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甘蔗全息定域选种与高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个甘蔗品种连续3a进行田间试验,比较梢部,中部和基部节位芽羁生长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中部节痊芽苗出苗率高,分蘖力强,伸长拔节快,有效茎数多,植株高,茎较粗;蔗茎产量平均比梢部节位芽苗增产25.7%,比基部节位芽苗增产35.6%;单位含糖量平均比梢部节位芽苗增产26.8%,比基部节位芽苗增产38.9%;基宿根根蔗也有增产增糖的效果,证实了甘蔗属中部优势作物,其强遗传势区位于蔗茎中部,取中部  相似文献   

2.
川糖 8 9/10 3是优良糖蔗果蔗皆用型的“双料”甘蔗新品系。其突出特点是中大茎径 ,蔗糖产量高 ,纤维含量适中。多年多点 (次 )试验表明 :川糖 89/10 3在攀西蔗区比主栽品种川蔗 13号增产8.9% ,增糖 2 1.8% ,纤维含量 10 .9% (与对照种相当 ) ;在资内蔗区比川蔗 17号增产 2 5.3% ,增糖15.8% ,纤维含量 8.9% (比对照种 11.2 %低 2 .3% ) ,加上其适口性好 ,蔗茎基部粗大 ,抗倒伏力强 ,茎型美观 ,从而受到甘蔗种植者、城镇居民和制糖企业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目的]培育高产、高糖、抗倒伏、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甘蔗新品种,为广西和中国甘蔗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种和技术支持。[方法]以ROC22为母本、桂糖92-66为父本进行甘蔗有性杂交育种,采用"五圃制"选育程序,经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综合考察甘蔗新品种桂糖04-1001(桂糖42号)的形态特征和生产特性。[结果]桂糖42号植株高大,中大茎,易脱叶;出苗较好,分蘖力中等,成茎率高;中抗黑穗病,高抗花叶病和梢腐病,抗旱性强,宿根性好。"五圃制"历年选育平均蔗茎产量为95.06~108.87 t/hm~2,比对照增产11.3%~14.1%;平均糖产量为15.11~16.85 t/hm~2,比对照增产16.0%~18.9%。2011~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蔗茎产量101.7 t/hm~2、产糖量15.03 t/hm~2、蔗糖分14.46%,分别比对照增加9.26%、14.45%和0.66个百分点。2012年生产试验中,平均蔗茎产量为88.62 t/hm~2,比ROC22增产7.9%。2013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于2014年入选广西甘蔗良种繁育体系十大主推品种目录。[结论]桂糖42号为早熟、高产、高糖、宿根好、抗倒能力强,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新品种,适合在中国南方蔗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甘蔗新品种闽糖93—730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糖93—730是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以川57—416为母本、CP57-614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出的一个优良甘蔗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高糖、早熟、宿根性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闽糖93—730每公顷蔗茎产量94.972t,11~2月份平均蔗糖分15.39%,每公顷含糖量14.594t,比对照种增产1.48%、蔗糖分提高0.36个百分点、增糖4.40%。  相似文献   

5.
甘蔗新品种桂糖49号的选育与种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桂糖49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赣蔗14号作母本、新台糖22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2015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多年多点试验表明,桂糖49号出苗率高,分蘖力强,分蘖成茎率高,有效茎多,中大茎,蔗茎均匀,实心,易脱叶,抗倒伏;宿根发株率高,宿根性强;早熟、高糖、高产、稳产、不易孕穗开花、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广。2013—2015年广西区试2年新植1年宿根蔗茎产量104.29 t·hm~(-2),比新台糖22号(CK)增产10.39%;11月至翌年2月平均蔗糖分14.80%,比CK同期高0.56%(绝对值),平均含糖量15.43 t·hm~(-2),比CK提高14.64%;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蔗茎产量105.89 t·hm~(-2),比CK增产10.18%。  相似文献   

6.
闽糖97-301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从CP65-357×崖城84-153组合中选育出的1个甘蔗新品种(系)。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闽糖97-301平均蔗茎产量124.013t·hm-2,比对照种增产7.86%。11月至翌年1月平均蔗糖分15.40%,含糖量19.094t·hm-2,比对照种增糖11.74%,是一个丰产、高糖且农艺性状优良的中茎甘蔗新良种。稳定性分析表明该品种适应性较广,受环境影响因素较小;相关分析显示,有效茎数与株高(茎长)是影响该品种蔗茎产量的主要因素,对蔗茎产量贡献最大,高产栽培上可适当增加有效茎数和提高植株高度。  相似文献   

