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续上期)1979年春节刚过,笔者就从虎林回到虎头上班。渔场每年利用春节渔工回家过年的机会,春节收假一上班就开始举办职工学习班。这样的学习班每年举办一次,年年都办。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传达上级的有关文件和政治学习以及渔场的工作要求和技术什么的,还有外事部门的外事工作培训以及民兵的军事训练。  相似文献   

2.
<正>(续上期)1979年3月下旬,也就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备解除之后,在笔者和蜂场同事们的努力抗争下,蜂场又从虎头渔场分出来,重新划归县土产公司领导。蜂场经过这次一合一分后元气大伤。蜂群损失严重,生产物资丢失的丢失,损坏的损坏。但是大家都觉得能独立分出来就好,一切可以从头再来。蜂场分出来之后,笔者也是憋了一口气,一心想把蜂场的工作干好。那一年由于越冬前蜂群群势不  相似文献   

3.
从下乡到青年点又到虎头小西山蜂场养蜜蜂,在这8年时间里,笔者基本上奉行不谈恋爱主义。所以,笔者1980年从蜂场回到虎林时,仍旧是个没有谈过恋爱的人。那么这8年是平平静静过来的吗?笔者自己都说肯定不是。刚到蜂场的时候,我们这8个人互相不太了解,特别是女生,过去更是接触的不多。在青年点,男生基本都在砖厂上班,女生都在鱼种组养鱼,平时只有在食堂吃饭时见着面,其它时间都很少有接触。来的女生中有2个是共青团员,有时团支部搞活动大家才能接触一下。  相似文献   

4.
正(续2016年第1期)从家里回到蜂场后,大家的心情也都稳定下来。笔者作为蜂场场长,也不能因为怕蜇而不去接触蜜蜂啊!所以,还得硬挺着带领大家去蜂场干活。那个时候能不能在蜂场立足,闯过蜂蜇这一关是大家面临的巨大考验。一般来说学习养蜂的第一步,就是要过好蜂蜇关。这一关要是闯不过,那就养不了蜜蜂。所以,能不能成为一名养蜂员,还真需要有一点毅力。当年我们8个人刚接触蜜蜂的时候,没有一个被蜇不肿的。  相似文献   

5.
正(续上期)冬天挺难熬,但过起来也挺快。转过年,笔者到蜂场就是第2年了。经过1年的锻炼,成长了许多,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公司在蜂群入窖后不久,就辞退了雇来的兰师傅,笔者也就开始担负起领导蜂场的工作。春节过后,笔者琢磨应该做一个生产计划,把今年的工作干好。1975年,按照椴树流蜜的大小年规律,应该是大年。一些老养蜂员都说:"去年绝产,今年肯定不错。"1974年椴树蜜绝产笔者是亲自上山看到的。按照椴树营养积累和消长的理论,我也觉得  相似文献   

6.
2019年3月,家住广东惠州的刘关星师傅给笔者打来电话,告诉我他的蜂场遭到一种蚂蚁(即红火蚁)危害。刘师傅的蜂场原在山里,2019年春节时搬到山外边,但仍靠着山。搬场3天后,发现蜂场中有几群蜂很混乱,开箱一看,发现这种混乱的蜂群中都有一种小蚂蚁,箱底黑压压的一片。这种蚂蚁虽然个头小,但非常凶猛,会主动攻击蜜蜂,蜜蜂被咬后,在箱底下翻滚,然后被蚂蚁蚕食。巢脾上的工蜂不敢下到箱底;蜂箱外的工蜂在巢门口乱飞,不敢进去,蜂群混乱不堪。刘师傅自己也被这种蚂蚁叮咬过。  相似文献   

7.
杨玉华 《蜜蜂杂志》2018,(11):42-43
笔者自从1974年到蜂场之后,就担任蜂场场长,肩负起管人管事的责任。这个职务是个即没有权力又吃苦费力不讨好的差事。那些年,在管理蜂场的工作中有过多少烦恼、辛酸、痛苦和委屈只有自己心里知道。  相似文献   

8.
葛维民 《蜜蜂杂志》2012,32(3):18-18
在相距笔者蜂场不到500m之处有1个蜂场。一位中年女养蜂员,正用水溶升华硫刷封盖子脾。我问她有螨吗,中年女养蜂员说,必须预防蜂螨。这时天空下起了雨,他们停止刷脾药回到帐篷里,我也跟他们到帐篷里避雨。蜂场一共有10个人,6个女的,4个男的,年龄20岁左右。我问他们才知道,中年女养蜂员名叫宋付琴,是蜂场主人,河北邢台市邢台县人,他们几个全是她的徒弟。  相似文献   

9.
2005年年底时值隆冬,早已过了河蟹上市季节,然而安徽省天长市界牌镇民兵渔场5000多千克的河蟹仍暂养在网箱里。当地养殖户告诉笔者,他们不急于将这些河蟹出手的原因在于:很快就要到春节了,现在市场上的河蟹行情看涨,150克规格的雌蟹价格已由刚上市的每千克60多元升到了120多元,  相似文献   

