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静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5):130-132
通过对高空探测高度的分析可知:净举力、空气阻力、球皮质量和充气方法、大气环境等是影响探测高度的主要因素,针对各个影响因素,找出提高探测高度的方法。指出各个台站必须通过积累和摸索找到提高该地区、该台站的探测高度的方法,以获取更多的探测资料,为气象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2.
利用贵阳高空气象探测站2014—2016年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对影响探空高度的特殊因子分布和探空高度影响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雨天占比11.7%,探空平均高度26 581 m,较无雨天气低1 818 m,约相当于探测高度从15 h Pa降低了一个等压面至20 hPa;降水天气中,对探空高度影响大小依次为阵雨、中大雨、降雪类和小雨;无雨天气中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如雷电)影响最大,其次为湿度较大的阴云天气;信号突失、信号不清在非球炸因素中影响频率高、探测高度低。本文分析了上述因子影响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减少净举力、优选气球和改善雷达性能等措施,为提高高空气象探测质量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两种中国探空资料的对比分析(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空天气报资料和高空气象月报资料的优劣,为高空科研工作选择基础资料提供依据。[方法]以记录条数为计量单元,使用记录条数偏差率统计2种资料的完整性,并对资料的完整性、数据质量状况进行比较。利用2种资料分别绘出2次探空温度曲线,比较两者间的差异。[结果]①高空气象月报表各规定层资料的记录条数均多于高空天气报资料,2种资料的记录条数偏差随探测高度的增加而加大,1991~2005年间的约72.08万次探测中,高空气象月报表比高空天气报资料共计多出了870 574条规定层记录。②比较2种资料中相对应的同一组探测资料发现,1991~2005年的规定层和特性层温度资料偏差超过1℃的记录比率分别为0.77%和0.34%,规定层高度资料偏差超过10m的记录比率为1.02%。2种资料差异全部为高空天气报资料错误,而大部分错误由发报过程中的电码出错造成。③比较2种资料的探空温度曲线可以看出,由于记录条数增加,高空气象月报表资料反映出许多高空天气报资料无法体现的温度垂直廓线的细节。[结论]相对于高空天气报资料,高空气象月报表更能体现我国高空天气真实而复杂的变化过程,可以为边界层等高空科研工作提供更为详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阿嗄布 《北京农业》2013,(18):161-162
高空探测对气象部门很重要,要进行高空探测就必须通过对高空探测高度的分析而进行探测。基于此,通过对这几个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西藏那曲地区找出更好更准确的高空探测高度方法。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影响探空气球施放高度及探测质量的多个主要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探空气球探测高度,以获取更大垂直范围内的高空大气探测资料,为开展气象服务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安庆地区高空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世锋  程正飞  吴月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803-11805
利用新一代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雷达采集安庆地区高空风观测资料,并根据这些观测资料分析该探测站点高空风速、风向频率分布、风的时次变化规律和风稳定度等。结果表明,安庆地区行星边界层上空处在明显的西风带环流中,风向稳定,风速自9000~14000gpm高度为大风区,行星边界层和平流层风向为偏东风。该统计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高空风场、气候变化、城市规划和农业生产等提供重要的参量。  相似文献   

