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野生中华倒刺鲃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及其支流中,在芜湖市境内引进中华倒刺鲃良种苗种,通过人工驯化摄食全价颗粒饲料,养殖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2.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为我国名贵经济鱼类,是长江流域近年开发的名优养殖种类之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研究成果,从苗种繁殖和培育、饲料营养与投喂、病害防治及水温控制等方面对中华倒刺鲃的养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养殖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对已有的研究报道、著作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年试验研究的结果,阐述了中华倒刺鲃与同亚属的另2种鱼的区别方法、食性和养殖中训食的技术、生活习性、日常管理的特点及常见病的防治等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能为中华倒刺鲃的养殖爱好者和野生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华倒刺鲃在贵州地区,又称为青波。在贵州当地属于重要淡水经济鱼类,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造成了当地捕捞过度。产量日益下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本文主要分析毕节池塘养殖中,理化因子对中华倒刺鲃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华倒刺(鱼巴)的人工驯化饲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江河自然水域采集的161kg、543尾中华倒刺鲃的亲本进行了人工驯养及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每100g肌肉的蛋白质含量为15.41g,脂肪2.12g.DHA与EPA含量较高,试验证实中华倒刺鲃食性为杂食性,具有抗病力强、营养高、易驯养、成活率高等优点.是值得研究的养殖新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倒刺鲃,俗称青波鱼,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肉质肥嫩,味道香爽等特点,养殖前景看好。1.设施建设养殖池塘应选择远离城镇、厂矿等有污染区域,要求阳光、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保水性能良好。池底部以细沙和卵石组成为好,水深保持1.5米左右;pH值7.2~8.5之间,水体透明度30厘米以上。中华倒刺鲃  相似文献   

7.
中华倒刺鲃和光倒刺鲃肌肉营养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和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的肌肉营养成分与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中华倒刺鲃和光倒刺鲃肌肉(鲜样)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相对较高;这两种鱼肌肉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3.61%、68.27%(质量分数,下同,干重),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不包括色氨酸)分别为氨基酸总量的43.83%、44.09%,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1.34%、66.34%,其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4.22%、22.59%(干重),两种鱼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和苯丙氨酸+酪氨酸;脂肪酸中EPA与DHA含量均较高,矿物元素比值合理。上述分析表明,中华倒刺鲃和光倒刺鲃肌肉均为优质的动物蛋白食品,但中华倒刺鲃的营养品质优于光倒刺鲃。  相似文献   

8.
中华倒刺鲃俗称岩鲫,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四须鲃属.它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中,在我省的湘、资、沅、澧四水和洞庭湖均有分布,尤以沅水上游的沅陵、泸溪境内较多,是我省重要经济鱼类之一.中华倒刺鲃肉质肥美,细嫩多脂,被人们列为上佳食用鱼.因其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饲料来源广等特点,它已成为一种优良的池塘、网箱养殖推广新品种,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通过调查与检测确定倒刺鲃选育目标,按选育目标选留西江野生群体、西江养殖群体、北江野生群体和北江养殖群体等不同来源群体的个体,建立了4个倒刺鲃繁殖群体;选择西江野生群体的雄鱼和北江养殖群体的雌鱼繁殖子代开展群体选育,按照选育目标,分夏花鱼种、一龄鱼种、后备亲鱼等3个阶段选育倒刺鲃优良个体,每个选择阶段的中选比率分别为10%、20%和10%,最终选育出倒刺鲃后备亲鱼314尾,中选比率为0.2%。  相似文献   

10.
中华倒刺鲃的生物学特征及养殖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华倒刺鲃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与生长等生物学习性,并对其良好的养殖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中华倒刺又名清波、乌鳞、清板,鲤属鲃亚科。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水体污染严重,中华倒刺鲃野生资源日益枯竭,今后有望成为一种优良的人工养殖对象。本文将其养殖技术作简要介绍,以供参考。1、生活习性中华倒刺属广温性鱼类,在我国南方地区可常年进行养殖,但水温对其生长影响较大,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2 ̄28℃。当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表现为食欲减弱;水温超过34℃时,基本停食。不耐低氧,要求水质清新,透明度高,溶氧量在4毫升/升以上。中华倒刺主要生活在流水较急且底乱石多的江河中,属底栖性鱼类,摄食周围的饵料和沉入水底的菜叶、谷物等…  相似文献   

