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非豆科植物根际联合固氮作用广泛存在于水稻、玉米等根际,在农作物节肥增产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施氏假单胞菌A1501是一株分离自水稻根际的模式联合固氮菌,接种该菌对水稻和玉米均具有良好的促生效果。为了进一步研究根际固氮与促生效果的关系,利用突变型泌铵固氮菌株(1568/pVA3)和转基因氮高效利用玉米品系共同构建高效固氮体系,并在温室条件下进行促生及生物固氮量评价。播种60 d后对玉米生长量和微生物固氮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固氮施氏假单胞菌接种后氮高效利用和对照玉米品系的地上和地下部生物量都显著高于不接种对照,但是固氮菌接种对氮高效利用玉米和对照玉米的总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氮高效利用玉米接种1568/pVA3菌株后,植株生物量较施肥处理提高25.5%,全氮含量较不接种对照增加39%,15N同位素稀释法测定生物固氮量为0.8 g·株-1;接种野生型后植株生物量较施肥处理提高24.8%,生物固氮量为0.64 g·株-1。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将固氮菌尤其是泌铵工程菌与氮高效利用玉米建立联合固氮体系可以显著提高根际固氮量和植株生物量,据估算每公顷可节省化肥约23%,而对照体系为7.5%。  相似文献   

2.
裂区设计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3个供氮水平下接种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brasilense)NO40,使分蘖期与灌浆期水稻根际及根内的固氮菌数量均比对照明显增加,而土体中的固氮菌数量未见明显变化;同时,接种该菌株可显著提高分蘖期与灌浆期水稻新展开叶的叶绿素含量及水稻株高,在低氮水平下使水稻单株干物重和单株籽粒产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用Iwao watanabe设计的培养基A,分离了水稻根际、根表和根内的固氮菌,并对其中75株好氧固氮菌进行了鉴定,发现水稻根区好氧固氮菌的数量随水稻生育期不同而变化,在水稻分蘖期,根际土壤中固氮菌数量最多,为2×10~7个细胞/克鲜土,根表为7×10~6个细胞/克鲜根,根内仅6.5×10~5个细胞/克鲜根,在抽穗扬花期则以根表为最多(2×10~9个细胞/克鲜根),根际为6×10~8个细胞/克鲜土,根内为6×10~7个细胞/克鲜根,水稻根系的好氧固氮菌,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分属于八个属,其中肠杆菌科占25%,产碱菌属占24%,水稻根际以产碱菌属最多,克雷伯氏菌属为次,根表以芽孢菌属为主,其次为假单胞菌属,根内最多是固氮菌属,其次是芽孢杆菌属.  相似文献   

4.
用乙炔还原方法测定了北京地区水稻根际的固氨活性。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期内,于孕穗至乳熟阶段,根际维持着较高的固氮活性水平。不同品种根际固氮活性差异很大。氮肥施用对根际固氨活性的影响,在水稻生长早期和施氮后的短期内表现抑制效应,此后则表现促进。在本试验条件下,没有观察到稻草还田对根际固氨活性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1974年开始水稻联合共生固氮的探讨,四年来先后在福建的晋江、龙海等13个县市,采集了69个水稻品种根系的样品226个,使用乙炔还原法测定根系的固氮活性和进行水稻根内固氮菌的分离。通过测定水稻根表灭菌与不灭菌、根表灭菌后加培养基增菌培养以及延长增菌培养时间后的根系的固氮酶活性,初步说明了水稻根内存在固氮菌。在所测定的田间和盆栽水稻根系中有71.4—83.7%的水稻根样的内部存在固氮菌(有固氮酶活性)。使用的增菌培养基是慢型快长根瘤菌培养基及苹果酸钠H培养基。根据培养基的特点和分离菌的营养要求,根内固氮菌同自生固氮根瘤菌相似,而不同于自生固氮菌。  相似文献   

