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了甘蓝蚜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形条件菜园甘蓝蚜种群对药剂敏感性存在差异,山区种群对药剂的敏感性高于平原种群,在供试药剂中各种群对齐螨素、吡虫啉和辛硫磷的敏感性表现较高;油菜上的甘蓝蚜种群对药剂的敏感性较高,其中对啶虫脒、吡虫啉、马拉硫磷、齐螨素、辛硫磷、氯氰菊酯存在显著的差异;甘蓝结球期甘蓝蚜种群对药剂敏感性高于甘蓝莲座期,对啶虫脒、吡虫啉、马拉硫磷、齐螨素、辛硫磷、氯氰菊酯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苹果黄蚜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及混配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苹果黄蚜药剂敏感性变化及药剂混配的增效作用, 采用FAO推荐的微量点滴法, 测定了苹果黄蚜在白天不同时间对杀虫剂啶虫脒、氟氯氰菊酯、马拉硫磷、溴氰菊酯的敏感性, 及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混配对苹果黄蚜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苹果黄蚜在白天对所试药剂的敏感性呈规律性变化, 在9∶30am和4∶30pm对各药剂均出现敏感性高峰, 为喷药的最佳时间, 而在2∶30pm敏感性最低, 应减少在此时向区域内用药; 混配增效试验结果表明, 溴氰菊酯与马拉硫磷以有效成分1∶9, 吡虫啉与马拉硫磷以1∶10和1∶15, 啶虫脒与马拉硫磷以1∶10和1∶15混配对苹果黄蚜均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苹果黄蚜对常用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山西省 3个地区苹果黄蚜对 6种有机磷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以晋中苹果黄蚜为相对敏感种群 ,忻州苹果黄蚜对辛硫磷、氧化乐果、马拉松、敌敌畏、杀螟松和水胺硫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 :2 6 9倍、 0 81倍、 1 33倍、 2 70倍、 0 97倍、 0 73倍 ;运城苹果黄蚜对氧化乐果、马拉松、敌敌畏、杀螟松和水胺硫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 :2 2 1倍、8 0 2倍、 4 73倍、 4 4 7倍、 3 91倍。采用同样的方法测定了晋中苹果黄蚜对齐螨素、吡虫啉、灭多威三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为 :齐螨素对苹果黄蚜的毒力最高 ,其次是吡虫啉。这 3种杀虫剂的毒力都明显高于有机磷杀虫剂 ,是目前田间防治苹果黄蚜的较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4.
酶抑制剂与杀虫剂混配对黄曲条跳甲抗药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研究了磷酸三苯酯(TPP)、胡椒基丁醚(PB)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3种酶抑制剂对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striolata的杀虫剂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PP对甲胺磷、敌敌畏、灭多威、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均有显著增效作用;除对敌敌畏的增效作用低于PB外,TPP对其余6种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均高于PB和DEM;PB对甲胺磷、敌敌畏、灭多威、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DEM对甲胺磷、敌敌畏和氯氰菊酯的增效比均大于2.0,但PB对甲胺磷、灭多威以及DEM对甲胺磷、敌敌畏的增效作用不显著;PB对氟虫腈和阿维菌素以及DEM对灭多威、氰戊菊酯、氟虫腈和阿维菌素的增效作用较低或不明显;辛硫磷、毒死蜱和氟虫腈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远大于甲胺磷、敌敌畏、灭多威、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分别采用辛硫磷、毒死蜱和氟虫腈与氰戊菊酯或氯氰菊酯混配后的增效作用显著.故采用酶抑制剂与杀虫剂混配可有效抑制黄曲条跳甲对一些杀虫剂的抗性.  相似文献   

5.
