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不同抚育措施(处理1.锄草、松土、扩穴培土;处理2.锄草、松土、扩穴培土+施肥;处理3.锄草、松土、扩穴培土+施肥+整形修枝;处理4.锄草、松土、扩穴培土+施肥+整形修枝+滴灌)对闽60油茶幼林连续抚育5年(2013~2017年)进行了生长效果及结实率试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抚育措施对油茶幼树的生长及结实率具有极显著影响,以处理4的平均地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平均结实率最高,分别达2.4cm、180.9cm、121.9cm、24.6%,各项指标分别比处理1高出118.2%、77.2%、71.7%、52.1%,比处理2高出60.0%、38.9%、36.4%、32.6%;比处理3高出33.3%、23.3%、20.8%、17.0%。  相似文献   

2.
油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经过3 a的试验研究表明:采取林地垦复、抚育、管理、施肥、整形修剪、林地覆草、林分调整改造等丰产管理措施对油茶的冠幅、根幅、抽生枝梢数、枝梢生长量、产油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气候干燥,造林成活率相对降低,尤其山地造林,出现年年造林不见林的不良现象,要提高造林成活保存率,首先要严把质量关,把质量管理贯穿于营造林工作的全过程,努力提高造林成活率:其次要加强幼林抚育和管理,适时进行扩穴培土,补植造林和割草割灌等抚育措施,确保造一片,成一片,绿一片。  相似文献   

4.
新植油茶林的培育和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油茶造林的园地、品种、种苗选择、整地、栽植、土肥水管理等技术措施总结新植油茶林培育技术;从高接换种、深翻垦复、科学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总结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旨在为油茶林的培育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通过马尾松人工幼林不同抚育措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幼林抚育措施的马尾松人工林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林分保存株数、林分蓄积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采取造林当年全面铲草,第二年全面铲草、扩穴培土80×80cm,施复合肥200g/株,第三年全面劈杂、劈草的抚育措施的林分保存株数最多,蓄积量最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福清沿海岩岸低效黑松防护林现状,采用不同整地方式、不同苗木、不同造林密度及不同抚育施肥措施,对1 500hm2的低效黑松防护林进行更新改造试验。结果表明,厚荚相思和马占相思是适宜的更新改造树种;迎风面采用条状劈带整地、块状挖穴,背风面采用全面劈杂炼山、块状挖穴,并进行施肥、抚育等措施,有利于提高更新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促进幼林的生长,使岩岸基干林带防护功能得到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7.
树木生长周期比较长,新植的幼树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达到稳定生长阶段。因此,造林后,除要加强保护,防止人畜破坏之外,还要适时进行抚育管理,为幼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保证幼树速生、成林、成材。幼树抚育的主要措施包括:松土、除草、灌水、施肥、修枝等。分殖造林还要适时定株摘芽去蘖。一、造林后及时转入幼林抚育管理。当年造林幼苗处在缓苗时期。苗木地上部分生长缓慢,地下部分受伤根系开始愈合并生长新的侧根。因此,造林当年第一次幼林抚育要进行培土、扶正、扩穴、踩实等工作。二、除草、松土。幼苗由于根系受损伤,对自然灾害和杂草竞争的抵抗能力较弱,不及时除草,杂草就会遮住阳光,夺取营养和水分,使幼树生  相似文献   

8.
笋竹两用毛竹林不同经营措施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劈草清杂灌(A)、劈草清杂灌+松土扩鞭(B)、劈草清杂灌+深翻+施肥?3种经营措施对笋竹两用毛竹林的出笋数、成竹数、成竹率及生长量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措施对笋竹两用毛竹林的出笋数、成竹数、成竹率及生长量具有极显著影响;以劈草清杂灌+深翻+施肥?进行抚育的毛竹林经营效果最好,出笋数、成竹数、成竹率及生长量均超过(A)、(B)2种抚育措施.  相似文献   

9.
前言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增产,努力多产茶油,是油茶产区群众日夜追求的目标,也是有的林业科研单位重点研究的项目之一。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各地采用垦复茶山,给林地施肥,实行间作,修剪油茶等措施,都取得了一定的增产效果。本文介绍在油茶产区调查的资料和实地试验结果,论证林地培土促使油茶增加的一项有效措施,并对大面积油茶林地实行培土的可能性和方法进行探讨,以求扩大试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集粹     
幼林的抚育管理幼树抚育的主要措施包括:松土、除草、灌水、施肥、修枝等。分殖造林还要适时定株摘芽去蘖。一、造林后及时转入幼林抚育管理。造林当年第一次幼林抚育要进行培土、扶正、扩穴、踩实等工作。二、除草、松土。造林初期每年抚  相似文献   

