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恢复草原植被,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是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目标。从实施第一轮草原补奖政策以来,牧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农牧部门把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做好整个草原生态补奖工作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考核指标;县级草原监理机构把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作为重要工作职责,切实强化监督,积极推进两项制度的落实,对全面落实草原  相似文献   

2.
《新疆畜牧业》2012,(6):4-5
第一条为建立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督管理机制,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办法》及农业部《草畜平衡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3.
正为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牧民增收,推动牧区更快更好发展,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自治区等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履行禁牧和草畜平衡的牧民分别给予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同时安排绩效奖励资金,由地方政府统筹用于发展生态保护建设和草牧业发展。2019年,按照新的机构改革后的职能划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中用于对农牧民的补贴部分,包括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继续由农业农村部门负责落实,称为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补奖政策")。  相似文献   

4.
落实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推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为实现禁牧和草畜平衡,做到“禁得住、管得好、抓得实”,牧区草原监管部门在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落实过程中,应将落实禁牧、草畜平衡政策资金和监管工作相结合,定期督查与受理举报相结合,村级自查与牧户相互监督相结合。各级草原监管部门在退牧还草工程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过程中,通过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在不断积累经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广  相似文献   

5.
杨柳 《内蒙古草业》2007,19(4):43-44
本文对乌兰察布市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了工作经验,提出了存在问题,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对今后该地区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洪琦 《草业科学》2006,23(11):45-45
为了巩固禁牧封育和退耕还草工程围栏建设成果,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草原站在全国率先开展划区轮牧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综合试点,把草原的“管、建、用”有机结合,实现了天然草原的永续利用。封山禁牧以来,宁夏近266·67万hm2天然草原得到休养生息,产草量平均提高30%,荒漠和干  相似文献   

7.
《吉林畜牧兽医》2012,33(5):72-72
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在吉林省延边州组织召开了全国草原禁牧及草畜平衡工作座谈会。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副主任徐百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副局长李南钟、吉林省延边州政府副秘书长邓昆致欢迎辞。  相似文献   

8.
魏华 《草业科学》2023,(11):2948-2955
草畜平衡管理是保护草原的重要措施,原《草畜平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被废止后,中央层面的具体制度内容存在空白,亟需补充相关制度依据。总结原《办法》和各地规定,草畜平衡管理面临法律依据缺位、草畜平衡内涵界定不清、草畜平衡标准制定的公众参与度不足、行政处罚方式和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未来立法应当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兼顾牧民生产生活的原则,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和生态补偿制度协调配合,转变草畜平衡管理理念。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应当提升规范层级,制定《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管理条例》;界定管理对象,明确草畜平衡管理范围;增加听证制度,保障标准制定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明确补偿和处罚制度,优化激励和制裁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永登县草原现状和近年来草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化、法制化管理草原,积极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推进草原规范化承包,实行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制度,种草养畜,舍饲圈养,争取项目,依托项目搞建设,加大草原保护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农业部颁布的《草畜平衡管理办法》从2005年3月1日开始实施了。《草畜平衡管理办法》是贯彻《草原法》的配套规章。它是加强草原保护,贯彻草原工作保护为主,生态效益优先方针的具体措施,是保证草原畜牧业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步骤。其目标是保护草原,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健康发展,防止草原过渡放牧而造成的草原退化、沙化和生态的破坏。《草原法》提出“国家提倡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及有条件的牧区实行牲畜圈养”;《草畜平衡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出了“推行舍饲圈养”。我们应当认真贯彻《草原法》和《草畜平衡管理办法》,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大局出发,推行禁牧舍饲,做到羊下山,牛进圈,把建设生态城乡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业是本地经济的主要支撑,针对当前牧业生态环境现状,如何实现提高牧民收入和改善草原生态的“双赢”目标。必须加强草原建设规范管理,加强牧业基础设施和生态项目建设。严格实行“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等保护生态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保护这片美丽地草原。  相似文献   

12.
黑水县在2010年根据省、州的要求实施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并按照"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减畜不减肉"的目标,落实禁牧面积3.27万公顷,草畜平衡面积10.83万公顷。通过项目实施,不仅草原生态恢复得好,而且没有影响畜牧业发展,初步实现了草原生态加快恢复、草原畜牧业加快转型发展、项目区牧民收入加快增长等三大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11年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以来,云南省曲靖市立足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致力于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强化草原保护、建设,推行禁牧补贴、草畜平衡奖励、人工牧草良种补贴等。同时,加强市、县草原保护监管体系建设,强化草原生态监测和执法监管,有力地促进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典型牧户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区423户牧户调查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牧民收入仍以卖畜产品为主,但草畜平衡区牧民收入高于禁牧区,而政府补贴已成为牧民第二大收入来源。目前存在禁牧区与草畜平衡区均有超载现象;牧民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禁牧区与草畜平衡区相比生产生活条件更差等问题。建议国家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适当提高补奖政策补贴标准,应形成逐年提高的动态补助机制,以保障牧民的收入水平不降低并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丁国梁 《饲料广角》2014,(11):20-21
<正>畜牧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的支柱产业,牛羊业是全旗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全旗的肉羊养殖规模和全国的形势基本一致,出现了萎缩下滑的态势。除了中部牧区执行国家草畜平衡外,其他所有地区严格实行禁牧舍饲制度。在禁牧区坚决禁止散放散养,在草畜平衡区严格按照国家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确定的标准养畜。以四子王旗牧区一个典型的中上等的按传统方式经营的牧户举例:在平年来说,6 000亩草场,养殖400  相似文献   

16.
为切实保护和恢复新疆阿克苏地区日益恶化的草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天然草原,改善全区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阿克苏地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关于开展天然草原禁牧休牧及草畜平衡的实施意见>,并于2008年在全地区全面实施.现笔者将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经历3个阶段的充实和完善,在草地植被的恢复、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草原建设规模和草产业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明显作用。今后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运用科学的发展观,严格实施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草畜平衡制度、休牧(禁牧)制度,并因地制宜地进行草地植被建设来减轻天然草场的压力,以更好地发挥草原生态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优化"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治风沙"布局。持续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全面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2020年武威市草原植被盖度为42.92%,可利用天然草原可食牧草干草单产51.71公斤/亩,  相似文献   

19.
武威巿有天然草原面积170多万hm~2。通过基本草原划定、草原承包、推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实行牧草良种项目、严格资金管理及落实配套政策等多种措施,草原补奖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草原植被有了明显恢复,草原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生活发生了可喜变化,草原牧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草原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四子王旗荒漠草原家庭牧场的调研数据和植被监测数据,通过植物群落数量特征计算植物多样性指数,构建草畜平衡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比较第一轮、第二轮草畜平衡奖励在草地植被、草畜能量平衡和经济收入层面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四子王旗草畜平衡区载畜率显著下降,植被高度、盖度、物种数、生物量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增加;草畜能量呈夏季能量充足,冬季能量不足的不均衡态,但全年草畜能量趋于平衡;影响牧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由成本类逐渐转变为牧业规模类和收入类,补贴收入开始显著影响牧民收入。草畜平衡奖励有利于当地植被的生长与恢复,缓解了草畜能量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并改变了牧民收入的经济结构,促进牧民增收和收入结构多元化,补贴收入成为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整体而言,草畜平衡奖励在当地已有一定成效。未来草畜平衡奖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加强对草畜能量季节不平衡等问题的研究,精细化补助方案,以促进家庭牧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