高效氯氰菊酯与辛硫磷混配对菜青虫的增效作用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点滴法测定高效氯氰菊酯与辛硫磷混配对菜青虫幼虫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和辛硫磷以1∶15.7、1∶11.5和1∶6.1的比例混配共毒系数(CTC)分别为79.4、84.1和109.9,无增效作用。而高效氯氰菊酯和辛硫磷以1∶9、1∶7.3混配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74.3和129.0,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FAO推荐的微量点滴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了七星瓢虫2、3、4龄幼虫和成虫对农田与果园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供试药剂中,对不同龄期幼虫毒力高低顺序,2龄幼虫为:溴氰菊酯>啶虫脒>灭多威>齐螨素>吡虫啉>辛硫磷>氧乐果>氰戊菊酯:3龄幼虫为:啶虫脒>辛硫磷>溴氰菊酯>灭多威>吡虫啉>齐螨素>氧乐果>氰戊菊酯;4龄幼虫为:溴氰菊酯>啶虫脒>齐螨素>吡虫啉>氧乐果>灭多威>氰戊菊酯>辛硫磷;对其成虫的毒力高低顺序为:马拉硫磷>氧乐果>灭多威>溴氰菊酯>齐螨素>氯氟氰菊酯>啶虫眯>吡虫啉>辛硫磷>氰戊菊酯.药剂不同对七星瓢虫成虫及不同龄期的幼虫毒力大小不一样.反应出该虫不同虫态及龄期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旨在为保护农田及果园的天敌提供合理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点滴法于 1992和 1999年测定了山西晋中地区枣步曲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 ,并进行了辛硫磷与百树菊酯混配后对枣步曲增效作用研究。测定结果表明 :以LD50 值进行比较 ,1992年晋中地区枣步曲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次序为 :溴氰菊酯 >氟氰菊酯 >氯氰菊酯 >甲氰菊酯 >戊菊酯 >氰戊菊酯 ,1999年为溴氰菊酯 >高效氯氰菊酯 >百树菊酯 >氰戊菊酯 >甲氰菊酯。以 1992年所测LD50 值为敏感基线 ,枣步曲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与甲氰菊酯的抗性指数分别为 7 4,6 6 ,2 6 8倍。对前两种药剂产生了低水平抗性 ,而对甲氰菊酯已产生了中等抗性。辛硫磷与百树菊酯以 1:1混配 ,共毒系数为 173 5 ,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混剂对菜青虫毒力最佳配比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索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的互作规律。[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后对防治菜青虫3龄幼虫的增效作用及2种药剂混配的最佳配比。[结果]结果表明:当印楝素/高效氯氰菊酯位于11.20∶7.50和8.00∶12.50之间时,混配药剂表现出明显增效作用;而当2种药剂之比为8.64∶11.50时,增效作用最强,此时的共毒系数最高为147。[结论]该研究确认了混配的最佳配比及两者各自的含量,为田间试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杀虫剂对苹果绵蚜的毒力及复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浸虫法测定了4种药剂对苹果绵蚜的毒力以及复配药剂对苹果绵蚜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苹果绵蚜的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啶虫脒吡虫啉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供试的啶虫脒和联苯菊酯系列复配剂对苹果绵蚜均有明显的增效或相加作用;不同复配剂中,以啶虫脒和联苯菊酯质量配比为1∶5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其余依次为啶虫脒与联苯菊酯2∶1,1∶1和1∶2及吡虫啉与高效氯氰菊酯1∶1和1∶5,其共毒系数均高于200。  相似文献   

10.
二化螟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及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二化螟对常用杀虫剂有机磷、沙蚕毒素、氨基甲酸酯和新药剂锐劲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和田间药效,同时比较了杭嘉湖地区二化螟对杀虫单的抗性差异并开展了杀虫剂混配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对锐劲特、阿维菌素及三唑磷的敏感性较高,而对灭多威、杀虫单、杀虫双等敏感性低;用药水平高的杭州地区,二化螟对杀虫单已产出了较抗性,而安吉、嘉兴地区的抗性也正在发展之中;三唑磷与辛硫磷、阿维菌素、灭多威与水胺硫磷混配,对二化螟均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越  陆俊姣  庾琴  张润祥  韩巨才  范仁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72-20075,20082
[目的]研究25%高氧.辛硫磷乳油对枣步曲的室内增效活性及对枣步曲和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设置5种不同混配比例,对25%高氯.辛硫磷乳油进行了室内增效活性研究,并根据最佳配比设置不同浓度,进行了田间应用研究。[结果]室内增效活性试验结果表明,25%高氯.辛硫磷乳油以2.5∶22.5、3∶22、3.5∶21.5的比例混配,共毒系数分别为144.4、134.1、137.4,均大于120,复配后表现为增效,且3种配比对枣步曲幼虫的LD50值分别为0.116 5、0.112 7、0.098 7μg/g,均对枣步曲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但从共毒系数和经济效益分析,高效氯氰菊酯和辛硫磷乳油以2.5∶22.5比例混配最佳。田间应用及大面积推广应用试验结果表明,25%高氯.辛硫磷乳油稀释1 000~2 000倍,对枣步曲药后3 d防效为86.80%~100%,药后7 d防效为88.10%~100%,对枣步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5%高氯.辛硫磷乳油稀释1 000~2 000倍,对桃小食心虫药后5 d防效为65.15%~99.57%,药后10 d防效为72.77%~99.29%,药后15 d防效为70.75%~100%,对桃小食心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均好于单剂对照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40%辛硫磷乳油。[结论]25%高氯.辛硫磷乳油的最佳使用剂量以1 000~2 000倍为宜;施药适期为枣步曲3龄幼虫前盛发期或桃小食心虫卵孵化盛末期;用药后5~10 d可有效控制虫害,对枣树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几种农药防治柑橘蚜虫药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几种农药防治柑橘蚜虫的药效,为柑橘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无翅蚜为害期喷雾高、中、低3种剂量的阿维菌素、蛇床子素、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吡虫啉(1∶2),以剂量25mg/kg的吡虫啉为药剂对照,设清水为空白对照,分析几种农药防治柑橘蚜虫的效果。