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利用SAS8.1软件中的GLM分析和MTDFREML软件对乌鲁木齐种牛场新疆褐牛繁育中心的501头新疆褐牛的初生重进行了遗传力估计及非遗传因素对新疆褐牛犊牛初生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生重的遗传力为0.24,属于中等遗传力(0.1h~20.3)。在遗传因素中,不同配种公牛对犊牛初生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非遗传因素中,胎次对犊牛初生重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妊娠期对犊牛初生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不同季节对犊牛初生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性别对犊牛初生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不同出生年度对褐牛犊牛初生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  相似文献   

2.
犊牛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整个牛群的质量,降低犊牛的死亡率对提高牧场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掌握犊牛死亡率及影响犊牛死亡的因素,试验采取实地调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褐牛犊牛及荷斯坦牛犊牛死亡率进行了分析,通过Excel对某牛场近16年的7 157条产犊记录进行初步统计,根据新疆的气候特点划分季节,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次年2月为冬季;品种为新疆褐牛犊牛和荷斯坦牛犊牛,年份从1999年到2014年分为16个水平,出生犊牛性别划分为公、母2个水平。利用SAS 8.1软件分析不同年份、品种、出生季节、犊牛性别及不同月龄等因素对新疆褐牛与荷斯坦牛犊牛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年份、产犊季节和犊牛性别对新疆褐牛及荷斯坦牛犊牛死亡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新疆褐牛的犊牛死亡率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1月龄时,新疆褐牛的犊牛死亡率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2006、2009、2010年的犊牛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年份(P<0.05),在2011~2014年,犊牛的死亡率相对较少;冬季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夏季(P<0.05)。降低犊牛的死亡率是牛群繁育过程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犊牛的死亡率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只有将各种环境因素给予合理控制,才能提高犊牛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对1997年至2003年之间,乌鲁木齐种牛场462头新疆褐牛成年母牛的产犊间隔、产犊月份、胎次、犊牛初生重、犊牛性别等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上述因素与产奶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犊间隔、产犊月份、胎次对产奶量有极显著的影响;犊牛性别对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4.
犊牛健康水平会影响牛群结构及质量,犊牛的死亡、淘汰对牧场经济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究新疆褐牛犊牛死亡、淘汰规律及影响因素,实验收集了4个新疆褐牛牧场2013—2020年间繁殖、产犊记录,通过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配种季节、产犊年份、产犊季节、场别、后代数量对新疆褐牛犊牛死亡、淘汰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2020年间犊牛死亡率由26%降至11.9%,但淘汰率由1.3%增长至7.9%。配种季节、产犊年份、产犊季节、场别、后代数量均显著影响犊牛死亡、淘汰率。犊牛死亡率随年份的增加而降低,但淘汰率随年份的增加而升高;单胎犊牛死亡率、淘汰率均显著低于双胎。春季配种、夏季产犊的犊牛死亡率显著高于冬季;春季配种,春、夏、秋季产犊的犊牛淘汰率同样显著高于冬季。新疆褐牛犊牛的死亡淘汰受多种因素影响,应严格把控种质资源,避免先天遗传缺陷,持续选育的同时合理调控非遗传因素,从而降低犊牛死淘率、提高牧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影响新疆褐牛产奶量主要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乌鲁木齐种牛场562头新疆褐牛1997年至2003年奶牛的产犊间隔、产奶量、产犊季节、产犊胎次、犊牛初生重、犊牛性别、体尺等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研究了上述各因素与产奶量之间的关系.为有计划的开展配种工作和提高奶牛的终生产奶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产犊间隔、产犊季节、胎次、体斜长对产奶量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犊牛性别、体高、胸围对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分析认为新疆褐牛适宜的产犊间隔为410d,适宜的产犊季节为秋、冬季.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影响犊牛初生重的因素,收集了江苏省某奶牛场2021年度正常健康产犊的荷斯坦牛产犊记录共6 515条。分析不同出生季节、胎次、母牛BCS、在胎天数对初生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出生的犊牛体重最高;头胎牛产的犊牛初生重最低;产母犊群体中,BCS4分及以上的牛所产犊牛初生重显著高于3分牛只(P<0.05);随着在胎天数的增加,犊牛初生重显著增加(P<0.05)。初生重与在胎天数和母牛BCS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新疆褐牛群体产奶性能和繁殖性能的遗传进展,本研究通过对新疆褐牛母牛305 d产奶量、产犊间隔和初产日龄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及遗传趋势分析。