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为了确定一例鲫(Carassius auratus)鳃出血症的病原。【方法】无菌操作条件下从患病鱼的肝脏、脾脏等病原灶处分离病原菌;利用压片法取鳃丝、体表粘液进行观察,检查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取鳃、肝脏、脾脏、肾脏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鲤疱疹病毒Ⅱ型病毒(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组织病理学技术以分析鳃出血症的病因。【结果】结果发现,病鱼尾鳍末端发白,鳃丝出血、末端轻微溃烂,有少量红色腹水;寄生虫学检测未发现鳃丝和体表黏液有寄生虫寄生;通过微生物学诊断,未见病原菌生长;PCR检测结果显示患病鲫体内CyHV-2呈阳性;组织病理学检测表明,患病鲫的主要损伤靶器官为脾脏、鳃、肾脏、肠道、心脏和肝脏,主要引起重度鳃出血和坏死性鳃炎,重度坏死性脾炎、中度至重度肠炎、中度至重度坏死性肾炎、中度坏死性心肌炎和中度心内膜炎和轻度坏死性肝炎。【结论】推断本次鲫鳃出血症为CyHV-2感染导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宁夏某规模化绵羊场大肠杆菌和艾美耳球虫混合感染进行分离鉴定并对靶器官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固体培养基进行细菌病原分离,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寄生虫检测;采用大肠杆菌16S rRNA引物进行基因序列扩增和测序,使用DNA Star软件将分离菌株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标准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采用MEGA 7.0软件中的邻接法,依据16S rRNA序列构建分离株系统发育树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对靶器官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中观察到金属光泽的黑色单一菌落,在血平板中有溶血环的灰色圆形单一菌落,染色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共分离得到3株菌株;麦克马斯特法检测显示,粪便中有卵圆形、表面光滑的孢子化艾美尔球虫卵囊,其平均OPG为2200,属于轻度感染;对3株菌株16S rRNA扩增片段与阳性对照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大肠杆菌在同一分支;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肠组织黏膜层绒毛溶解坏死、黏膜上皮结构丢失;回肠固有层内有球虫虫体,呈嗜酸性圆形;空肠间质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腺腔有镰刀状球虫裂...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隆花斑裸鲤GeHSP70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正常和Cu2+胁迫条件下Ge-HSP70的表达模式。【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花斑裸鲤GeHSP70基因的全长cDNA,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征。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正常和0.01 mg/L Cu2+胁迫(胁迫0,12,24,48 h)条件下GeHSP70 mRNA在花斑裸鲤肝脏、肾脏、脑和鳃4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肝脏、鳃组织中GeHSP70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花斑裸鲤GeHSP70序列共1 387 bp,由123 bp的5′-UTR、592 bp的3′-UTR和672 bp的编码区构成,编码223个氨基酸;GeHSP70蛋白是疏水性蛋白,分子质量为11.15 ku,等电点为5.01,包含2个HSP70家族的特征序列:IDLGTTYS(11-18位氨基酸)和IFDLGGGTFDVSIL(199-212位氨基酸)。GeHSP70基因核苷酸序列与鲫鱼的同源性最高(93%),在系统进化树中与同科或属中鱼种聚合成一个分支,显示出高度保守性。Real-time PCR结果表明,正常条件下花斑裸鲤GeHSP70在鳃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脏,在脑和鳃组织中表达量较低;随着0.01 mg/L Cu2+胁迫时间的延长,花斑裸鲤肝脏、肾脏和鳃组织的GeHSP70 mRNA表达量先升后降,在24 h表达量最高,而脑组织的表达量持续升高;GeHSP70在花斑裸鲤肝脏和鳃组织的蛋白水平表达量总体均表现为先升后降,表明Cu2+能够诱导GeHSP70的表达。【结论】成功克隆了花斑裸鲤GeHSP70 cDNA全长,在0.01 mg/L Cu2+胁迫下花斑裸鲤GeHSP70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呈规律性应答,表明GeHSP70是潜在的反映水环境质量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春季水温开始回升,各种生物致病因子如细菌、寄生虫孢子、孢囊处于发育早期,对药物最敏感,此时用药可保证药物达到最好的疗效。同时,在春季鱼种、成鱼经过越冬期,体质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因此,积极做好春季鱼病预防工作,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春季鱼病的特点:一是由于分塘、放养等操作,造成鱼类损伤,为细菌侵入开辟了通道。这类鱼病主要有水霉病、竖鳞病和烂鳃病,另外赤皮病、疖疮病、打印病也会发生。二是春季鱼种经过越冬,体质较弱,而此时某些寄生虫大量发生,会侵袭鱼类,其中一种途径是侵入鱼鳃,引起发炎,鳃丝腐烂,如隐鞭虫病、口丝虫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和斜管虫病等。现将春季常见鱼病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小瓜虫病 1.病原:多子小瓜虫. 2.症状:当虫体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病鱼的体表、鳍条和鳃上,布满白色小点状囊泡,因而该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感染时,由于虫体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表皮组织,引起宿主的病灶部位组织增长,并分泌大量的粘液,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于病灶表面.