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为了解决粮食作物与蚕桑生产在农药使用上的矛盾,我们一方面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采取措施和对策创建粮桑安全生产体系。做到局领导重视、粮桑部门职责明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措施配套、管理规范。在具体工作措施上,提出安全用药技术指导意见,建立粮、桑防病治虫会商制度,严把农药产品质量关,加强农药检查执法管理,建立应急处理工作机制;通过粮桑安全生产体系的创建与实施,使桐乡市蚕桑生产,特别是秋蚕生产安全得到了保障,为粮桑丰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农药污染对秋蚕生产的影响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国翠 《广西蚕业》2008,45(4):13-14
近年来,秋季稻飞虱防治引起秋蚕农药污染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秋蚕饲养布局调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势必对蚕桑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影响蚕桑生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现总结经验教训,就秋蚕受农药污染对蚕作的影响和对策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3.
俞云庆 《蚕桑通报》2013,44(1):66-67
粮食和蚕桑是嘉兴市秀洲区的两大主要产业,是典型的粮桑混栽区.近几年来,由于大范围生态环境恶化,迁飞性虫害肆虐,单季晚稻、秋蚕生产期间病虫防治、管理矛盾突出,蚕桑生产大面积农药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已成为影响现代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和农村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2006年我区中秋蚕收蚁后3d共中毒损失5648张,占发种量的22.7%.  相似文献   

4.
秋蚕生产是全年蚕桑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临安市生产调查,一般年份两秋蚕茧产量占全年的50%左右,其中晚秋产量约占38%~45%,因此,稳定秋蚕生产,提高秋蚕蚕茧质量是提高蚕桑生产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淳安县是浙江省八个重点蚕区之一,秋蚕生产在全年的蚕桑生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纵观全县17年(1980~1996)的生产实绩,秋蚕饲养量占全年总量的52.5%,蚕茧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5.6%,种茧比数相差6.9个百分点,春蚕平均张产茧为38.6公斤,均比早、中、晚秋蚕高出10公斤以上.可见养好秋蚕,提高秋蚕生产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蚕农的经济效益和蚕桑生产的发展与稳定.在茧丝绸市场不够景气、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产结构进行调整的时期,我们认为改革原有的秋蚕布局,是目前养好秋蚕、提高蚕桑生产比较效益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茧丝  相似文献   

6.
张玉琴 《蚕桑通报》2005,36(4):38-40
桑树秋叶产量占全年产叶量一半以上,充分利用桑叶资源,抓好秋蚕生产是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的关键。但是长期以来,各地秋蚕生产情况一直很不稳定,产量低、质量差的状况严重影响着蚕桑经济效益的提高,阻碍着蚕桑生产的发展。笔者对邳州市近年来的秋蚕茧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玉琴 《江苏蚕业》2005,27(2):37-39
<正>桑树秋叶产量占全年产叶量60%以上,充分利用桑叶资源,抓好秋蚕生产是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的关键。但是长期以来,各地秋蚕生产情况一直很不稳定,产量低、质量差的状况严重影响着蚕桑经济效益的提高,阻碍着蚕桑生产的发展。笔者对邳州市近年来的秋蚕茧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嘉兴地区蚕桑学会于7月22--25日在平湖县召开“秋蚕优质高产”学术讨论会,到会会员代表57人,列席22人。为了使学会学术活动紧密地与本地区的蚕桑生产实际相结合,这次会议是与“地蚕秋蚕生产会议”同时举行的。地区农业局吴兆祥副局长到会作  相似文献   

9.
王林甫 《蚕桑通报》2012,43(3):50-51,53
近年来,中秋蚕生产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及中毒损失日趋严重、蚕病及不结茧蚕发生程度加剧等多种因素,导致蚕茧产质量不稳定,蚕农生产绩效偏低。而中秋蚕作为全年蚕桑生产的重心,在蚕农收益中仍占有较大比重,实现中秋蚕的稳产高产,意味着将给广大蚕农带来可观收益。因此,对于如何养好中秋蚕,笔者认为,既要理性对待当前蚕桑生产形势和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又要认真分析中秋蚕生产利弊,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技术到位率,确保秋蚕生产安全高产。  相似文献   

10.
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蚕业规模经营的比重越来越高,蚕室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大棚养蚕已成为蚕桑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现行塑料大棚育一般是4龄入棚,为了更好适应规模经营的需要,我们于2003年秋蚕期尝试家蚕3龄入棚落地饲养试验获得成功.2004年我们扩大推广面,对家蚕3龄后塑料大棚育技术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秋蚕生产是全年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射阳县生产实际调查:一般年份两秋蚕发种量是春蚕的1.6倍,蚕茧产量是春蚕1.4倍,因此,稳定秋蚕生产,提高秋蚕蚕茧质量,是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蚕业规模经营的比重越来越高,蚕室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大棚养蚕已成为蚕桑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现行塑料大棚育一般是4龄入棚,为了更好适应规模经营的需要,我们于2003年秋蚕期尝试家蚕3龄入棚落地饲养,试验获得成功。2004年我们将扩大推广面,对家蚕3  相似文献   

