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北干旱地区速生杨伐根萌条更新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北干旱地区,利用速生杨伐桩上休眠芽和不定芽所形成的萌生枝条来更新速生林,不仅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量,还可节省造林费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冶美利工业园区纸浆原料林内进行了速生杨伐桩萌条更新造林和植苗造林的对比试验,其结果是伐桩萌条成活率比植苗造林高7.7%;萌芽林平均树高的年生长量比植苗林高3.11m,平均胸径年生长量比植苗林高2.45 cm.  相似文献   

2.
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sibiricaleded)是阿尔泰山林区生长的主要树种,约占林区的82%。它具有喜光,萌发快、深根、抗旱、耐寒、耐瘠薄、生长快、病虫害少等特性。由于缺少技术,落叶松当年造林成活率较低,各场造林积极性不高,制约了阿尔泰山林区落叶松进行大面积造林开展。经过多年造林实验、总结,要进行落叶松大面积更新造林,应该了解和掌握以下技术要求。1出圃苗的选择和出圃前苗木管理应采取的措施1.1更新苗木应选择1-3或2-2,苗高在40cm~50cm移植苗为宜,苗木越大成活率越低,苗木过小延长管理年限,加大管护费用和抚育费用。1.2出圃苗,在前…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制定美国西部林区大规模更新造林规划的线性规划模型。模型运用过程证实,在存在多种资源的条件下,为选择一套最优的更新造林计划,这是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方法。对任何给定的年份,大规模更新造林计划的主管人都应掌握下列资料:(1)当年能够进行的大量可选择的更新造林方案;(2)人工造林或飞播造林的选择;(3)固定的更新造林投资预算;(4)固定的来自若干不同种源带的种子和苗木供应量。由于地位级(林地生产率)、作业费用、种子和苗木的需要量等不同,更新造林计划也随之不同。这样,  相似文献   

4.
金川县色斯满林场经营面积8405hm~2,人工林面积716.8hm~2,由于造林更新树种单调,技术不够科学,经营管理较粗放,多种病虫害未及时防治等原因,致使造林更新成效低、人工林质量不高、局部地区多次补植均遭失败.应以强化组织领导,突出营林地位;搞好规划设计,严格施工作业;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检查;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害等作为提高造林更新成效及经营管理好现有人工林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育林费是国家从采伐部门征收来用以抵偿营林费用和更新采伐迹地等费用,以保证不断扩大森林资源再生产的。每年从采伐木材中征收的育林费总额,应该相当于森林经营支出的总额(其中包括护林防火、森林保护、森林经理、采伐迹地更新、宜林地造林、森林抚育、  相似文献   

6.
王龙 《中国林业》2012,(11):34-34
全面推行容器苗造林是树立以质为先、集约经营和培育精品资源的有效途径,是实现造林"活、快、好、高"目标的根本保障。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塞罕坝机械林场更新造林、荒山造林和项目造林的成活率不高,影响了造林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三明不同更新方式的米槠林经营效果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林分生产力:人促更新>人工造林>天然更新;林分生物量:人促更新>天然更新>人工造林.营林生产每hm2、每年投资:人工造林>人促更新>天然更新.活立木蓄积年增长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人促更新>人工造林>天然更新.3种更新方式的林分间接经济价值远大于直接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杨树伐根嫁接技术可缩短采伐至更新、整地造林时间,并节约挖根、整地、苗木等费用,其成本为常规造林的1/7~1/10,并具有适应性强、节水、抗旱等特点。该项技术是解决农田防护林、用材林、四旁树、低质杨树更新改造、杨树蛀干更新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并可解决伐根不易清除的难题。可达到当年更新、当年成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苗龄的无患子进行造林试验,从造林成活率、造林后幼树生长量和造林费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苗龄的无患子种植在成活率上不存在明显差异,成活率均可达90%以上;幼树生长表现和造林费用存在显著差异,采用大苗造林效果明显。因此,无患子果用林采用大苗造林,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成本低和投产早等特点,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洞庭湖区杨树不同更新模式的可行性,对XL-90杨萌芽更新造林与插干造林的林分生长及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研究。萌芽更新造林每个伐桩保留2个萌条,成林后实际密度1 170株·hm-2;插干造林株行距为4 m×3 m,平均株数840株·hm-2。结果表明,更新造林4 a,萌芽更新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单位蓄积依次为17.47 cm、14.62 m、0.143 5 m3和167.93 m3·hm-2,分别比插干造林高6%、2%、14%和59%,单位面积利润高达26 890元·hm-2,是插干造林的3倍。综上所述,XL-90杨在洞庭湖区适宜短轮伐期萌芽更新造林。  相似文献   

