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吴县太湖孤山丘陵进行的55个产地杉木种源造林试验表明,种源间生长柱状、抗性、适应性状有显著的差异。种源选择增产效果显著。11年生时,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南平,四川洪雅、荣径,广东乐昌,广西那坡、浦北、信宜等种源丰产性好,适应性、抗性较强,小径材材积比本省对照杉木增加41.16~96.90m3/hm2,表型增益,遗传增益分别达46.5%~109.6%和13.3%~31.3%,可供当地营造杉木短轮伐(12~15年)小径材建材林选用。广西融水种源丰产性最佳,适应性强,是应推广应用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2.
在吴悬太湖孤山丘陵进行的55个产地杉木种源造林试验表明,种源间生长性状、抗性、适应状的显著的差异。种源选择增产效果显著。11年生时,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南平,四川洪雅、荣径,广乐昌、广西那坡、浦化、信宜等种源丰产性好,适应性、抗性较强,小径材材积比本对照杉木增加41.16~31.3%,可发地营造杉木短轮伐(12-15年)小径材建材林造用。广西融水种源丰产性最佳,适应性强,是应推广应用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3.
吴支民  杨章旗 《广西林业科学》1998,27(3):120-121,128
在桂东南丘陵区进行的种源试验结果表明,来自两广的邓尾松优良种源有较高的生长量,最优种源广西宁明,容县,忻城和广东信宜种源,比表现最差的四川浦江种源,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增益幅度分别在44.0%-56.0%,113.9%-124.3%和425.0%-962.5%。广西藤县和贵港种子园马尾松初级种子园混系种,除贵港种子园混系种,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比最优种源广西宁明种源略低小,其生长所有的参试种源相比  相似文献   

4.
在吴县太湖孤山丘陵进行的55个产地杉木种源造林试验表明,种源间生长性状,扩性、适应性状有显著的差异,纬度和经度是生长性状地理变异的主要因子,种源选择增产效果显著,11年生时,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南平,四川洪雅、荥经,广东乐昌,广西那坡、浦北,广东信宜等种源丰产性好,适应性、扩性较强,小径材材积比本省对照增加41.16—96.90m8/hm2,表型增益、遗传增益分别达43.5%—109.6%和13.3%—31.3%,可供当地营造杉木短轮伐(12—15年)小径材建材林选用。广西融水种源丰产性最佳,适应性强,是可以推广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5.
30个墨荆树国内外种源,在我国南方四省(区)5个点造了13mh^2种源试验林,5年生时的调查材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生长、发育、通直度、树皮厚度、单宁含量、抗性等性状差异显著。各试点个入选种源的平均单株材积,比总体平均值大21%-95%,单宁含量比总体均值高2%-7%。种源与地点的互作不显著,说明种源表现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根据生长量、产皮数量与质量、抗逆性及种源稳定等指标,综合评定出6个适合在我  相似文献   

6.
赤松引种源选择试验研究10年结果表明,引种源间各性状遗传差异极为显著。班克松、法国和南斯拉夫种源生长快,美国白松、欧洲云杉、芬兰和中国种源生长慢,最适宜鄂西山区发展的是班克松,法国79(40)、Keifer8518,南斯拉夫^(3),可获得遗传增 益27.6%-40.2%。这是本试验研究的实用成果。  相似文献   

7.
杉木地理种源群体间存在着明显的性状变异.利用变异选择出广西融水、湖南江华、贵州锦屏、广东乐昌、江西全南、湖南会同等优良种源,可使苏南低山丘陵地区杉木林蓄积量增加20%以上;广西贺县、广西浦北、广东信宜、江西铜鼓等初期生长快。对结实量多的种源,可用于短轮伐小径材、椽材作业,以利用其早期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8.
杉木生长,材性兼优种源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经对杉木中心产区优良种源的中间试验研究表明,种源间生长与木材基本密度性状有一定差异,根据对12年木材基本密度性状和9年材积生长性状的测定结果,初步选出广西那坡,贵州锦屏,贵州榕江等生长,材性兼优的种源。其木材基本密度与广西融水优良种源相近,材积生长比融水种源增加47.0% ̄83.6%,遗传增益达13.41% ̄23.86%。  相似文献   

9.
红锥中心分布区种源早期生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对红锥中心分布区的广东、广西、福建主要种源进行早期生长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心分布区种源在广州龙洞地区生长差异明显,2年生时最优种源的排序是来自广西大青山、广东高州、广西客县、广东信宜、广东陆河。选择优良单株采种的效果明显优于普通混合采种,表型选优的材积平均生长增益达297.8%以上,各种源的早晚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良种的区域性选择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江西林业科技》1994,(3):28-34
杉木地理种源群体间存在着明显的性状变异,利用变异选择出广西融水,湖南江华,贵州锦屏,广东乐昌,江西全南,湖南会同等优良种源,可使苏南低山丘陵地区杉木林蓄积量增加20%以上;广西贺县,广西浦北,广东信宜,江西铜鼓等初期生长快对结实量多的种源,可用于短轮伐小径材,橡材作业,以春早期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1.
班克松地理种源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在北美引种了24个种源的班克松种子,二年苗期试验结果;班克松不同种源在苗期生长、抗性、针叶、种子千粒重等性状表现出极明显的遗传分化;揭示出生长性状随纬度、经度而递减的渐变模式;初步选择出14#、16#、11#为吉林省中、东部造林最佳种源,其高生长量分别超出吉林省大面积推广造林的09#(美国密执安州)种源的14.7%、13.7%、10.6%;通过多性状的PCA分析,将班克松原产地(北美)划分出4个种源区,其中1号种源区为吉林省引种最佳种源区。  相似文献   

