are affected by the changes in tree structural diversity resulting from past management. The mean tree density, basal area and the number of large trees found in unmanaged forests were similar to those corresponding to virgin beech forests in Central Europe, whereas large live trees were totally absent from partially cut stands. Analysis of the Evenness index and the Gini coefficient indicated high structural diversity in the three stand types. The results of the Kolmogorov–Smirnov test used to compare the diameter distributions of each group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tand types in terms of distributions of total tree species and of Fagus sylvatica.

The mean C stocks in the whole ecosystem – trees, litter layer and mineral soil – ranged from 220 to 770 Mg ha−1 (average 380 Mg ha−1). Tree biomass (above and belowground), which averaged 293 Mg C ha−1, constituted the main C pool of the system (50–97%). The statistical test (Kolmogorov–Smirnov) revealed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C pools in tree biomass between unmanaged and partially cut stands.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presence of large trees, in some unmanaged stands the C stock in tree biomass was as high as 500–600 Mg C ha−1. In the partially cut stands, most of the C was mainly accumulated in trees smaller than 20 cm dbh, whereas in unmanaged stands the 30% of tree C pool was found in trees larger than 50 cm dbh. Furthermore, many unmanaged stands showed a larger C pool in the litter layer. The C content of mineral soils ranged from 40 to 260 Mg C ha−1 and it was especially high in umbrisols. In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tective measures in these fragile ecosystems may help to maintain the highly heterogeneous tree structure and enhance the role of both soils and trees as long-term C sinks.  相似文献   


18.
运用随机抽样法抽取马尾松成熟林分50个小班,调查胸径、树高、单位蓄积量及密度等测树因子,运用回归分析法进行测树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林分蓄积量对于密度、胸径、树高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其相关性数学模型可用三元线性回归方程y=b0+b1x1+b2x2+b3x3表示,其中,密度是影响林分蓄积量的主导因素。相关性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在兼顾林分产量和林木径级的情况下,合理保留密度每667 m2为105株。  相似文献   

19.
依据17龄意大利214杨随机区组设计的不同密度,根据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用林业统计软件进行蓄积计算,用不同密度下的立木蓄积量来确定最佳的造林密度。试验结果表明,4m×6m试验密度尽管单株蓄积不是最高的,但公顷蓄积是最大的,为260.74m^3·hm^-2,该密度林分林木符合大径材标准的株数最多,为87株。因此4m×6m密度是较为丰产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