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4 毫秒
1.
郑乃红 《河南农业》2014,(23):57-58
<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和现实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作为其精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建设之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内容。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及科学内涵(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针对改革开放后思想文化领域的建设长期比较滞后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在"89政治风波"之后,特别强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对高校预科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直接关系到民族团结及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文章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预科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以引导预科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萌芽、凝练的农垦精神,成为各项事业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农垦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性,二者具有相同的爱国属性、文化基因和理想依托。以农垦精神为核心,开展思想教育、实践教育、文化教育,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核心价值观,我们从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首次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到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再到十八大更进一步提出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出来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核心价值观是在一步一步地深入与深化。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两个层面来看,一个是从认识上,认识上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一个是在实践上,实践上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和生命之魂,也是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元素,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根本问题。针对小学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的特点,黑龙江农垦八五二农场小学始终坚持抓好学生的习惯养成、点滴积累,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相似文献   

7.
李泉 《中国农垦》2014,(10):62-63
<正>今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今年6月,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党组下发《广东农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并指出要在全垦区培育和选树一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要求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传导带动作用。广垦物业公司深入学习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8.
<正>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职工群众中得到认知认同并形成共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成为推动农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笔者结合江苏农垦滨淮农场工作实践,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一、深刻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农场改革发展自身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我们党立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作出的  相似文献   

9.
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练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各行业核心价值观确立的依据。当前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法尚未一致,但“人本”、“公正”、“和谐”是多数人的共识,因此可作为我国体育行业的核心价值观。“人本”、“公正”、“和谐”是一个整体,“人本”是体育发展的立足点,“公正”是“人本”价值实现的保证,而“人本”、“公正”所追求的就是体育的“和谐”发展和体育对促进社会和谐的贡献,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而成为体育核心价值观,共同引领我国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是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江苏农垦黄海农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将其打造成"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道德建设品牌。场党委中心组学习与基层党总支、党支部学习结合起来,形成了全场学习、宣传、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各级党组织学习计划,做到领导干部带头学、带头讲、带头行,充分发挥示  相似文献   

12.
核心价值观又被称之为兴国之魂,不仅对社会主导价值具有决定性影响,还是国家制度的道义基础,对于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而言,其培育的路径是多元的,培育的过程是复杂的,需建立在一定的理论认知基础之上,通过不断累积,通透理解,才能对其历史地位与内在逻辑进行充分把握。另外,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还需道德规范提供所需的内在保障。而道德规范不仅要重视公民道德修养的提升,还需关注其品德建设以及制度优化。  相似文献   

13.
马鑫 《甘肃农业》2021,(4):77-79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有的根本和深厚源泉,本文概述了崇信县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成效,以农耕文化、军旅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俗文化、古树名木文化为载体,以典型村创建工作为抓手,以“尊崇诚信”为价值引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引导人们持续增强文化自信,切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三个倡导”是我们党顺应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党中央系统地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精炼阐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那么,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呢?  相似文献   

15.
农垦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垦荒垦殖的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之一,被代代农垦人传承下来,它是中华民族精神资源宝库的重要构成。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秉承"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与时俱进,丰富农垦精神的内涵,这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上,17万湛江农垦人在这里辛勤耕耘。作为农业国家队,他们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也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命在肩迈大步在雷州半岛这片红土地上,一片片橡胶林是最美的景致;一桶桶白乳胶是最好的馈赠。作为广东农垦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十多年来,湛江农垦为国  相似文献   

17.
邱玲娜 《中国农垦》2023,(11):85-86
<正>秋高气爽瓜果香,天山南北好风光。金秋九月,带着未能参加第七期农垦宣传文化工作培训班的遗憾,带着对第八期培训班的满满期许,追随中国农垦的脚步,我来到了丝绸之路融贯古今的驿站、素有“亚心之都”之称的乌鲁木齐。在这里,我见到了传说中的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汗血宝马,感受到胡杨化石经历风霜雨雪、依然千年不灭的生命之魂,更在一场场“头脑风暴”里体会到善“融”方能让新时期宣传文化工作行稳致远,果真是“没听够,真的没听够”!  相似文献   

18.
正当主持人念到我名字的时候,紧张的心又加速跳了起来,握紧的手微微冒着汗,虽然我尽量保持镇定,但声音还是有点抖。台下无数陌生的面孔看着我,而我的眼光却始终找不到一个着落点。这次演讲的主题是"农垦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如此高大上的话题,一开始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准备演讲稿。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正所谓农垦精神,就是农垦创业者的精神。它是农垦人在开发建设农垦壮丽事业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的政治觉悟、崇高的思想境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无私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我们把这称为农垦精神。农垦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有其特定要素的。一是农垦事业开发的艰苦环境和艰巨任务。农垦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历朝历代在新疆、北大荒和海南岛等地区都有过垦殖的历史,但都没有获得大规模的成功。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中国  相似文献   

20.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三大文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