13.
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蚕业规模经营的比重越来越高,蚕室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大棚养蚕已成为蚕桑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现行塑料大棚育一般是4龄人棚,为了更好适应规模经营的需要,我们于2003年秋蚕期尝试家蚕3龄入棚落地饲养,试验获得成功。2004年我们将扩大推广面,对家蚕3龄后塑料大棚育技术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 为加速蚕桑科技知识的普及,提高养蚕水平,夺取今秋蚕茧生产丰收,渭南地区于8月12日—15日在蒲城县召开了秋蚕生产技术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各县主管蚕桑生产的业务干部,重点产区的蚕桑专干和专业户、重点户代表共40余人。会议传达贯彻了省蚕病防治技术座谈会议精神,选学了有关论文;组织参观了蒲城县刘家沟大队等四个蚕桑生产点的小蚕共育、消毒防病现场和桑园管理情况;汇报总结了蚕桑生产的情况和经验;座谈交流了以小蚕共育、蚕病防治为重点的秋蚕生产技术及  相似文献   

15.
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养蚕数量的大幅度增加,蚕室、蚕具和养蚕技术跟不上蚕桑生产发展的需要,这个矛盾得不到解决,势必影响今后蚕桑生产的发展。针对养蚕生产所需蚕室蚕具不足和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今年,我县八景公社庄头大队在党的三中全会光辉路线指引下,积极发展养蚕事业,今年试行了小蚕共育、大蚕分户或联户饲养,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全大队养蚕107张,总产蚕茧5751.9斤,春、夏、秋平均单张产茧53.7斤,总收入10353.42元,在生产过程中,他们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6.
2004年秋蚕生产季节县蚕桑站陆续接到兴隆乡三溪、庙首、版书等地电话,反映旌德县蚕桑站卖劣质、带病蚕种给养蚕户,使秋蚕发生严重病害.县蚕桑站立即派员深入养蚕户进行调查处理.根据调查,2004年秋蚕发病类型以白僵病、软化病发生较为普遍.初步统计,全县饲养秋蚕(含晚秋蚕)5 500张,发病面积达30%,平均损失率为40%,发病严重的农户约占5%,基本无收.  相似文献   

17.
秋蚕生产是淳安县蚕桑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占全年蚕茧总量的一半以上,提高秋茧生产的质量效益,对提高全年蚕桑生产经济效益至关重要.为此,该县从1997年起在秋蚕生产中摸索了一些提高秋茧质量效益的配套措施,也为该县蚕茧质量的全面提升找到了科学依据.通过调整布局、更换品种和狠抓技术关键,秋茧质量逐年提高,促进了该县蚕茧质量连续7年名列浙江省前茅,"千岛湖"牌蚕茧2003年被认定为浙江省名牌产品,进一步推动了该县蚕桑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4年来泰兴市防范秋蚕农药中毒的探索和实践,认为有效控制秋蚕农药中毒、防患于未然应采取:建立和完善重点蚕区农药准入制度,杜绝禁用农药流向蚕区;建立村规民约,规范用药品种和打“安全药”等秋蚕防毒机制;调整养蚕布局,建立蚕桑安全用药区域,采“安全叶”等超前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养蚕布局问题,是蚕桑生产中一个战略性的问题,直接影响蚕桑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大丰市的夏秋蚕布局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一直沿用至今,已经使用了20多年,期间曾发挥很大的优势和经济效益.但随着蚕桑生产现状发生变化,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夏蚕无人饲养、秋蚕套养效益降低等.如何优化夏秋蚕布局,保证桑叶的充分合理利用,控制蚕病的发生,促进夏秋蚕生产稳产高产高效,已经成为大丰市蚕桑生产稳定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 秋蚕生产是我省蚕桑生产的主要季节,发种量和产茧达到全年的 40%左右,今年夏蚕茧收购行将结束,秋蚕生产即将展开。根据多年来的经验,秋蚕饲育期,也是家蚕病发生的高峰时期,甚至引起蚕病的严重爆发。特别今年春、夏蚕期部份市县蝇蛆病严重发生,且大多数蝇蛆羽化为成虫,极可能继续对秋蚕生产造成危害,导致蚕病发生漫延,造成损失。为了保证秋蚕茧增产,千方百计减少蚕病造成的损失,各地务必做好秋蚕期饲育管理和秋蚕病虫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