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春小麦与玉米间作是冀北冷凉地区创吨粮田的重要模式。它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提高光能利用率。经过多年的探索,这两种粮食作物的间作形式和相应的配套技术日臻完善,向规范化发展,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冀北春玉米区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总产量的重要途径。1995年,承德示范区推广10.7万亩,平均混合亩产量为920公斤,控制区混合亩产1000公斤以上。 一、产量指标和群体结构设计 春小麦与玉米间作的产量指标,定为混合亩产800~1000公斤,其中小麦亩产量250~300公斤,玉米亩产量700~800公斤。产量结构:春小麦亩穗数32~35万穗(含有效蘖穗10~15%),平均穗粒数25~30粒,千粒重35~37克。玉米亩株数  相似文献   

2.
郝德林 《新农业》2007,(4):22-24
三樱椒又名朝天椒,在辽西地区栽培有十几年,因其耐热耐旱易管理,适应旱地栽培而迅速成为该地区种植结构调整的首选经济作物品种。我们经过5年的栽培实践和研究,摸索出了三樱椒与玉米套种的裁培模式,实现一地双收。三樱椒与玉米套种,田间共生期110~120天,可1次性收获三樱椒250~300公斤,玉米350~450公斤;每亩产值比单种三樱椒增收240元,增幅11.4%;比单种玉米增收1500元,增幅178.5%,是一种理想的种植模式,适宜在辽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安根 《当代农业》2010,(20):35-35
长江下游地区早熟毛豆地膜栽培,可在5月下旬上市,每亩鲜荚产量600~750公斤,产值1500元以上。毛豆生育期短,技术简单,投资少,还适合与西瓜、玉米等间作套种。  相似文献   

4.
玉米与天鹰椒间作立体栽培,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不但能提高天鹰椒的产量和质量,减轻天鹰椒病虫害的发生,还能对减轻雨涝灾害、减少落花落果起到积极的作用。这种栽培模式与单种天鹰椒相比,每亩可增收天鹰椒20kg、玉米250kg以上。  相似文献   

5.
辣椒为茄科喜温蔬菜.保护地冬季不加温栽培辣椒一直是北方寒冷地区蔬菜生产的难题.为此近年来我们在和硕县果菜种植基地冬暖棚日光温室进行了辣椒越冬栽培尝试(新疆和硕县地处北纬42度,冬季最低气温一般可达-25℃左右),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种植的辣椒不仅安全越冬,而且鲜椒也于元旦和春节期间供应市场,节日期间鲜椒上市量平均每667米2可达3000公斤左右,早春进行剪枝再生栽培,每667米2鲜椒总产一般可达6000~8000公斤,即补充了蔬菜的淡季市场,又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现将辣椒越冬再生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地膜移栽方式栽培间作小辣椒能获得优质高产。播式以4月初塑料大棚播种育苗、6月初地膜移栽最佳;种植密度以12万~13.5万株/hm^2的平均单株结椒数、鲜干椒产量、红椒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1玉米—天鹰椒间作1.1茬口安排。辣椒于4月上中旬育苗,6月中旬定植,9月下旬~10月上旬拉秧。1.2间作形式。2行玉米,4行辣椒。玉米大行距2米,小行距50厘米,株距20厘米,每亩2700株;玉米行内种植4行辣椒,亩留苗4000双株。1.3防治辣椒病毒病。辣椒病毒病的防治重在防治蚜虫,随后用0.  相似文献   

8.
<正> 玉米地膜栽培(简称地膜玉米),自1987年引进毕节地区试验、示范以来,发展很快,从1990年起,每年稳定在50~60万亩。大面积亩产平均为350~430公斤,亩增产为120~150公斤。地膜玉米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经济效益明显的栽培技术。通过改进栽培技术,玉米产量的提高还有较大的潜力。为此,自1990年开始,我们以农业系统工程的原理  相似文献   

9.
辣椒反季节栽培新技术江西省抚州农校(344100)饶月辉徐安庆游党呈被誉为“辣椒之村”的临川市华溪乡丁村,在水稻双抢后,采用夏种冬收栽培,经济效益高,生产上规模,形成了产销一条龙。该村栽培面积超过300亩,亩产鲜椒2300~2600公斤,平均亩收入达...  相似文献   

10.
<正> 故城县三豆(红小豆、绿豆、青仁乌豆)集团1997~1999年累计推广玉米小豆间作2455亩,平均亩产玉米351.36公斤。小豆118.5公斤,扣除投资费用,亩纯收入622.48元,累计获纯收入152.8万元。 实践证明,玉米小豆间作,可使玉米接受阳光,发挥边际效应,而小豆属耐荫植物,能利用较弱的光照。同时玉米与小豆所需的各种矿质养料在数量上也有不同,玉米需氮肥较多,小豆通过根瘤菌固氮作用,除供本身需要外,还能增加土壤中的含氮物质,对玉米生长极有利。其主要栽培技术措施是:1 合理的间作形式 种植形式关系着玉米小豆的时空分布及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适宜的种植形式为2:4,即2行玉米4行小豆,行距为50×50厘米。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玉米新组合绵单一号制种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筛选出制种亩产250公斤以上的优化栽培模式918个。制种亩产大于250公斤的优化栽培方案为:4月3日播种,亩栽3600—3800株,底肥:硫酸锌亩施1.46公斤、有机肥(腐熟堆肥)亩施1800公斤、碳铵亩施21.53公斤,过磷酸钙亩施76.25公斤,氯化钾亩施15.25公斤;追肥:苗肥亩施碳铵21.53公斤,秆肥亩施碳铵21.53公斤,攻穗肥亩施碳铵43.06公斤。  相似文献   

