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山西农业科学》2017,(2):314-316
枣醋是集营养性、功能性于一体的本土特色饮品。对枣醋发酵工艺和菌种选择进行了概述,系统性地总结了枣醋中含有的主要功能性物质,并对未来枣醋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枣醋的基础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婆枣和胡瓶枣2个品种9个单株叶片酚类物质和绿原酸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中这两种物质的含量抗病单株都高于感病单株,同一感病婆枣单株健叶酚类物质和绿原酸含量也比病叶高,这两种次生物质含量可以作为评价枣树抗病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韩沫  郝会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64-14966,14975
[目的]为克服合成抗氧化剂的潜在毒性,从枣果中获取天然抗氧化剂,并探讨枣多酚的生理功效。[方法]以我国金丝小枣为研究对象,利用快速、灵敏的体外试验,对枣果多酚物质清除NO2-、DPPH.、.OH能力进行初步分析和评价。[结果]研究发现,枣果不同发育时期,枣皮、枣肉和枣核不同部位多酚物质对NO2-、DPPH.、.OH的清除能力存在差异。[结论]事实证明,枣果多酚物质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有良好的保健功能与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渗透调节物质与抗寒性的关系,对不同枣品种进行抗寒性评价,本文选取灵武长枣、早脆王、金矮三号、清涧圆枣、京六零、六月鲜等6个枣品种,研究当年生枝条的渗透调节物质在自然降温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6个枣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淀粉含量总体呈平缓上升的趋势。除此以外还利用Fuzzy数学隶属函数综合评判法比较了六个不同枣品种的抗寒性,得出六种枣树的抗寒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早脆王>灵武长枣>六月鲜>清涧圆枣>京六零>金矮三号。该研究结果可为榆林地区选育抗性较好的红枣品种和大规模引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酒石酸铁法对枣果中提取得到的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天然多酚类物质进行了总含量测定,并应用HPLC等色谱方法,将枣果中的天然多酚类物质进行了逐级分离纯化,从而确定了其多酚物质的种类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经酒石酸铁法测得的枣果中多酚的总含量为10.35mg/g。经薄层层析、聚酰胺柱层析、HPLC等方法依次分离得到的枣果中多酚类物质中主要含有间苯三酚和邻苯二酚,其含量分别为55.35、38.41μg/mL。  相似文献   

6.
番茄果实芳香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番茄果实芳香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番茄果实主要芳香物质的种类,不同芳香物质对番茄果实风味的具体贡献入手,阐述了不同品种间、不同成熟时期、不同栽培条件下番茄果实芳香物质的变化情况和芳香物质分子遗传标记进展;对番茄果实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形成途径、关键酶及影响番茄果实芳香物质变化的外界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番茄果实芳香物质的分离、鉴定方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以壶瓶枣为试材,通过组织学制片,运用PAS-苏木精复染和汞-溴酚蓝法对材料进行染色,用显微镜观察了花芽形态分化过程及其花器官中的糖类物质分布。结果表明,从枣吊萌动到花开,淀粉粒在各个分生组织分裂最旺盛的细胞中逐渐积累;随着花器官的发育,在萼片中形成囊状特化大细胞,到花粉粒成熟时布满萼片、花瓣和花托,标志着糖类物质积累达到高峰;但是当花开时,这些囊状特化大细胞中的糖类物质消失,变成空腔。  相似文献   

8.
西洋参果肉中发芽抑制物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宝瑞  李向高 《特产研究》1999,(3):11-13,32
对西洋参果肉中所含的发芽抑制物质进行了研究。采用系统溶剂法将果实的粗提物分离为五个组份;石油醚相、乙醚相、乙醚相,乙酸乙酯相,甲相及水相。抑制物质主要集中在甲醇相与乙醚相中。对甲醇相进行了LC分离,进一步通过GC-MS联用仪分离纯化,并鉴定出结构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枣果霉烂病是枣果产后的重要病害,曲霉菌是枣果霉烂最重要的致病菌.目前,国内外对引起枣果霉烂病的病原种类报道甚少.明确新疆枣果霉烂病的病原种类及优势致病种群,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和危害.[方法]通过广泛采样、组织分离和回接证病对大量病样进行系统分离;对几种致病曲霉菌进行形态鉴定、分子验证及致病性比较.[结果l曲霉属真菌为枣果霉烂病的最主要病原;分离得到的大多数曲霉属的单孢分离菌株对枣果具有明显的致病性;致病的214个曲霉属单孢菌株分属于5个种,分别为黑曲霉、黄曲霉、赤曲霉、赭曲霉和聚多曲霉;其中黑曲霉的分离频率最高,致病性最强.[结论]引起新疆枣果霉烂病的曲霉有5种,其中黑曲霉为优势致病种.  相似文献   

10.
南方红豆杉种子发芽抑制物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系统分离、GC-MS鉴定的方法,从南方红豆杉种子甲醇浸提液中分离鉴定出多种有机化合物,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有机物质主要为有机酸类、酯类、胺类、醇类和酮类等。其中乙酸的抑制活性在其他种子抑制物质的研究中已被证实,胺类物质首次从南方红豆杉种子中被分离鉴定。分别对南方红豆杉种子胚、胚乳和3层种皮的甲醇浸提液进行生物测定,比较几个部位中发芽抑制物质活性的差别,结果说明种子各部位中均含有发芽抑制物质,这些物质对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和胚根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各部位抑制物质的抑制活性存在一定差异,其活性的强弱为胚>内种皮>胚乳>中种皮>外种皮,且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