同时鳍条病灶部位遭受破坏出现腐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两起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暴发性体表出血溃疡症的发病病因和病理特征。【方法】利用湿片法对鳃组织和体表黏液进行压片,观察寄生虫寄生情况。从发病鱼的肝脏、脾脏和肾脏中分离病原菌,检测细菌感染情况;利用PCR法检测患病斑点叉尾鮰的肝、脾、肾混合组织匀浆中斑点叉尾鮰病毒(Channel catfish virus,CCV)的携带情况。运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病鱼的病理损伤特点,综合分析并推测该病的致病原因。【结果】该出血溃疡症的靶器官主要为脾脏、肾脏、肝胰脏、肠道以及皮肤肌肉。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血管反应,实质细胞可见肿胀、变性、坏死;而胃、脑和心脏病变较轻,仅有轻微的炎症;鳃丝、眼球和鳔等未见明显病变。所有的患病个体均出现中度至重度出血性坏死性脾炎、中度肾炎、轻度至中度坏死性肝胰腺炎和肠炎。患病斑点叉尾鮰体内未检测到寄生虫、细菌以及CCV。【结论】综合病理学、细菌学和病毒学检测结果,推测此次斑点叉尾鮰暴发性疾病由某种非CCV的病毒感染所致,温度应激可能是引发该病的条件诱因。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新基因SjPP的筛选、克隆及对小鼠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筛选克隆东方田鼠血清识别的日本血吸虫靶抗原基因,并研究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利用东方田鼠感染血清免疫筛选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表达文库获得阳性克隆,以5′ RACE技术扩增获基因全长序列,构建含目的基因的核酸疫苗并研究在小鼠中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1)获得4个日本血吸虫新的EST序列,即mfs-1(GenBank登录号BE974942)、mfs-3(GenBank登录号BE974944)、mfs-4(GenBank登录号BE974945)和mfs-5(GenBank登录号BE974946)。(2)mfs-5进行全长序列克隆,获得的日本血吸虫新基因SjPP(GenBank登录号AY902477)长1311 bp, 编码302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34.7 kD,等电点为5.51;其氨基酸序列具有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serine/threonine specific protein phosphatase,简称PP)的保守序列LRGNHE,并且含有该酶特异性抑制剂冈田酸的作用位点SAPNYC,与人的PP6、鼠PP6、果蝇PPⅤ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分别达72%、70%和70%。(3)成功构建核酸疫苗pCMV-Script/SjPP,免疫BALB/c小鼠诱导产生肝组织减卵率为23.91%,粪便减卵率为31.91%。【结论】(1)获得日本血吸虫新的抗原基因SjPP。(2)含SjPP基因的核酸疫苗在小鼠中诱导了部分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将体质健壮的虹鳟斯坦尼氏小体、脾脏、鳃取出,依次进行Bouin氏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和显微摄像。经仔细观察:虹鳟斯坦尼氏小体有多个,位于中肾与后肾沟腹内;脾脏中可见到细胞聚集成块,分布散乱,排列不紧密,组织间隙大;鳃丝间的间距较小,鳃小片上含有大量的黏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引起佛山市三水某水产种苗有限公司育种基地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noides)体表出血和溃烂的病原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及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患病加州鲈的肝脏、脾脏和肾脏等组织中分离病原菌,经革兰氏染色和磷钨酸负染后,使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菌体形态及其染色特性;通过ATB Expression生化鉴定仪和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基于16S rRNA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经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和组织病理学观察进一步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及其对组织细胞的损伤,同时以K-B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药敏特性。【结果】从患病加州鲈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株(180803bj_jzl),为周鞭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Biolog微生物系统自动鉴定其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的可能性高达99.4%;基于16S rRNA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均显示,分离菌株180803bj_jzl与弗氏柠檬酸杆菌聚类为一支,与GenBank已公布弗氏柠檬酸杆菌参考菌株的16S rRNA序列相似性均在99.00%以上,gyrB基因序列相似性则在91.00%以上。人工回归感染7 d内的累积死亡率达60%,临床症状与自然发病加州鲈的症状基本相同;其肝脏组织中央静脉和肝窦有红细胞淤积,肝细胞质内有大量空泡,呈散在变性坏死;脾脏的白髓与红髓分界不清,脾窦和脾小血管内有嗜铁血红素中心;鳃小片上皮细胞与毛细血管分离,呈球拍状,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只残存少量鳃小片骨架。分离菌株180803bj_jzl对氟罗沙星、氧氟沙星、大观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等7种抗菌药物敏感,对多西环素、四环素、乙酰螺旋霉素、罗红霉素、头孢氨苄和阿莫西林等15种抗菌药物已产生耐药性。