11.
以椰糠为基本原料,通过与泥炭土、菌渣和木屑按不同比例混合配置了10种轻基质配方,并从根、茎、叶三方面系统的研究这10种配方对岑软3号小苗嫁接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配方6(椰糠:木屑:泥炭土,9∶3∶1)和7(椰糠:木屑:泥炭土,6∶3∶1)外,剩余8种配方都适合做岑软3号小苗嫁接苗的基质,其中配方1(椰糠:泥炭土,4∶1)对茎和叶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配方3(椰糠:菌渣,3∶1)和4(椰糠:菌渣,2∶1)对根系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对油茶出苗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沙床催芽方式育苗的油茶种子出苗率高于直接播种,不同育苗方式的出苗率均在第30天时达到高峰;油茶1年生苗木的苗高生长过程方程为y=97.704/(1+18.161e-0.041x);地径生长过程方程为y=1.244/(1+6.186e-0.024x);移苗后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茶苗木的生长和苗木质量有重要的影响,随着密度的降低,各处理苗木的苗高、地径及单株生物量等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密度为36株/m2的油茶苗木生长较差,密度为16株/m2的油茶苗木生长较好,其干物质积累量也较高。研究结果对油茶优质壮苗培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10~2011年以云油茶3#、4#、9#、13#及14#5个优良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其嫁接苗的品种对比试验和不同激素类型及浓度对嫁接苗根端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1)5个品种的芽苗砧嫁接苗在成活率、新梢高、新梢粗、新根数、新根平均长、新根总长6指标上不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说明这5个品种都具有比较好的遗传繁殖能力;(2)生根粉6号(ABT6)、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3种外源激素与对照(CK)相比,3种外源激素能明显提高云油茶芽苗砧嫁接苗木在成活、发梢、根系的效果,但是3种激素间的嫁接成活率、新梢高、新梢粗、新根数、新根平均长、新根总长6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激素的不同浓度梯度对嫁接的成活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其中200 mg/L浓度对云油茶成活和生长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连续3年在广西柳州市对5年生油茶人工林进行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后,处理Ⅱ的树高、地径和冠幅的增长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即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直接施入油茶林地最有利于营养生长,而处理CK(不施肥)各项生长指标的增长量最低。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各指标的影响差异较大,经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得出土壤综合肥力的高低顺序,其中处理Ⅲ(即无纺布包装有机—无机复混肥)施肥后对油茶林地土壤综合肥力的提高最显著,其次为处理Ⅰ(即有机栽培肥料),不施肥处理CK的土壤综合肥力则显著降低,土壤质量退化严重。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油茶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细菌污染问题,在继代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种类和质量浓度的抗生素和防腐剂,结果表明:(1)培养基中添加链霉素20 mg/L抑菌效果最佳,污染率为0,其次为青霉素G钠盐、青霉素G钠盐+四环素、四环素,多粘菌素B抑菌效果最差;(2)采用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作为抑菌剂,污染率均在92%以上;(3)以添加抗生素链霉素20 mg/L的培养基苗木生长状况最佳,增殖系数为3.69,叶片数为3.73,苗木生长量为2.20 cm。  相似文献   

16.
以0.5 a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肥料种类及浓度对油茶容器苗成活率、抽梢率及抽梢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后油茶嫁接容器苗的成活和生长均好于施用化肥的处理,其中以0.5%的有机肥(即第1、2次施5%沤制过的人粪水,第3、4次施5%腐熟鸡粪水,第5、6次施5%腐熟麸饼水)处理效果最好,成活率、抽梢率和抽梢长度分别达96.5%、81.3%、10.1 cm。可作为油茶容器苗培育较好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不同肥料和不同浓度芸苔素内酯对油茶下一年春叶养分等指标的影响,选择长林4号、18号和166号优良无性系油茶品种,对其进行施肥(生物有机肥、油茶专用肥、复合肥)及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油茶春叶叶绿素SPAD值最高处理组合是长林4号、每株施生物有机肥1 kg和喷0.033 mg.kg-1芸苔素内酯;油茶春叶干物质含量最高的处理组合是长林18品系、每株施油茶专用肥0.5 kg和喷0.033 mg.kg-1芸苔素内酯;油茶春叶中氮和磷含量最高的处理组合是长林18品系、每株施油茶专用肥0.5 kg和喷0.033 mg.kg-1芸苔素内酯;叶片钾含量最高的处理组合是长林4品系、每株施生物有机肥1 g和喷0.067 mg.kg-1芸苔素内酯;钾对油茶春叶叶绿素SPAD值贡献率最高,氮对春叶干物质积累贡献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对永丰县油茶采穗辅不同施肥措施下穗条产量与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油茶采穗圃进行施肥处理后,单株穗条数量较CK提高10.74%-36.79%,穗条长度增长4.85%-23.36%,穗条直径提高10.13%-32.16%,单穗芽数增加11.37%-25.76%;施肥后的增产效果显著;2)油茶采穗圃采取全年施肥2次,每年11月施油茶专用肥0.15 kg/株,并施用N、P、K元素配方为N1P3K3的配方肥0.3 kg/株,次年2月下旬施尿素0.1 kg/株,穗条产量可获得最大收益,建议推广施用。  相似文献   

19.
施肥对油茶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容器育苗后期追肥对培育良种壮苗有重要影响。作者探索不同时间、不同施肥类型和不同施肥浓度对油茶容器苗成活率、抽梢率及抽梢长度影响为目的,设置12个施肥处理,展开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7~8月份施肥苗木存活和生长发育情况都较差;②对未抽梢的油茶容器苗,9~10月份施0.5%和0.7%复合肥有较高的保存率,分别为96.7%和87.3%,对促进其抽梢也具有较好效果,抽梢率分别为75.3%和81.3%;③7~8月份施肥苗木抽梢长度为10~11cm,9~10月份施肥抽梢长度为8~10cm。  相似文献   

20.
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中,将黄心土、松林表土、食用菌残料、泥炭、粪土按不同体积比混合制成5种基质配方,以园土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研究各基质对1年生油茶容器苗木生长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最佳基质配方。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油茶容器苗的苗木移栽存活率、苗高、地径粗度、侧根长度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以黄心土40%+松林表土15%+食用菌残料20%+泥炭20%+粪土5%为配方的基质培育的油茶幼苗,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对照及其余基质配方,因此可将其作为油茶容器育苗的基质用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