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服务是我国山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小农户对接现代生产性服务的必由之路。当前制约山区农机服务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在于农机服务精准供给与匹配,只有深入分析农机服务精准化发展的主要机制及实现路径,才能有效推进山区农业机械化。笔者深入云南省南部山区的红河州蒙自市、玉溪市元江县等农机推广部门及甘蔗生产农户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存在机型机具不匹配、技术模式单一、农机农艺融合度低、跨区服务不完善等问题,从农机服务精准化角度出发提出因地制机、改地适机、整合用机、跨区调机、补偿购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5年,蒙自市先行在文澜镇等5个乡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6年,又推进至山区冷泉镇等6个乡镇,计划到2017年年底,基本完成全市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文章通过分析蒙自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位于柳州甘蔗生育北界气候过渡带的融安县气候资源对甘蔗生长发育的利弊条件以及霜冻、干旱、洪涝灾害的气候风险,提出融安县大规模发展甘蔗生产的气候应对策略,从而论证了:只要合理利用山区特殊的气候资源,通过物力、人力做到趋利避害,位于甘蔗生育北界气候过渡带的融安县完全具备大规模发展甘蔗种植的气候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服务是我国山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小农户对接现代生产性服务的必由之路。本文基于云南省南部山区甘蔗农机推广的调研,阐述了云南省南部山区甘蔗农机推广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山区农机服务精准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探讨如何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稳定元江甘蔗种植面积,提高甘蔗单产和质量,实现蔗糖产业提质增效,实现蔗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目的,对振兴元江蔗糖产业作了思考:充分调动山区群众种植糖料甘蔗的积极性;建立糖料甘蔗种植重点区;合理布局糖料甘蔗生产与各种粮经作物协调发展;强化科技措施,增强生产性服务,实施低产蔗园改造,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合理流转土地,稳定糖料基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西省百色市右江区大楞乡甘蔗间套种早黄豆示范,得出甘蔗间套种早黄豆为山区农民粮钱增产增收效益相当显著。  相似文献   

7.
春植蔗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池市山区甘蔗品种杂、施肥管理水平低、蔗农增收困难等实际问题,2005~2007年河池市农技站在宜州、罗城、环江、金城江、巴马等县(市、区)进行甘蔗新品种高产试验示范探索,平均每667m2产量达9.7t,产值2813元,比常规栽培增收1479元,为山区甘蔗大面积实现"吨糖田"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龙陵县从1957年发展甘蔗产业以来,蔗区的气候、地质以及海拔等条件非常适宜建设高优蔗园。由于甘蔗见效快,经济效益较好,已成为蔗区农民的一项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甘蔗种植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村、山区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也是蔗农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进入21世纪,甘蔗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但龙陵县甘蔗产业发展依旧存在管理粗放的传统生产方式。所以要努力推动蔗区的持续发展,以促进甘蔗产业的持久、健康、安全、稳定发展,从而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展的目的。2016年甘蔗种植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政府的推动与帮助下,蔗区规划将进一步扩大。本文针对龙陵甘蔗产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进行浅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苹果生长的生物学需求,产地环境的要求等为出发点,从品种和苗木选择、科学定植,合理密植、整型修剪及科学施肥等方面,探索出蒙自市苹果规范化栽培技术,为蒙自市苹果产业的发展提供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前很多贫困地区都是通过农业发展实现脱贫,近年来,西盟县按照"良种推广、全膜覆盖、深耕深松、控缓释肥"的提质增效思路,逐步扩大甘蔗新植面积,鼓励低产蔗园换桩,加大蔗区道路建设力度,加快引种试验基地建设、糖料生产基地建设,实现甘蔗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针对甘蔗产业对西盟县扶贫工作的影响,从西盟山区甘蔗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产业扶贫的整体效益,找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近15年原料甘蔗的生产特点以及影响甘蔗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探讨了我国甘蔗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指出我国食糖消费前景广阔,为甘蔗生产带来了发展空间;蔗糖产量的增加主要靠甘蔗单产和蔗糖分的提高来实现,而扩大种植面积的潜力非常有限;能源短缺给甘蔗生产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还提出提升我国甘蔗生产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相应措施,如培育甘蔗新品种、推广新栽培技术、改善以水利建设为中心的耕作条件、逐步推行蔗田作业机械化等。  相似文献   

12.
