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冯辉  娄广学 《园艺学报》2011,38(6):1097-1102
 以复等位基因遗传的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00S107为不育源,采用连续回交转育同时测交筛选基因型的方法,向紫菜薹自交系XA500中转育核不育基因,育成了园艺学性状与XA500相近,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到100%的紫菜薹雄性不育系GMS500。用该不育系配成的杂交组合整齐一致,园艺学性状优异,单位面积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紫婷11号’。  相似文献   

2.
紫菜薹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菜薹 (Brassicacampestrisssp .Chinensesvar.PurpurcaHort.)又名红菜薹 ,以其柔嫩的花薹为食用器官 ,其色泽诱人、味道鲜美 ,深受广大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青睐。随着栽培面积的日益扩大 ,对其种子数量的需求越来越大 ,对其质量的要求亦越来越高。近年来笔者将波里马油菜核胞质雄性不育转育到紫菜薹上 ,以期选育出紫菜薹雄性不育系 ,提高紫菜薹的杂交育种技术水平 ,更好地为科研和生产服务。1 紫菜薹雄性不育系的选育1988年用紫菜薹品种大股子作轮回亲本 ,将波里马油菜核胞质雄性不育特征向紫…  相似文献   

3.
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转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具有雄蕊退化彻底、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等特点,是一类比较理想的雄性不育材料.现对该不育材料转育的理论基础以及转育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了该类雄性不育系的5大转育模式.指出由于存在的转育难、利用难的问题,致使该类不育材料无法在更大范围(多个生态型)上应用.要解决此问题,提出3点看法:改进现有的转育方法;探索新的转育途径;借助生物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转育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1NA’转育成的白菜核不育系00S107为不育源, 根据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设计转育方案, 向白菜可育品系‘青梗奶油白菜’中转育核不育基因, 经过3年5个世代杂交转育, 获得了新的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的甲型“两用系”和临时保持系。  相似文献   

5.
红菜薹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大股子作转育亲本,转育波里马油菜雄性不育系,经4年6代的转育选择,育成原始不育系。进一步改育不育系的组合性状,再进行杂交一代组合筛选,用雄性不育系育成红菜薹新品种红杂50、红杂60红杂70s。  相似文献   

6.
试验根据大白菜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以不结球白菜细胞核基因雄性不育系为不育源,向乌塌菜作物中转育,并对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转育机制进行系统研究。获得如下结果:设计遗传转育模式,完成乌塌菜4个世代雄性不育的转育工作,获得含有乌塌菜基因型的甲型"两用系"、临时保持系和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7.
菜薹和乌塌菜核不育位点基因频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薹(Brassi cacampestris 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和乌塌菜(B.campestris ssp.chinensis var.rosularis Tsen et Lee)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两个变种,异花授粉,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由于迄今未能找到适宜的杂交制种手段,其杂种优势没有得到很好利用。因为菜薹和乌塌菜中缺乏好的雄性不育源,转育近缘的大白菜核不育基因,是选育其雄性不育系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8.
春夏及秋冬萝卜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转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不同萝卜可育品系与不育系测交一代的育性表现,确定了萝卜雄性不育基因ms在萝卜品种中的分布频率,同时也明确了萝卜可育父本的基因型.可将萝卜可育父本的基因型分为三种:(1)保持型:与不育系杂交后代表现全不育;(2)部分保持(或恢复)型:与不育系杂交后代表现育性分离;(3)恢复型:与不育系杂交后代表现全可育.父本基因型不同,转育模式不同.本文提出了不育系的两种转育方案,四种不同的转育模式.同时,为选育经济性状优良的雄性不育系,对各种性状的转化速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性状转化速度较快,可在较短时间内选育出经济性状符合要求的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9.
核基因雄性不育在不同生态型大白菜间的转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岳艳玲  冯辉 《中国蔬菜》2005,1(7):22-22
大白菜复等位基因型雄性不育系具有雄蕊退化彻底、不育性稳定等特点,是一类比较理想的雄性不育材料。但由于该类不育系不能通过连续回交进行保持,也就不能用一般的饱和回交法进行转育,造成了这类不育系转育难的问题。迄今为止,该不育系并未在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只限于最初育成不育系的少数几个单位在个别生态型(直筒型)品种的优势育种上应用〔1,2〕。为了拓宽该类核基因雄性不育的应用范围,改善原有不育系遗传基础狭窄、类型单一的状况,本试验根据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3,4〕,探索了核基因雄性不育在不同生态型大白菜间的转育,获得了卵圆…  相似文献   