10.
笔者为开发农村家乡的蜜源,在老家设有固定蜂场,粗放管理,探索出许多养蜂经验.回到城市家中,阳台又设蜂场,精细管理,每当收获蜂产品之际,常常乐以忘忧.虽已年近古稀,但依旧满面春风,朝气蓬勃,步履矫健,语音宏亮,乐于文思,摆脱百病缠身之苦,可谓福寿双全,所有这些正是蜂疗养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提起曾昭俭 ,人们可能很陌生。因为他不是名人 ,但他确是明白人。凡是接触过他的人都觉得他为人正直 ,品德高尚 ,技术高超 ,可以说他是善于学习的明白人。我时常到他蜂场去讨教 ,每次去都有许多养蜂同行与他讨论养蜂技术上的问题 ,有县内的也有县外的 ,有时还能碰到河南、湖北、浙江等外地蜂场的同行。不管谁去他场 ,他都热心传授 ,同时也乐于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曾师傅养蜂历史并不长 ,但他虚心好学。他参加过“数控养蜂法学习班” ,去过浙江农大蜂场 ,也到过沈育初蜂场。沈育初先生到他家时说过 :你们阜南有这样一位养蜂大师 ,真是了不起…  相似文献   

12.
龚绍安 《蜜蜂杂志》2008,28(4):26-26
蜜蜂白垩病是一种顽固性真菌传染病.蜜蜂极易感染,小群大群都会感染,一经感染很难根治.给养蜂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给健康蜂群构成严重威胁.据笔者所知.近4年来,与本地相邻近的三县市的12家蜂场,其中有10家蜂场的蜜蜂都先后不同程度患过白垩病,患病蜂群一般占该场蜂群的10%~20%.经过养蜂人员的积极治疗.到现在还有4家蜂场白垩病尚未治愈.白垩病成为本地养蜂人员的"头痛病".  相似文献   

13.
新疆冬季寒冷,蜂王一般在9月中下旬停产,翌年2月中下旬开始产卵,停产期5个月左右。经过近几年观察发现小蜂螨可以在新疆地区越冬。笔者在六十、七十年代曾多次到江、浙、川等省购买过种蜂。内地的蜂群一般都不同程度的有小蜂螨寄生,运到新疆后,经过当地一个越冬期后,第二年不治自灭,小蜂螨自然消失,个别蜂场有小蜂螨,也多是因为夏季放蜂场地与内地来疆放蜂的蜂场接近传播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我们于春节前的1月20~21口对武汉巾黄陂区、湖南省安乡县、湖北石首市的4个蜂场,春节后于2月5~7日对鄂东黄州、团风、浠水和西部枝江、远安等9县(市、区)的16个蜂场实地调查,2009年湖北及邻近湖南的蜂群春季繁殖好于正常年份.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1988年、1989年曾先后对黑龙江省东部的密山、虎林、饶河、宝清4县40个蜂场做过调查,现将部分调查情况汇集如下: 一、危害情况在被调查的40个蜂场中,1988年、1989年两年受到螨害而损失惨重的(蜂螨损失一半以上或者群势严重下降弱不成群的)蜂场有13个,全场覆灭的有5个,占被调查蜂场  相似文献   

16.
正春节后,我走访多家蜂场,年长者82岁养蜂50多年,其余60~70多岁,均无年轻人接班,人均饲养30~60群。我地无蜜可收,定地蜂场全靠喂糖、喂粉产浆,他们都说:农村做小工每天也有100~300元,我们连工资钱也挣不到,若不养蜂,闲着也没事做。  相似文献   

17.
转地蜂场怎样零售蜂产品定地蜂场一般都能很好地零售蜂产品,能做到减产增收,丰产多收。笔者经过几年摸索,转地蜂场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诀窍如下:1尽可能将蜂场设置在离公路较近、人流多的地方,这样既方便消费者购买,又方便运输,还能扩大蜂场影响。2产品要多...  相似文献   

18.
正4几位50岁级的养蜂人(1)高雄市吴朝生(吴铭昇)的"蜂巢氏"蜂场多次去台湾都没到过高雄。到达当晚,中兴大学杜武俊教授和台湾养蜂协会上届理事长吴朝生(又名吴铭昇)分别在机场和酒店迎接。商定好第二天去吴朝生蜂场。吴朝生的年龄已过50岁,他的蜂场及经营的"蜂巢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在高雄市大树区九  相似文献   

19.
<正>1中大型蜂场蜜蜂飞逃的处理在养蜂生产上经常遇到蜂群飞逃,有时候遇到一群飞逃,会引起同场其他蜂群一起飞逃,这称为集体飞逃。书上曾介绍过,遇到这种情况应关闭其他蜂群的巢门。笔者认为此法欠妥,因为规模小的蜂场可以做到,一个几十群上百群的大蜂场,关闭起来不是易事,还要打开通风窗口,不然闷死损失的更多,等这些事全部做完,蜜蜂飞逃已经完成。依照以往经验看,基础好的蜂群也不一定都会加入飞逃。现将处理  相似文献   

20.
<正>(续上期)7国外蜂蜜生产方式的全面认识"国外都是生产‘成熟蜜’的"。——这是倡导者较多的一句说辞。就笔者所到过的一些主要养蜂国家,生产的蜂蜜含水量确实比我们低很多。但倡导者的一些认识和宣传并不完全。(1)多数资源型养蜂国家的生产模式与中国不同加拿大、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农牧业资源及蜜源资源十分丰富,一个专业产权蜂场所占有(并非拥有)的蜜源面积纵横几十乃至一百多公里,单个放蜂场点只几十群蜂,一个产权蜂场放在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采蜜场地,年转地1~2次最多不超过3次。蜂场主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