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洛惠渠灌区现代引浑淤灌的发展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惠渠前身西汉龙首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引浑淤灌工程,本文利用文献资料和解放后洛惠渠灌区高含沙引水的档案资料以及实地考察资料,分析了现代洛惠渠引浑淤灌的发展特点、引浑淤灌在缓解缺水问题,分析利用洪水泥沙资源、增产增收等方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该灌区引浑淤灌现存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认为洛惠渠引浑淤灌丰富和发展了浑水利用方式,突破了技术难关,可为其它地区高含沙水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淤灌技术     
淤灌技术就是在山区河道或沟塘上修筑堤坝、滞洪拦泥、开渠建闸、引取洪水淤灌农田,使荒沟变良田.在我国东北山区的洪水中夹杂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肥料,且土颗粒均匀,采用淤灌技术可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能改良土壤结构、改造中低产田,还能控制水土流失,有效地削弱洪峰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渭南盐渍土有盐化塿土,盐化潮土和草甸盐土3类,属氯化物硫酸盐或硫酸盐氯化物盐土;其周年水盐运动可明显分为雨季脱盐(6~11月)和旱季积盐两个阶段;是“旱、涝、盐、瘦”相伴共存的一种低产土壤。改良中需综合运用水利、生物、农业措施,主要是开沟排水;种稻洗盐;淡水灌溉;引洪淤灌;种植绿肥;麦糠覆盖;因地种植;合理耕作及轮间套种等。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丘陵壑品,降雨量虽少,但主要集中在汛期,占年降雨量的60-70%,汛期的降雨又集中在几场大暴雨,降雨虽短,强度大,造成洪水四起,淹没作物,冲毁良田,农民群众生活十分贫困。为了发展生产发送生活环境,我们在绥德韭圆流域,通过系建设和引洪淤灌,将洪水灾害化,又变为洪水资源化,增加了良田、张辅了资源性抽水、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寓除害利之中,走出了一条洪水资源化高效利用模式;即小流域坝系建设模式和引洪漫淤模式。文中论述了治理模式形成的理论依据;介绍了模式应用的关键技术落后;以及模式应用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总结了韭圆流能过水上保持措施的实施、实现了水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持,这"两个可持续"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回圈模式。同时也发展了水土保持结婚登记的内涵;从内容上除了防治水土资源的流失外,还赋予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和新农村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丘陵壑品,降雨量虽少,但主要集中在汛期,占年降雨量的60-70%,汛期的降雨又集中在几场大暴雨,降雨虽短,强度大,造成洪水四起,淹没作物,冲毁良田,农民群众生活十分贫困。为了发展生产发送生活环境,我们在绥德韭圆流域,通过系建设和引洪淤灌,将洪水灾害化,又变为洪水资源化,增加了良田、张辅了资源性抽水、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寓除害利之中,走出了一条洪水资源化高效利用模式;即小流域坝系建设模式和引洪漫淤模式。文中论述了治理模式形成的理论依据;介绍了模式应用的关键技术落后;以及模式应用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总结了韭圆流能过水上保持措施的实施、实现了水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持,这"两个可持续"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回圈模式。同时也发展了水土保持结婚登记的内涵;从内容上除了防治水土资源的流失外,还赋予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和新农村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王青惠 《农村科技》2009,(4):113-114
红雁池水库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5公里处,是新疆第1座中型注入式水库。水库以灌溉、工业供水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等。主要工程包括引洪隧洞,引洪渠,主、副坝,泄水闸及泄水渠。低放水渠是红雁池水库主要泄水渠之一,全长2.8公里,设计过流能力10米3/秒。1999年水库除险加固后,低放水渠采用混凝土衬砌,较以往的浆砌石渠道,防渗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渠道断面采用弧形形式,具有最佳水力条件。  相似文献   

7.
降水不足,径流损失,强烈蒸发等一系列围绕“水”的问题极大地困扰着旱农地区的农业发展。降水稀少、变率大、季节分配不均和降水强度大是广大旱农地区降水资源的共同特征,导致旱作区降水多以阵发性暴雨为主,易引起大面积的农田径流,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径流农业就是在遵循农田径流规律的基础上,采用耕作措施、工程措施等合理调控径流,变害为利,以创造旱作农业微环境,达到农作物稳产高产的技术体系,属雨养农业类型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旱地农业发展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集水农业可追溯至西周春秋时代。历史上曾出现过沟洫治理、高低畦种植、区田法、梯田、引洪淤灌、淤地坝等技术,汇集径流和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近  相似文献   

