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薄层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IFE)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fusiformis)抗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SephadexG-100纯化的包囊抗原在电泳图谱上显示3条相距较近的带,等电点分别为6.30,6.45,6.65;缓殖子纯化抗原仅出现1条带,等电点为6.40  相似文献   

2.
牛肉孢子虫病研究: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种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986——1988年对贵州省五地区十个县(市)耕牛肉孢子虫病调查,共剖检水牛155头和黄牛195头。调查肉孢子虫感染情况;对几种住肉孢子虫进行形态观察、测量大小和动物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贵州耕牛住肉孢子虫共有三种,总感染率为89.4%。寄生于水牛的住肉孢子虫有两种,Ⅰ、梭形住肉孢子虫 sarcocystisfusiformis,感染率100%,终宿主为猫,Ⅱ、小型住肉孢子虫 sarcocystis sp,感染率83.9%(与梭形住肉孢子虫混合感染);终宿主为狗。Ⅲ、黄牛一种;枯氏住肉孢子虫 sarcocystis cruzi,感染率81%,终宿主为狗。三种住肉孢子虫以梭形住肉孢子虫感染最严重。患牛全身布满包囊,病变明显而销毁和高温处理的占3.9%。各种感染程度分别为:轻度占62%,中度占24%,严重占14%。包囊在牛体内的分布以食道最多,为100%,颈肌次之,为73.5%,舌肌和背肌均为40%,心肌未见有此种包囊。三种住肉孢子虫以梭形住肉孢子虫的包囊最大,平均9×3.5毫米,孢子囊较小,平均13.4×7.8微米,慢殖子平均14.4×5.5微米。小型住肉孢子虫和枯氏住肉孢子虫两者相似,包囊细小,大小分别为1.6×0.17毫米和2×0.16毫米.慢殖子大小为13.8×6.7微米和13.87×4.93微米,孢子囊大小为15.81×10.33微米和15.75×10.22微米。猫感染梭形住肉孢子虫排囊前期6—7天,排囊持续2—22天,狗感染小型住肉孢子虫排囊前期为8天,持续1—20天;狗感染枯氏住肉孢子虫排囊前期为10天,持续1—10天。兔感染各种住肉孢子虫均未获得成功。对本病的防治方法文内提出讨论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 CIE和 ELISA对两种住肉孢子虫全包裹抗原及包裹各部分抗原的免疫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住肉孢子虫与同种或异种住肉孢子虫阳性血清具有强烈的交叉反应,包囊各部分抗原以缓殖子抗原免疫反应最强.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牛两种住肉孢子虫包囊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采自我国湖南水牛食道肌的大、小两种住肉孢子虫包囊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两种包囊的细胞(母细胞和缓殖子)未发现有明显的结构区别,而包囊壁的结构则揭示出明显的差异。大包囊的原囊壁向表面皱褶形成菜椰花样的突起,突起内含纤丝,突起表面有凹陷;而小包囊的原囊壁皱褶形成长指形的突起,突起内不含纤丝,倒伏在包囊表面,突起壁是平滑的,无凹陷。这一观察表细:我国水牛体内的大包囊属于梭形住肉孢子虫,小包囊可能是枯氏住肉孢子虫。  相似文献   

5.
应用SDS-PAGE分析了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纯化抗原的蛋白质组分。采用垂直板型电泳,连续凝胶系统法,以考马斯亮兰R-250染色进行SDS-PAGE分析的结果表明,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纯化抗原至少由10种蛋白质组成,分子量范围为17.5KD~135KD。其中主要蛋白质组分有5种,分子量分别为125KD、98KD、90KD、69KD及35KD。  相似文献   

6.
作者于1989年3月到1990年3月对昆明市284只家鸡进行了住肉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在6只家鸡中检到了住肉孢子虫包囊,自然感染率为2.1%。包囊呈梭形,大小为865.5×82.3μm,包囊中充满大小为14.3×2.9μm的梭形缓殖子。鸡颈部、背部和大腿部肌肉中包囊密度较高,心肌无包囊寄生。4只犬和5只猫分别于实验感染包囊后第8d和第13d排出孢子,剖检时小肠粘膜固有层中亦查到孢子。10只15日龄  相似文献   

7.
选用4头7日龄奶牛和4头4~5月龄水牛,用水牛源孢子囊感染黄牛及黄牛源孢子囊感染水牛,同时设感染对照和不感染对照,对交叉感染后黄牛与水牛体内包囊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者无结构区别,所有包囊的超微结构均与前人对黄牛和水牛枯氏住肉孢子虫包囊的描述一致,证实水牛与黄牛同是枯氏住肉孢子虫的中间宿主。作者还首次在枯民住肉孢子虫包囊的母细胞和缓殖子发现晶状体。  相似文献   

