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穴位与常规注射奶牛乳房炎多联苗的临床免疫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用奶牛乳房炎多联苗(A)进行臀肌与后海穴位注射临床免疫比较试验,在注苗后4个月内,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臀肌注苗组比对照组降低39.7%,后海穴位组比对照组降低48.24%,后海穴位组比臀肌组发病率降低21.2,4%。奶产量臀肌组比对照组提高9.4个百分点,后海穴位组比对照组提高10.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不同免疫方法的免疫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后海穴和常规肌肉免疫注射,对免疫效果进行比较试验。选60日龄健康三元杂交猪100头,分为4组。A组:后海穴全量注射疫苗2mL/头,30头;B组:后海穴半量注射疫苗1mL/头,30头;C组;肌肉全量注射疫苗2mL/头,30头;D组:不注射疫苗健康对照,10头。免疫后30d测定血凝(HA)效价,结果显示,A组与C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组与C组相比,差异显著(P〈0.0  相似文献   

3.
后海穴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剂量的猪瘟兔化弱毒苗后海穴免疫生长肥育猪600头.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出抗猪瘟病毒抗体的水平.并与传统方法耳根部注射免疫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后海穴注射2头份猪瘟兔化弱毒苗产生的抗体水平最高,维持时间最长。1头份疫苗后海穴注射效果也比2头份的肌肉注射效果明显。表明后海穴注射疫苗能提前坚强免疫产生的时间.提高疫苗的免疫效应.是提高疫苗保护率的有效免疫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国产奶牛乳房炎疫苗应用效果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国产乳房炎疫苗注射,试验组牛在6个月试验期内,乳房炎发病率为22%,比对照组下降19.38个百分点,下降46.8%;头日产奶量22.38千克,比对照组增加 3.2千克提高16.68%;累计每头产奶量4064.5千克,比对照组增加576.7千克,提高16.5%。  相似文献   

5.
用临床奶牛乳房炎患牛乳汁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制成弗氏佐剂的灭活苗,分别于后海穴、肌肉、皮下对家兔、奶牛免疫,观察不同免疫部位对家兔、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定期做ELISA实验测血抗,对家兔免疫后攻毒测其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变化,及疫苗对家兔的保护力,结果穴位免疫组血清抗体滴度增长较快且能较长时间维持较高抗体滴度,三组比较攻毒后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穴位免疫组均高于皮下、肌肉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对奶牛免疫后测其血清抗体和乳汁中体细胞数变化,结果注射疫苗后乳汁中体细胞数都有所下降,后海穴组较其它组下降较快,幅度较大.试验表明后海穴接种效果优于常规部位免疫接种效果,是疫苗免疫较为理想的免疫部位.  相似文献   

6.
在奶牛分娩后2~8小时内,将肠线埋植于后海穴,与对照组比较,埋线组牛白细胞总数提高,乳房炎发病率降低,差异极显著;胎间距缩短,差异显著。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试验动物 三个奶牛场1~8胎次健康黑白花奶牛50头,其中经产牛39头,初产牛11头。1.1.2 套管针:用不锈钢细管和不锈钢丝自  相似文献   