6.
根际联合固氮菌对小麦生产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盆栽条件下,施用专性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提高了根际土固氮酶活性,植株叶绿素和全氮含量以及小玫生物产量,增加了小麦根际土和根表皮层中联合固氮菌数量;净固氮量比下不施菌增加45-60kg/hm^2,与固氮效力较高的巴西固氮螺菌相当,但适应性较优。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微生物智能设计与合成创新团队解析了水稻根际联合固氮菌——固氮菌农业科A1501固氮生物膜形成的网络调控机制。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生物膜和微生物组(npj Biofilmsand Microbiomes)》。该研究为解析根际固氮微生物与宿主作物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大幅度增强田间固氮效率并实现节肥增产增效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羊草根系及根茎的固氮作用,结果表明,羊草的根及根茎均具有固氮作用,并且根茎的固氮活性和固氮菌数,均明显高于根。在羊草的不同生长时期中,观察到后花期和蜡熟期的根及根茎的固氮活性、根及根茎的表面和内部的固氮菌数,均高于抽穗期和果后营养期。在根际的固氮效应上,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作者于1978和1979两年进行了水稻生育期根际固氮活性试验。从两年的试验结果看,插秧至分蘖初期固氮活性很低,以后逐步上升,活性高峰一般在抽穗至成熟期。 根系样品和根际原状土柱样品之间固氮活性差异甚大,土柱比根系高达几百倍。 水稻根际的固氮活性和根际的水分通气状况关系较大,搁田影响根际的固氮活性。 1979年在三种培养基上共分离了96个菌株,其中21个具有固氮活性,占22%。有活性的菌株大部分来源于根表,也有从根表灭过菌的根上分离到的。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微生物智能设计与合成创新团队解析了水稻根际联合固氮菌——固氮菌农业科A1501固氮生物膜形成的网络调控机制。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生物膜和微生物组(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该研究为解析根际固氮微生物与宿主作物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大幅度增强田间固氮效率并实现节肥增产增效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为人工设计生物膜功能模块及高效固氮基因回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水稻根际固氮国内外都有研究,本文所作的试验简单有效,采用拌,沾并用,每亩接种固氮菌125克用量,纯氮施用水平在12千克,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12.
1品种与类型按菌种及特性分为自生固氮菌肥料、根际联合固氮菌肥料和复合同氮菌肥料。自生固氮菌是在土壤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供给作物氮素营养.又能分泌激素刺激作物生长的微生物.根际联合固氮菌是既依赖根际环境生长.又在根际中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积极作用的微生物.联合固氮微生物生活在植物的根内、根表.可以利用一些禾本科植物.尤其是植物根分泌的一些糖类繁殖、固氮.也能进行自生固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几年来分离筛选的一些固氮菌株在相应的水稻品种上的接种效应。在设置试验中改变了一般采用的缺氮试验方法,供给水稻生长以适当的氮素营养,使其根分泌物增多,借以作为根系固氮微生物生长和固氮的营养料。盆栽试验结果初步表明:1.经灌浆期测定,接种于水稻相应品种各个生育期的土壤中,接种菌都有明显的根际效应,都能群集于水稻根系的表面,有些甚至进入根内。扬花期及孕穗期接种的群集现象最显著,其它时期接种的较差;而固氮酶活性则分蘖期最高,其次为扬花期,苗期最低,但土壤中检测不到接种菌及固氮酶活性。黄熟期测定的菌数和固氮酶活性都比灌浆期测定的低,而且土壤中也可检测到少量固氮菌和固氮酶活性。2.三个水稻品种接种相应的分离菌,其根际效应也很明显,同样能大量群集于根表。接种的根表菌数比不接种的高15~30倍以上。3.两个有效菌株接种不同水稻品种对产量影响的盆栽试验表明,菌株243(?)适应性较广,在接种的五个品种中四个表现增产,其幅度为6~22.9%,而一菌株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环境因子对羊草和冰草根际固氮菌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优良牧草羊草和冰草为试验材料,从其根际中分离筛选出非共生固氮菌,根据固氮菌固氮活性的大小,选出4个固氮活性高的菌株,对其生长条件和营养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不同的固氮菌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存在差异,4个菌株最适宜生长温度在30~35℃;在不同的碳源上,4个菌株的生长具有明显差异,但蔗糖是所有菌株都能很好利用的碳源;培养基中高浓度的氮不论是铵态氮还是硝态氮均不利于菌株的生长;4个菌株对环境pH值的要求或耐酸碱的能力上也存在差异。[结论]羊草和冰草根际固氮细菌的应用和固氮作用的发挥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不同农作物根际自生固氮菌分离及固氮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高海拔地区农作物根际土壤自生固氮菌分布及优势菌株情况,以未施肥的油菜、玉米、青稞、小麦4种农作物种植点为采样地,对作物根际土壤自生固氮菌进行分离提纯,并根据其固氮酶活性筛选固氮能力较强的菌株。结果表明:油菜根际自生固氮菌数量较多,其固氮能力较其他3种作物更高,其中固氮性最好的菌株为德克斯氏菌属(Derxia spp.)菌株。  相似文献   

