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香椿速生丰产用材林栽培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探索香椿山地丰产造林效果 ,通过香椿不同坡位、采用不同基肥造林和不同追肥管理试验 ,结果表明 ,香椿生长下部好于中上部 ;采用基肥造林比CK ,树高增长 191 0 8%~ 2 98 73% ,地径增长 14 8 36 %~ 2 70 0 5 % ,基肥以农家肥每穴 2 .5kg或有机果蔬王每穴 75 0g为好。追肥每年 1次 ,4月份进行比CK ,树高增长 8 19%~14 8 34% ,地径增长 35 6 3%~ 118 13% ,追肥以每株施尿素 12 5g 氯化钾 97g或复合肥 2 5 5g为佳。  相似文献   

2.
为完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高效栽培技术,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施肥、造林密度和种植穴规格3个因素对杉木生长的影响,以期获得杉木高产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和施肥条件是影响杉木早期生长的关键因素,种植穴规格影响不显著。不同区域的最优栽培技术组合略有不同,融安县和融水县试验点最优组合为A3B1C3,即造林密度1 666株/hm2,种植穴规格40 cm×40 cm×40 cm,施用基肥+追肥;全州县试验点最优组合为A1B2C2,即造林密度2 500株/hm2,种植穴规格50 cm×50 cm×50 cm,施用基肥;南丹县试验点最优组合为A1B3C3,即造林密度2 500株/hm2,种植穴规格60 cm×60 cm×60 cm,施用基肥+追肥。经综合分析,杉木造林密度宜选择1 666~2 500...  相似文献   

3.
对红松S1-0播种苗进行正交施肥试验,研究基肥、追肥(氮、磷)对苗木生长的影响,探讨苗木最佳施肥配比。结果表明:各肥料因子对苗木生长影响排序为追肥尿素﹥基肥﹥追肥过磷酸钙,促进红松S1-0播种苗木生长最佳肥料用量为每平米以腐熟猪粪2 500 g、过磷酸钙22 g、尿素3 g或腐熟猪粪2 500 g、过磷酸钙22 g、尿素3 g、硫酸钾12 g作为基肥,108 g或78 g过磷酸钙和44 g尿素为追肥,分四次追施。  相似文献   

4.
曼地亚红豆杉繁殖育苗及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曼地亚红豆杉繁殖育苗目前以扦插为主,基质用50%沙+50%珍珠岩粉混合,扦穗用1~2年生粗壮枝条,处理激素用ABT6号;造林地选择土质深厚、土壤微酸性的山地或丘陵地,采用带状造林,施足基肥,前3年每年追肥2次,防散白蚊危害;种植5年后,每年10月份采摘当年生枝叶。  相似文献   

5.
山地绿竹造林施用基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地绿竹造林时施用不同基肥 ,观察基肥对母竹第 1年萌发新竹的数量、直径、高度的影响 ,试验为 3因素单水平。结果表明 :山地绿竹造林应施用基肥 ;在常用化肥尿素、复合肥、过磷酸钙 3个肥种中 ,以过磷酸钙、复合肥为基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梦凡 《湖南林业》2002,(6):26-26
一、炼山整地造林造林地应选择在缓坡、山脚、山中下部及山冲的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至微碱性的土壤上,石灰岩山地营造杜仲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定植前对造林地进行砍山和带状整地造林密度一般采用株行距2×2米或2×米。定植于秋、冬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进行。整地时深翻耙平,在整好的定植地上挖穴。穴深和穴径各50厘米,挖松穴底,每穴施厩肥20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饼肥1公斤,与底土拌匀,上盖10厘米细肥土。每穴栽苗1株,苗摆正,覆土至穴的一半,提苗舒根,然后分层覆土踏实,浇透水,待水渗下后,用细肥土封穴。栽植…  相似文献   

7.
为在交趾黄檀幼龄林造林和抚育中合理高效使用复合肥,选用基肥施用量、追肥施用量、追肥方式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对其树高、地径、保存率进行测定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树高、地径、保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因素对树高、地径、保存率的影响主次水平均为基肥施用量施肥方式追肥施用量;最优处理组合是基肥施用量750g、追肥施用量400g或600g、施肥方式为沟施或环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正交设计对红松播种苗进行了施肥效应研究,测定了不同施肥组合条件下苗木的形态指标。结果表明:影响苗木生长的各肥料因子的顺序依次为C(追施尿素)、A(施基肥)、B(追施二铵),促进苗木生长的较佳施肥组合为A3(4)B1C3,即基肥用量为有机肥7 500 g/m2 二铵7g/m2或有机肥7 500 g/m2 二铵7 g/m2 硫酸钾12 g/m2;追肥二铵用量为0;追肥尿素的用量为30 g/m2。  相似文献   