12.
从广东、广西地区引进优良的抗性马尾松种子,容器育苗后进行造林示范试验。不同造林模式对抗性马尾松成活率及生长测定结果表明,营造抗性马尾松种源纯林和混交造林,抗性马尾松种源幼林成活率均为93%以上,各造林模式间差异不明显;与杉木混交的抗性马尾松种源林生长缓慢,与其他3种造林模式的抗性马尾松种源幼林高、地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杉木造林优良种源多性状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杉木种源两次全分布试验的13年生、16年生试验林的生长、材性测定资料进行系统研究表明,杉木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木材比重、形数等性状都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其种源的遗传变异率在中等以上。从57个参试种源中,评选出贵州锦屏、福建建瓯、广西融水和福建崇安、浦城、大田、武平、南平共8个优良种源,其中贵州锦屏、福建建瓯为生长材质兼优的种源,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大田和南平为稳定性好的种源,村积遗传增益为41.7%~82.3%,生长性状与木材比重无显著的表型相关,但两者遗传相关呈负向,随林龄增加达到高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江西林业科技》1994,(3):40-46
对5、9、12年生的三次种源试验林进行生长、林质、抗性观测分析表明,种源间的生长量、木材密度、结实量、保存率、冻害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遗传变异,以速生优质为主评选出10个优良种源,其材积遗传增益比当地种源大32.5-47.2%,本省参试的9个源(除丽水外),材积只有总体平均值的72.7%-83.5%。邻近杉木中心产区的优良种源更适合推广应用,木材密度最大的种源比最小的大11.8%,各种源的变异系数幅  相似文献   

15.
《江西林业科技》1994,(3):69-74
两次全分布区种源试验证明,杉木种源千粒重,发芽率、苗期及幼林期生长差异显著;生长性状与产地纬度呈现纬向渐变的趋势,根据种源主要性状变异,利用主分量分析方法,把广西参试的29个种源划成桂东北、桂北、桂西北和桂东南三个地理种群和种源区,以生长指标为主,选出广西各杉木造林区优良种源,如融水,融安,三江,那坡,金秀,隆林,贺县,锦屏,三都,从江、大田等,平均材积实际增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两次全分布区种源试验证明,杉木种源千粒重、发芽率、苗期及幼林期生长差异显著;生长性状与产地纬度呈现纬向渐变的趋势。根据种源主要性状变异,利用主分量分析方法,把广西参试的29个种源划成桂东源、桂北、桂西北和桂东南三个地理种群和种源区。以生长指标为主,选出广西各杉木造林区优良种源,如融水、融安、三江、那坡、金秀、隆林、贺县、锦屏、三都、从江、大田等,平均材积实际增益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尾叶桉与细叶桉8个种源生长性状与保存率的差异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除高径比外各性状的差异极显著,种源层次各性状遗传力为43.25%~88.14%,单株层次各性状遗传力为16.00%~65.01%;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性状间呈紧密的正相关,保存率与生长性状的相关不显著。3、5年生时尾叶桉14532种源和细叶桉13541种源在各自的树种中生长最优,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这0.09636m^2时0.04516m^3。经综合评价,细叶桉13541、13544和尾叶桉14532、14531为优良种源。估算了参试种源各个性状的育种值。  相似文献   

18.
黄冕林场大叶栎不同种源/家系子代林的测定结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位于广西柳州市的黄冕林场进行了大叶栎9个种源、51个家系的子代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其子代试验林的3年生幼林期,不同种源、家系大叶栎林木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生长性状存在显著差异,据此采用综合评定法从大叶栎种源中初选出14个大叶栎优良家系。所初选的这14个大叶栎优良家系,其3年生子代幼林林木的3个生长性状与最差家系相比,平均树高增长率为23.61%~3.3.33%,平均胸径增长率为37.15%-49.54%,单株材积增长率为124.4-5%~177.84%。  相似文献   

19.
韦塔桉种源多性状综合评价及育种值的估算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6个韦塔桉种源生长性状、形质性状的差异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各性状的差异极显著,种源层次各性状遗传力为68.65%~93.45%,单株层次各性状遗传力为42.20%~82.63%,呈中等至强度遗传;除干形与保存率外,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均呈紧密的正相关。4.5年生时17831种源生长最优,平均单株材积达0.08970m^3,比生长最劣的种源增加85.87%,17834种源形质指标最优,成活率与保存率最高。经综合评价,17834、17831和17835为较好种源。估算了6个种源的各个性状的育种值。  相似文献   

20.
《江西林业科技》1994,(3):138-140
对6年生幼林按随机区组模型估计了一组生长性状的遗传力,结果:h^2H>h^2D>h^2V>h^2K>h^2CB。种源的遗传力大于子代的遗传力,因此,种源选择提高了选择效果。各性状的遗传相关较表型相关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