7.
高空气象探测数据的精确度除了与气象设备有关外还与天气变化有关,不同的气象变化对高空气象探测有一定影响,同时高空气象探测又受天气变化影响,两者互为影响,关系密切,本文对高空气象探测与天气变化规律的几种关系进行分析,对提高探空资料精确性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高空气象探测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空气象探测是气象部门获取天气变化资料的基本手段,同时也是发展气象科学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鄂尔多斯气象局高空气象探测的实际,对高空气象探测数据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高空气象探测数据质量控制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陇南武都探空站2015-2019年高空实时探测所取得的08时资料中对流层顶月平均气象要素,包括对流层顶的平均高度、平均温度、平均气压、出现频率等,逐月统计并取5年的平均值,绘制相关曲线图,对陇南地区上空对流层顶的时空分布随季节变化和年度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陇南地区两类对流层顶在不同季节分布特征及其出现的频率和高度、温度变化的实际情况。为陇南地区的天气预报、航空飞行及大气科学研究试验等在应用高空气象探测资料时,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L波段高空探测数据偏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南京站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GTS1型探空仪地面基测气压变量的统计分析表明,气压传感器在地面稳定的环境下感应的数值与标准气压数值相比偏低;在实时探测过程中,气压相差1 hPa时,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所反映出的测高偏差随探测高度的增加而不断变大;对L波段雷达和GTS1探空仪测量高度的差值进行比较,所得的高度差随探空仪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探测高度到达36 000 m时,高度差约为1 600 m。  相似文献   

11.
海拔高度对烟叶多酚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掌握不同海拔烟叶的质量状况,指导卷烟配方用烟,选取3个不同海拔高度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海拔对烟叶中的多酚、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中、上部烟叶中莨菪亭含量呈显著降低趋势,其他多酚类物质及总酚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海拔烟叶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中部叶与上部叶的变化存在差异,中部叶中海拔烟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而上部叶中海拔的最低.结论:高海拔有利于提高烟叶中除莨菪亭外的多酚类物质含量,海拔对烟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因烟叶部位而异.  相似文献   

12.
在样地调查基础上,比较研究了南岭大东山不同海拔高度(低、中、高)的3个长柄双花木天然和1个火烧迹地种群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3个天然种群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尤其是群落乔木层物种数和郁闭度.中海拔的天然种群中总丛数最大,但平均每丛的分株数最小.总个体数和密度随海拔上升而下降;乔木层个体所占比例、平均高度、平均地径则随海拔上升而增大.3个天然种群个体的地径与胸径、地径与高度的5种函数(指数、线性、对数、多项式和乘幂)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地径与胸径的相关系数均为多项式>线性>指数>乘幂>对数,地径与高度相关系数均以线性和指数式的最低.火烧迹地种群因火后恢复时间短,多数形态指标均显著小于各天然种群.  相似文献   