以乌鲁木齐地区1994—2017年出生的812头新疆褐牛的生产性能记录和繁殖记录为研究对象,运用DMU软件DMUAI模块采用AI-REML结合EM算法配合单性状动物模型对305 d产奶量、产犊间隔和初产日龄进行方差组分估计和遗传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褐牛母牛305 d产奶量、产犊间隔和初产日龄的遗传力分别为0.31、0.05和0.17,其中305 d产奶量和初产日龄属于中高遗传力性状(h~20.1),产犊间隔属于低遗传力性状(h~20.1);产犊间隔和初产日龄遗传趋势变化不明显,但总体呈下降趋势。该结果为新疆褐牛遗传选育以及未来繁殖性状联合遗传评估和制定选择指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搜集了HG1牧场2013~2018年间的产犊数据,选择正产(282±15d)、单胎的荷斯坦母牛共17525头次(初产6515头次、经产11010头次)的产犊数据。犊牛分成初产牛犊牛和经产牛犊牛,并分别按犊牛初生重(TZ,kg)分为8个阶段(TZ30;30≤TZ35;35≤TZ40;40≤TZ45;45≤TZ50;50≤TZ55;55≤TZ﹤60;60≤TZ),探讨了犊牛初生重对母牛助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犊牛初生重对母牛助产率有显著影响(初产牛P﹤0.01、经产牛P﹤0.05);初产母牛和经产母牛平均助产率分别为10.2%和5.3%,所产犊牛的平均体重分别是39.4kg和43.8kg。犊牛初生重对母牛助产率有显著影响,同一体重范围内初产牛助产率高于经产牛。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针对广西水牛研究所水牛种畜场2016-2021年间共1245条犊牛出生记录,利用一般线性模型探究不同因素对河流型水牛犊牛初生重的影响。结果发现:河流型水牛犊牛初生重平均为36.89±5.78kg,其中30~45kg的初生重占比达82.97%;性别、胎次和季节均对河流型水牛犊牛初生重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1~4胎出生的犊牛初生重依次增大,并且第4胎的犊牛初生重显著大于第1、2胎,秋季出生的犊牛初生重显著低于春季,公犊初生重显著大于母犊。本研究的结果对河流型水牛的选育和生产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对徐州市某奶牛场约800头荷斯坦奶牛1998到1999年产犊间隔与产犊季节、产奶量、产犊胎次、犊牛初生重、犊牛性别等基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犊季节对产犊间隔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奶牛的产奶量对产犊间隔也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产犊胎次、犊牛初生重及犊牛性别对产犊间隔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1.
纯种和牛快速扩繁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达到快速扩繁纯种和牛的目的,试验从供体牛高强度超数排卵、胚胎性别鉴定及不同品种受体牛移植对产犊、妊娠期和犊牛初生重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纯种和牛连续超排9次,每次间隔30 d,第2次头均回收胚数22.78枚,显著高于第5~9次结果(P< 0.05),其余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第1~3次头均可用胚数分别为8.67、13.78、8.56枚,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第2次头均可用胚数显著高于第4~9次头均可用胚数(P< 0.05),极显著高于第7、9次头均可用胚数(P< 0.01)。性别鉴定胚胎和常规胚胎移植妊娠率和产犊率差异均不显著(P> 0.05),性别鉴定胚胎的母犊率为95.56%。西门塔尔杂交牛受体产犊率高于和牛杂交牛、荷斯坦奶牛受体,但差异不显著(P> 0.05)。和牛杂交牛受体妊娠期极显著高于西门塔尔杂交牛和荷斯坦奶牛受体(P< 0.01),西门塔尔杂交牛和荷斯坦奶牛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西门塔尔杂交牛受体所产和牛母犊初生重显著高于和牛杂交牛受体(P< 0.05),极显著高于荷斯坦奶牛受体(P< 0.01),3个品种受体牛产和牛公犊初生重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同一品种受体牛其产公、母犊牛的妊娠期及初生重均相近。  相似文献   

12.
犊牛初生重是牛重要的性状之一,对其生长发育和泌乳性能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收集了江苏某奶牛场2013年9月~2014年3月的荷斯坦犊牛初生重的共4 926条相关记录(其中公犊2 245头,母犊2 681头),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性别、产犊月份、胎次、在胎天数、产犊时间对荷斯坦犊牛初生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公犊初生重极显著高于母犊(P<0.01);2月份犊牛初生重最大,9月份最小;随着胎次的增加,犊牛的初生重也呈增长趋势;初生重与在胎天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该结果为控制荷斯坦犊牛初生重,提高其泌乳性能,降低难产率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影响奶牛胎衣不下的主要因素,笔者对新疆呼图壁种牛场产犊记录资料进行整理,通过SAS 8.1统计软件分析了产犊季节、胎次、性别、犊牛初生重等对奶牛胎衣不下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犊季节对奶牛胎衣不下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春季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达到了40.72%;胎次对奶牛胎衣不下有极显著影响(P<0.01),尤其是3胎以上的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高于40%;犊牛性别和初生重对奶牛胎衣不下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影响荷斯坦牛犊牛初生重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影响犊牛初生重的因素,收集了江苏省某奶牛场2014年度正常健康产犊的荷斯坦牛产犊记录共3 947条,分析不同公牛、出生季节、母牛胎次、是否采用性控精液、妊娠期长短对初生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公牛所产犊牛的初生重差异极显著(P0.01);夏季和冬季出生的犊牛初生重较大;第2胎出生犊牛初生重极显著高于第1胎和第3胎;是否采用性控精液对犊牛初生重无显著性影响;初生重与妊娠期长短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5.
