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人参栽培措施的不断改进、特别是采用了“大光、大肥”等栽培措施,人参产量大幅度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参病害加重、品质下降.目前,在人参施肥上偏施氮肥、磷肥,而钾肥施用相对较少,氮、磷、钾比例极不协调.营养元素供给不足或过量都会造成人参体内代谢紊乱,生长发育不协调,产生生理病害,最终导致人参产量和品质下降.国内资料报道,氮素营养过量能增加植物植株的感病力,而随着钾素营养水平的提高可减少植株的感病性,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为了解本地区土壤钾素营养状况及钾肥肥效,收集了长白山区主要人参土壤进行土壤钾素分析及田间定试验,主要结果如下:一、长白山区主要土壤钾素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钾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春玉米钾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通过连续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钾方式对春玉米钾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钾作基肥施用、1/2钾在拔节期追施的处理产量两年均最高,且肥料回收利用率提高1.7~10.3个百分点,玉米的干物质量和钾素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表现最好。施钾可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钾肥分次施用比一次性基施的产量有所提高。钾肥追施次数过多、追施时期过晚对玉米产量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均不显著,且不利于玉米营养体中的钾素向子粒转运。综合考虑玉米产量、钾肥利用效率和钾素吸收利用等因素,1/2钾作基肥、1/2钾在拔节期作追肥为最佳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3.
人参追施生物钾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人参追施生物钾肥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生物钾肥不但能促进人参地上部茎叶健壮生长,减轻叶斑病危害程度;并且能提高人参优质率和产量。本试验条件下,人参追施生物钾肥的适宜用量为2~3g/m~2,产量比对照提高15~20%,优质率提高9~13%。  相似文献   

4.
以甘蔗品种‘粤糖03-393’(‘粤糖6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4 a(造)钾肥水平(0、225、450、675、900 kg/hm2)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施用钾肥对甘蔗产量、农学效应、植株吸钾量、钾肥利用率、土壤钾素含量、土壤钾素平衡和钾肥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甘蔗农学效应、产量、钾肥利用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产投比逐渐减小,450 kg/hm2 处理的产量和钾肥利用率最高,225 kg/hm2处理的农学效应和产投比最高;甘蔗植株的吸钾量、土壤钾素含量、钾素平衡系数呈升高的趋势,出现植株奢侈吸收、土壤钾素含量过高、表观盈余过多、钾素资源浪费现象。合理施用钾肥能增加农学效应和产量,而过量施钾会降低农学效应和钾肥利用率,还造成资源浪费和养分流失。考虑农学效应、肥料利用率、土壤钾素表观平衡、综合效益等因素,甘蔗钾肥施用量建议为225~450 kg/hm2K2O。  相似文献   

5.
花生的钾素营养与钾肥的施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氮、磷、钾是花生必需的营养元素。在花生生产上,过去对磷肥和氮肥的施用比较普遍,而对钾肥的施用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各地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根据我所及各地有关钾肥的研究资料,汇集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一、花生的钾素营养与吸收分配 1、花生的钾素需要量:花生是需钾较多的油料作物,对钾素的需要量因不同品种和产量水平而异。据我所研究测定,亩产200~400公斤荚果的花生群体植株,  相似文献   

6.
钾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及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11个大田试验研究了钾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养分含量、养分累积量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K2O)60、120和180kg/hm2与不施钾相比平均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6.8%、21.6%和19.8%,籽粒含钾量增加2.9%、9.1%和7.8%,植株地上部钾素总累积量提高42.9%、63.0%和82.2%。说明施钾能提高油菜籽产量、提高油菜对钾素吸收和累积。油菜钾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表观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100kg籽粒需钾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综合结果表明,湖北省油菜钾肥高产高效生产的适宜推荐范围为60~120kg K2O/hm2。  相似文献   

