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市政道路施工中,排水管道的施工是基础性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在市政道路工程当中需要严格对施工质量进行把控,提升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水平,继而确保城市道路更强的排水能力。本文介绍了市政道路排水管道的施工关键内容,并且分析了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阐述了道路排水管道施工的相关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针对市政道路施工中土基工程质量及应对措施展开深入分析,首先介绍了市政道路施工中土基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市政道路施工中土基工程质量问题,最后总结了道路施工中土基工程存在质量问题的应对措施,从路基结构、填土质量和回填技术的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控制,目的在于有效确保市政道路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文明的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城市自然景观的改善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重点的关注,市政工程道路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市政道路的绿化施工是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笔者针对自己多年在市政道路绿化施工中的实践经验,对市政道路绿化施工进行分析,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可以给从事市政道路绿化施工的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道路工程是市政工程施工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市政道路工程进行路基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地的情况,如果不全面进行技术处理,就会影响到施工的质量以及道路后续的运行质量和使用寿命。本文针对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旨在帮助相关施工企业避免出现施工技术问题,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程度日益推进,市政道路桥梁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其施工规模也逐渐扩大,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质量通病,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和交通行业的发展,因此需要根据质量通病,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有效提高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全面保障道路桥梁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这篇文章重点分析了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在石灰土中加入外加剂以改善其早期抗压强度,用这种改性石灰土建造的路面基层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较好的耐久性,本研究为高级路面的辅筑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绿肥种植对石灰土脲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绿肥对石灰土的增肥效应。[方法]取桂林毛村常年种植过紫云英绿肥的冬闲田和自然抛荒农田中的石灰土,测定石灰土的脲酶活性和土壤肥力。[结果]绿肥种植大大提高了石灰土N、P、K的有效态、全氮含量及脲酶活性,但对全磷、全钾的增加不明显。石灰土脲酶活性与石灰土氮磷钾全量、碱解氮、速效钾呈显著相关。石灰土脲酶活性呈垂直分布规律,从耕作层到犁底层下降明显,从犁底层到底土层下降缓慢。石灰土肥力在垂直方向上呈明显的递减规律。石灰土速效钾对脲酶活性的直接作用有较强的负效应,但其间接作用使其与脲酶活性在表观上显示正相关关系。[结论]脲酶活性是表征石灰土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黄土灰土地基的质量控制指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土灰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黄土灰土地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试验研究 ,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施工过程中 ,灰土地基的土体含水量、含灰量、虚铺厚度、碾压过程及碾压间隔历时等都对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在确定灰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佳含灰量的基础上 ,提出了保证黄土灰土地基施工质量的控制系统以及为保证黄土灰土地基质量而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项目施工风险管理是市政道路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市政道路施工速度以及施工质量,对于市政道路施工的科学、高效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市政道路施工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地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本文从不同方面分析了影响市政道路工程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控制措施,为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的道路建设中,行道树生长不良、死亡、补栽现象严重,影响了道路的维护和城市绿化建设。调查研究证明,主要原因是在道路建设中,对土壤的人为干扰、破坏过大,忽视了行道树生长所必需的土壤条件的建设。行道树所需土体中遗留的石块、石灰等建筑垃圾过多,铺设的坚硬不透气路面覆盖面积过大,妨碍了土壤与地面大气的物质、能量交流。因而恶化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尤其是土壤的物理性状变得非常恶劣。土壤过分紧实,土壤呼吸受阻,土壤中的CO2积累过多,土壤生态条件难以满足行道树的正常生长。挽救当前行道树早衰、死亡的关键是必须改良土壤的透气性,建立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为此,新修道路时,要考虑先给行道树留下足够的土壤空间,不要过分扩大坚硬不透气路面的覆盖面积。根据树种的需要,尽量留出裸地面积,使土壤能呼吸顺畅。对已有的不良路面,要采取措施,除去一些不透气的路面覆盖面积,再辅之以打孔、充气、补充水分、养分等措施,使行道树有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得以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2.