影响奶牛产犊间隔变化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对苏州市牛奶公司一牧场和无锡市马山牛奶公司约1000头荷斯坦牛1991年到1995年产犊间隔与产犊季节、产奶量、胎次、犊牛初生重、犊牛性别的关系分析:产犊季节对产犊间隔有极显著的影响;产奶量对产犊间隔有极显著的影响;犊牛的初生重、性别对产犊间隔无显著影响;胎次对产犊间隔无显著影响,但存在极显著差异。牛群产犊间隔作为衡量繁殖力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受人为管理和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而人为管理因素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寒冷地区不同培育方式对和牛犊牛健康及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20头健康、初生的和牛犊牛,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母牛带犊自然哺乳方式培育犊牛,试验组采用人工哺乳方式培育犊牛。试验期为180 d,定期测定犊牛体重和体尺指标,观察犊牛健康状况。结果显示,犊牛在3月龄断奶时,试验组犊牛断奶体重及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6月龄时体重及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犊牛粪便指数、腹泻率、腹泻频率及死亡率均高于试验组的犊牛,其中腹泻率与腹泻频率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犊牛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发病频率及死亡率也均高于试验组犊牛,且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人工饲养培育和牛犊牛提高了和牛犊牛成活率,降低了犊牛腹泻和犊牛呼吸道疾病等的发病率,可充分发挥提高犊牛断奶体重的潜力,不仅降低了养殖和牛的经济成本,也提高优质肉牛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非遗传因素对新疆褐牛305d产奶量的影响,收集了新疆乌鲁木齐种牛场1985~2008年751头新疆褐牛的17962条月测定记录。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年度、季节、胎次、产犊间隔、初产月龄等5个非遗传因素对新疆褐牛产奶量的影响。结果:年度、胎次、产犊间隔对产奶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季节和初产月龄对产奶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提示:稳定的饲养管理有利于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合理的调整产犊季节对提高产奶量是有利的;适当增加2~5胎经产母牛的比例有利于提高群体产奶量;新疆褐牛产犊间隔在360~390d时产奶量最高;初产月龄应控制在24~27月龄。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荷斯坦犊牛初生重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利用最小二乘模型对江苏省某牛场2017-2019年20 586条产犊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初产月龄、产犊季节、妊娠期长短、胎次、精液类型和受胎季节对荷斯犊牛初生重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母牛初产月龄为28~30月龄时犊牛初生重最高,初产月龄在26月龄以下时犊牛初生重较低;母牛春季产犊时的犊牛初生重最高,夏季产犊时犊牛初生重最低;母牛妊娠期为281~300d的犊牛初生重最高,妊娠期在270d以下时犊牛初生重较低;母牛第4胎产犊时犊牛初生重最高,第1胎产犊时犊牛初生重最低;使用性控精液的犊牛初生重低于普通精液;母牛夏季受胎时犊牛初生重最大,秋季受胎时犊牛初生重最小。本研究结果为荷斯坦犊牛培育和生产性能的提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利用SAS 8.1软件的最小二乘方差分析和MTDFREML软件对南山种羊场的2125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的初生重进行了遗传力估计,并分析了非遗传因素对羔羊初生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生重的遗传力为0.30,属于中等遗传力(0.1<h2<0.3)。在非遗传因素中,母亲年龄、出生年份、产羔类型和群别对羔羊的初生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性别对初生重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结果为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进一步选育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乳肉兼用型新疆褐牛双胎率的规律,本文以某牛场2000~2018年的新疆褐牛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配种月份、产犊年份、胎次与双胎的关系以及双胎中犊牛的性别。结果分析可知:新疆褐牛的双胎率为2.86%;新疆褐牛在6月配种的双胎率是最高的,占15.1%;双胎率最多的胎次为第4胎,占20.9%;产犊中异性双胎最多,占51.2%。本文为提高新疆褐牛繁殖力以及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