12.
在饵料中添加不同含量(0、2、4、8 g/kg)的免疫多糖,连续投喂中华倒刺鲃4周,分别于第2周末、第4周末检测血液白细胞总数、白细胞吞噬活性及血清、头肾和脾中溶菌酶活性,探讨口服免疫多糖对中华倒刺鲃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2周后对添加4 g/kg免疫多糖的试验鱼注射副溶血性弧菌,并于感染后0、1、2、4、8d取样检测血液白细胞总数、白细胞吞噬活性及血清、头肾和脾中溶菌酶活性,研究免疫多糖对中华倒刺鲃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该免疫多糖可显著提高中华倒刺鲃血液白细胞总数、白细胞吞噬活性及血清、头肾和脾中溶菌酶活性,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免疫多糖浓度的增加,免疫反应呈现增强的趋势;其中添加4 g/kg免疫多糖、投喂2周效果最佳,能显著增强中华倒刺鲃抵抗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柴继芳 《现代农业科技》2010,(14):294-294,308
在皖南山区小库进行网箱养殖光倒刺鲃试验,结果表明:光倒刺鲃养殖水域要选在水质清新、水深大于3 m的地方,且要求远离航边;不同网箱规模对光倒刺鲃的生长有影响,3 cm网目网箱生长速度明显大于2 cm网目网箱。  相似文献   

14.
越冬期间岩原鲤、中华倒刺鲃腹脂性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嘉陵江北碚江段岩原鲤(Rocypris rabaudi Tchang)、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 Bleeker)越冬期间腹脂皂化值、碘值的研究表明:1)越冬前期至中期,岩原鲤、中华倒刺鲃在越冬饥饿时,优先利用碳链较短、饱和性较高的脂肪酸,同时对碳链较长、不饱和性较高的脂肪酸有较高的存留率;越冬中期至后期,由于食物的补充,鱼体腹脂脂肪酸呈碳链变短、饱和性增强的趋势.2)越冬期间,随着水温的降低,岩原鲤、中华倒刺鲃腹脂脂肪酸不饱和性增高,反映了鱼体在低温下保持生物膜正常流动性的生理适应性.3)中华倒刺鲃腹脂脂肪酸不饱和性高于岩原鲤,与其活动能力强于岩原鲤有关.  相似文献   

15.
越冬期间岩原鲤、中华倒刺(鱼巴)腹脂性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嘉陵江北碚江段岩原鲤(Rocypris rabaudi Tchang)、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 Bleeker)越冬期间腹脂皂化值、碘值的研究表明:1)越冬前期至中期,岩原鲤、中华倒刺鲃在越冬饥饿时,优先利用碳链较短、饱和性较高的脂肪酸,同时对碳链较长、不饱和性较高的脂肪酸有较高的存留率;越冬中期至后期,由于食物的补充,鱼体腹脂脂肪酸呈碳链变短、饱和性增强的趋势。2)越冬期间,随着水温的降低,岩原鲤、中华倒刺鲃腹脂脂肪酸不饱和性增高,反映了鱼体在低温下保持生物膜正常流动性的生理适应性。3)中华倒刺鲃腹脂脂肪酸不饱和性高于岩原鲤,与其活动能力强于岩原鲤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中华倒刺鲃     
钱名全 《湖南农业》2004,(12):15-15
中华倒刺鲃俗称岩鲫,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四须鲃属,它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中,在我省的湘、资、沅、澧四水和洞庭湖均有分布,尤以沅水上游的沅陵、泸溪境内较多,是我省重要经济鱼类之一。中华倒刺鲃肉质肥美,细嫩多脂,被人们列为上佳食用鱼。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有氧运动训练对中华倒刺鲃幼鱼形态特征的影响,在(25±0.5)℃水温条件下,将大小相当的144尾中华倒刺鲃幼鱼(19.52±0.03)g,(10.29±0.02) cm轻度麻醉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 bl/s(体长/秒)训练组、2 bl/s训练组和4 bl/s训练组,在相应流速下训练8周(18 h/d)后,从各实验组中各随机挑选中华倒刺鲃,幼鱼12尾,测量并计算其形态特征参数.结果显示1 bl/s训练组尾柄侧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 bl/s训练组的腹鳍前长、头长、叉长、尾柄侧面积及尾鳍面积等参数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而4 bl/s训练组头高、体高、体高与体长比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他形态参数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有氧运动训练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形态特征产生了显著影响;中华倒刺鲃幼鱼在不同流速下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差异可能与其游泳速度和能量消耗相关.  相似文献   

18.
倒刺鲃俗称光鱼,粗鳞等,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是我县野生重要淡水经济鱼类.该品种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并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抗病力强,易于养殖和运输,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良品种.据消费者反映,我县境内野生的芦溪倒刺鲃与浙江、江西产的倒刺鲃对比,不但体形和外观较鲜艳,且口感肉质均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特别是在闽粤...  相似文献   

19.
黑脊倒刺鲃俗称光鱼、捐管,属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分布于广东、福建等江河、湖泊、水库中。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同时具有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强、易养殖、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既是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也是淡水名优品种之一。2008年在城郊龙门与一养殖场合作,利用山区池塘进行主养黑脊倒刺鲃试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高产高效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科技》2004,(6):52-52
~~淡水养殖名优品种——倒刺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