11.
1958年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迹地更新作业完成6万公顷(其中主要是火烧枝桠和部分人工更新),比1957年多29倍多,基本实现了更新和采伐同时并举的要求。但是在完成任务上我们还存在着不少缺点,特别是造林质量不高。从绰尔林业局1954年开始造林以来,直播造林平均成活率仅保持在40——70%,这说明了直播造林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如何提高更新质量,提高直播造林成活率,我从三个主要问题上谈一谈。一、关于造林地选择及整地问题。林地选择应尽先选择在土壤深厚、地势高、常年无积水或排水良好的地方。如在林地上方有树木庇荫,其  相似文献   

12.
新源林场自一九五六年建场至一九六二年,生产规模较小,只采不育。一九六二年开始人工更新,到一九八四年的二十二年间,累计更新造林面积达27,000亩,据一九八四年普查,保存面积5,000亩,保存率仅为18.5%,按一九八四年更新造林费用计算,成本高达842.94元/亩。群众中有一首顺口溜:“春季造林一大片,夏季死去多一半,秋季牧民放牛羊,冬季烧柴人都嫌”。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3.
木麻黄基干林带类型划分和更新造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1992年以来,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和惠安县赤湖林场,通过对海岸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典型调查、防风效能流动观测和更新改造技术系列研究,提出依据地貌类型、海风强弱、微地形、林木生长、林带结构特征和防风效能等相结合的基干林带类型分类系统,把当地林带分为9种主要类型,并提出基干林带分类更新理论.由于基干林带分类理论研究的突破,带动了林带更新方式和造林技术的不断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造林的顺利发展.在林带更新方式方面,按照不同类型林带研究结果,提出带内隔带、林冠下造林和疏伐套种更新方式等,以及应用时的更新带宽度、郁闭度和疏伐强度的控制等各项关键技术.根据树种适应性、速生性和防护功能相结合的原则,提出用于不同类型林带的更新造林树种,如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刚果12#按、湿地松和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等.这些优良树种和无性系已繁殖700×104株,陆续在邻近市县推广造林.在林带更新造林关键技术方面,因应不同类型林带秋冬季大风、干旱、土壤缺水贫瘠等不良生境条件,研究提出挖深穴整地、放适量客土、施磷肥、拌泥浆、春季雨天冒雨造林,容器苗大苗深栽和幼林培土保墒抚育等系列化抗旱造林技术,多数树种造林成活率达到90%左右.3a幼林,主要造林树种平均树高3~5m,均已郁闭成林,开始发挥防护作用,更新林带内相对风速比造林前减少10%左右.这是海岸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技术研究的重大突破之一.这一技术已为当地林业生产单位认同,并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14.
汪清林业局为了解决春季造林劳力紧张问题,从1982年开始进行秋季更新造林试验,到1990年共完成更新造林面积2000余ha,经调查,当年成活率达到97.1%,三年保存率为93%,分别比国家规定提高了12.1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其主要技木措施有以下六项。1.全面调查没计,实行工程造林。在更新造林前,先对造林地的地势、土壤、植被、气候特点等进行全面调查,根据立地条件和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确定秋季更新  相似文献   

15.
通过春季、夏季、秋季不同季节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 A. DC.)造林对比实验,对红椎造林成活率、幼树生长(高径)、树木形质生长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红椎在春季造林成活率最高,夏季造林次之。迹地全光造林夏季红椎平均胸径和平均高等调查因子比春季高。秋季造林生长状况最差;与米老排林冠下更新补植相比,迹地全光种植红椎生长较快较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农安县1996年春季农田防护林更新造林情况的调查分析,得出农田防护林更新造林工作是可行的。不同的更新方式(原带、滚带)对造林成活率没有什么显著影响,不同的造林时间对更新造林成活率有极显著的影响。4月20日前完成更新造林,其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速生杨树伐根嫁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伐根嫁接造林定义 通过对速生杨树或劣质杨树砍伐后的树桩进行嫁接,以达到更新造林的目的.可用于伐后更新和新品种更替,具有成林快,相对植苗再造林省时省力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对3 a 生I69 杨树伐根萌芽更新与植苗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量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在幼龄期,伐根萌芽更新比植苗造林用工少,成活率高,生长量大,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造林和抚育管护经费,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广东省造林更新工程成效,选取核实面积、造林成活率、造林密度、树种选择、林木长势、当年抚育管护率和保存率(造林3年)等7项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造林更新工程成效评价体系,运用造林更新工程成效评价指数(EI)对广东省2018年度造林更新工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2018年度造林更新工程成效评价指数EI为0.85,评价结果为优。  相似文献   

20.
在西江林场,采用实生苗造林、萌芽更新和插条造林3种更新方法对杉木林分进行了改造。结果表明:经实生苗造林和萌芽更新后,杉木林分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均好于插条造林,而实生苗造林和萌芽更新的杉木林分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