7.
中早熟高糖甘蔗新品种闽糖93-119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闽糖93-119系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从赣蔗65-542×新台糖1号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成的中早熟丰产高糖甘蔗新品种.该品种高糖高产中熟,萌芽快,分蘖力强;13年20点次试验结果,闽糖93-119平均蔗茎产量112.94 t·hm-2,蔗糖产量17.19 t·hm-2,平均蔗糖分15.30%,分别比对照品种闽糖70-611、新台糖10 号、新台糖16号增产蔗茎35.8% 、52.2%、11.8%;增产糖47.7%、55.3%、15.1%;提高蔗糖分含量1.28个、0.38个、0.52个百分点.该品种适宜在中等或中等以上肥力旱坡地、水浇旱地蔗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配制了一种复合甘蔗增糖增产剂。1991/1992年度在宜山、柳江、邕宁县以及金光农场等地进行多点示范试验,获得了极显著的增糖效果。与对照相比,平均提高甘蔗蔗糖分2.02%(绝对值),蔗汁纯度也有所提高,而还原糖分有所下降,明显改善了蔗汁品质;同时,对甘蔗株高和茎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单茎重和甘蔗产量也有所增加。试验还表明,这处复合甘蔗增糖增产剂的增糖效果比目前广泛使用的甘蔗化学催熟剂乙烯利和草甘膦好。  相似文献   

9.
闽糖92-505是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以选15为母本、CP73-1547为父本的杂交组合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良甘蔗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高糖、早熟、宿根性强、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的优良特性。在福建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闽糖92-505每公顷蔗茎产量118.424 t,11月至翌年2月份平均蔗糖分(绝对值)15.06%,每公顷含糖量17.887 t,比福建目前主栽品种闽糖70-611增产24.30%、蔗糖分提高0.87个百分点、增糖32.20%。  相似文献   

10.
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闽糖92-142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糖92-142系从桂糖57-624×湛蔗74-141组合中选育出的一个具有高产高糖、中晚熟、宿根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性的甘蔗新品种。在福建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闽糖92-142公顷蔗茎产量140.446t、含糖量19.529t,分别比福建目前主栽品种闽糖70-611增产30.4%、增糖23.4%,生物产量高达200.637 t·hm~(-2),是个糖能兼用的甘蔗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2003~2004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我区新育成及引进的甘蔗优良品系在全区各蔗区的表现,为新品种的选育、审定和推广提供依据,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实施了由9个区试点参加、涉及8个参试材料及一个对照品种的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桂糖96-154,中大茎,早熟、高糖、丰产,宿根性、抗旱能力强,甘蔗蔗糖分与新台糖16号相近,产蔗量较新台糖16号增12.4%,含糖量增10.2%;桂糖96-211,中大茎、早熟、丰产、高糖,宿根性强,产蔗量较对照增121%,含糖量增10.2%,蔗糖分与对照种新台糖16号相近;桂糖94-116,中茎、早熟、高糖、高产,宿根性好,产蔗量较对照种增4.7%,含糖量增8.9%,甘蔗蔗糖分增0.6%。综合适应指数的计算与分析过程简洁,结果通俗易懂,可成为区试材料在各生态区域综合适应性分析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2.
探讨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广西主栽品种新台糖22号宿根蔗的最适下种时段和植蔗沟深度,为生产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桂辐98-296种茎在新台糖22宿根蔗3个下种时段(芽萌动前、蔗芽萌动和蔗苗长出2~3张蔗叶),进行3种不同深度植蔗沟(沟底与宿根蔗末端基部持平、沟底与宿根蔗低位芽持平和沟底高于宿根蔗低位芽)补种,分别调查桂辐98-296蔗株和新台糖22号宿根蔗的产量性状、蔗茎产量及蔗糖品质表现。补种的桂辐98-296蔗茎产量为16.71~18.30 t/hm2,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蔗糖分为13.62%~14.23%、变幅不大;各处理新台糖22号宿根蔗的甘蔗产量为54.65~56.19 t/hm2,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明显,蔗糖分为13.72%~14.13%、相差较少。在新台糖22号宿根蔗芽萌动前至蔗苗长出2~3张蔗叶期间,直接补种桂辐98-296种茎,可以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增加甘蔗产量;补种种茎摆种的植沟深度与宿根蔗末端基部持平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甘蔗品种桂糖42号的种性及其高产稳产性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可代表广西蔗区70%土壤类型的金光农场为试验地点,选择高、中、低3种不同土壤类型的地块,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对照,连续进行桂糖42号4年新植3年宿根共30点次的生产性试验;试验期间调查其主要农艺性状、抗性及产量表现,并采用高稳系数与变异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其高产稳产性.[结果]桂糖42号新植蔗的萌芽率和茎径与ROC22接近,分蘖率、单位面积苗数和有效茎数高于ROC22,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株高则显著低于ROC22(P<0.05,下同).宿根蔗的株高略高于ROC22,茎径与ROC22相当,单位面积苗数和有效茎数较ROC22有明显优势,与ROC22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P<0.01,下同)水平.桂糖42号抗螟虫和抗梢腐病能力与ROC22相当,抗黑穗病、抗倒伏能力及抗旱性强于ROC22.新植蔗和宿根蔗的平均蔗糖分为14.95%~15.36%,均高于ROC22,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1~3年宿根蔗茎产量和糖蔗产量分别比ROC22增产28.86%~62.93%和28.98%~63.03%,其中第3年宿根仍有较高的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分别达80.02和12.32t/ha,4新3宿的平均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分别达95.32和14.43t/ha,比ROC22极显著增产18.38%和18.86%.从高稳系数和变异系数来看,桂糖42号新植蔗的产量稳定性较ROC22略差,但宿根蔗和新宿平均的产量稳定性较高,较ROC22有明显优势.[结论]桂糖42号在广西金光农场表现出高产高糖、宿根性强、抗旱性好、脱叶性好及抗倒性强等诸多优良特性,适宜在广西及国内相同土壤类型蔗区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甘蔗新品种粤糖03-393(粤糖60号)的选育与种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粤糖03-393是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以粤糖92-1287为母本,粤糖93-15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粤糖03-393蔗茎产量、含糖量分别为105.726和17.147 t/hm2,比ROC22增产12.7%、增糖21.6%;11月至翌年1月甘蔗平均蔗糖分为16.23%,比ROC22提高1.21个百分点;粤糖03-393蔗茎产量、含糖量和甘蔗蔗糖分均比ROC22稳定,高糖,稳产性能比ROC22好,两品种受环境因素效应影响较小,适应性较广.有效茎数和茎长是影响蔗茎产量的主要因素和重要因素,对蔗茎产量贡献最大,高产栽培上应着重增加有效茎数和提高植株高度.公顷产蔗量在90~120 t之间的较合理群体结构为:有效茎数在5.30 ~6.30万条/hm2,茎长在260 ~300cm,茎径在2.85 ~3.00 cm.公顷产蔗量在105~135t之间的较合理群体结构为:有效茎数在5.70~6.75万条/hm2,茎长在270~315 cm,茎径在2.85 ~3.12 cm.  相似文献   

