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世界牦牛主要分布在世界屋脊--我国的青藏高原及其毗邻高山地区,我国是世界牦牛数量最多的国家.全世界共有1300万头,我国有1200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2.
从古至今牦牛就是青藏高原牧区的优势种家畜,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牦牛是牛属动物中能适应高寒气候而延续至今的珍稀畜种资源,是世界动物中地理分布很有限的少数家畜之一。我国是世界牦牛的发源地,全世界90%的牦牛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及毗邻的6个省区,其中青海省有490万头,占全国牦牛总数的38%,居全国第一;因此青海有世界"牦牛之都"的称号,海北州牦牛养殖量达45.29万头。  相似文献   

3.
<正>从古至今牦牛就是青藏高原牧区的优势种家畜,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牦牛是牛属动物中能适应高寒气候而延续至今的珍稀畜种资源,是世界动物中地理分布很有限的少数家畜之一。我国是世界牦牛的发源地,全世界90%的牦牛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及毗邻的6个省区,其中青海省有490万头,占全国牦牛总数的38%,居全国第一;因此青海有世界"牦牛之都"的称号,海北州牦牛养殖量达45.29万头。牦牛属较原始品种,在长期的养殖过程中缺乏科  相似文献   

4.
牦牛自古至今是青藏高原牧区的优势种家畜和当家畜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牦牛是牛属动物中,能适应高寒气候而延续至今的珍稀畜种资源,是世界动物中地理分布很有限的少数家畜之一。全世界现有牦牛1400多万头,90%的牦牛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及毗邻的6个省区。其中青海490万头,占全国牦牛总数的38%;西藏390万头,占30%;四川310万头,占23%;甘肃88万头,占7%;新疆17万头,占1.3%;云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约有牦牛1330万头,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蒙古西南部、苏联的吉尔吉斯阿尔泰山区、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东北部、印度的北部及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地区。以我国数量最多,约1243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85%以上;蒙古次之,约70万头;苏联13.6万头;印度8万头。我国牦牛的95%以上分布于青藏高原。以青海最多,约446万头,占该省牛只总数的96%,占全国牦牛总数的35.8%;西藏386万头,占总数的31%;四川310万头,占24.9%;  相似文献   

6.
正牦牛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分布的独特家畜品种,长期以来是牧区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来源,目前全世界牦牛存栏量为1 400万头左右,其94%分布在中国,青海省存栏牦牛400多万头,约占中国牦牛存栏的三分之一。据统计,2014年青海全省存栏牦牛414.4万头,主要分布在玉树州(132.9万头)、海西州(104.6万头)、果洛州(79.9万头)、海南州  相似文献   

7.
<正>家兔屠宰加工的卫生状况不但直接影响兔肉的卫生质量及其耐存性,而且与消费者的健康及养殖业的发展都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笔者从家兔屠宰加工的卫生要求、家兔的宰前管理与检疫、家兔的宰后检疫和家兔屠宰检疫对象的鉴定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家兔屠宰加工兽医卫生监督内容,旨在为正确执行屠宰加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兽医卫生监督提供参考。我国规模化家兔屠宰加工的兽医卫生监督工作起步  相似文献   

8.
全世界90%以上的牦牛饲养在我国,有1300万头,约占全世界牦牛总数的92%,牦牛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在当地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农区的种植业有同等的重要性,与当地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我国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的优势畜种。它集各种家畜的产品、性能于一身  相似文献   

9.
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青海牦牛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牦牛是牛家族中的稀有牛种,全世界有牦牛约1400万头,占世界牛总数的1%。我国是拥有牦牛头数最多的国家,有牦牛1300多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0%以上,约占我国牛总数的1/6,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等省区的少数民族地区。青海是牦牛的主要产区,1992年牦牛存栏数量达到509.67万头,1999年存栏数为368.21万头,占全国牦牛总数的30%以上,位居全国第一。在青海草食家畜总头数中,牦牛头数仅次于藏羊居第二位,若按标准羊单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牦牛的主要生产国,拥有牦牛1400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2%~93%。主要分布在藏族同胞聚居的青藏高原,(青海省500万头、西藏、甘肃、四川及新疆、云南等3000m以上的高海拔高寒草甸型的高山及亚高山草场)。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阿拉善盟约有骆驼20万峰。阿拉善盟兽医科研防疫部门和食品卫检部门在骆驼疾病防治及卫生检验中检出了一些疫病。目前尚未见到有关部门制定骆驼兽医卫生检验规程及标准。我们通过1984年冬季在阿拉善左旗食品公司肉联厂屠宰加工骆驼436峰和1985年冬季屠宰加工骆驼1141峰,共进行1577峰骆驼兽医卫生检验及质量卫生标准工  相似文献   