【结论】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可引起加州鲈体表出血和溃疡,且具有较强的毒力,致使肝脏、脾脏和鳃等组织病理损伤,实际生产中可选用新霉素和恩诺沙星等渔用抗菌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明确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部分水稻长势弱,叶尖表现灰白干枯、扭曲干尖等症状的病因,为进一步研究水稻上该病害的发生危害规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改良贝尔曼漏斗法和直接浸泡法分离采集水稻地上部的线虫,挑取单条雌虫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进行单雌扩繁,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纯化培养的水稻线虫KF-1群体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形态学结果表明待鉴定线虫与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 Christie, 1942)的形态特征较一致。rDNA的ITS和28S rRNA基因中D2-D3区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待鉴定线虫与GenBank中水稻干尖线虫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最高分别达到100%和98.98%。基于rDNA-ITS和28S D2-D3区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与已知鉴定结果相一致,待鉴定线虫与其他水稻干尖种群位于同一高度支持的分支。【结论】通过形态和分子鉴定,确定了造成河南开封市祥符区部分水稻叶尖干枯的病原为水稻干尖线虫,这是河南东部地区首次发现该线虫的发生危害,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该线虫病害的进一步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1.
丙烷脒对灰霉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杀菌剂对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是进行杀菌剂作用机理研究的基础。【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丙烷脒对灰霉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药剂处理1 d后,菌丝局部不规则膨胀,菌丝隔膜间距变短;药剂处理3 d,菌丝局部严重膨大,且膨胀部位失水畸形。透射电镜观察表明,药剂处理1 d后,菌丝细胞线粒体体积增大、数目增多,细胞核的结构已不明显,细胞内出现囊泡;3 d后,各细胞器结构紊乱,并含有大量的无膜透明内含物,有较大的空腔形成,细胞壁外围沉积大量的外渗物,菌丝组织坏死。【结论】丙烷脒对灰霉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不同于常用杀菌剂品种,预示丙烷脒的作用机理独特。对丙烷脒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有望发现杀菌剂新的作用靶标,为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茶六斑褐锦斑蛾(Sorita pulchella)线粒体基因组特征,探究其分类地位,并分析蛾类高级分类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野外采集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易贡茶场发生的茶六斑褐锦斑蛾。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获得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并分析其基因组结构特征;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探讨鳞翅目斑蛾科昆虫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茶六斑褐锦斑蛾(GenBank登录号:MZ157403)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总长度为15 216 bp,编码37个基因,即13个蛋白质编码的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rrnL和rrnS)和1个A+T富含区。其基因组成与其它已知的鳞翅目昆虫一致。蛋白质编码基因的A+T的含量为77.7%,长度为10 830 bp。tRNA中的A+T的含量则为80.9%。22个tRNA的二级结构仅trnS1缺少二氢尿嘧啶环,其它tRNA的二级结构都为典型的三叶草型。20个种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包括两个外群。贝叶斯系统发育树显示斑蛾科内的系统发生关系为:(Zeuzera multistrigata+Endoxyla cinereus)+(((Apoda li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扁甲总科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利用下一代测序方法获得了锯谷盗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并基于扁甲总科65个物种(内群)和2个象甲总科物种(外群)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通过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构建扁甲总科的系统发育树。【结果】锯谷盗的线粒体基因组包含37个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和一段控制区。整个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5 711 bp(GenBank登录号:OM215199)。锯谷盗线粒体基因组的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cox1,nad2和nad1)的起始密码子是ATC或GTG,其余1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都是以ATT或ATG开头;cox1,cox2,nad2,cox3和nad3以不完整的终止密码子T结尾,其余蛋白质编码基因以完整的终止密码子TAA或TAG结尾。除trnS1因缺少DHU臂而形成一个简单的环,无法形成稳定的三叶草结构外,其余tRNA基因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此外,trnS1的反密码子不是常见的GCU,而是UCU。rrnL基因的全长为1 281 bp,...  相似文献   

14.