10.
菜薹核基因雄性不育系转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以早熟四九菜心为父本,采用杂交转育方法,转育成具有100%不育率、100%不育度的菜薹雄性不育材料。研究发现菜薹的基因型分布比较单一,大多数为MsfMsf。因此,菜薹保持系不能从自然群体中找到,只能通过杂交重组获得。  相似文献   

11.
不结球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育性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玻里玛(Polima)为不育胞质供体,不结球白菜(BrassicacapmestrisL.ssp.ChinensisMakino)为受体,通过种间远缘杂交,经过连续回交和选择,育成了3份不育株率100%的具有甘蓝型油菜不育细胞质的不结球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其中不育系19302A育性不易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播种期处理下育性较稳定。其他不育系的育性在不同播期处理中育性不稳定,其育性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但结合不同的采种方法可克服部分玻里玛异源胞质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育性不稳定的缺点。  相似文献   

12.
以芸薹属异源六倍体AABBCC 为母本,以大白菜品种金春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AABBCC×AA);再以大白菜品种义和5 号为母本,与F1 进行杂交,在多亲本杂交后代中获得大白菜雄性不育系MS200712。该不育系花瓣为黄色,花药浅黄色、退化、败育彻底,柱头正常,蜜腺发达。同时,利用北京新3 号的父本832172 与雄性不育系MS200712 进行回交,获得了转育的MS20071208-916 不育系。  相似文献   

13.
 以白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的可育株和不育株带有子房及花柄的花托为外植体, 比较了不同育性外植体再生体系的异同; 并结合内源激素含量测定, 探讨了内源激素、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间的相互作用对不同育性外植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育和可育再生体系所需的最佳NAA浓度分别为0.2 mg·L-1和0.1 mg·L -1; 在最适的NAA浓度下补给不同浓度的6-BA, 不育外植体不定芽诱导率差异不大, 而可育外植体不定芽诱导率则随62BA浓度的增加表现不规律的变化。不同育性的外植体内源激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可育外植体内源GA3、IAA和ZT含量分别比不育外植体高出37.8%、28.0%和224.9%; ABA含量则是不育外植体比可育外植体高出20.4%。花柄及花托再生得到的不定芽在不继代或继代次数少的情况下生根培养时高频现蕾, 生根率极低; 随着继代培养时间的延长, 生殖生长趋势逐渐减弱, 生根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利用DAD1反义片段转化创建菜薹可调控雄性不育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薹因为没有好的雄性不育材料或自交不亲和系,至今尚无一代杂种用于生产,根据拟南芥及白菜型油菜的花药不开裂基因DAD1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扩增菜薹的DAD1基因片段(DAD1F),构建反义DAD1F植物表达载体,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菜薹,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检测,鉴定其雄性不育性并进行育性恢复试验.克隆得到的菜薹的DAD1基因片段大小为678 bp,命名为BrcpDAD1F,其序列与拟南芥和白菜型油菜的DAD1高度同源,同源率分别为88%和99%;共得到了12株转基因植株,有6株在转录水平上得到表达,表现为雄性不育,花器官畸形,花粉活力低,萌发率不到10%,且开花后不能结角果或结空角果,或者得到极少种子但种子不萌发;用对照的花粉给转基因植株授粉可使其正常结实.以500 μmol·L-1茉莉酸甲酯处理可使其雄性不育得到恢复,花粉可以在柱头和培养基上萌发,具有受精能力。T1代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例都呈1:3分离, T2代不同株系的育性分离比例不同,有些株系继续呈1:3的分离,有些株系全是可育株或全是不育株,说明反义抑制呈单基因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5.
为了拓宽菜薹(菜心)种质资源,筛选优良亲本材料,进而选育菜心雄性不育系杂交种,本试验利用菜心与大白菜亚种间杂交、菜心与芥菜种间杂交及自然突变体筛选等3种途径,创制和鉴定优良的菜心育种材料,并广泛转育菜心CMS96细胞质不育系和配制CMS96细胞质不育系组合。结果表明,菜心与大白菜杂交、菜心与芥菜杂交及自然突变体筛选等方法是创制菜心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利用亚种间杂交,获得菜心CMS96细胞质不育系、菜心瓣化型萝卜胞质Ogu CMS,叶片深紫色菜心,叶片塌地菜心;利用种间杂交,获得圆叶锯齿菜心,叶色翠绿菜心和叶片浅紫色菜心;基于自然突变,筛选到橘红色花菜心,乳白色花菜心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突变体。同时,以菜心细胞质不育系CMS96.农家菜心8与新西兰50天自交系杂交,成功选育出菜心新品种18A1菜心,中熟,叶色深绿,菜薹油绿,臺质脆嫩,口感好,适合广州等南方地区秋冬季和菜场基地种植。  相似文献   

