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植被结构及其防止土壤蚀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合引用水土保持林草植被的有关资料,对植被结构的研究意义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现有资料表明:黄土区林草植被保持水土的临界盖度约为40%-60%,风蚀区植物固沙的临界盖度约为20%-50%;黄土区流域控制土壤侵蚀效果最佳的林草覆被率约为48%。本文最后还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植被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盖度的高低与全球气候和国家长远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文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吴起县的植被盖度变化与影响因子关系进行分析,分别提取了四个主成分,并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将植被盖度和四个主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因子与植被盖度之间的相关性与吴起县的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特点和人为种植抚育林草的积极作用有关。在今后的发展中,吴起县应继续提高林草建设质量,强化林草管护,在巩固扩大退耕还林成果的同时,促使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相似文献   

3.
小流域防护林适宜覆盖率与植被盖度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水分容量两个方面出发,分析了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植物系统的覆盖率、植被盖度与形成良好的健康的森林水分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功能的关系。分析了小流域森林覆盖率与水蚀的关系,地块尺度上植被盖度与水蚀的关系。提出根据最大土壤侵蚀量、年允许土壤流失量和小流域的水分供应关系来确定区域宜林地林分面积与适宜森林覆盖率。根据水分、树种、林龄和立地条件对森林密度做具体分析。研究表明:在黄土区小流域尺度,合理的森林分布是防治水蚀的关键;适宜植被盖度是保证水土保持功能持续的关键,乔木成林林分郁闭度达到40%,草本植物的盖度达到90%就具有较好的防蚀功能,植被盖度与生物量同时处于适宜状态时,林分的水土保持功能最佳。研究认为水土保持有效植被盖度不应低于有效盖度(群落下土壤流失量等于允许流失量),最大为临界盖度(群落下土壤流失量为自然侵蚀量),群落灌层下死被物应具有一定厚度为1.0~2.0cm。研究表明在山西省吉县,阳坡刺槐造林密度小于2250株/hm2,以1111株/hm2为最佳;成林密度为300~1800株/hm2,以小于1500株/hm2为佳。  相似文献   

4.
绿洲外围植被防护生态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k-ε紊流数学模型是模拟风通过绿洲外围植被区流场细节的有效手段,由此可找出风流通过植被区,在顺风方向及随植被盖度变化的递变规律,并可定量地反映绿洲外围植被降低风速、降低进入绿洲沙流量的生态效益。试验表明,顺风方向2km的植被盖度由0增至15%-20%,可降低风速37%-40%;增至35%-40%,可降低48%左右;增至55%,可降低54%左右。植被盖度由0%增至15%,35%,50%,在地面上以0  相似文献   

5.
基于RS与GIS的定西市安定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93年和2005年两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在GIS软件支持下,计算了定西市安定区的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利用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计算安定区的地表坡度,最终对安定区的土壤侵蚀进行分级.定量分析了定西市安定区的土地利用及土壤侵蚀的时空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2年来林草地、建设用地、水域面积增加,其中林草地和建...  相似文献   

6.
以青海省乐都县、互助县6条侵蚀沟为研究对象,收集了研究区域的降雨、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等数据,系统分析了各因子与土壤侵蚀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年侵蚀厚度与年降雨总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容重、植被覆盖度和坡度三个因子的共同作用对侵蚀量有显著的影响。区域内各影响因子对土壤侵蚀影响的大小排序为:植被盖度坡度土壤容重土壤可蚀性降雨侵蚀力,再次说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能够有效改善区域水土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土区坡面水肥条件与植被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对黄土区坡耕地资源、坡面水肥资源分布和植被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在坡面上进行植被建设应根据水分和养分的植物承载能力来确定适宜的植物种类和植被建设方案时建议采取综合技术措施进行植树种草 ,最后初步提出了黄土区坡面进行植被建设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TM影像的草原沙漠化植被盖度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盖度是草原沙漠化评价的重要指标,以TM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和对应点的NDVI值,建立了植被指数与植被盖度间的回归模型,利用该模型生成植被盖度分布图;同时利用前人的植被盖度计算经验公式,生成同一区域的植被盖度分布图,并分别对其植被盖度数据进行分级。对比分级结果,发现:通过大量的地面调查数据建立的盖度分析模型分类精度较高,总精度达到85.42%,而通过经验公式计算,效果相对较差,其分类精度仅有75.00%。  相似文献   