7.
奶牛隐性乳房炎疗效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中药复方、单味蒲公英、硫酸庆大霉素合盐酸普鲁卡因,后海穴注射及盐酸左旋咪唑配合鱼腥草注射液肌肉注射四种方法,对42头奶牛的隐性乳房炎进行了对比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左旋咪唑配合鱼腥草注射液肌肉注射及中药复方是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
奶牛口蹄疫疫苗后海穴注射免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通过奶牛口蹄疫疫苗经后海穴注射与其他免疫方式比较研究其免疫效果、应激反应,结果显示:后海穴注射组的抗体合格率均显著高于肌肉注射组(P〈0.05),说明穴位注射免疫方式比常规肌肉注射方式更容易激发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更强的免疫保护力。后海穴注射的安全性高于肌肉注射,不但没有发生严重应激反应病例,而且前者未出现中度应激反应病例,而后者存在。免疫前后每头奶牛平均损失产奶量仅1.7kg,显著低于肌肉注射每头奶牛平均损失奶量5kg的水平。由此可见,奶牛口蹄疫疫苗后海穴注射的免疫效果好,应激反应低,明显优于肌肉注射方式。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合格率显著高于1次注射(P〈0.05),且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持续期在3个月以上,而1次注射仅能维持1~2个月的高抗体水平。建议奶牛口蹄疫免疫采用后海穴注射疫苗2mL,15d后加强免疫一次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选取体细胞数6.0×10^5-1.2×10^6范围内的奶牛30头,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10头。对照组肌肉注射无菌生理盐水,实验1组注射奶牛乳房炎多联菌苗1号,实验2组注射多联菌苗2号,注射量均为1mL,每隔6d注射一次,共给药5次。首次注射前及注射后第7、14、21、28d采取乳样,进行体细胞计数。实验28d后对照组奶牛体细胞平均数远远大于实验前的水平,差异显著(P〈0.05),说明隐性乳房炎不经治疗,有很大的可能性恶化;实验1组和2组奶牛体细胞平均数远远小于实验前的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多联菌苗1号和2号治疗奶牛乳房炎疗效明显;实验1组和实验2组奶牛体细胞平均数差异显著,多联菌苗2号的效果好于1号。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奶牛乳房炎多联菌苗对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的防治效果,构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小鼠模型,确定使试验小鼠100%发病的最小剂量。采用奶牛乳房炎多联菌苗免疫雌性小鼠,共免疫2次,首末免疫间隔14d,首免后第7天免疫组雌鼠与雄鼠合笼,分娩后第10天对免疫组雌鼠进行攻菌试验,24h后观察雌鼠体征和乳区外观变化,进行乳腺内细菌计数,测定发病率。结果表明,奶牛乳房炎多联菌苗免疫后可使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发病率降低83.3%。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随机选取武威市凉州区大柳乡一规模化猪场进行两种灭活苗不同途径免疫后的抗体效价对比试验,结果:后海穴注苗后抗体效价峰值可达9.8,肌肉注苗后峰值为9.1,二者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后海穴注射与常规肌肉注射相比,产生的有效保护抗体期长,抗体效价峰值高,疫苗吸收速度快,不易在注射部位形成肿块、脓疱,副作用小,即穴注的效果优于肌注,具有推广价值,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口蹄疫浓缩苗提高猪群的口蹄疫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奶牛口蹄疫疫苗经后海穴注射与其他免疫方式比较研究其免疫效果、应激反应,结果表明:后海穴注射组的抗体合格率均显著高于肌肉注射组(P<0.05),说明穴位注射免疫方式比常规肌肉注射方式更容易激发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更强的免疫保护力。后海穴注射的安全性高于肌肉注射,没有发生严重应激反应病例,免疫前后每头奶牛平均损失产奶量仅1.5kg、1.7kg,显著低于肌肉注射每头奶牛平均损失奶量5.0kg的水平。由此可见,奶牛口蹄疫疫苗的后海穴注射的免疫效果好,应激反应低,明显优于肌肉注射方式。通过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合格率显著高于1次注射(P<0.05),且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持续期在3个月以上,而1次注射仅能维持1~2个月的高抗体水平。建议奶牛口蹄疫免疫采用后海穴注射疫苗2mL,15d后加强免疫1次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3.
乳房炎是严重影响奶牛饲养经济效益的重要疾病,往往被广大奶农所忽视。为此,我们于2000年8月16~26日对石家庄市的辛集、晋县、无极、藁城等县市30户奶牛养殖户的316头成年母牛采用加州乳房炎测试法CMT进行了测试检查,现将调查测试结果报告如下:一、乳房炎测试调查结果 二、结果分析1.全群发病率:经测试阳性奶牛123头,发病率为54.75%,其中显性乳房炎牛45头,占全群的14.24%,占发病牛的26.01%;隐性乳房炎牛128牛,占全群的40.51%,占发病牛的73.99%。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是显性乳房炎发病率的近三倍。2.乳区发…  相似文献   

14.
从全国各地奶牛场采集的256份临床型乳腺炎病乳中分离鉴定出了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无乳链球茵和27株停乳链球菌;采用血清学交叉免疫试验,筛选出了毒力及交叉免疫原性强的3种茵的优势菌株。采用这些菌株和一系列新工艺和新方法,研制出了乳牛乳腺炎灭活多联疫苗。建立了用奶山羊进行制苗菌株毒力复壮及用ELISA进行抗体检测的方法,进行了免疫剂量及注射部位的筛选试验以及疫苗安全性、免疫持续期、效力及田间扩大试验。结果表明,该灭活多联疫苗对乳牛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经肌肉或后海穴免疫1次,每次5mL,免疫持续期可达4个月;且后海穴的免疫效果优于肌肉注射,可使临床型乳腺炎发病率降低49.22%~59.86%。  相似文献   