16.
甘蓝显性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方智远  孙培田 《园艺学报》1997,24(3):249-254
从甘蓝原始材料79-399的自然群体中获得雄性不育突变株79-399-3。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株的雄性不育受一显性不育基因CDMs399-3控制。该基因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表现为环境敏感和环境稳定两种类型,且温度是影响不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环境敏感的显性雄性不育植株通过自交可以得到显性纯合的雄性不育植株。显性纯合不育植株与普通自交系或相应的姊妹系杂交获得了不育株率达到100%、不育度达到或接近100%的不育群体。根据CDMs399-3基因的这一遗传特点,建立了利用显性雄性不育基因配制甘蓝杂交种的新方法: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保存和繁殖显性纯合雄性不育材料,然后与遗传差异较小的普通自交系或姊妹系杂交得到不育系。选择园艺性状优良、不育性稳定的不育群体作不育系,与配合力优良的自交系杂交,配制出了优良的杂交组合。试验采种结果表明,携带CDMs399-3基因的甘蓝雄性不育系结实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7.
大白菜hau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鉴定及不育相关基因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染色体压片法和形态观察法,对大白菜hau胞质雄性不育材料6w-9605A的2个遗传世代(F1和BC6)的染色体数和花器官进行鉴定。结果表明:F1染色体数为28条;BC6染色体数为20条,与白菜的染色体数相同。6w-9605A的花药呈三角形,干瘪无花粉,败育彻底。利用芸薹属作物雄性不育基因线粒体保守序列设计3对引物,在6w-9605A中扩增出867 bp的片段。基因预测显示,在线粒体基因atp6的下游产生1个新的开放阅读框为orf288,与目前报道的芸薹属作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orf224、orf138等均不相同,这种新的基因结构特点极有可能就是大白菜hau胞质不育系6w-9605A产生不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大白菜温敏雄性不育系TsCMS7311(A)及其保持系7311(B)的小花蕾(长度大约1.5㎜)为材料,活性凝胶电泳分析发现:β-酯酶同功酶与育性转化关系密切,正常不育系比保持系缺少迁移率为0.683、0.718和0.742的3条酶带;随着育性的转化,酶谱接近保持系带型;当育性回复到正常的不育状态时,其同功酶酶谱也随之回复到正常的不育系带型。在低温处理后的不育系TsCMS7311(AT)育性转化期间,回收与雄性育性转化相关的β-酯酶带区,双向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保持系B和转化后的不育系AT的双向电泳图谱相似,第一向IEF电泳中各获得了两条特异谱带,等电点在7.7附近;第二向SDS电泳中各得到了6种β-酯酶多肽,分子量在55~62 kD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