9.
植被沙障对近地表风沙流特征影响的风洞实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植被沙障在一些地区已成为沙害防治的有效手段,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对其治沙机理尚不很清楚.在盖度为10%,15%,20%,30%,40%,60%情况下,对植被沙障的防风固沙效益进行了风洞试验.实验风速设置为6,8,11 m/s,测定不同植被盖度的风速廓线特征、风沙流结构特征及其防沙效果.实验结果表明:①积沙总量随盖度增加而逐渐降低,风沙流中的砂粒分布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但分布的高度随盖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②植株的茂密程度对风沙流的结构有明显影响,盖度越高,积沙量越集中在下部;③盖度并不是导致积沙量为零的唯一指标,风蚀是否发生,还与植被的疏透度、防护林的高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土壤侵蚀类型图的编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根据新疆水土保持规划任务要求,对新疆土壤侵蚀类型图进行了研究编制,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并结合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等诸多影响土壤侵蚀类型和强度的资料及因子图,进行研究判读,垒置,野外考察核定,用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完成了1/100万的新疆土壤侵蚀类型图和土壤侵蚀数据库。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秦巴山区宁强县的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和GIS技术,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植被覆盖和数字高程模型(DEM)等数据,并利用USLE模型计算研究区的土壤侵蚀模数。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壤侵蚀面积轻度占47.015%,中度占33.36%,强度占12.53%。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北部,并且也是灌溉水田、水浇地、旱地和菜地分布的区域;本研究还运用GIS和遥感技术,选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成功估算了宁强县的侵蚀模数及各种侵蚀等级面积,研究结果与二调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是西部水土流失较严重的省份之一 ,全省有水土流失面积 37.94× 1 0 4 km2 ,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83.5 %。黄河流域主要是水力侵蚀 ,长江流域为重力侵蚀 ,河西内陆流域以风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因素为地质结构破碎、土壤质地疏松、降雨时空变率大、植被覆盖度差 ,是缓变因素。而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 ,滥伐毁草过牧和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则是叠加在自然变化上的突变因素 ,加剧了水土流失。未来结合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 ,主要采取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以设在山西省阳高县的大型径流观测场为依托,以2005-2009年的野外实测数据为依据,研究了晋北黄土丘陵区人工植被与鱼鳞坑配合的蓄水保土及土壤水分效应,并与荒坡、苜蓿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观测的5年内,柠条、沙棘、油松的蓄水保土能力随种植年限延长无明显增加趋势,但鱼鳞坑的蓄水能力和保土能力分别高达84.7%~96.0%和95.2%~99.7%;荒坡和苜蓿(Medicago sativa)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蓄水保土能力较差,第三年和第四年随植被盖度增加能力急剧增强,第四年蓄水能力分别达82.8%和91.2%,保土能力达97.0%和98.0%;土壤水份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区4~9月土壤水分变异系数为7.0%~19.1%,油松区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沙棘、苜蓿和柠条区,荒坡区和裸坡区变异较小,不同小区土壤水分亏缺率为23.98%~52.66%,亏缺顺序为柠条区>苜蓿区>油松区>沙棘区>荒坡区>裸坡区;林草植被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亦增加了土壤水分的变异及亏缺程度,应注意林草植被的合理选择和配置。  相似文献   

14.
宁夏土壤侵蚀动态变化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永红 《干旱区研究》2004,21(3):259-262
通过对 1990年和 1999年两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数据的对比 ,从类型、面积、强度、分布等方面对宁夏土壤侵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 :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类型区水土流失面积有所减小 ,土壤侵蚀的剧烈程度普遍减弱。初步分析认为 ,土壤侵蚀变化的原因 ,除两次普查存在方法上的系统误差外 ,水土保持的作用功不可没。针对不同类型区土壤侵蚀的特点 ,提出了今后应采取的相应防治方略。  相似文献   

