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式墙面绿化在广州和深圳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式墙面绿化对日益缩减的城市绿化环境至关重要,通过实地调查广州和深圳30个新式墙面绿化场所,分析其种植形式、植物种类、植物配置与景观效果,总结出深圳和广州新式墙面绿化的植物应用现状和景观效果,并讨论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河道治理中植物选择与配置等问题,以河北省滦平县两间房乡水景观提升工程为例,阐述了植物配置的原则和配置手法,并按照河流浅水(滩)区、生态驳岸区、河岸带、河岸高地区这4个区域,分析河道治理工程中详细的植物配置和空间布局。通过工程案例分析,可为今后类似河道景观绿化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绥中县东戴河新区金丝河河流湿地恢复工程建设中,通过疏通河流水系、保护恢复近自然驳岸、重构近自然生态肌理等生态手段恢复河道湿地的生态功能,促进河道景观与周边环境协调,探索城市近自然河湿地恢复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郊野的河流水系成为城市重要的自然开放空间。同时水系的景观功能、休闲游憩功能和生态功能日益彰显。文章以深圳茅洲河的综合治理为例,探讨水系景观生态规划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最后从水系景观生态规划中总结所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都市型碧道建设背景下的广州市天河区城市河涌绿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都市型碧道作为碧道建设的形式之一,依托都市开放水系提供滨水空间。城市河涌作为城市水系连续开放空间,其绿化管理关系到都市型碧道建设下具有生态、安全、游憩等功能的绿地空间的建设与维护。通过分析都市碧道与城市河涌的功能关系,以天河区河涌为例,研究其分布和水环境治理现状,从生态驳岸处理、硬质河涌岸线的景观处理、植物景观配置3个方面总结河涌绿化景观营造措施,并从分段分级养护管理以及监督与巡查两方面归纳绿化养护管理措施,最后提出河涌绿化管理的原则与思路:应以生态优先,坚持一河一景,注重精细化养护,从而完善河涌绿地功能。  相似文献   

6.
《福建林业科技》2015,(3):190-195
对靖江市横港河市区沿岸进行系统考察,并对设计地段做现状分析后,采取生态恢复的方法,将现有硬质驳岸改造为软质驳岸,配合构建河流缓冲带的植物群落,以增加物种多样性,重建河流的自然地貌特征。在驳岸治理的同时,注意继承并延续靖江市特有的滨江文化,并满足市民的各种使用需求,打造富有时代气息与地方文化特色的滨河休闲绿地景观。  相似文献   

7.
蔡盛林 《广东园林》2020,42(4):46-51
随着深圳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生态长廊,不仅具有防洪和排涝的水利功能,以及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生态功能,还具有展示城市空间的景观功能。结合深圳大沙河工程实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从项目建设周期和建设阶段内容方面,探讨了城市河流生态景观实践的途径和方式;从生态功能维护与修复、高品质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城市河流“河与城”的关系及其生态与景观价值。同时基于对城市河流生态景观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一系列应对思考,以便在实际运用中更具科学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北京市近年道路绿化为例,对道路绿化中地被植物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总结,从地被植物的分类、生态习性、种植条件、品种特性、景观效果、种植密度以及后期养护效果等方面,对地被植物在道路绿化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试图寻找一种景观效果与地被植物设计之间的联系,采用生态自然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以期为今后,北京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地被植物的配置、运用和养护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乔园改扩建景观项目的山石驳岸设计,探讨如何利用传统造园手法,根据历史文献、实际现状,结合现代生态理念,利用工程手段处理驳岸与环境、水体、植物、道路等的关系,使驳岸景观复原与生态功能相统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西湖风景区驳岸形式的调查,发现西湖风景区中主要采用的水生植物种植形式有自然式种植、容器种植和种植床种植等三种,由此构成的水生植物建植形式体现并满足了西湖风景区的自然水体景观之美。  相似文献   

11.
梁冠威 《广东园林》2012,34(4):11-14
生态护岸是结合植物与土木工程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一种新形式。生态护岸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是生态文明时代河道护岸技术的发展方向。文章概述了目前国内生态河道护坡构建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KEYSTONE生态河道护坡砖在广州东濠涌综合整治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针对郑州惠济区的水系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水系廊道景观优化模式及策略。在驳岸处理方式上,尽量采用自然式河岸,保持河段的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的种植,达到保护河岸的目的,并对日本引进的生态护岸技术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3.
河流整治工程多采用传统的浆砌块石或混凝土挡墙护岸形式,此类结构水土交换能力弱、整体性差,工程维护费用高且不利于水质净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因此需要采用更为生态的柔性护岸结构,文章着重介绍了新型的10%铝锌合金钢丝石笼的特点及其在杭州郁宅港生态廊道修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水景逐渐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已成为评价居住环境的重要依据之一,而驳岸景观又是水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居住小区的整体环境质量,影响居民亲近水的行为和亲水活动,对居住小区驳岸景观进行调查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实地调查和现场统计,在了解南宁市西乡塘区居住小区驳岸景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其水体驳岸的形式、断面设计、亲水活动空间、构筑材料和驳岸植物的配置等情况,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以期提高居住小区的驳岸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15.
聂敏  章膋  万小琼 《绿色科技》2019,(16):64-65
指出了生态护岸是目前护岸设计的发展趋势,其具有防洪、排涝、生态、景观等多重功能。基于置石护岸和格宾网护岸这两种高效的生态护岸技术,综述了各自在生态护坡中的优势以及发挥的景观生态作用,同时提出了主要工艺的配置应用设计,为生态护岸技术相关的创新和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天水市河道景观现状的分析、阐述,尝试进一步增加城市绿地渠道,探讨河道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一些值得本行业深思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传统水体治理方法的管理不便,运营成本高等诸多问题,水生态治理技术有着美观、管理便捷和效果明显等优势。文章以上海松江诺丁山·绿地居住区为例,系统阐述生态基底与驳岸、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各生态要素的合理搭配,介绍水生态治理技术在居住区的应用及其成效。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之下,南北方城市的河涌公园景观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本文以北京菖蒲河和广州东濠涌公园的景观设计为例,比较两个公园在植物配置、驳岸形式、色彩搭配、建筑小品四个方面的差异及设计特色。  相似文献   

19.
防城港东兴市万尾金滩约10km的滨海护岸公路是生态防护、景观步道、旅游集散、防灾避险和渔船停泊等多种功能协调统于一体的滨海防护工程。通过实地调查测绘,基于园林景观的角度从海岸生态防护、水文特征、景观特性三个方面探讨了万尾金滩滨海护岸公路的合理性与不足。指出了滨海护岸工程如何在抵御风浪侵蚀的基础上体现场地的观赏性、便利性、生态性和安全性,以实现滨海护岸工程景观、功能和生态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