[结果]5种供试药剂中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吡虫啉及吡虫啉单剂对柑橘蚜虫均有很好的防效,速效性、持效性均接近或超过95%。生物农药蛇床子素低剂量和中剂量处理后1d对蚜虫防效较低,分别为44.14%和69.74%;高剂量药后3d防效开始上升,药后10d防效达94.76%,药后14d防效可达98.87%。5种供试药剂均有很好的持效性,所有处理药后2周的防效均在95%以上。[结论]为柑橘蚜虫的防治提供了借鉴,并有效保证了高毒农药的取代工作。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对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同抗性水平的近等基因系高抗种群(NILs-RR)和低抗种群(NILs-RS)对13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高抗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交互抗性倍数在15.2~92.6之间;对氟虫腈,阿维菌素、灭多威和甲胺基阿维菌素也存在14.1~67.5倍的较高交互抗性;而对毒死蜱、溴虫腈、虫酰肼及辛硫磷的交互抗性较低,在3.0~7.6倍之间。低抗种群对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存在较明显的交互抗性,在13.3~14.3倍之间;对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灭多威、溴虫腈和甲胺基阿维菌素有一定程度的交互抗性(5.8~9.9倍);对高效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甲氰菊酯的交互抗性较低(2.6~2.9倍);对辛硫磷、毒死蜱和虫酰肼则没有明显的交互抗性(1.7~1.8倍)。对构建的甜菜夜蛾敏感种群(SS)、近等基因系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种群(NILs-RR)和近等基因系低抗性种群(NILs-RS)生命表分析表明,以SS种群为参比,NILs-RS、NILs-RR种群的相对适合度分别为0.870、0.893,抗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同基因型甜菜夜蛾SS,NILs-RS和NILs-RR三种群净增殖率分别为624.7, 543.6和557.8,无显著差异,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药性未引发甜菜夜蛾适合度变化。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见甜菜夜蛾对高效氯氟氰菊酯产生抗药性后,与其它菊酯类药剂、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存在较高水平交互抗性,此类药剂间不宜混用或轮用;与辛硫磷、毒死蜱和虫酰肼的交互抗性均较低,可以混用或轮用。在高抗地区也可以通过引入敏感种群进行抗性稀释的方法治理甜菜夜蛾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采用药膜法测定了辛硫磷、对硫磷和杀螟硫磷两两混配对赤拟谷盗成虫的毒力,据其LC50值及CTC值比较不同配比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触杀效果较好的组合是杀螟硫磷与辛硫磷以4∶1混配,共毒系数为285.30;杀螟硫磷与对硫磷以8∶1混配,共毒系数是281.88,增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植物源农药对甘蓝蚜的毒力和防效,科学指导蔬菜用药,选取3种常用植物源农药,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毒力测定结果:10%印楝素ME对甘蓝蚜毒力作用最强,LC50依次为1.5%除虫菊素EW 0.100 2 mg/L>5%阿维菌素EC 0.059 7 mg/L>10%印楝素ME 0.031 7 mg/L。防效试验结果:10%印楝素ME 2 000倍液在药后3 d达到最高,校正防效为91.15%; 5%阿维菌素EC 2 000倍液在药后3 d达到最高,校正防效为90.20%;1.5%除虫菊素EW 1 500倍液在药后7 d达到最高,校正防效为84.18%。结论:3种植物源农药都表现出一定的毒力强度和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参考选用。  相似文献   

16.
3种杀虫剂对星豹蛛捕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室内条件下,分别用家保(啶虫脒)1500,2500倍液,阿锐宝(高效氯氰菊酯)2000,4000倍液,金福丁(新阿维菌素)3000,6000倍液对星豹蛛进行喷雾处理,测定各剂量农药对星豹蛛的杀伤力及喷施高浓度农药后幸存的星豹蛛第1,3,5天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啶虫脒和高效氯氰菊酯对星豹蛛的杀伤率较大,新阿维菌素对星豹蛛的杀伤率较小;同时,3种杀虫剂影响星豹蛛的捕食能力,家保对星豹蛛的捕食作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混用和复配药剂,在三亚市进行了不同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使用10%氟铃·毒死蜱(酷锐)1500mL+50%丙溴磷600mL的速效性最好,药后1d防效达到97.74%,其持效期也较好,药后7d防效达100.00%;试验中使用的其他单剂或复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也比较理想,可用于对稻纵卷叶螟的轮换防治。  相似文献   

18.
6种杀虫剂对茶角盲蝽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种不同杀虫剂防治茶角盲蝽的效果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高渗吡虫啉、阿维菌素、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多杀霉素、鱼藤酮均是防治茶角盲蝽的有效药剂,其中以吡虫啉的总体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19.
甜玉米亚洲玉米螟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otter喷雾法对亚洲玉米螟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乐斯本对亚洲玉米螟的致死作用明显,处理72 h后致死率均超过90%;乐斯本·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致死作用次之,致死率分别为87.8%、78.9%.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与室内药剂筛选结果相吻合,以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乐斯本的防效最好.大田防治示范试验进一步表明,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是防治甜玉米亚洲玉米螟的高效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