CpG-DN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乳腺炎大鼠的保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的大鼠乳腺炎模型,并观察CpG-DNA对乳腺的保护作用。【方法】18只雌鼠分3组(n=6),产后72h分别灌注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C组)、2×105CFU•ml-1(L组)和2×1012CFU•ml-1 (H组)金葡菌到第四对乳腺内,24 h处死。L组乳腺病变轻微,H组腺泡结构破坏严重,并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PMN)浸润;H组乳腺组织TNF-α、IL-6水平显著上升。选择2×1012CFU•ml-1为诱发剂量观察CpG-DNA对乳腺的保护作用:72只雌鼠分成对照和试验组(n=36),对照组产后0 h肌注PBS;试验组肌注CpG-DNA,72 h后灌注金葡菌到第四对乳腺内。分别于灌注前(定义为0 h),灌注后8、16、24、48和72 h(n=6)处死。【结果】感染初期试验组乳腺腺泡内PMN较对照组浸润迅速。试验组乳腺组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e-6,IL-6)在16、24和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CpG-DNA能显著提高0、24和72 h乳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试验组8、16和72 h的乳腺组织金葡菌数显著低于对照组。CpG-DNA能显著提高乳腺组织中其特异性受体TLR-9(toll-like receptor-9)mRNA表达水平。【结论】CpG-DNA对金葡菌感染诱发大鼠乳腺炎的乳腺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江西省南昌市郊区莴笋链格孢叶斑病病原菌种类,筛选出能有效防治该病害的生防菌剂。【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莴笋链格孢叶斑病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选择代表性菌株WS1作为供试菌株进行孢子悬浮液刺伤接种,再对接种发病的病斑进行病原菌再分离,以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最后对分离所得病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采用真核生物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rDNA-ITS以及过敏原基因Alt a1分别对病原菌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使用BLAST软件,在GenBank中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并利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以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8种常见市售生防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抑菌效果。【结果】共分离获得23个培养性状一致的链格孢菌株,其对莴笋叶片均具有致病性。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中间灰褐色,边缘白色,菌丝体茂密呈绒状,后期正面中央颜色加深成暗青褐色,背面呈黑褐色,菌落平均生长速度10.86 mm/d。分生孢子倒棍棒形或椭圆形,淡褐色至褐色,具0~6个横隔、0~3个纵隔和0~2个斜隔,孢身大小14.60~40.09μm×6.61~14.44μm。短喙柱状或锥形,淡褐色...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前期鉴定所获得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的nce-miR-11248进行表达和序列验证,预测、分析其靶基因,并检测nce-miR-11248及其靶基因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侵染意大利蜜蜂工蜂过程中的表达谱,为进一步开展nce-miR-11248调控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侵染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tem-loop RT-PCR和Sanger测序验证nce-miR-11248的真实性;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nce-miR-11248的靶基因,并分析其编码蛋白的分子特性;使用MEME和TBtools软件预测SGT1蛋白的保守基序和结构域,通过Mega 11.0软件进行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采集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孢子侵染1,2,4,6和8 d的意蜂工蜂中肠组织,采用RT-qPCR检测nce-miR-11248及其靶基因SGT1的表达谱。【结果】nce-miR-11248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孢子中真实存在,其序列长度为25 bp。nce-miR-11248的靶基因为SGT1。SGT1蛋白分子式为C765H1213N195O241S4,分子质量约为17.10 ku,脂溶系数为82.67,等电点为5.50,亲水系数为-0.709,不含典型的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可同时定位于细胞核、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家蚕微孢子虫、泛胞虫、肠脑炎微孢子虫和蚱蜢脑炎微孢子虫的SGT1中均含有4个保守基序(Motif 1、Motif 2、Motif 3和Motif 4)和1个结构域(SGT1超家族结构域)。