13.
不同海拔高度杉木扦插造林成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不同海拔高度进行杉木扦插造林试验,通过调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杉木扦插造林,其当年成活率和3年幼林的存活率、平均地径和高度存在差异。以海拔700~1 000m高度杉木扦插造林的当年成活率和3年幼林的存活率较高,3年幼林的平均地径和高度则以较低的海拔高度为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立地及各项生长指标,分析银杏用材林林木生长与立地条件、造林方式以及经营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海拔与低海拔的银杏用材林生长差异显著,高海拔银杏用材林生长缓慢;嫁接苗与实生苗的高生长差异显著,嫁接苗木的径向生长较快,高生长受到抑制;在不同的年龄段,用材林适宜经营密度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生长空间的需求也增大,要适当加大用材林的经营密度。8-10年生银杏用材林以1.5 m×2.0 m、2.0 m×2.0 m 2种造林密度为宜。12-45年生银杏用材林以3.0 m×3.0 m和4.0 m×4.0 m 2种造林密度较适宜。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林火种类、火行为等对不同森林类型可燃物负荷量空间分布的响应,围绕山东半岛昆嵛山地区主要森林类型的地表可燃物和冠层可燃物负荷量、3个地形因子(坡度、坡位与海拔)、3个林分因子(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与郁闭度),比较不同林分不同空间层次上的可燃物负荷量等级分布特征和林火行为趋势,分析不同层次可燃物的负荷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林分之间可燃物垂直分布呈显著性差异,各林分地表火形成树冠火的概率存在差异,表现为赤松-刺衫林>赤松纯林>赤松-华山松林>赤松-火炬松林>华山松纯林>火炬松纯林>赤松-麻栎林>麻栎纯林;枯落物层负荷量与郁闭度、胸径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草本层和灌木层负荷量均分别与坡位、郁闭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性,草本层负荷量还与树高、胸径有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典型针叶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素,构建可燃物负荷量模型,为可燃物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结合林分因子(胸径、树高、郁闭度、冠幅、第1活枝高)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在北京市7个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油松林和侧柏林,每种林型各设置42块样地,调查和测定了2种针叶林的可燃物负荷量(上层枯叶、下层枯叶、灌木、草本、1 h 时滞枯枝、10 h 时滞枯枝),采用冗余分析(RDA)研究地表可燃物负荷量与林分因子和地形因子的关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总可燃物负荷量模型。  结果  (1)油松林总可燃物平均负荷量为14.31 t/hm2,侧柏林总可燃物平均负荷量为9.78 t/hm2,下层枯叶负荷量占2种针叶林地表总可燃物负荷量的比重最大。(2)RDA分析表明,油松林上层枯叶、灌木可燃物负荷量与胸径呈正相关,下层枯叶负荷量与郁闭度、坡度呈正相关。侧柏林上层枯叶、下层枯叶负荷量与树高、冠幅呈正相关,与海拔呈负相关。灌木可燃物负荷量与树高、郁闭度呈正相关,与海拔呈负相关。2种针叶林总可燃物、1 h 时滞枯枝、10 h 时滞枯枝负荷量均与胸径呈正相关,草本可燃物负荷量与海拔呈正相关。(3)模型表明,胸径、树高、冠幅能较好推算出油松林总可燃物负荷量,第1活枝高、冠幅、坡度能较好的推算出侧柏林总可燃物负荷量。  结论  油松林有发展成较大森林火灾的可能性,根据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应当着重对林下枯落物可燃物进行管理,及时清理林下可燃物,降低潜在森林火灾风险。不同林型可燃物负荷量与林分因子以及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不同,在进行可燃物管理时,应因地制宜,选择合理适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郑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406-5407,5409
[目的]研究不同立地因子对四方竹生产力的影响,从而为四方竹丰产栽培奠定技术支撑。[方法]分析了不同坡向、坡位、海拔及土层深度等立地因子对四方竹笋产量、地径及竹高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阴坡四方竹笋产量、平均地径和平均竹高等指标优于半阴坡和阳坡,下坡四方竹笋产量、平均地径和平均竹高等指标优于中坡和上坡,海拔400~600 m四方竹笋产量、平均地径和平均竹高等指标优于海拔≤400 m及海拔≥800 m,土层深度40~60 cm四方竹笋产量、平均地径和平均竹高等指标优于土层深度≥80 cm及土层深度≤40 cm。[结论]不同立地因子对四方竹产量、平均地径、平均竹高均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木薯农艺性状及块根品质对不同海拔梯度的响应,进而明确海拔梯度变化对木薯生长的影响。以木薯品种‘SC205’、‘GR4’为材料,于800~1600 m的海拔上种植。同海拔木薯的株高、茎粗、主茎高和落叶高度随时间不断增加而增加,但同时间段,随海拔升高呈降低趋势,2个品种在8—10月生长最快,11月生长相对缓慢,到12月生长基本停止;随海拔梯度升高,同一木薯品种块根品质呈上升趋势,除粗纤维含量外,其他均差异达极显著;同海拔不同木薯品种间,除粗纤维含量外差异显著;块根品质含量最高多出现在海拔1400 m,最低在海拔1000 m或800 m。不同海拔下,海拔800 m、1000 m木薯生长旺盛,海拔1400 m块根品质相对较好,生产上应根据用途选择适宜的木薯种植海拔。  相似文献   

19.
刘晓兰 《安徽农学通报》2014,(1):118-119,121
通过对塞罕坝不同海拔高度的樟子松人工林取样调查,探讨了不同环境下林木胸径、树高的生长规律,并根据不同地区林分木材生产情况分析了塞罕坝地区不同海拔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坝下地区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好于坝上地区,经济效益也高于坝上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