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续上期)1977年是笔者在蜂场工作中最兴奋的一年,也是工作能力提升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经历使笔者从各个方面都得到非常大的锻炼和提高,但是也付出很多代价。那一年太忙碌了,笔者可以说是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常常是山里和家里连轴转,这一切都是为了早日把蜂种场建设起来。这不仅仅是笔者个人的想法,也是大家的想法。因为,只有把蜂种场建设起来,大家才能有个工作单位,有个好的归宿。所以,那一年不管是上山养蜂还是在家里搞基建  相似文献   

2.
正张老师您好:我虽然养蜂时间较短,但也深知蜂种的重要性。每年都坚持引种或者和其他蜂友进行换种,可有时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目前市场上销售蜂种的育种场很多,我曾多次从不同的育种场引进种王,质量有好有坏,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我们引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张老师给予指导。读者:李新然李师傅您好:正如您所说,在养蜂生产上,蜂种是蜂群质量的关键,是养好蜂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每年都需要做的工作。生产蜂场每年需要引进新的蜂种,对本场蜂群进行  相似文献   

3.
1养蜂育种的必要性1.1纠正偏见长期以来,在一部分养蜂生产者心目中存在一种养蜂员就是搞好四季管理,多出蜂产品,至于养蜂育种那是科研部门和育种场的责任的偏见。但是,要想提高养蜂经济效益,必须把育种工作与四季管理充分结合起来。1.2蜂种退化,换种势在必行50年代至60年代初,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蜂群,基本上没有病害。后来,有些地区的养蜂生产者忽视了“种”在生产中的重要性,这样,长期以来,不仅蜂群繁殖力和采集力下降,而且抗病力也大大减弱,以致寄生虫病和细菌类疾病严重危害蜂群的生存和发展。生产者亏损和垮场现…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帮助广大养蜂人员特别是初学养蜂者正确认识意蜂、了解意蜂、选择意蜂、养好意蜂并抓好意蜂早春蜂群的科学饲养管理,夺取湖南第一个油菜花期乃至全年赴全国各地养蜂生产大丰收与提高蜂产品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将自己多年在养蜂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怎样正确认识意蜂、选择意蜂和抓好意蜂早春蜂群的科学饲养管理的成功经验介绍给各位同仁,供大家参考与分享。1认识与了解意蜂意大利蜜蜂,简称意蜂,原产地意大利亚平宁半  相似文献   

5.
问题解答     
问:我定地养蜂,还种地,养蜂主要指望取蜜,少量取浆,你们看我养什么蜂种较合适?(湖北 襄樊市 方从华)答:建议饲养意喀或喀意杂交蜂,即以意蜂为母本同喀蜂为父本的杂交蜂,或以喀蜂为母本同意蜂为父本杂交蜂。原因是你是业余养蜂,以取蜜为主、取浆为辅,加上湖北夏季天气比较热,饲养这两种杂交蜂比较合适。但也有一个问题不好办,就是你自己不容易组配杂交组合。所以,建议直接购买专业育王场组配好的该种组合的生产用商品王。问:用“杀螨剂一号”或升华硫治螨,落到巢箱底板上的大小蜂螨能否再爬到蜜蜂身上?(甘肃 泾州县 王文俊)答:试验证明:…  相似文献   

6.
在北方,无论饲养者技术优劣,夏季蜂群几乎都可以存活,但冬季若技术不佳,蜂群就会大量死亡。所以老一代养蜂者总结说:“蜂好养,冬难越”。笔者回顾几十年的养蜂经历,越冬蜂死亡率大主要原因有:一、秋繁抓的不好秋繁工作没做好,有以下几种原因:(1)蜜粉源不佳,缺少饲料,未及时补喂,蜂群在半饥饿状态下繁殖.  相似文献   

7.
<正>(续上期)养蜂公司成立之后,按照我们当时的想法,就是先从生产管理、技术指导、生产服务的角度入手,扎扎实实做一些服务性工作,逐步解决好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促进全县养蜂生产的稳步发展。可1984年虎林的养蜂生产偏偏是个闹心年。椴树蜂蜜严重歉收,蜂农亏损严重,生产点蜂蜜还卖不上价。这一年,  相似文献   

8.
谈蜂螫     
养蜂取蜜,人人喜爱,可就是怕蜂螫。蜂螫确是养蜂人员也感到头痛的事,稍不注意,就会接二连三地被螫,有时被螫得简直无法工作。笔者养蜂三十余年的观察,蜜蜂在以下几种情况下,特别凶,容易螫人。一、螫人的蜜蜂大多是壮年蜂和老年蜂。因而老年蜂多的失王群和新王群的蜜蜂最容易螫人。二、傍晚蜜蜂归巢  相似文献   

9.
李志勇  王进 《蜜蜂杂志》2007,27(9):26-27
浆蜂是经人工选育出来的新地方蜂种之一,因王浆特别高产,别的蜂种无法与之相比而得到养蜂界的共同认可,我国各地现在都在推广和引用浆蜂蜂种.国外养蜂者也肯定了该蜂种的王浆高产性能,美国等一些国家的蜂场也向我们引去了浆蜂种王.我们定名的"浆蜂"这一名称得到了养蜂界的普遍承认,养蜂杂志和蜂业文章中都已习惯使用"浆蜂"名称.浆蜂的成功选育对蜜蜂育种工作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衰草枯枝度过冰霜严寒的冬季后,春风一吹,大地回暖后很快换上新装,大自然中的各类生物也迎来了新的生机,对养蜂员来说冬季蜜蜂经过停产、休整,春回大地后,百花盛开是繁蜂和抓生产的好时机。在这"春宵一刻值千金"的美好时刻,有些蜂农却高兴不起来,原因就是头年的越冬蜂差,蜜蜂虽然勉强过了冬,剩  相似文献   

