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是在推广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形成的。双垄全膜覆盖后在田间形成了较大的集雨面,使垄上降水向垄沟内聚集叠加,可以聚小雨为大雨,聚无效雨为有效水。特别是在干旱情况下,对春季一次保全苗的作用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2.
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是在推广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形成的。双垄全膜覆盖后在田间形成了较大的集雨面,使垄上降水向垄沟内聚集叠加,可以聚小雨为大雨,聚无效雨为有效水。特别是在干旱情况下,对春季一次保全苗的作用非常突出,从而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农田生态环境,综合协调了影响产量的各主要因子,使马铃薯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陈旭 《现代农业》2012,(5):99-100
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是在推广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形成的。双垄全膜覆盖后在田间形成了较大的集雨面,使垄上降水向垄沟内聚集叠加,可以聚小雨为大雨,聚无效雨为有效水。特别是在干旱情况下,对春季一次保全苗的作用非常突出,从而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农田生态环境,综合协调了影响产量的各主要因子,使马铃薯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一、技术优点  相似文献   

4.
正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是通过双垄全膜覆盖后在田间形成较大的集雨面,使垄上降水向垄沟内聚集叠加,可以聚小雨为大雨,聚无效雨为有效水。1技术优点1.1双垄全地面覆盖地膜,充分接纳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特别是春季5mm左右的微量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垄沟内,有效解决旱作区因春旱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保证马铃薯正常出苗。1.2全膜覆盖能最大限度的保蓄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  相似文献   

5.
<正>马铃薯双垄覆盖栽培技术,是在推广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形成的。双垄全膜覆盖后在田间形成了较大的集雨面,使垄上降水向垄沟内聚集叠加,可以聚小雨为大雨,聚无效雨为有效水。特别是在干旱情况下,对春季一次保全苗的作用非常突出,从而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农田生态环境,综合协调了影响产量的各主要因子,使马铃薯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一、技术优点  相似文献   

6.
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集雨栽培技术,是在推广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形成的。该技术具有集雨保墒,增肥,抑蒸,抗旱,抑制杂草,增产效果明显。特别是在干旱的情况下,对春季一次性保全苗的作用非常突出,从而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农田生态环境,使马铃薯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1栽培技术优点1.1双垄全地面都覆盖地膜,春季微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垄沟内,有效解决了旱作区因春旱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保证马铃薯正常出苗。1.2全膜覆盖能保蓄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黑色全膜双垄集雨侧播技术集覆膜垄面集雨沟播、除草、覆盖抑蒸和增加土壤温度为一体,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种植中增产效果突出而被大面积推广。但是由于长期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和地力下降,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直接影响了土壤的肥效。作者通过试验秸秆还田与黑色全膜双垄集雨侧播耦合对马铃薯生产影响来评估秸秆还田纳入黑色全膜双垄集雨侧播马铃薯种植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浅山地区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山地区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是旱作节水农业项目中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在田间形成了较大的集雨面,使垄上降水向垄沟内聚集叠加,可以聚小雨为大雨,聚无效雨为有效水.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了产量,综合协调了影响产量的各主要因子。2008年在湟中县浅山地区海子沟乡示范推广了300亩,今年我县浅山地区示范推广了8000亩。  相似文献   

9.
管理和 《农技服务》2011,28(5):590+597-590,597
马铃薯是乐都县浅山地区主要的粮菜兼用作物,201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12 333 hm2,通过引进推广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抗旱增产效果显著,为乐都县浅山旱地农业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2010年乐都县推广浅山旱地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示范面积6 667 hm2,马铃薯平均产量37 245 kg/hm2,较露地增产7 935 kg/hm2,增幅达27%。对乐都县浅山旱地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技术是集增温、保墒、集雨为一体的抗旱技术,文章从地块选择、规格划行,合理施肥、起垄覆膜;土壤处理、防虫除草,选择良种、切刀消毒;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管理、防治病虫、适时收获、清除废膜共7个方面介绍了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技术。  相似文献   

11.
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是在地膜马铃薯栽培的基础上借鉴全膜双垄栽培技术发展演变出的栽培技术,是在半膜增温保墒的基础上增加了集雨功能,全覆盖后保墒功能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山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马铃薯种植效益的提高,农民群众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已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但仍有部分农民还没有掌握该项实用新技术。为此,笔者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出山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研究证明,旱作马铃薯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和双垄全膜覆盖大垄膜侧栽培技术集覆膜抑蒸、垄面集流、雨水富集为一体,极显著地提高了农田土壤的降水保蓄率和降水生产率。与常规半膜栽培相比,0~60 cm土壤水分分别提高4.32、1.37个百分点,多贮水11.59 mm、10.29 mm,增幅分别达14.86%、13.19%,有效地解决了马铃薯因春旱无法播种和出苗的瓶颈问题,大幅度提高了降水生产率。与常规半膜栽培相比,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降水生产率提高40.58%,双垄面全膜覆盖大垄膜侧栽培降水生产率提高39.39%。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覆膜方式下马铃薯产量及集雨保墒效果的研究,以期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和推广覆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地膜全覆盖种植马铃薯耕层含水量、产量都优于不覆膜种植,产量高低依次为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通用全膜垄沟栽培、全膜双垄侧播、全膜单垄侧播,较露地栽培产量明显增高,在以后的种植中,应大力推广地膜种植,尤其是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互助县采用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种植马铃薯的关键技术,以为该模式在当地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湟源县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湟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农机站进行了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现做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17.
在降雨量450 mm的宁南山区,进行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马铃薯栽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条件下,种植密度以6.00万株/hm2为宜,产量达到28 863.6 kg/hm2,纯效益达21 883.5元/hm2,较3.75万株/hm2处理增产9 136.3 kg/hm2,增产46.3%。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湟源地区技术推广应用情况,阐述了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的优点,总结了适合在湟源地区推广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及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一项集覆盖抑制蒸发、垄面集流、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使土壤水分、地积温增加,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探讨最佳马铃薯适宜的种植密度,提高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增产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通过按带幅起大小垄,实施全地面覆盖,集保墒、集雨、增温、增产为一体的一项适宜于我国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种植技术。其主要优点是:①通过在大小垄上全部覆盖地膜,充分收集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特别是将春季5毫米左右的微小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集雨沟,有效解决了旱作区因春旱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从而保证马铃薯正常出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