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玉米茎腐病的发病机理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几年玉米茎腐病发生呈加重趋势的现状,笔者对玉米茎腐病发生规律进行分析,叙述了玉米穗腐病的病原、发生规律、致病、抗病机理及综合防治等方面的内容和主要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关于玉米穗、茎腐病病原学及其发生规律的主要学术观点,找出防治措施,为茎腐病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侵染源的不同,玉米茎腐病分为真菌性茎腐病和细菌性茎腐病。在分别介绍了这2种病害的病原特征、侵染循环、发生规律、危害症状后,指出生产上应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为有效识别与防治玉米茎腐病,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介绍了玉米茎基腐病的分类(玉米真菌性茎基腐病和细菌性茎基腐病)、病原物、症状识别、发病条件,并提出了相应的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玉米茎腐病常年处于高发状态,跃升为危害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本文主要对玉米茎腐病的病原、危害症状、发病机理、发病条件与病害鉴定、等级及茎腐病综合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概述与总结,从品种、管理、药剂等方面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为防治玉米茎腐病和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生姜茎腐病是生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对生姜茎腐病发生症状、传播规律及发病条件观察研究,从选育抗病品种、土壤消毒、水肥管理和化学防治等方面进行防治,为大面积防治生姜茎腐病提出了很好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开封花生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茎腐病是花生上的常见病害,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本文作者总结了花生茎腐病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花生茎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花生茎腐病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花生茎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马铃薯茎腐病由于发病危害程度大,范围广,已成为限制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土传病害之一.本文介绍了四川省常见的马铃薯茎腐病症状类型、发病原因,并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重点探讨了马铃薯茎腐病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四川马铃薯茎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玉米茎腐病,即为茎基腐病,发病原因为真菌、细菌所致,进而诱发腐烂,使全株发生枯死。严重的情况,还会对产量构成直接的影响。文章以安泽县玉米茎腐病为例,对细菌性茎腐病、真菌性茎腐病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旨在找到玉米病原,有效的控制玉米茎腐病。  相似文献   

10.
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症状及发病原因,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矮壮素对一串红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映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5):839-839,88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矮壮素(CCC)喷施一串红穴盘苗对其植株高度、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全株干重和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0.01%、0.02%、0.04%CCC均能明显抑制一串红穴盘苗的株高,使其株型紧凑,叶面积减小,叶绿素含量增加,叶色浓绿。其中,以浓度0.02%CCC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一串红干种子经电子束辐照处理后,以赤霉素进行复合处理。对处理后的一串红种子的发芽率、成活率、盛花期的株高、花轴长、单轴花朵数、花粉生活力、叶绿素含量以及叶解剖结构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一串红的电子束处理半致死剂量在55Gy左右,85Gy为电子束处理一串红的致死剂量,电子束与赤霉素复合处理明显减轻了植株的损伤,25mg/L的赤霉素为最适宜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态环境下一串红的结实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道城  巨霞  唐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65-1067
[目的]为西宁地区的一串红采种提供依据。[方法]以一串红皇帝系列品种为材料,定植于大棚、露地、荫棚、地膜覆盖4种生态环境,测定初花后不同时间的结实率,探索各生态环境下的结实规律。[结果]试验得出,各生态环境下第l小花序主花的结实率均高于第2小花序主花的结实率;始花后5、10d,露地各节位的结实率高于其他生态环境;始花后15d,荫棚1~4节的主花结实率最高,露地7~9节最高。始花后20、25、30d,荫棚与地膜主花结实率均较高。地膜环境下侧花各时间段的结实率也都较高。[结论]一串红各时期的主花和侧花结实率与光照强度及地温有关,不同生态环境的最高结实率出现在开花后的不同时间。  相似文献   

14.
君子兰细菌性软腐病病原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1株君子兰软腐细菌的鉴定结果,其中7株为菊欧氏杆菌(Erwinia chrysanthemi Burkholder et al.简称Ech),其表型性状与玉米致病变种(pv.zeae)相似;另外14株为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致病变种(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uora Dye简称Ecc)。血清学研究表明,君子兰上的E.chrysanthem与典型的pv.zeae不起反应。人工接种试验也表明君子兰上的E.chrysatnhem与典型的pv.zeae的致病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分析了3种不同浇水量对矮牵牛、一串红、万寿菊、四季海棠3个营养生长性状和2个开花性状的影响,建立了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减少浇水量到50%~65%,矮牵牛、四季海棠营养性状和开花性状均得到优化;万寿菊营养性状下降,开花性状优化;一串红可以矮化株高,增加冠幅,花总数减少。  相似文献   

16.
S3307浸种对一串红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喆  迟东明  宋伟  果朋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78-10279
[目的]为筛选盆栽一串红株型控制的最佳浓度。[方法]分别用5、10、20、30、40 mg/L的烯效唑(S3307)对一串红妙火种子进行浸种,研究S3307对一串红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S3307对一串红的发芽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发芽率降低。S3307对一串红的营养生长,叶片面积均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的效果越明显。S3307浸种对茎粗、植株节间距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为20 mg/L时,着叶节指数增加到最大;S3307浓度越高,始花期延迟时间越长,花序的长度越短。[结论]20~30 mg/L的S3307处理一串红,其植株矮化,节间距缩短,叶色加深,花序整齐,花期适中,叶片大小均一,为妙火株型控制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幂函数法,研究油菜菌核病的田间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空间分布型总体上呈聚集分布,但聚集程度不高,少量田块呈随机、均匀分布.轻发生时油菜菌核病的空问分布型倾向随机和均匀分布.抽样数量随着发病程度的加重而递减,最适理论抽样模型为n2=103.33/m-0.86,在茎株发病率为轻发生的10%时,每田的理论抽样样方数为103,即1030株.  相似文献   

18.
茎腐病是目前兜兰商品生产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害,首次对广东兜兰栽培过程中的茎腐病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导致兜兰茎腐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并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选用15种杀菌剂对该菌进行室内药效试验,其中多菌灵、苯醚甲环唑、肟菌酯、恶霉灵、普菌克、福窑福锌、妙丹和咪鲜胺8种药剂在使用浓度为500mg/L时,对该菌的菌丝抑制率和产孢抑制率均达100%,而且咪鲜胺对该菌的毒力最强、反应灵敏度最高,EC50值为0.08mg/L。  相似文献   

19.
在海南省昌江县棋子湾生长的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上发现一种新的灵芝茎腐病(Ganoderma sp.)。通过组织分离法从病原菌担子果中分离出代表菌株HNCJ201801001。对该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担子果诱导、形态学鉴定,构建rDNA-ITS、LSU系统发育树分析,完成生物学特性测定。依据形态学与分子检测结果,确定海南省昌江县棋子湾木麻黄茎腐病的病原菌为狭长孢灵芝(Ganoderma boninense)。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的最适温度为28 ℃,最适pH为5.0,黑暗条件更有利于菌丝生长,在PDA和PS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20.
广东花生主要病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地区花生病害的初步调查和鉴定结果显示,广东花生病害有真菌性病害5种:叶斑病(褐斑病和黑斑病)、锈病、茎腐病、根腐病和冠腐病,细菌性病害1种:青枯病,病毒病1种:花叶病。其中发生比较普遍和严重的病害有青枯病、锈病、叶斑病、茎腐病和根腐病。对这些花生病害要采取农业措施和施用药剂相结合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