15.
以感染宿根矮化病毒的甘蔗粤糖60号和新台糖22号植株为材料,研究温汤处理与腋芽综合脱毒方式对两个品种农艺性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并对健康种苗的假植基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台糖22号健康种苗的萌芽率、分蘖率与有效茎数与常规种苗无明显差异,但前期株高显著高于常规种苗,收获期茎长、单茎重、有效茎数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常规种苗,其中产量提高42%,蔗糖分提高0.41个百分点;粤糖60号健康种苗的萌芽率、分蘖率、前期株高和有效茎数均显著高于常规种苗,收获期单茎重、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亦均显著高于常规种苗,其中产量提高1 8.4%,蔗糖分提高0.34个百分点;粤糖60号常规种苗产量比新台糖22号高44.3%、蔗糖分比新台糖22号高0.94个百分点;粤糖60号健康种苗产量比新台糖22号高20.2%、蔗糖分比新台糖22号高0.87个百分点.此外,以表层细河沙(1~2 cm)、底层虑泥为基质的露天假植模式可以使种苗假植的成活率高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以感染宿根矮化病毒的甘蔗粤糖60号和新台糖22 号植株为材料,研究温汤处理与腋芽综合脱毒方式对两个品种农艺性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并对健康种苗的假植基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台糖22号健康种苗的萌芽率、分蘖率与有效茎数与常规种苗无明显差异,但前期株高显著高于常规种苗,收获期茎长、单茎重、有效茎数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常规种苗,其中产量提高42%,蔗糖分提高0.41个百分点;粤糖60 号健康种苗的萌芽率、分蘖率、前期株高和有效茎数均显著高于常规种苗,收获期单茎重、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亦均显著高于常规种苗,其中产量提高18.4%,蔗糖分提高0.34 个百分点;粤糖60 号常规种苗产量比新台糖22 号高44.3%、蔗糖分比新台糖22 号高0.94 个百分点;粤糖60号健康种苗产量比新台糖22 号高20.2%、蔗糖分比新台糖22 号高0.87 个百分点。此外,以表层细河沙(1~2 cm)、底层虑泥为基质的露天假植模式可以使种苗假植的成活率高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7.
甘蔗7个性状对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表明,公顷有效茎数对甘蔗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其次是茎径和锤度,再次是株高。最长节间长度、每株绿叶数和暴露节间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很小。由此认为在甘蔗育种中的选择策略应该是:把对公顷有效茎数的选择放在首位,重视茎径和锤度,注意合理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兼顾株高。  相似文献   

18.
甘蔗新品种桂糖26(桂糖96-211)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桂糖26是以P indar为母本,桂糖73-167为父本选育而成,具有中大茎、早熟、高糖、丰产、宿根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性状。桂糖26产蔗量(95.8 t.hm-2)较新台糖16(85.4 t.hm-2)增产12.1%;蔗糖分(14.63%)与新台糖16(14.88%)相近;含糖量(14.0 t.hm-2)较新台糖16(12.7 t.hm-2)增产10.2%,适合在广西、广东、云南、福建等蔗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