12.
地处沂蒙山区长虹岭中部的莒县夏庄镇通过1981~1988年模式栽培研究与开发,全镇3万亩花生连续五年亩产300公斤.技术要点是:深耕30厘米以上,适当压沙压土改良结果土层;结合起垅亩施有机肥5000公斤,配方施化肥,N4公斤,P_2O_5和K_2O各6公斤;选用花37,徐州68—4,海花1号等大果品种;每亩种植9500墩左右(每墩2株),花距40~45厘米,墩距16~17厘米;采用前促中控后保的管理措施,培植株高40厘米左右、后期茎枝青秀不衰矮壮苗.  相似文献   

13.
吨粮田夏玉米简化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玉米简化促早栽培技术,是在优化组合了秸秆还田、种子包衣、病虫防治及合理运筹水肥等常规措施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摸索出的适宜吨粮田生产的玉米简化栽培办法。操作规程是:小麦机械收割留高茬,间隔3行麦茬种1行玉米,硬茬人工点子于地表,随后用旋耕耙整地,种子被打入土中,麦茬及杂草打碎后覆盖于地表,整地播种一次完成。玉米收获后将鲜秆粉碎还田,播种小麦。我们于1997~1999年试验示范了“两茬平作吨粮田夏玉米简化促早栽培技术”,累计示范面积16.7万亩,平均亩产小麦427.4公斤,玉米592.5公斤,合计亩产粮食1019.9公斤,比对照亩增产173.6公斤,增幅20.5%。目前该技术模式已成为我县乃至运城地区小麦—玉米两茬平作“吨粮田”的主推模式。  相似文献   

14.
何婷 《今日农村》2004,(2):23-23
冬瓜、双季玉米、菠菜、芫荽立体种植可五种五收,一般每亩(1亩=1/15公顷)可收冬瓜3000公斤以上,鲜玉米棒2500穗左右,夏玉米500公斤,菠菜1500公斤,芫荽3000~4000公斤,亩效益在6000元左右,而且投资少,易管理,是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的好模式。 冬瓜、早玉米栽培 冬瓜要选用早熟或极早熟的小型冬瓜品种(如北京一串铃冬瓜等),2月中下旬浸种催芽后播种,采用营养钵或营养土块育苗,3月中下旬当幼苗长到2叶1心时定植到大田。定植前施足基肥整地做畦,一般每亩施优质有机肥4000公斤、磷酸二铵4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深翻整地后做高低畦,高畦高15…  相似文献   

15.
<正> 新郑县是黄淮海平原的重点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长期以来是以小麦为主,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为了打破粮食生产长期徘徊的局面,从1987年起,我们在县农技中心试验站和城关乡贾庄村分别开展了10亩小麦—玉米年亩产吨粮攻关试验研究和百亩吨粮综合栽培技术研究,通过系列化、模式化栽培和科学化管理,夺得了两季高产。1987年攻关试验亩产1044.8公斤(小麦413.4公斤,玉米631.4公斤);百亩连片(107亩)亩产930公斤(小麦450公斤,玉米480公斤)。1988年攻关试验亩产1039公斤(小麦400公斤,玉米636公斤);百亩方亩产1003公斤(小麦494.5公斤。玉米508.5公斤),1989年攻关试验年亩产1040.7公斤(小麦420.5公斤,玉米620.2公  相似文献   

16.
一、品种特性 南韩干椒(雅坪)是韩国育成的一个优质干椒品种,在韩国及西欧国家最为畅销。该品种香中回甜,辣而不辛。植株整齐健壮,茎杆硬而不倒,抗病力强。株高一般在80-100厘米。主茎结果5-6台,每株结果一般30-40个,多可达70个以上。果型好,产量高,一般亩(1亩=1/5公顷,下同)产干椒2-3吨,每6公斤活(红)果可烘(晒)干椒1公斤。  相似文献   

17.
<正> 玉米是四川丘陵旱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使其单产波动很大。阆中市从1987年开始,借鉴高寒山区玉米地膜栽培的经验,试验、示范超强微膜覆盖保墒抗旱增产技术并获得成功。1995年覆膜栽培25080亩,平均产量为358.2公斤/亩,比露地玉米每亩增加118.6公斤,增产49.5%;1996年全市覆膜栽培14.6万亩.平均产量为286.4公斤/亩,比露地玉米增产55.2  相似文献   

18.
选择影响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农艺措施.即种植密度、氮肥和磷肥施用量进行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结果表明:在辽西北半干旱区旱地条件下,玉米地膜覆盖栽培高产农艺措施优化组合为,玉米品种为丹玉13,种植密度3450~3550株/亩,纯氮施用量为7.5~8公斤/亩,磷肥(P_2O_5)施用量5~9公斤/亩,可获得每亩500公斤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山鸡椒产业化规模发展,通过对山鸡椒不同密度的人工栽植与野生苗培育对比试验以及茶椒间作试验,结果表明,山鸡椒人工栽植成活率均在90%以上,面积保存率达100%;人工林比同密度野生林单位面积产量增长90.4%~96.3%,栽培密度1 110株/hm2人工林单位面积产量比1 665株/hm2人工林增长17.3%,比1 995株/hm2人工林增长36.6%;栽培密度为495株/hm2的茶椒间作山鸡椒总收入比330株/hm2株增长10.9%,比630株/hm2增长8.3%。由该试验可知,山鸡椒人工林比野生林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抗逆性增强。人工纯林最适合密度为1 110株/hm2,茶椒间作最适合密度为495株/hm2。同时加强抚育、施肥、修剪、疏雄等措施,可显著提高山鸡椒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20.
沙参∥玉米栽培模式是河北省隆化县近几年示范推广的粮药间作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下平均亩产沙参根(鲜品)600kg、玉米350kg,亩产值2800元,亩效益1600元,是纯种植玉米收入的3~4倍。1选地整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