甘蔗产量与田间锤度呈较密切遗传负相关,而与环境的相关不显著.产量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比田间锤度的大.即产量对环境的反应比田间锤度敏感.改变栽培环境以提高产量不会导致糖分明显降低.以单位面积产糖量作为甘蔗的育种目标。比以高产高蔗糖百分率作为育种目标更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新的适宜广西蔗区自然栽培条件种植的优良甘蔗品种.[方法] 2012年对17个国内外甘蔗引进品种在广西甘蔗研究所进行了1年的新植试验.[结果]综合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是SP80-3280和FR98-53,蔗茎产量和蔗糖分均高于对照种新台糖22号;蔗糖分含量较低,但产量高的品种有粤引R2、VMC88-354、K86-110;产量一般,但早熟、高糖的品种有VMC71-39、CP94-1100、FR93-435.[结论]该研究可为广西蔗区甘蔗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广西蔗农适度规模经营测算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蔗农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大小,采用295户蔗农样本数据,利用C-D生产函数,对广西蔗农适度规模经营进行测算,结果显示,蔗农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为1.61~1.84hm2/户,是目前蔗农平均种植规模的1.66~1.91倍。蔗农适度规模经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表明,甘蔗是否种植于坡地和是否雇工生产对蔗农适度规模经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甘蔗种植行距、甘蔗地是否通机耕路和家庭纯收入对蔗农适度规模经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研究认为,推进甘蔗适度规模经营应该重视改善甘蔗生产条件,推广科学种植模式,提高甘蔗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5.
2005~2006年2年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甘蔗新品种中闽糖96-1409综合性状表现最优,平均蔗茎产量比对照新台糖16号增产21.4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平均含糖量分别比新台糖16号、新台糖10号增加22.60%、7.40%。表现居第2、第3位的为LCP85-384、福农98-1103,其平均蔗茎产量分别比新台糖16号增产16.73%、20.1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平均含糖量分别比新台糖16号增加17.36%、16.23%,分别比新台糖10号增加2.81%、1.81%。这3个品种适宜在漳州旱地蔗区示范推广。闽糖93-730平均蔗茎产量比新台糖16号增产14.17%,建议继续参加区试。CP88-1762不适宜在漳州旱地蔗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6.
谭浩  林芝  郑英模  陈鹏起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462-6464,6467
甘蔗在我国糖料作物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针对目前甘蔗种植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设计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甘蔗段分选系统,图像采集装置对长60 mm的甘蔗段进行图像采集,通过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图像边缘检测等处理,得到甘蔗段的边缘灰度图像,再根据边缘灰度图像的纹理特征统计值判断出甘蔗段是否有茎节,同时通过串口通信向分选装置发送信号,分选装置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对甘蔗段进行区分,实现了对有无茎节甘蔗段的分选.试验证明了设计的可行性,探索了一种新的甘蔗段分选系统,对甘蔗种植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徐林  邓展云  刘晓静  陆建勋  李鸣  贤武  刘海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73-19974,19999
[目的]研究了不同种植期(冬植,春植)对不同品种甘蔗生产的影响。[方法]采用桂糖21、桂糖26和桂糖27作为参试甘蔗品种,调查了不同种植期不同甘蔗品种农艺性状、产量、产糖量和蔗糖分等指标,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冬植蔗在甘蔗农艺性状方面表现优于春植蔗,冬植蔗与春植蔗产量和含糖量间差异性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冬植蔗蔗糖分均高于春植蔗。除桂糖26外,桂糖21和桂糖27冬植蔗产量和产糖量均明显高于春植蔗,差异性显著。[结论]甘蔗冬植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可因地制宜的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甘蔗成熟期不同供水方式对甘蔗蔗糖分的影响。[方法]对8个甘蔗品系(种)在成熟期干旱、干旱后灌水和自然降雨3种水分处理的甘蔗蔗糖分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大多数甘蔗品系蔗糖分积累变化规律表现为12月比11月大幅度提高,1月比12月缓慢提高;干旱后灌水条件下,大多数甘蔗品系在12月的甘蔗蔗糖分比11月低,1月虽有升高但不明显;干旱后灌水的处理与不灌水的相比,在11月和12月的甘蔗蔗糖分分别降低了0.12-1.54个百分点和1.38-3.16个百分点。[结论]在甘蔗成熟期蔗地灌水会导致甘蔗蔗糖分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准确定位我国蔗糖产业的国内竞争力地位,寻求发掘产业潜力的途径,为维护蔗区稳定、推动我国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利用成本利润率、产量和进口量等指标定位我国蔗糖产业国内竞争力现状,并选用面板模型对原料蔗主产区竞争力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原料蔗主产区的生产投入和产值提高呈正比;甘蔗总产值滞后一期会对甘蔗下期生产产生正影响;蔗糖主产区产量差距不大,产值成本区别不明显.[建议]在我国蔗糖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背景下,应通过合理增加原料蔗生产投入,保持主产区甘蔗总产值的经济惯性,稳健推进主产区甘蔗加工业的资源共享,形成主产区规模效益及有效控制生产加工成本等途径降低进口依赖度,增强蔗糖产业国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新台糖16号收获后蔗茎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收获后蔗茎品质逐日变劣,蔗糖分和蔗汁重力纯度是随贮存时间的增加而下降,蔗汁还原糖和干耗损失则随贮存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甘蔗不同品种间品质变劣的难易存在差异。新台糖16号是个品质不易变劣的品种,主要表现为贮存期间蔗糖分损失少,蔗汁重力纯度高,还原糖分增加慢,干耗损失少和外观新鲜度高。与新台糖16号相比,粤糖63-237和新台糖10号的品质更易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