12.
生猪屠宰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猪屠宰检验、检疫是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分别由生猪屠宰场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分别派员实施。本文探讨了在畜禽屠宰行业管理职责划转农业部门,检验、检疫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一个部门监管的情况下,理顺生猪屠宰检验、检疫工作。提出合并屠宰检验检疫、企业负责质量并有官方兽医监管、改产品许可为企业许可的设想,以期建立更规范、高效的屠宰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3.
牦牛是世界唯一能产毛的原始品种,它不但是我国主要牛种之一,还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和景观动物.更是这一地区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生产资料。它所独具的生物学特性和在其分布地区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经济学地位,已经引起了世人的广泛重视。中国是牦牛的主要生产国,拥有牦牛1400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2%~93%。主要分布在藏族同胞聚居的青藏高原(青海省500万头,西藏、甘肃、四川及新疆、云南等3000m以上的高海拔高寒草甸型的高山及亚高山草场)。  相似文献   

14.
对四川牦牛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牦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毗邻的高山地区。牦牛能高度适应高寒地区生态条件 ,与人类最少发生争地、争粮 ,是长期居住在青藏高原藏民族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1 四川牦牛业的现状1 1 数量及分布 四川省现有牦牛 387 6万头 (1 998年 ) ,约占世界牦牛总数的 2 7 8% ,我国牦牛总数的2 9 2 % ,仅次于青海、西藏居第三位。牦牛约占全省牛总数的 4% ,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1 2 品种及选育、保种情况 四川牦牛可分为两个类型 :谷地型 (横断高山型 )和草地型 (青藏高原型 ) ,九龙牦牛属谷地型 ,麦洼牦牛属草地型 ,均列入《中国牛品种志》…  相似文献   

15.
正生猪屠宰检疫与肉品检验是生猪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二者的概念和职责常常被混淆,社会上普遍认为检验和检疫是一回事,都是由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负责,在实际工作中,也经常出现责任不明确的现象。1 生猪屠宰检疫与肉品检验的概念屠宰检疫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生猪在宰前宰后过程中,查证验物和临床健康检查,以及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对生猪的头、蹄、内脏、胴体等携带病原体和致病微生物进行检查。肉品品质检验主要是对屠宰加工的动物产品在  相似文献   

16.
生猪屠宰监管工作是畜牧兽医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食品安全方面承担的重要职责,是生猪产品流向市场的最后一道关口,做好生猪屠宰监管检查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群众肉品消费安全意义重大。笔者根据《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生猪屠宰检疫规程》《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GB/T17996-1999)等法律法规,整理汇总了畜牧兽医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生猪屠宰监管检查内容和处罚处理依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有牦牛1300万头,约占全世界牦牛总数的92%。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牦牛在当地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当地的生产、生活、文化、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1]。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的优势畜种,为人们提供乳、毛、  相似文献   

18.
《动物防疫法》规定的屠宰检疫,《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定的肉品品质检验,都是《兽医卫生检验学》、《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肉品科学及肉品卫生检验》等专业著作中提到的专用名词,下面就屠宰检疫、肉品品质检验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论述如下:1屠宰检疫包括宰前检疫...  相似文献   

19.
(一) “定点屠宰、到点检疫”是畜禽屠宰管理及检疫检验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畜牧部门依据《家畜家禽防疫条例》等兽医法规的要求,选定具备相应条件的屠宰场(点),将分散的屠宰户相对集中起来,并派员到场(点)实施兽医卫生监督和检疫检验的全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控制畜禽疫病传  相似文献   

20.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畜种,我国现有牦牛1300多万头,约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2%。我国的牦牛主要分布于西起帕米尔,东到岷山,南自喜马拉雅山,北至阿尔泰山约300万km2的藏族同胞聚居区。青海省有牦牛470万头,西藏自治区有360多万头,四川有380万头,甘肃省有90万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10多万头,云南省有5万多头。我国年可产牦牛肉225600吨、毛绒13000吨、乳715000吨、皮17000张。一、我国牦牛资源的开发前景牦牛是我国西部数百万少数民族(尤其是藏民族)的主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