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楠竹竹杆各器官直径、高度、壁厚、重量等结构因子的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主要是由楠竹自身遗传特性所决定。同时一定程度上受到不同气候,立地条件所影响。研究楠竹杆形结构因子规律性的目的,是了解楠竹杆形结构各因子在不同部位的变化情况和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为研究楠竹生长、竹林产量、竹材特性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簕竹属5个竹种雨季光合特性与叶片形态结构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簕竹属5个竹种雨季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探究热带地区不同竹种雨季光合能力差异性,掌握不同竹种栽培特性,为竹种高效培育及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南岛簕竹属5个竹种作为研究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日变化、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分析不同因子的影响及叶片形态结构性状与光合作用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竹种之间净光合速率存在较大差异,5个竹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呈现“双峰”曲线;2)各竹种光响应曲线在5—6月净光合速率较高,8—10月净光合速率较低,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暗呼吸速率(Rd)之间存在差异;青秆竹、粉单竹Pmax、LSP值高、Rd值低,光合能力较强;3)5个竹种CO2响应曲线均在5—8月净光合速率较高,9—10月净光合速率较低;相较于潜在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CO2饱和点(CSP),CO2补偿点(CCP)、光呼吸速率(Rp)、羧化速率(CE)之间存在差异;4)雨季中5个竹种Pn主要受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温(Ta)、光合有效辐射(PAR)、胞间CO2浓度(Ci)、大气CO2浓度(Ca)等因子制约;5个竹种叶片形态结构性状研究表明:佛肚竹、黄金间碧竹叶面积(LA)显著高于青秆竹、崖州竹、粉单竹(P<0.05),佛肚竹、青秆竹、黄金间碧竹叶厚度(LT)显著高于崖州竹、粉单竹(P<0.05),比叶面积(SLA)则相反;而5个竹种叶干物质含量(LDMC)差异不显著(F=0.691,P=0.615),不同竹种Pmax、Amax与LA、LT、LDMC、SLA相关性有所差异,与LA相关性较大。【结论】簕竹属5个竹种光合特征参数与叶片形态结构性状不同,竹种生理特性与叶片形态结构性状存在一定相关性。在竹类植物保存与利用中,叶面积可作为竹类植物筛选的主要性状指标。在园林配置中,青秆竹栽培区域较广、佛肚竹栽培区域较窄、崖州竹可在阴生条件下栽培、粉单竹适宜光照充足地区生长、黄金间碧竹介于青秆竹与崖州竹之间。  相似文献   

3.
为了扩大楠竹栽培,尽快把我省赤水河流域建成楠竹用材林某地,当前扩大楠竹竹种来源是当务之急。因此,我们在赤水葫市楠竹场的配合下,进行了对不同年龄(一至八年生)的楠竹截杆造林试验。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及一九七三年十二月,我们在赤水县金沙公社,建立了两块试验地:Ⅰ号试验地面积五亩,Ⅱ号试验地面积为二亩。经过三年的观察和抚育管理,目前新竹生长良好,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楠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aie)材质好,笋味佳,是一种用途广、繁殖易而又生长快的竹种。我省中部,从地理位置看,应属楠竹的自然分布区,但经调查,未发现生长。某些当地称为“毛竹”的竹种,经鉴定实为刚竹属的其他种。例如。龙里县的“毛竹”,其实是Ph.nigra var henonis(白夹竹)。为了丰富黔中地区的造林竹  相似文献   

5.
竹秆表面微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国产31属51种竹材中部秆表面微形态进行了初步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有许多在外部形态上十分相似,难以区分的竹种,而在竹秆表面微形态上有很大的不同,不论是属与属之间或种与种之间在微观特征上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如Iadosasa与Sillobambusa; Clavinodum与Pleioblastus; Sinocalamus与Dendrocalares; Cephalostachyum Schjzostachyum与Bambusa, Dendrocalamus, Gigantochloa, Oxytenanthera之间或O. felix与O. nigrociliata之间。文中都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有些竹种秆表面上的微观特征在文中没有描写,但在表格2及图片中也能看到它们的不同。利用这一方面的特点,可以把在营养体和繁殖器官难以区分的竹种,加以区分开来。这将对研究竹种分类和鉴定竹种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5个蒙古栎种源的当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对其生长和生理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江密峰种源生物量最大,其根质量和总质量与其他4个种源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同时单叶面积、栅栏组织厚度、光合色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 n)等相对于其他种源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不同种源间有机物分配规律一致,根质量所占比例均最大,超过70%,其次是叶质量,储存有机物的茎质量比例最小,均不到总质量10%;蒙古栎叶肉结构简单,5个种源栅栏组织厚度为41.99~56.89μm,不同种源间单叶面积和栅栏组织厚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江密峰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与其余4个种源均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各种源P n在6.25~8.94μmol·m-2s-1之间,差异不显著;生物量与光合色素、P n、根质量、叶质量及栅栏组织厚度均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单叶面积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不同种源生长生理特征均存在差异,蒙古栎遗传资源变异丰富,江密峰种源表现最好,应用潜力大。  相似文献   