15.
选取体细胞数6.0×105~1.2×106范围内的奶牛30头,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10头.对照组肌肉注射无菌生理盐水,实验1组注射奶牛乳房炎多联菌苗1号,实验2组注射多联菌苗2号,注射量均为1mL,每隔6d注射一次,共给药5次.首次注射前及注射后第7、14、21、28d采取乳样,进行体细胞计数.实验28d后对照组奶牛体细胞平均数远远大于实验前的水平,差异显著(P<0.05),说明隐性乳房炎不经治疗,有很大的可能性恶化;实验1组和2组奶牛体细胞平均数远远小于实验前的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多联菌苗1号和2号治疗奶牛乳房炎疗效明显;实验1组和实验2组奶牛体细胞平均数差异显著,多联菌苗2号的效果好于1号.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实践中,后海穴注射药物治疗猪腹泻51头,治愈47头,治愈率达92%.此法具有用药少、见效快、疗效高等优点.方法是选用黄连素注射液、穿心莲注射液或抗生素类注射液.水泻如注者加用阿托品注射液.取后海穴(位于尾根与肛门之间正中凹陷处),用酒精棉球消毒后,根据猪的大小选用针头,进计1~2cm,注射药物1~5ml,一般一次可愈,不愈者达续2~3次可愈后海穴水针治疗猪腹泻@彭建华$古丈县畜牧局!416300  相似文献   

17.
猪旋毛虫病疫苗后海穴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目对猪旋毛虫病成虫可溶性抗原疫苗经后海穴免疫注射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大鼠经口感染旋毛虫肌幼虫后3或7d剖杀,收集成虫。经超声粉碎、高速离心制备成虫可溶性抗原。将抗原与等体积FCA乳化,按0.25mg/头及0.50mg/头的抗原量分别进行后海穴注射(AP)及腹腔注射(IP),免疫猪只,使之经受旋毛虫的实验室攻击感染及自然感染。结果表明,3日龄及7日龄成虫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基本一致。采用后海穴注射疫苗具有减少抗原用量、增强免疫效果的作用。免疫后猪血清抗体滴度增加,呈暂时的细胞免疫抑制现象。后海穴注射疫苗猪群保护率达100%,增加一倍抗原量经腹腔注射的猪群保护率为75.26%。  相似文献   

18.
根据HI抗体水平的检测和攻毒实验,比较了雏鸡新城疫免疫的不同途径——后海穴免疫、口服免疫、肌肉注射免疫的免疫应答反应的效果。通过实验观察到后海穴免疫组比口服免疫组和肌肉注射免疫组的HI效价高,差异显著;攻毒保护率高。而且后海穴1/2常规剂量组与口服和肌注常规剂量组的免疫效果相似。表明后海穴能成为新域疫免疫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后海穴免疫猪瘟疫苗对小白鼠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小白鼠后海穴、肌肉注射免疫猪瘟细胞培养活苗,观察不同免疫途径对小白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穴位及肌肉免疫后WBC总数均增高,但穴位免疫后第1天、7天高于肌肉免疫;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百分比,穴位免疫后第7天、10天高于肌肉免疫;血清中γ-球蛋白的百分含量,穴位、肌肉免疫后第1天、4天均增高,但穴位免疫后第7天、10天高于肌肉免疫组及对照组,而肌肉免疫与对照组间已无明显差异。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后海穴免疫猪瘟疫苗对免疫机能的影响优于常规免疫。  相似文献   

20.
根据HI抗体水平的检测和攻毒实验,比较了雏鸡新城疫免疫的不同途径-后海穴免疫、口服免疫、肌肉注射免疫的免疫应答反应的效果。通过实验观察到后海穴免疫组比口服免疫组和肌肉注射免疫组的HI效价高,差异显著;攻毒保护率高。而且后海穴1/2常规剂量组与口服和肌注常规剂量组的免疫效果相似。表明后海穴能成为新城疫免疫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