8.
用捣碎+蛋白酶消化或玻璃珠振荡处理水牛食道肌,分离住肉孢子虫缓殖子之后,经percool或50—80%蔗糖梯度离心纯化,缓殖子回收率可达30%以上,纯度高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一起疑似水牛住肉孢子虫感染的病例进行病理学诊断,采集死亡水牛后腿肌肉组织及虫体,经10%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虫体呈长梭形,长度在5~15 mm之间;虫体在肌纤维间形成包囊结构,与肌纤维平行排列;囊壁由两层组成,内壁向囊内延伸,构成很多中隔,将囊腔分成若干小室,小室中有许多香蕉形的慢殖子。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虫体组织形态观察结果,确诊该水牛肌肉中发现的虫体为水牛梭型住肉孢子虫。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采取自然感染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的水牛肌肉组织石蜡切片抗原,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间接染色法,检测来自我省湘北、湘中地区的75头水牛及5头黄牛血清中的住肉孢子虫抗体,其检出率分别为94.66%和80%。结果表明IIP法对病牛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动用CIE和ELISA对两种住肉孢子虫全包裹抗原及包裹各部分抗原的免疫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住肉孢子虫与网种或异种住肉孢子虫阳性血清具有强烈的交叉反应,各囊各部分抗原以缓殖子抗原免疫反应最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6种住肉孢子虫包裹要溶性蛋白的抗原特性进行了研究。应用SD-SAGE分别从包裹提取物中分离出23~33条蛋白区带,分子量为14.5~100KD。以梭形住肉孢子虫包裹抗原免疫兔血清和黄牛,水牛,绵羊,山羊和猪住肉孢子虫阳性血清对梭形柱肉孢子虫和巨型住肉孢子虫分离蛋白作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ting)显示100KD和90KD蛋白带可被同源和异源动物血清所识别,此外,梭形住肉孢子虫包  相似文献   

13.
应用ELISA对159份屠宰牛血清进行了检测,同时与眼观法和消化法作了比较。其中126份血清(79.25)中有抗肉孢子虫特异抗体;自123份血清(77.38%)检出缓殖子;在103份血清(64.78%)中发现肌肉包囊。ELISA的敏感性为99%;特异性为91%;只出现1例假阴性和3例假阳性。两次ELISA检测的结果显示,本技术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肉孢子虫缓殖子抗原不与兔弓形体血清发生交叉反应。对终末宿主一犬的肉孢子虫人工感染,未查出特异抗体,说明本技术不能用于终末宿主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正> 肉孢子虫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双宿主的寄生原虫。寄生于水牛的肉孢子虫有梭形肉孢子虫(Sarcocy-tis·fusiformis)和李氏肉孢子虫(S·lerinei),前者其终宿主为猫,后者为犬,这两种肉孢子虫对水牛的致病性其早期均很明显,但包囊成熟后的慢性阶段,则未见明显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水牛枯氏住肉孢子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牛枯氏住肉孢子虫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不但危害水牛的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其肉品卫生。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与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对该病进行了较详尽的研究。一、病原枯氏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cruzi(Hasselman-n1923,Wenyenl926)属泡子虫纲Sporozoasida,真球虫目Eucoccidiorida发美尔亚目Eimerioria,住肉抱子虫科Sarcocystjda,住肉泡子虫属Sarcocystis。最初Ha。elmannl923年发现于黄牛心肌中,命名为Mieshc。riacruzj。过去人们长期把它看作是梭形住肉泡子虫已fusiformis(水牛一猫住肉泡子虫)的同物…  相似文献   

16.
住肉孢于虫(Sarcocystis)属于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真球虫目、住肉孢子虫科、住肉孢子虫属。最初由Miescher(1843)在欧洲的小鼠肌肉中发现,其后在其他动物的肌肉中相继发现。肖兵南等(1994)对屠宰水牛进行肌肉包囊检查,其感染率高达94.2%。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与湖南医科大学共同研制的快速ELISA诊断试剂盒,经田间试验、中试效果很好。为了进一步推广该成果,我们应用该快速ELISA诊断试剂盒对湖南省长沙市等6市(州)各屠宰场的待宰水牛、黄牛和猪进行了住肉孢子虫病感染情况的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青海藏羊巨型住肉孢子虫体外培养方法,以贴壁生长和形态完整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作为宿主细胞,将青海藏羊巨型住肉孢子虫缓殖子(1.25×104个/mL)接种于宿主细胞,连续培养21d,期间观察记录其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藏羊巨型住肉孢子虫在Vero细胞中生长良好,并在培养液中观察到游离的虫体卵囊,21d后均可分离、纯化出新一代的缓殖子。说明在实验室条件下,成功建立了藏羊巨型住肉孢子虫稳定的体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水牛住肉孢子虫病的病原、生活史、流行病学、临床与病理学、免疫诊断、肉品卫生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详细论述了新证实的水牛枯氏住肉孢子虫及另外两种住肉孢子虫的形态学、发育史、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和水牛住肉孢子虫病的临床与病理学,五种检测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学诊断技术与药物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 肉孢子虫是一种双宿主生活环的寄生原虫,据沈永林等(1986)试验,水牛梭形肉孢子虫其终宿主为猫。近年来鼠害严重,养猫数增加,有利于梭形肉孢子虫病的流行。Acha-thame(1983)以梭形肉孢子虫的孢子囊每  相似文献   

20.
<正> 前言贫血是家畜住肉孢子虫病最典型的临床症状,通常呈现严重的急性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关于贫血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Frelier 1984认为是免疫性血管外溶血和广泛性血管内消耗性凝血所致,但Fayer和Prasse 1981.Mahaffey等1986做Combs试验多数显阴性反应;Collery1987报道属非应答性贫血;许多人认为是广泛性出血所致.有的则持否定态度.住肉孢子虫病白细胞的变化报道不一,Frelier 1980,1984,Dessouky等1984分别报道黄牛枯氏住肉孢子虫病和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病的白细胞变化,几乎呈现相反的结果.Fayer等1979报道牛枯氏住肉孢子虫病尿中离子等生化指标变化显著.作者近来发现枯氏住肉孢子虫在湖南水牛广泛寄生,为了弄清该虫对水牛的危害,澄清住肉孢子虫病血液学方面不清楚的问题,特进行本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