7.
楠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在其整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除幼林初期可以种子繁殖和分蘖芽繁殖外,主要靠地下茎节间生长环细胞分裂分化而繁殖。由于楠竹为单轴散生竹种,竹鞭在竹林生长繁殖上起着主导的作用,所以竹鞭对竹林的生物演替,经济产量,栽培措施……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竹材表皮细胞的观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国产17属33种竹材中部表皮细胞进行了初步的比较观察。发现有许多在外部形态上十分相似,难以区分的竹种,而在竹材表皮细胞微形态特征上有很大的不同,不论是属与属之间或种与种之间在微观特征上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属与属之间如:Pseudosasa 与 Pleioblastus;Clavinodum 与 Pleioblastus;Sasa、Sasa-morpha 与 Indocalamus;Schizostachum 与 Bambusa、Dendrocalamus。种与种之间如:Sasa nubigena、Sasamorpha Sinica 与 Indocalamus(Nakai);Phyllostachys angustta 与 Ph.virdi-glancens;Schizost-achyum fungh(?)mii 与 S.pseudolima 等。文中对上述属与属之间和种与种之间在表皮细胞微观结构上的差异都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有些竹种的表皮细胞特征在文中没有描述,但在表格及图片中也能看到它们的不同。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把在营养体和宏观形态上相近似或不易区别的竹种,很方便的加以分开。这将对研究竹种分类和鉴定竹种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不同地形对1年生关防风生物量的影响,在同一块地上分别随机选取5个5°的坡地样方和5个平地样方,开展关防风1年生苗生物量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年生关防风整株折干率平均为27.0%;不同地形幼苗干品株茎长度、根长度、总质量、根质量差异显著,根粗度差异不显著;坡地茎长度、根长度、单株总质量、根质量高于平地。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有一定坡度的地形有利于关防风生长,使其生物量积累更多。  相似文献   

10.
对双牌县楠竹生产现状及近两年竹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并依据楠竹生长特性和竹制品市场特点,提出了双牌县楠竹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赤水河流域毛竹林的生产力,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尿素和不同氮、磷和钾配比的复合肥B、C、D对毛竹林出笋成竹、新竹质量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尿素对毛竹林成竹量和枝叶生物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其出笋量、成竹量、新竹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秆材量和地上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的120.17%、130.70%、93.49%、114.03%、111.37%、113.74%,表现出生物量上升而新竹质量降低的效果,生产上需慎用; 2)复合肥B对毛竹林的新竹胸高断面积、秆材量、枝叶量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其出笋量、成竹量、新竹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秆材量和地上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的112.50%、121.69%、101.76%、125.69%、126.41%、125.81%,表现为新竹质量和生物量上升,适宜于培育大径用材林; 3)复合肥C对毛竹林各项生产力指标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其出笋量、成竹量、新竹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秆材量和地上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的101.42%、118.28%、100.10%、118.80%、119.07%、118.89%,适宜于培育笋用林和笋材兼用林; 4)生产力综合效应指数大小呈复合肥B (682.63%) > 复合肥C(476.35%) > 尿素(445.26%) > 复合肥D(261.37%) > 对照(100.00%)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采集广西桂林北部3个县9个地区的毛竹种子开展育苗试验,分析不同地区毛竹种子的出苗率及苗木生长状况。结果表明:9个地区的毛竹种子发芽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灌阳4区毛竹种子发芽率最高,灌阳3区毛竹种子发芽率最低;3个县之间的毛竹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毛竹种子实生苗地径、苗高及平均根数在9个地区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根径则无显著差异;3个县之间比较,恭城县毛竹种子实生苗的平均地径最大,而灵川2区的平均苗高最大。利用种子实生苗生长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9个地区初步划分为3个种源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桃江地区不同坡向坡位对毛竹林生长及土壤因子的影响,对不同坡向坡位毛竹林生长情况调查,土壤因子分析以及毛竹林林分生长指标与土壤因子指标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阳坡地毛竹林林分生长较好,相比较阴坡地,立竹度高,平均胸径低,株高稍高,而枝下高相差不大,毛竹林的生长指标由上坡至下坡逐渐转好,坡向是影响立竹度和平均尖削度主效因子,而且坡位也是影响平均尖削度的显著因子,但是交互作用不明显;阳坡地毛竹林分生物量较大,毛竹凋谢物较多,土壤因子指标明显较高于阴坡地,该时期水解氮和全氮平均值分别达到了100 mg/kg左右和2 g/kg左右,土壤速效磷含量保持在8 mg/kg左右,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偏上的状态(高于60 g/kg),平均值在70 g/kg以上,下坡土壤因子指标含量明显高于上坡和中坡,坡向是影响速效磷和有机质的显著因子,坡位是影响速效钾的显著因子,是影响有机质的主效因子,两个影响因子在同一水平上交互作用不明显;水解氮与平均株高呈显著相关;速效磷与平均尖削度显著相关;速效钾与立竹度极显著相关,与平均株高显著相关,与平均胸径呈负显著相关;有机质与平均株高显著相关,与平均胸径负显著相关,与立竹度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武夷山不同毛竹林类型毛竹生长与土壤养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武夷山不同毛竹林类型的毛竹生长效果和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毛竹混交林对培肥土壤、增加有机质、控制病虫害以及维护毛竹林分长期的生产力具有效果。竹杉林、竹阔林的林分密度较毛竹纯林明显增大,分别增长48.9%、54.3%,毛竹+杉木的混交方式对促进毛竹生长效果为最好,其林分立竹量、平均胸径、新竹产量最大,而毛竹+阔叶树的林分由于乔木所占比重稍大,影响了毛竹行鞭发笋和胸径生长,但其毛竹生物量最高,比毛竹纯林增加了20%。竹阔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于竹杉林、毛竹纯林,全N含量也相应增大,但磷素明显缺乏。  相似文献   

