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鲍鱼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无机盐、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盐、麦饭石等,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Ino)的幼鲍进行喂养试验表明,添加螯合盐幼鲍生长最快,麦饭石其次,无机盐及对照生长最差.鲍的体重增长率,螯合盐与无机盐和对照的差异极显著,麦饭石与对照、螯合盐与麦饭石的差异显著,麦饭石、对照与无机盐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微量元素对鲤生长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无机盐、螯合盐、麦饭石、麦饭石稀土,对比养鲤结果表明:麦饭石稀土(Ⅰ)组鲤生长最快,其次是螯合盐组、麦饭石稀土(Ⅱ)组、麦饭石组、无机盐组。未添加微量元素的基础组生长最慢。方差分析表明,添加麦饭石的3个试验组及螯合盐组鱼平均增重率与无机盐组差异显著(P〈0.05),与基础组差异极显著(P〈0.01);麦饭石稀土(Ⅰ)组与麦饭石组、无机盐组差异极显著(P〈0.01),与麦饭石稀土  相似文献   

3.
对近年来麦饭石在农业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麦饭石水溶液植物促生作用、麦饭石肥料、土壤调理剂、农药吸附等方面,以期为麦饭石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麦饭石对水稻的效应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麦饭石浸出液浸泡稻种.对水稻的发芽、根系氧化力、植株生长发育和稻谷产量有明显的正效应。方法适当,水稻可增产10%以上.我省麦饭石资源丰富,本试验为开发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和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5.
不同麦饭石浸提液对黄豆芽生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饭石水提液中含有多种可溶性矿质元素,能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文中选用低风化户县麦饭石(D)、高风化户县麦饭石(G)和中华麦饭石(Z)3种材料,研究5%、10%、15%三种浓度的水提液对黄豆种子的萌发、豆芽的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麦饭石水提液能不同程度地促进黄豆种子的萌发,提高早期发芽整齐度;可促进黄豆芽的下胚轴和胚根的伸长,提高豆芽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除D外,G和Z均能提高豆芽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综合考虑,认为进行麦饭石黄豆芽生产应首选中华麦饭石,次选高风化户县麦饭石,二者水提液浓度均以15%为最宜。这一结果可为麦饭石黄豆芽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微量元素添加剂形态对皱纹盘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鲍鱼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无机盐,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盐,麦饭石等,对皱纹盘鲍的幼鲍进行喂养试验表明,添加螯合盐幼鲍生长最快,麦饭石其次,无机盐及对照生长最差。鲍的体重增长率,螯合盐与无机盐和对照的差异极显著,麦饭石与对照,螯合盐与麦饭石的差异显著、麦饭石、对照与无机盐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采用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为指示生物,以天然麦饭石(NM)和麦饭石包膜肥(CM)为污染土壤钝化剂,探讨两者对污染土壤Cu、Cd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施用麦饭石钝化剂后,土壤Cu、Cd的活性降低,钝化后土壤弱酸提取态Cu由37.36%分别下降至15.07%和17.72%,弱酸提取态Cd由30.44%分别下降至26.27%和27.78%。黑麦草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等指标均能准确地指示天然麦饭石(NM)和麦饭石包膜肥(CM)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天然麦饭石(NM)和麦饭石包膜肥(CM)对污染土壤Cu、Cd形态的影响差异不大,但对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麦饭石是一种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吸附性、溶出性、矿化性和无毒无害性的矿物质,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农业领域,麦饭石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活性、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可以生产麦饭石肥料,应用于花卉栽培与花卉保鲜,可以制备复合高吸水保水树脂等,笔者对麦饭石的特性和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湖南麦饭石对水溶液中无机阳离子的吸附性能和吸附后溶出性能,并探讨了吸附机理,观察了麦饭石粒度、用量、试液体积、浓度、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率以及温度、时间对再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麦饭石对Cd~(2+),Hg~(2+),Pb~(2+)等有毒离子的吸附能力较强,且主要是离子交换吸附,吸附容量较大,吸附后再溶出率低.  相似文献   

10.