7.
钾肥在花生生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我国对钾肥的研究应用日益重视,钾肥在花生生产中的作用机制及施用方法等都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现根据有关资料和我所试验结果综述如下。 一、钾素的营养作用及花生的吸收特点。 1、钾素的营养作用:钾作为许多酶的活化剂,能促进多种代谢反应,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据试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是典型的喜钾作物,钾肥施用量对于马铃薯产量具有较大影响,钾高效品种的利用不仅可减少钾肥的用量,还可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为此,研究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低钾水平(75 kg/hm~2)和高钾水平(300 kg/hm~2),选用20份西南地区代表性马铃薯品种(系)为材料,对其开展了钾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研究,并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在两个钾素水平下钾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相关参数存在显著差异;钾素吸收效率在低钾水平下与植株含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高钾水平下与块茎含钾量呈显著正相关;钾素利用效率在低钾水平下与植株含钾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_(K75)=-0.523~(**));基于钾素营养效率可将20个马铃薯品种分为4类,其中双高效型代表性品种(系)有‘黔芋6号’和‘378711.7’,双低效型有‘08CA0710’和‘09307-830’,高钾高效型有‘米拉’‘中薯19’,低钾高效型有‘华渝5号‘’郑薯5号’。两钾素水平下的单株块茎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可以作为评价钾素利用效率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9.
据我县1982年十七个点试验结果,土壤速效钾在100PPM以下的棉田,每亩施钾10~33斤,能显著地提高棉花产量。如追施钾肥的皮棉单产199.1斤比不施钾肥单产157.3斤增产26.6%。每斤钾肥增产皮棉1.91斤。经济效益最少也比投资大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0.
钾是农作物主要营养元素。随着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复种指数和化学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钾素供应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近几年陆续报道了土壤缺钾和钾肥肥效研究报告,长江流域以南大豆产区和辽宁省报道了大豆钾肥增产效果,我所1973—1974年湖北省组织的多点试验,初步研究了几种土壤上的大豆钾肥肥效。为了探讨钾素供应状况及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钾肥施用条件以及植株钾素营养诊断,于1977—1978年在湖北省孝感县新铺公社联盟大队进行了田间试验,在所内设置了盆栽试验。本文就两年试验部分内容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钾量对玉米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玉米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钾肥用量提高呈缓慢上升趋势。当钾肥用量达156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11177kg/hm2,与不施钾肥处理相比增产20.53%,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施钾处理玉米收获后土壤速效钾含量比播种前有所降低,土壤缓效钾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土壤全钾含量变化不大;不同施钾处理,随着钾肥的施用量提高,玉米从土壤中带走钾量明显增加,当钾肥施用量在117kg/hm2以下时,土壤中的钾素亏损,不能保持土壤中钾素平衡;各处理玉米子粒中钾素含量均比其茎秆钾素含量低,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增加,子粒茎秆中钾素含量也相应增加;不同施钾处理,钾素的利用率随钾肥的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2.
不同钾肥对风沙土钾素动态变化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帅  张迪迪  刘烁然  朱希茹  应飞宇  高强 《玉米科学》2020,28(1):160-164,17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常规氯化钾、常规硫酸钾、晶体氯化钾和硫酸钾镁4种不同钾肥对风沙土钾素动态变化及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钾肥的施入均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包括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缓效钾及沸硝酸钾的含量。除土壤缓效钾含量在施肥后15 d达到峰值外,其他形态钾含量在施肥后12 d达到峰值。随着玉米生育期的延长,土壤速效钾含量呈"双峰"波动趋势,土壤缓效钾和沸硝酸钾含量波动较小。4种钾肥处理显著影响玉米6叶期植株的生长,对成熟期的农艺性状和含量无显著影响。植株吸钾量和钾肥回收利用率以硫酸钾处理最高。4种钾肥均能保证玉米生育期内的钾素需求,综合植株钾素吸收与利用状况考虑,常规硫酸钾的效果略优于其他3种钾肥。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马肝泥水稻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及灰潮土复混肥田间试验表明:速效磷钾含量较低的马肝泥水稻土,施钾肥显著促进油菜植株N、P、K养分与干物质积累,提高根、茎、角壳含K量(籽粒含K较稳定),增加角果数;与氮磷配合施钾显著提高油菜籽产量。而土壤速效磷钾中上等的灰潮土,与氮磷配合施钾,籽粒产量虽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植株N、P、K含量亦无明显变化。钾肥提高菜籽含油量和油酸含量,降低芥酸含量,硫甙含量亦有降低。  相似文献   

14.
通过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灌溉定额150 mm、总施K2O 80 kg/hm2条件下,2019、2020通过对5个处理按照不同生育时期进行不同分配比例施肥,研究不同方式施肥对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产量和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分次施用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钾肥全部基施处理,以K4处理(钾肥30%基肥、25%拔节追肥、40%大喇叭口追肥、5%抽雄追肥)产量最高。2019、2020两年产量相比全部基施处理高5.3%和5.6%。对于钾素的吸收,植物吸钾的高峰期为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其次为拔节-大喇叭口期,两年分别达121.1、119.35 kg/hm2。K4处理的钾肥利用率、钾肥偏生产力和钾肥农学效率均为最高,钾肥利用率达49.04%、50.71%,明显提高玉米钾素利用效率。将钾肥基施与追施相结合,相比于全部基施和全部追施,能提高玉米对钾肥的吸收与利用,进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钾肥对砂质潮土夏玉米产量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砂质潮土上设置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与钾肥施用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夏玉米产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和植株钾素积累量均增加,要保持土壤速效钾平衡,钾肥用量应达150kg/hm2以上。相同施钾水平下,分次施钾的增产增收效应、钾肥当季回收率均显著高于一次基施肥处理。从钾肥的增产增收效应、钾肥当季回收率、土壤钾素平衡等多方面综合分析,以施钾量225kg/hm2分次施用时效果最好,与不施钾处理相比可增产1026kg/hm2,钾肥当季回收率为45.9%,并实现土壤速效钾的盈余。  相似文献   