15.
运用InVEST模型,对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保持现状与功能进行了定量评估,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海拔高度、坡度以及土壤类型下的保土状况。结果表明:2015年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侵蚀量与土壤保持量分别为1. 67×10^8t、4.21×10^8t。从侵蚀面积来看,保护区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占总面积的63.95%;虽草地的土壤保持能力弱于其他自然植被类型,但草地是土壤保持总量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海拔梯度下的土壤保持总量随海拔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保护区内海拔2 500~3 500 m的土壤保持功能最好;栗钙土的土壤保持量最高,黑毡土在草原土壤类型中土壤保持强度较低;坡度为15°~25°的区域土壤保持量最大,占土壤保持总量的31.93%;甘肃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系统减少泥沙淤积和减少土地废弃的价值分别为5. 76×10^8元和1. 44×10^8元,保护区内林草地保肥价值为9. 03×10^10元。  相似文献   

16.
运用InVEST模型,对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保持现状与功能进行了定量评估,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海拔高度、坡度以及土壤类型下的保土状况。结果表明:2015年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侵蚀量与土壤保持量分别为1.67×108 t、4.21×108 t。从侵蚀面积来看,保护区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占总面积的63.95%;虽草地的土壤保持能力弱于其他自然植被类型,但草地是土壤保持总量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海拔梯度下的土壤保持总量随海拔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保护区内海拔2 500~3 500 m的土壤保持功能最好;栗钙土的土壤保持量最高,黑毡土在草原土壤类型中土壤保持强度较低;坡度为15°~25°的区域土壤保持量最大,占土壤保持总量的31.93%;甘肃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系统减少泥沙淤积和减少土地废弃的价值分别为5.76×108元和1.44×108元,保护区内林草地保肥价值为9.03×1010元。  相似文献   

17.
The Pisha sandstone-coverd area is among the regions that suffer from the most severe water loss and soil erosion in China and is the main source of coarse sand for the Yellow River.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a new erosion control method using W-OH solution, a type of hydrophilic polyurethane, to prevent the Pisha sandstone from water erosion. We evaluated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s of W-OH on water erosion resistance and vegetation-growth promotion through simulated scouring tests and field demonstrations on the Ordos Plateau of China. The results of simulated scouring tests show that the water erosion resistance of W-OH treated area was excellent and the cumulative sediment yield reduction reached more than 99%. In the field demonstrations,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reached approximately 95% in the consolidation-green area, and there was almost no shallow trenches on the entire slope in the treated area. In comparison, the control area experienced severe erosion with deep erosion gullies appeared on the slope and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was less than 30%. This study illustrated that W-OH treatment can protect the Pisha sandstone from erosion and provide the vegetation seeds a chance to grow. Once the vegetation matured, the effects of consolidation-growth mutual promotion can efficiently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water erosion resistance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相似文献   

18.
黔西北典型喀斯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黔西北毕节石桥小流域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过程的生态效益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石漠化土地类型在生态治理过程中,地表植被覆盖度逐渐提高,由2006年的23.5%提高到2009年的64.47%;改善了小气候,各等级石漠化平均光照强度都有所下降,空气湿度提高;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增加了土壤孔隙度,减小了土壤紧实度,土壤结构改良,土壤中全氮含量逐渐上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侵蚀深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06年的平均值0.864mm下降到2009年的平均值0.72mm。这一结果揭示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在没有人为干扰破坏生态环境条件下,生态恢复系统能力较强,随时间延长保水和保土能力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9.
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是以生态效益为主的一项公益性工程,水土保持效益突出。本文将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的水土保持效益分为两类:一是保护森林,涵养水源的效益;二是减少土壤侵蚀的效益。并分别探讨了涵养水源、减少土壤侵蚀、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及减少水库泥沙淤积的效益量化计算方法,以山西省陵川县马圪当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程为例进行了水土保持效益的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