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家蚕微孢子虫、肠脑炎微孢子虫和蚱蜢脑炎微孢子虫的SGT1聚为一支,且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与家蚕微孢子虫的SGT1进化距离最近。相较于侵染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后1 d,侵染后2,4,6和8 d nce-miR-11248的表达量均显著下调(P<0.05);侵染后2,4,6和8 d SGT1的表达量均下调,其中侵染后4,6和8 d的表达量与2 d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nce-miR-11248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孢子中真实存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与家蚕微孢子虫的SGT1亲缘关系最近;随着侵染时间的延长,nce-miR-11248及其靶基因SGT1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侵染意大利蜜蜂工蜂过程中的表达量均呈持续下降;nce-miR-11248和SGT1是潜在的参与调控微孢子虫侵染过程的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PsMTERF2基因在牡丹远缘杂交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分子及生理机制,为克服牡丹远缘杂交种子败育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牡丹MTERF2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并比较PsMTERF2基因在牡丹种子不同发育时期(‘凤丹白’自交与‘凤丹白’ב粉玉奴’授粉后14,18和28 d的正常与败育种子)的表达与牡丹不同组织(根、茎、叶、花瓣、花药、鳞芽、柱头、种子)中的差异性表达;测定不同发育时期正常种子与败育种子中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并分析其与PsMTERF2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牡丹MTERF2基因CDS全长972 bp,编码32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3.77×104 D,理论等电点为8.87,具有3个跨膜螺旋区,不具有信号肽切割位点;进化树及三级结构分析显示,牡丹MTERF2基因具有7个MTERF结构域,蛋白结构较为复杂,其碱基序列与AtMTERF2同源性较高,故命名为PsMTERF2,GenBank登录号为MZ505000。PsMTERF2基因在牡丹自交种子各发育时期的表达量均高于同一发育时期的杂交种子,且在种子发育后期二者差异更显著;PsMTERF2基因在牡丹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种子、柱头和花药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授粉后14和28 d,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在自交正常种子中的含量均高于杂交败育种子,其中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PsMTERF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正相关,其余指标与PsMTERF2基因相对表达量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PsMTERF2基因可能通过影响代谢产物的合成参与调控种子发育的后期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克隆黄鳝csf1r基因,并对其时空表达特性进行分析,为探明csf1r基因在黄鳝不同体色形成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ACEs(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黄鳝皮肤cDNAs中克隆得到csf1r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csf1r基因在黄鳝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胚胎或个体及3种体色黄鳝(黄黑斑鳝、碎花斑鳝和隐花斑鳝)皮肤和肾脏中的相对表达量,分析该基因的表达特征。测定3种体色黄鳝肝脏中的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黄鳝csf1r cDNA序列全长为4 430 bp(GenBank收录号:OP589303),其编码区长度为2 937 bp,编码978个氨基酸,存在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和蛋白激酶催化结构域2个保守结构域。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sf1r基因在黄鳝脑、精巢、卵巢、肠、心脏、肾脏、肝脏、肌肉、皮肤和脾脏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脾脏和心脏中表达量较高,其次是肾脏、皮肤和肌肉,卵巢中表达量最低;csf1r在胚胎眼晶体形成期开始大量表达,显微观察发现该时期胚胎的躯干上开始有色素颗粒出现。在3种体色黄鳝皮肤和肾脏中,csf1r基因在黄黑斑鳝的皮肤中表达量最低,而在其肾脏中表达量最高。3种体色黄鳝肝脏氧化应激指标测定结果发现,黄黑斑鳝肝脏中的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比其他2种体色黄鳝高,但是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结论】csf1r基因可能不仅参与了黄鳝体色的形成,还与黄鳝非特异性免疫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