16.
24株剑麻根际联合固氮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广西和广东剑麻主产区种植基地的剑麻根际联合固氮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及固氮活性测定,获得了24株具有固氮活性的菌株,其固氮酶活性为5.8742~1765.6590 nmol/(mL.h)。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参试菌株的16S rDNA扩增区约为1500 bp,无太大的长度变异,其系统发育树表明这24株菌株分别属于6个不同的属。  相似文献   

17.
优化根际固氮菌种改善水稻生育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接种不同根际联合固氮菌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水稻接种了不同菌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根际联合固氮菌对水稻分蘖发生发展与成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水稻农艺性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稻谷经济产量和生物量比对照增加。  相似文献   

18.
在元阳梯田地方水稻品种——白脚老粳的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和成熟期,通过小区实验研究不同UV-B辐射强度(0、5.0、10.0 k J·m~(-2))对水稻根系低分子量有机酸(LMWOAs)分泌量和根际7个类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对水稻LMWOAs分泌量和根际微生物数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导致水稻根系草酸和琥珀酸分泌量增加,酒石酸和苹果酸分泌量下降。水稻根际细菌、真菌、自生固氮菌、纤维分解菌、无机磷细菌和钾细菌的数量均在成熟期最大,拔节孕穗期次之,抽穗扬花期最小;但放线菌数量在拔节孕穗期最大,抽穗扬花期次之,成熟期最小。UV-B辐射增强不改变根际微生物数量随生育期进程的动态变化规律,但导致水稻根际7个类群微生物的数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水稻根系草酸分泌量与根际自生固氮菌、纤维分解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琥珀酸分泌量与自生固氮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细菌、真菌、纤维分解菌、无机磷细菌和钾细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可知UV-B辐射增强影响大田水稻根际微生物的数量,与其改变水稻根系低分子量有机酸的分泌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运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北方寒冷地区生物固氮菌的活性.初步探明了玉米、大豆、水稻等不同作物,不同固氮类型的主要固氮时期及影响固氮的主要气象因子.阐明了农作物固氮的主要部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农作物固氮菌活性高峰期不同;北方寒冷地区固氮菌活性低于南方,主要是温度低所致,湿度在北方影响不大;根基和根系固氮菌活性高于根系土和行间土.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复合菌肥对黄瓜幼苗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菌肥对黄瓜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显著。复合菌肥增加黄瓜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50%、25%、19%、6.3%、25%、28.6%;复合菌肥降低黄瓜根际土壤中反硝化细菌、真菌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反硝化细菌、真菌的数量分别降低了7.7%、81.8%。复合菌肥促进黄瓜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抑制反硝化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