8.
淤积是胡杨林地引洪灌溉渠道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不冲不於坡降”为引洪渠道坡降设计所要求。为此,支渠与干渠间的最大夹角可按α=arccos K/L计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和田河流域胡杨林更新复壮技术,为荒漠河岸胡杨林的恢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置2 m×2 m样方调查引洪后河漫滩胡杨、柽柳的恢复情况;设置4 m×50 m样方对胡杨开沟断根萌芽和引洪后胡杨萌芽更新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淤泥+砂土的立地条件有利于洪水过后胡杨幼苗的存活;断根后幼苗更新数量是对照的23~40倍;在断根的阳面幼苗更新的数量是阴面的两倍以上.[结论]开挖断根时,距母树的距离不宜超过5m,深度以50~70 cm为宜;断根对幼苗数量的更新效果优于引洪,开沟断根是恢复胡杨林的有效措施之一;引洪后对幼苗更新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海塘工程技术规定(上、下册)》于1999年9月5日颁布实施,十余年来在千里标准海塘工程、沿海各围垦工程等建设起到了积设的指字作用水利部于2009年2月10日颁布《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435—2008)。迄今实施已近2年,本人结合宾际三作就规范中防潮(洪)标准及级别、堤身设计、稳定与沉降计算三令个方面有关设计条款的差异浅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公乌素灌区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公乌索灌区通过引洪淤地,改善土壤条件,发展井灌,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农牧业的发展,使这地区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提高。本文就经济效益加以重点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2.
根据北京市海淀后山-昌平西部这一小流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和降水情况,研究了该区雨洪水流引渗地下的可能性和相应的工程措施。采遥所方法可补给地下水资源的连年亏损,达到缓解水资源紧凝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1引言合并会计报表是世界经济“公司化”时代公认会计原则的延续与发展,是公认会计原则在单个公司层次上的运用提升到集团公司层次上的运用。我国于是1994年颁了《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从而揭开了我国正式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实务的序幕,进一步加快了我国会计溶于国际会计洪  相似文献   

14.
新疆荒漠林生态类型特征及更新复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和以往的成果,总结出构成新疆荒漠林三大林种胡杨、梭梭和柽柳林生态类型特征及复壮更新技术:引洪灌溉、人工促进种实更新、萌芽更新、封滩育林、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15.
汪军 《甘肃农业》2014,(20):80-81
作者利用会宁县新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中因拟定水库采用不同的运行方式:方案一“空库迎洪”方式,方案二“蓄清排洪”方式,经兴利调节计算、调洪演算确定采用相应的除险加固措施,通过经济比较、分析工程施工及运行安全,推荐采用方案一“空库迎洪”方式。  相似文献   

16.
赵家湖泵站位于澧水洪道左岸安乡县安保垸堤段,是安乡县珊珀湖水源工程的重要引水和排涝泵站。泵站设计过程中,因渠道两侧分布较多居民点,若采用排、灌分建型泵站,势必将扩宽渠道和拆迁民居,加大投资。通过多组方案论证比较,提出采用"引、排、灌"一体化设计的思路,按照合建型泵站进行设计,该设计思路能有效减少占地,节省投资,可在相关泵站设计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设计暴雨条件下下凹式绿地的雨水蓄渗效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凹式绿地具有蓄渗雨水、削减洪峰流量、过滤水质和防止水土流失等优点,是城市雨洪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在设计暴雨条件下凹式绿地的蓄渗、减洪效果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1倍汇水面积的情况下,对于10,50和100年一遇的暴雨,下凹式绿地的降雨拦蓄率分别为87.15%,58.48%和50.75%;其减峰率分别为71.04%,46.82%41.525;蓄渗、减洪效果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国内外雨洪利用情况进行介绍,着重阐述了坑塘雨洪利用工程及沟道雨洪利用工程,并以房山雨洪利用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2种工程的设计方法、内容和工艺。  相似文献   

19.
调洪演算是淤地坝设计中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其结果关系到淤地坝的经济和安全。但是由于淤地坝建设的特殊性,在进行调洪演算时,为了追求调洪演算的简单快捷,往往对入库洪水和泄洪过程进行了一定的假设和概化。然而,根据《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规定的淤地坝骨干工程单坝调洪演算计算公式和洪水概化过程比较,发现"规范"中的单坝调洪演算计算公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作者根据诸多淤地坝设计的具体情况和洪水概化条件,推导出了淤地坝单坝调洪演算计算公式,对合理确定淤地坝工程规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安徽省怀洪新河水系洼地治理工程(蚌埠境内)化家沟片治理工程项目部临时用地为研究对象,在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复垦工程设计,避免了复垦工作的盲目性,提前做好复垦准备工作,保证复垦工作与工程建设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