沸石和麦饭石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沸石和麦饭石均为新开发的矿物质添加剂,在畜牧生产过程中具有提高畜禽免疫力和生产性能的作用.介绍了沸石和麦饭石矿物质添加剂的生物功能和作用机理.综述了其在备禽养殖中的应用效果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素缺乏的江西红壤丘陵岗地上种植紫花苜蓿时,通过苗期追施氮肥可以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在一次追施5kg/亩尿素时,花期株高、根长及单株根瘤数分别比对照高32.5%,22.4%及49.5%.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秋水仙素对肇东苜蓿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0.01%、0.05%、0.10%、0.15%和0.20%)以及处理时间(12、24、36和48h)分别对肇东苜蓿根尖细胞进行诱导,观察肇东苜蓿根尖细胞染色体、细胞中期分裂指数和细胞加倍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诱导了肇东苜蓿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变异,细胞内染色体加倍,数目不等(32、64及128条);在时间与浓度互作方面,秋水仙素溶液浓度为0.15%时处理肇东苜蓿根尖12h,使细胞中期分裂指数达到最大值18.51%;利用浓度为0.10%的秋水仙素处理24h,细胞加倍指数达到最高值11.57%。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根系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张建波  白史且  张新全  钟肖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424-3425,3427
紫花苜蓿根系的研究对其生产、引种及种植苜蓿所产生的生态价值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土壤物理性质对根系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根系通过自身的机械穿插、根系代谢、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物理性质有重要的影响。对紫花苜蓿根系与土壤水分、土壤盐分、土壤养分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总结,阐述了紫花苜蓿根系与土壤物理性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耐酸性紫花苜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花苜蓿要在占到世界可耕地面积的40%的酸性土壤上推广和利用,就必须培育耐酸性品种。现已获得的转基因苜蓿在耐酸性和耐铝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导入特定花椰菜花叶病毒35S作为启动子,引起苹果酸脱氢酶(MDH)和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超表达,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苜蓿相比较,MDH的量增加1.6倍时,转基因苜蓿根尖有机酸的浓度增加了4.2倍,而柠檬酸、草酸、苹果酸、琥珀酸和醋酸在根部的分泌量增加了7.1倍;但是PEPC的超表达对增加苜蓿根部有机酸的分泌没有贡献。通过转基因苜蓿根际周围增加的有机酸来螫合铝元素,从而减轻酸性土壤中铝毒对苜蓿生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越冬紫花苜蓿根系性状与秋眠性的关系及其抗寒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秋眠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对晚秋生长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根系是紫花苜蓿越冬的主要功能器官,秋眠性与其越冬具重要关联,但对于如何通过根系性状的越冬特征来实现抗寒效应,仍不清楚。文章中从根系性状越冬反应的角度,探究秋眠性对紫花苜蓿抗寒性的作用过程。【方法】采用11个标准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以紫花苜蓿在中国适宜分布区中较为寒冷的中温带地区为例,通过标准主轴分析(standardized major axis,SMA)等方法,研究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各根系性状在越冬过程的差异化响应及其异速生长关系,进一步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等方法,研究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通过根系策略来实现其抗寒效应的关键作用因子。【结果】(1)随着秋眠性的减弱(即秋眠级提高),越冬紫花苜蓿根颈直径和侧根数显著减小(P<0.05),秋眠性较强的紫花苜蓿具有增强储藏的表型特征,而主根直径、侧根直径等则随着秋眠性的减弱而显著趋于增大(P<0.05),侧根数量与侧根的其他特性表现一定的权衡关系(P<0.05);(2)受秋眠级的影响,根系性状之间表现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主要表现在根颈入土深度、侧根位置、侧根数等性状之间,其异速生长斜率与1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根系性状在越冬期间对秋眠级具有不同的响应策略;(3)紫花苜蓿越冬率与秋眠级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并非线性响应,而是呈现逻辑斯蒂曲线变化特征,1-5秋眠级趋于稳定在高越冬率水平(>95%),中间级别5-8级的越冬率逐渐急剧减小(50%-70%),9-11级在中高纬度难以越冬(<5%);(4)影响紫花苜蓿越冬率的正向贡献因子是根颈直径、侧根数(P<0.05),而主根直径、侧根直径等因子的提高反而降低了紫花苜蓿的抗寒性(P<0.05),根系直径等性状并非决定抗寒能力的主导因子。