16.
钾素营养充足,可以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和产量。随着氮、磷肥在生产中施用的增加,钾肥已逐渐成为作物产量的最大限制因子。大豆开花后籽粒形成期是大豆氮素积累、产量提高的重要时期,文章对钾肥施用后菜用大豆和普通大豆两者开花后氮素的积累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正常氮磷种肥用量基础上,设置3种施钾处理:不施钾(K0)、种肥施钾120 kg·hm~(-2)(K1)、种肥施钾120 kg·hm~(-2)且在花、荚期喷施30 kg·hm~(-2)叶面钾肥(K2),探究菜用大豆、普通大豆开花后28~56 d内籽粒、叶片、茎中氮素积累动态。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增进两种类型大豆植株各部位中氮素积累。同时期内,两种类型大豆在各施肥处理下各部位的氮素积累量均为K2K1K0,大豆植株各部位中相对氮素累积量均为籽粒叶片茎。钾肥施用对提高菜用大豆籽粒氮素含量的效应高于普通大豆,与K0相比,K2处理下菜用大豆、普通大豆籽粒平均氮素含量分别增加了0.19%和0.1%。施用钾肥提高了菜用大豆叶片氮素转移效率,相比K0处理,K1、K2处理分别增加了6.1%、8.2%,而对普通大豆影响不大。钾肥施用显著增加普通大豆茎中氮素积累,但菜用大豆品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玉米目标产量与配方施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德君 《杂粮作物》2000,20(1):42-43
氮、磷、钾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三个主要营养元素,缺一不可。但是过去人们只重视氮、磷化肥的施用,而忽视了钾肥和有机肥的施用。土壤中的有机质和钾素得不到补偿,而使土壤板结,限制对肥力水平要求高的高产玉米品种综合生产潜力的发挥,所以要特别注重钾肥及有机肥的施用。这样不仅能满足玉米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而且能改善土壤结构,同时也补偿了土壤中亏缺的钾素和有机质。本试验的目的,研究不同的钾素和有机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从而为玉米的高产提供最佳的配方计量施肥依据。1 材料和方法本试验根据养分平衡法计量施肥,即依据…  相似文献   

18.
红壤稻田钾肥施用量对超级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超高产水稻中浙优1号、甬优9号为材料,研究土壤不同钾素水平(50 mg/kg、90 mg/kg)及钾肥用量(0、75、150、225 kg/hm2氯化钾)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土壤不同钾素水平对穗数、成穗率、每穗粒数、着粒密度、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时期施用钾肥对产量的贡献依次为:基肥>分蘖肥>穗肥,产量差异达到3%~10%;随着施钾量增加植株高度明显增加,中浙优1号上表现更为明显,且随着施钾量增加,茎秆加粗,特别是基部节间粗度增加尤为明显。施钾与不施钾相比,两个品种产量分别增加5.6%和8.8%,但产量增加并不与施钾量成正比,不同施钾水平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以马铃薯品种紫花白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化学分析、生物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钾肥及覆膜对马铃薯钾素营养平衡期及吸收模式的影响。本文主要阐明:钾肥使钾素营养平衡期出现在出苗后56 d,提前了3 d,覆膜使平衡期出现在出苗后54 d,提前了4 d,钾肥、覆膜均促进了钾素营养中心由茎叶向块茎的转移,这是其增产的重要生理基础之一。钾肥使全期钾素平均吸收速率提高47.6%,其促进钾素吸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生育后期。覆膜使钾素平均吸收速率提高21.2%,其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前期。钾肥、覆膜并没有改变生育过程中马铃薯全株钾素吸收数量及速率上的变化规律,其吸收量变化可用Logistic方程定量地表达。钾肥施用,使钾素最快吸收速率提高25.6%,最快吸收速率出现在出苗后57 d,覆膜使钾素最快吸收速率提高7.7%,最快吸收速率出现在出苗后56 d。覆膜减少了钾素消耗系数与1 000 kg产量吸收量,提高了钾素生产效率。钾肥则提高了钾素消耗系数与1 000 kg产量吸收量,降低了钾素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0.
土壤磷钾激活剂在人参上应用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磷钾激活剂是中国圣吉奥生物有限公司采用纳米材料开发生产的一种高效微生物菌剂。试验证明土壤磷钾激活剂在人参上使用,人参的茎高、茎粗、叶面积均有明显提高,其中茎高、茎粗、叶面积增幅为21.86%、15.25%、41.24%,对产量的影响极其显著,以处理C效果为最佳,产量达3.65kg/h,是一种在人参上值得推广使用的生物菌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