刘昇 《北京农业》2012,(30):147
市政道路施工是市政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而人行道和水泥混凝土作为道路的基本形式,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市政道路的整体质量。就人行道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关键环节进行一些分享。  相似文献   

13.
土壤固化酶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逐渐应用于筑路、筑堤、筑坝、垃圾填埋处理、基础加固等领域,中国自1995年将土壤固化酶应用于道路建设以来,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该文概述了土壤固化酶在中国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分析了其所具有的环保价值、可产生经济效益,以及土壤固化酶在中国推广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土壤固化酶与石灰、水泥等传统固化材料对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说明土壤固化酶有利于土体稳定的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该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城市污泥及其堆肥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比城市污泥和堆肥处理,两组试验导致土壤耕层中的重金属总量和有效态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增加。比较重金属总量的浓度系数(K)c和有效态重金属浓度系数可看出,堆肥及配合石灰处理的土壤,以及配合化学肥料处理的土壤影响有效态重金属Cd、Cu、Ni、Pb和Zn的Kc较对重金属总量Kc影响大。施用城市污泥及其堆肥的不同处理土壤表现为轻度污染(Zc<10.0)。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市政道路伴随着城市建设不断的加快而迅速发展,就如何应对市政道路路面水损坏提出了防治措施并给出了养护建议。在深入现场进入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病害原因,制定了处理措施。处理好市政道路水损害问题,对人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该试验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一次施用不同数量城市生活垃圾连续5次种植油菜对褐土性土和石灰性褐土中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城市生活垃圾能够明显提高2种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养分的含量,且随施用量增加效应增加,其效果可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施用等量垃圾对于养分相对贫瘠的褐土性土的养分提高量要大于对石灰性褐土。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治理桥头跳车现象,减小桥坡工后沉降,针对填土速率、桥台侧向位移、总沉降及分层沉降等技术参数,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重点对真空降水预压和水泥搅拌桩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对软土层较薄、填土高度较低的路段,可只做浅层处理,采取换土法、石灰短桩法,辅以砂垫层、复合土工布等减小不均匀沉降;对于深层处理方法,在桥坡填土较高、填土速率较快的条件下,真空降水预压法较经济但侧向位移相对较大,水泥搅拌桩加固法侧向挤压力较小但费用较大,结合工程实践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复合固结黏性土强度及抗裂性能的正交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考核指标,对用ZL-1土质固化剂、石灰、水泥作为固化材料的复合固结黏性土进行了试验设计,采用极差、方差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泥是对固结土强度影响最大的因素,其次是石灰,固化剂的影响较小。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考虑了强度、造价以及施工难度等因素,确定了固结土的优化配合比,即固化剂用量0.015%、石灰用量6%。此优化配比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22MPa,与传统石灰土(石灰10%)7d无侧限抗压强度基本相等。对优化配合比条件下的复合固结黏性土与传统石灰土的抗裂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固结土的温度抗裂性能与干燥抗裂性能均优于传统的石灰稳定土。  相似文献   

19.
周玉海  和莹  牛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4):114-116
由于公路建设,原有土壤被扰动,形成了一种新的人为土—路域土壤。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外来土壤的引入、施工机械的碾压,导致土壤质地组成比例、土壤孔隙度、有效土层厚度等发生变化。公路运行过程中,由于汽车尾气排放、轮胎磨损、燃料油泄漏等问题,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含量不同程度的增加,造成土壤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低丘缓坡建设对水土流矢的影响。[方法]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RUSLE模型对昆明市西山区花红园低丘缓坡项目建设区开展前、后土壤侵蚀量变化进行量化分析,对项目区建设前、后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坡度下的水土流失特征以及建设后水土流失对项目区周围生态环境、地表径流、未做土地平整区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建成后项目区总体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极大缓解;保留植被因景观破碎化导致土壤流失加剧;建成后坡度5°的区域地表径流主要是沿着道路用地分布以及向道路的两边蔓延。[结论]低丘缓坡项目建设用地建成后的侵蚀类型为极微度侵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