11.
养蜂是一门技术含量较高的养殖业 ,所以养蜂人要读好、学好、用好养蜂书藉 ,这样才能把蜂养好 ,才能在甜蜜的事业中得到甜蜜。有人说养蜂书大同小异 ,错也 ,殊不知这书中的小异就是书的精华所在。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也正是针对利用书中的小异而言。所以养蜂人要广读蜂书 ,多买蜂书。书一般有 2种 :一种是名人写的书 ,这类书要买 ,要读。另一种是因书的内容而出名的书 ,而这类书是必买必读的。如《蜜蜂杂志》就是因为刊出了好的文章而出名的 ,所以不可不读 ;《数控养蜂法》也是因书而出名的蜂书 ,所以不可不学。《数控养蜂法》是一本把数学…  相似文献   

12.
正陵川县是晋城市实施产业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县和主战场。陵川县有着明显的蜂产业扶贫的优势条件:一是有着得天独厚的蜜粉源,二是养蜂投资少见效快,三是有一批养蜂技术骨干,四是有县蜂业协会的统一服务体系。所以这里不仅养蜂发展迅速,蜂产业扶贫也是,如火如荼。在第四个全国扶贫日前夕,笔者走访了陵川县蜂业协会杜龙旺会长,对陵川县蜂产业扶贫工作印象深刻,概括地讲就是措施得力,精准见效。1摸清底子,精准到户  相似文献   

13.
我省蜜源丰盛,气候温和,发展养蜂生产条件较好。广大劳动人民有饲养中蜂的悠久历史,意大利蜂等西方蜂种,饲养也有几十年的时间。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加强蜜蜂育种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抓得不力,因此蜂种混杂、退化的现象,已成为当前影响我省养蜂生产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4.
刘清河 《蜜蜂杂志》2005,25(11):40-40
养蜂是一项独特的养殖业,养蜂的用具和方法也不与其他养殖业相同。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各种蜂具和养蜂方法都是无数养蜂前辈经过无数次观察实践总结出来的技术结晶,对养蜂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普遍指导性。然而有的蜂友却随意去标新立异,蜂具越改越离谱,结果是年年养蜂不见效益。我市地处广西西北山区,蜜源条件优越,除专业养蜂场外,业余饲养中蜂者也不少,但成功者却寥寥无几。笔者走访多位蜂友,发现他们在养蜂方法和蜂具上都犯有一个致命的通病——那就是随意标新立异。某蜂友定地业余饲养中蜂已达10年,却是年年从头来。笔者看到他的蜂箱十分怪异…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小时候听父亲的养蜂朋友对他说:"养蜂难,转场更难,每转一次场,叫上亲朋好友来帮忙,最好的也就是把蜂具、灶具、帐篷等杂物装上车,而搬蜂箱时,只要有一人被蜂蜇大叫一声,其他人就会跑得远远的,不敢到蜂场去,只好独自一人一箱一箱装上车,真是累死人"。尽管那位养蜂前辈对父亲说的这番话是笔者无意中听到的,却在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笔者发誓,长大后干啥都行就是不养蜂。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笔者的长大,养蜂这档事却偏  相似文献   

16.
业余养蜂爱好者饲养的蜂群一般较少,蜂箱、隔王板等蜂具也不富余,因此不可能象专业养蜂那样,能够单独地、分批地进行育王和换王(或分蜂),为了使育王、换王和分蜂不影响蜂群的正常繁殖和生产,必须将这两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进行。笔者业余养蜂十几年来,年年都采用一种两结合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蜂业》2017,(4):36-37
<正>中华蜜蜂是我国的传统蜂种,已有6000年历史。由于中蜂饲养分蜂性强,蜂王产卵力又较低,难以维持强群饲养,无法进一步发挥中蜂的生产潜能,大幅度提高饲养中蜂的经济效益。所以一般初学者很难利用获取的蜜蜂生物学特性优势去发展,也就是中蜂能使家庭生活富裕起来,收益稳定有效。本人在多年的中蜂养殖得知一些养蜂技巧,总结出来与大家探讨,也是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延寿县中和人民公社先鋒生产大队,十年来,在大抓粮食生产的同时也大抓养蜂。十年前,全大队只有蜜蜂60群,現在已經发展到880群,除支援兄弟队280群蜂外,目前全大队实有高加索蜂600群。养蜂生产由原来一个生产小队,发展到全大队,养蜂員由原来两人发展到14人(其中有6个技术員,4个  相似文献   

19.
目前,南方养蜂生产已经开始了,北方蜂群也将活动,组织一定的力量来做好蜂具的准备和改革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春季蜂群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蜂箱和其他蜂具。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种蜂具还不能满足生产上的需要。因此,在制作蜂具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继续大搞技术革新,大找代用品。提倡就地取材,就地加工,节约原料。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坚决走群众路线,发动群众,就会找到窍门,找到多种代用品,制造出大批的适合我国目前养蜂生产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正>近来蜂刊上常有"我国蜂业后继无人"的报道,笔者通过30多届标准化养蜂培训班的调查,也深刻体会到我国养蜂业已经陷于后继无人的困境了。为了振兴我国蜂业,一些文章作者呼吁政府给蜂农发放补贴资金来扶持养蜂生产,以使我国蜂业摆脱困境。然而,即使政府给予蜂农补贴,蜂农们就一定能脱贫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