9.
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整地、造林密度、施肥等栽培、管理措施分析,表明栽培巨桉应选择中厚层山地黄壤、整地规格为60cm×60cm×60cm,重施基肥和追肥、造林密度为1667株/hm2,即株行距为2m×3m.在轮伐期为6-8年时,其经济效益是同等立地条件下马尾松林分经济效益的3.5倍.宜在巨桉适生区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不同立地条件营造香椿用材林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福安市1999年营造的香椿用材林林分为对象,进行造林效果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营造香椿用材林林分胸径、蓄积量差异显著,随着林分林龄的增大,香椿的胸径、蓄积量差异增大;Ⅰ、Ⅱ类地培育香椿用材林内部收益率在15.56%以上,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Ⅲ类地培育香椿用材林内部收益率在-5.31%,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培育香椿用材林应选择Ⅰ、Ⅱ类地造林,以选择Ⅰ类地最佳。  相似文献   

11.
香椿材用林丰产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开展了香椿材用林不同品种、密度与施肥量的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香椿造林第二年以九江种源地径增长最快,年均达2.016 cm;而树高增长以中密度2 m×2 m最大,年均增长0.606 m;复合肥株施0.75 kg对香椿后期地径、树高与冠幅增长效果最佳。提出江西省香椿材用林培育采用九江种源、初植密度2 m×1.5 m与株施0.75 kg复合肥有利于幼林生长。研究结果可为江西省香椿材用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湘南丘陵地桉树纸浆林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已成为湖南湘南地区栽培的主要纸浆林树种。通过对桉树肥料、整地、密度等分析,得出湘南地区桉树集约经营的主要栽培模式:使用较耐寒的桉树品种(赤桉、邓恩桉、柳桉)的优良无性系或种源,15-20cm的容器苗,整地方式为人工带垦、中穴或机耕,每穴施放430g磷肥作为底肥,其间追施尿素65g、氯化钾肥25g,或追加氯化钾50g,或追加尿素130g,造林密度为1667-2505株/hm^2,轮伐期6-8年,栽植后要连续抚育3年,每年1-2次,主要是松土、扩穴、培蔸、施肥、控制杂草、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3.
14.
3个沙地造林树种的施肥试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达拉特旗东南部沙漠进行的沙柳、沙棘和锦鸡儿生态造林中,通过施用不同肥料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对3种耐沙树种的造林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农家肥、复合肥、尿素氮肥对3个树种高生长量作用显著:在沙柳造林中,施农家肥比对照提高树高生长量为142.39%,冠幅生长量提高116.36%;施复合肥比对照提高树高生长量88.85%,冠幅提高108.18%;施尿素比对照提高树高生长量为66.85%,冠幅提高73.94%。施肥对沙棘和锦鸡儿的效果也与沙柳相似,均比对照有较显著的提高。农家肥能明显提高沙柳和沙棘造林成活率,农家肥和复合肥能明显提高锦鸡儿造林成活率。施用农家肥是沙地造林较为理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无灌溉造林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灌溉造林首选树种为梭梭;无灌溉造林应先选择靠近绿洲的流动沙丘造林;无灌溉造林合理初植密度梭梭应为2m×2m或2m×3m,沙拐枣应为2m×3m;造林6~7a后,梭梭母树开始自然更新;北疆无灌溉造林适宜季节以秋季第一场雪前造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耕还林适宜造林树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沙江干热河谷上段退耕还林区适宜造林树种筛选结果:甜酸角、山毛豆、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久树、印度黄檀等适宜在海拔1400m以下地带造林,构树、木豆、坡柳、余甘子、川楝等适宜在海拔1600m以下地带造林,山合欢、黑荆树、墨西哥柏、干香柏等适宜在海拔1400~1600m地带造林。木豆、坡柳、山毛豆等可进行直播造林,山合欢、黑荆树、川楝、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久树等采用百日容器苗造林,甜酸角、墨西哥柏、干香柏、印度黄檀等采用1年生容器大苗造林效果更好。块状整地(规格40cm×40cm×40cm),施有机肥加一定量的N、P肥作基肥,塘底施放高丙体粉防治白蚁危害,于雨季初期择时取苗造林,造林后应防止种植塘积水。造林苗木选用充分木质化的粗大壮苗;造林后和雨季中、后期及时清除种植塘周围杂草。  相似文献   

17.
旱冬瓜山地造林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旱冬瓜山地造林施肥试验,2011年1月进行旱冬瓜幼林高、径生长量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进行山地造林时施底肥能显著促进旱冬瓜幼林的高、径生长,施肥幼林高生长高出对照43.5%,径生长高出对照92.7%;以施N肥的作用最为显著,尤以150 g表现最好,林木的高、径平均生长量分别高出对照85.2%和165%.  相似文献   

18.
生物吸水胶应用于育苗造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生物吸水胶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胶土水分交换动态,吸水胶×肥料对土壤水分和苗木生长的影响,并进行了多地点大田育苗,造林和农作物试验。基本搞清了吸水胶吸水保水性能的特点。吸水胶用于育苗,造林和农作物的技术要点是:(1)育苗以每个容器(1株苗)0.3~0.7克为宜。苗木生长量增加10.18%~12.65%。(2)用于造林应当在整地后,先施吸水胶,待下雨后栽植。用量1~4克/株。施肥作业应先施吸水胶,待下过雨,胶吸足水之后进行。  相似文献   

19.
ResearchonFertilizationTechniquesandTheirEffectinEightCunninghamialanceolataSeedOrchardsinFourProvincesChiJianWuDehuoXuQingq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