15.
调查分析了武夷山不同类型毛竹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状况。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毛竹林的土壤容重大小为对照地竹杉林竹阔林毛竹纯林;土壤总孔隙度大小为毛竹纯林竹阔林竹杉林对照地;各林地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大小为毛竹纯林竹阔林竹杉林对照;最小持水量大小为毛竹纯林竹杉林竹阔林对照;三项持水量依次是对照值的1.04~1.19倍、1.06~1.14倍、1.09~1.14倍。毛竹林分在0~60 cm土壤层的质地较为疏松,孔隙增多,透气性好,有利于水分的运输与贮存,适宜毛竹鞭根生长,因此,科学合理地经营毛竹林分,避免过度人为干扰可有效改善林分的水分物理状况,促进竹林丰产。  相似文献   

16.
不同坡向和坡位毛竹杉木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开展不同坡向和坡位毛竹杉木混交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坡向和坡位对毛竹、杉木的生长量具有极显著影响。坡向以阴坡的毛竹、杉木生长量和立竹量最大,毛竹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和立竹量分别达10.9 cm、13.3 m、2160株.hm-2,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平均保存株数、间伐材+立竹蓄积量分别达15.1 cm、11.1 m、285株.hm-2、208.531 m3.hm-2;毛竹、杉木的生长量和立竹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阴坡>半阳坡>阳坡。坡位以下坡的毛竹、杉木生长量最大,毛竹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和立竹量分别达10.7 cm、13.2 m、2152株.hm-2;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平均保存株数、间伐材+立竹蓄积量分别达16.6 cm、11.2m、270株.hm-2、209.211 m3.hm-2;毛竹、杉木生长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下坡>中坡>上坡。  相似文献   

17.
毛竹林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固定喷灌的形式探讨了毛竹林节水灌溉技术.经研究表明,喷灌对毛竹林竹笋的生长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对竹笋数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显著.不同的喷灌方式会形成不同的土壤湿度,采用喷灌2 d间隔2d一轮换的方式时竹笋数量、产量与平均单个竹笋重量等指标均表现最佳.土壤湿度越大,竹笋的个体发育质量越好,竹笋的数量和产量也越高.喷...  相似文献   

18.
广西柳州不同地区麻竹笋外观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分析了广西柳州市4个麻竹主产区(柳北区、柳南区、鱼峰区、柳城县)的笋外观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笋个体的长度、基径及质量在不同地区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柳城县的笋个体长度最大,平均为58.98 cm,柳南区的笋个体基径和质量均表现最好,平均分别为13.90 cm和3 140.52 g;笋个体质量与其长度和基径之间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且与基径的相关性最为密切(R=0.930)。总体而言,柳南区的麻竹笋外观品质优于其他3个地区。  相似文献   

19.
黄甜竹是高产、优质的笋用竹种。试验分析了不同抚育管理措施对黄甜竹发笋数、成竹数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松土除草配合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发笋数、成竹数及平均胸径、平均竹高等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对印度喜马拉亚东部3个州的经济竹种的分布、生长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在梅加拉亚那邦,发现了牡竹属、巴苦竹和梨竹属3个经济竹种。巴苦竹是在米佐拉姆的记载,方竹属和牡竹属是在锡金记载的笋用竹。所有竹种除野生外均在庭院中栽培。据观察,竹子的产量与海拔的变化密切相关,巴苦竹最大产量出现在低海拔的而非高海拔的林分中。牡竹在梅加拉亚邦每丛生长69株,每公顷1839株,大大高于庭院种植的低海拔株数(每丛16株,每公顷303株)。而在天然林中,在高海拔总株数为每丛29株,每公顷1186株,在低海拔中每丛22株,每公顷178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