【结论】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的根系性状表现出对越冬低温胁迫的差异化响应特征,不同性状具有异速生长关系;紫花苜蓿主要通过增加根颈直径和侧根数来提高其抗寒性,并不取决于根系其他表型性状的绝对大小;越冬期间,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根系策略的适应性变化,是实现其抗寒效应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不同苜蓿品种根颈和根系形态学特性比较及根系发育能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15个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的根颈和根系特性及根系发育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年生紫花苜蓿侧根发生的主要部位在地下距地表0-30 cm的主根段,40 cm以下没有侧根发生;根系生物量、主根直径整体上表现为从土壤表层到深层递减;品种间根颈特性差异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可把15个紫花苜蓿品种分为3类。其中,皇冠、WL-323、苜蓿王、飞马、顶点、WL-323UF和维多利亚有较强的根系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获得对紫花苜蓿根腐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为紫花苜蓿根腐病生物防治提供菌株资源。【方法】以青藏高原的紫花苜蓿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紫花苜蓿根腐病5种病原菌为靶标,利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细菌;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对苜蓿根腐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利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拮抗菌株对5种苜蓿根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拮抗菌株的分类地位;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拮抗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从紫花苜蓿根际土壤中共分离纯化出92株细菌,从中筛选出16株对供试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LJ3-1的抑菌效果最强,且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对菌株LJ3-1发酵滤液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其发酵滤液对供试病原菌的抑制率为44.9%~77.4%。结合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LJ3-1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菌株LJ3-1的发酵条件优化结果显示,其最适发酵培养基组分为3%葡萄糖、 1%酵母浸粉和0.5% NaCl;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pH 6.5~7.0、培养温度35 ℃、 250 mL锥形瓶装液量80 mL、接种量3%、培养时间36 h、转速180 r/min。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条件下,菌株LJ3-1对燕麦镰刀菌 (Fusarium avenaceum)的抑菌活性由76.5%提高至89.3%。【结论】菌株LJ3-1对紫花苜蓿根腐病5种病原菌均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可作为研制苜蓿根腐病生物防治菌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8.
桂枝  高建明  袁庆华  赵金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469-1471,1491
[目的]研究碱胁迫下苜蓿发芽期性状的代表性指标,为苜蓿耐碱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5个代表性的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在不同浓度的碱胁迫下对总鲜重、芽鲜重、根鲜重、总长、芽长、根长、发芽率和发芽势8个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发芽率与发芽势的相关性极强;苗长与芽长、根长的相关性较强;苗重与根重的相关性极强;3类指标之间,发芽率(或发芽势)与根重、总重的相关性较强,其他性状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在NaHCO3胁迫下,选择发芽势、胚根重和苗长作为评价指标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磷肥种类及施用量调控紫花苜蓿抗寒性及糖类物质变化的机制,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二因素(磷肥种类和施肥量)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分别施用重过磷酸钙和磷酸二铵0、100、200、300和400 kg·hm-2(以P2O5计),于越冬前期将不同处理的根颈收获后分别进行冷藏(4℃)和冷冻(-20℃)处理,对低...  相似文献   

20.
微肥对苜蓿结实和越夏的影响(1989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花期喷施微肥,可提高苜蓿的结实率和植株越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