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攸荷 《水禽世界》2005,(11):35-36
鸭群放牧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率高、风险小的养鸭途径.但近年来,由于放牧地、水源等不断遭受农药、生活垃圾、病死畜禽等有害物质的污染,致使鸭群放牧出现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的势头,从而给养鸭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养鸭业的发展和挫伤养鸭户的积极性.为此,笔者现将鸭群放牧出现死亡的各种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放牧地、水源等不断遭受农药、生活垃圾、病死畜禽等有害物质的污染,致使鸭群放牧出现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的势头,给养鸭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养鸭业的发展和挫伤养鸭户的积极性。为此,笔者现将鸭群放牧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3.
采取鸭群放牧,这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率高、风险小的养鸭途径。但近年来,由于放牧地、水源等不断遭受农药、生活垃圾、病死畜禽等有害物质的污染,致使鸭群放牧出现发病率和死亡率年年不断上升的势头,从而给养鸭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养鸭业的发展和挫伤养鸭户的积极  相似文献   

4.
鸭群放牧饲养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率高、风险小的养鸭途径。但近年来,由于放牧地、水源等不断遭受农药、生活垃圾、病死畜禽等有害物质的污染,致使鸭群放牧出现发病率和死亡率年年不断上升的势头,从而给养鸭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挫伤养鸭户的积极性。为此,笔者现将鸭群  相似文献   

5.
放牧养鸭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率高、风险小的养鸭途径。但近年来,由于放牧地、水源等不断遭受农药、生活垃圾、病死畜禽等有害物质的污染,致使鸭群放牧出现发病率和死亡率年年不断上升的势头,从而给养鸭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养鸭业的发展。为此,笔者现将鸭群放牧出现死亡的各种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鸭群采取放牧,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率高、风险小的养鸭途径。但近年来,由于放牧地、水源等不断遭受农药、生活垃圾、病死畜禽等有害物质的污染,致使鸭群放牧出现发病率和死亡率年年不断上升的势头,从而给养鸭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养鸭业的发展和挫伤了养鸭户的积极性。为此,笔者现将鸭群放牧出现死亡的各种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死亡原因(一)中毒在鸭群放牧中,中毒死亡是鸭群发病最多的一种疾病,其危害最大,中毒的主要特征则表现为发病率高,发病快,死亡多,来势猛。1.农药中毒:由于在放牧前,事先未进行调查,也没有试放…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南部沿海气候温和,岸边草丛丰茂,每当海水退潮时,红树林、海草等海生植物成片出现,养鸭户就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把鸭群驱赶到滩涂上放牧,让鸭群觅食留在滩涂中、海草里的小鱼、小虾、螺、蚬等海里生物,晚上收牧后,鸭群加喂少量稻谷、玉米,这样鸭群就能发挥较好的生产性能了,但在这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如不加强疫病防制工作,就会造成一些养鸭户的鸭群疫病流行、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出现大批死亡,对此,必须引起广大养鸭户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稻田放牧养鸭时,由于水稻防虫、治病喷药常使鸭群发生中毒。如某养鸭户有12只65日龄的早禾鸭,放到喷药(农药1605)后10天的稻田,当即死亡4只,另有6只出现中毒症状,中毒鸭皮下注射0.05%的硫酸阿托品0.2毫升后,5只死亡(属重中毒),只有一只解救;另一养鸭户23只30日龄的晚禾  相似文献   

9.
鸭群的放牧     
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养鸭时,鸭群的放牧是很重要的。鸭群放牧得好不好,对鸭的生长和产蛋有很大的影响,并与养鸭的成本有直接关系。鸭群放牧的好处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养鸭专业户和工厂化养鸭的发展,产蛋鸭群已由散养发展到鸭群放牧饲养.产蛋鸭群放牧饲养,既可减少精饲料的用量,又能防止母鸭过肥而影响产蛋量,还有益于农业生产,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陈兆 《水禽世界》2006,(1):27-27
近几年,随着鸭产品在市场上的走俏,我国的养鸭业不断升温,农村养鸭户显著增加。由于气候原因,冬季鸭的产蛋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此时鸭蛋的价格又相对较高,所以掌握冬季蛋鸭高产技术,保持高产稳产,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1调整鸭群冬季到来之前,要对鸭群进行调整,将老、弱  相似文献   

12.
鸭呋喃丹中毒诊疗报告1993年4月,本乡袁家村发生群鸭呋喃中毒,造成162只发病,39只死亡,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养鸭户袁某,养鸭162只,4月13日早上将鸭群赶到村旁小池塘内放牧。大约20分钟左在,发现有4只鸭死在水面上,此刻病死鸭增加.立...  相似文献   

13.
刘峰松 《中国家禽》2002,24(11):28-28
湖北省某地某养鸭户饲养蛋鸭520只,2000年12月,同村制造鞭炮的生产厂家违反规定生产鞭炮,受到检查,检查人员将生产鞭炮的原料没收并倾倒在该养鸭户放养鸭群的池塘内,原料之一荧粉飘浮在水面.2~3天后,该养鸭户的鸭只开始出现死亡,虽将鸭群隔离,未再接触漂浮有荧粉的池塘水,仍有鸭只死亡,断断续续持续近月余,到送检时共死亡300多只.病鸭食欲减少,精神沉郁,甩头,部分病鸭有呼吸困难.2001年1月,该养鸭户将死亡鸭送检,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集约化养鸭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鸭大肠杆菌病流行表现出日益加重的趋势。患病鸭群饲料转化率显著降低,鸭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屠宰废弃率、死淘率不断增加,种鸭以及产蛋鸭蛋品质量以及孵化率有明显下降,给广大养鸭户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对鸭大肠杆菌病流行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积极防治,降低鸭大肠杆菌病发生率,提高养鸭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盛夏时节,鸭群经过春季第一个产蛋高峰后,相继进入生理上的换羽休产期,产蛋率迅速下降,蛋形变小甚至出现畸形蛋。此时如果任其自然换羽,不但换羽期持续期可长达4个多月,而且换羽时间参差不齐,将坐失秋季第二个产蛋高峰良机,严重影响养鸭收入。我地一些有经验的养鸭户,每天夏季鸭群产蛋率降至30%以下时,对鸭群进行人工强制换羽,从而实现整个鸭群的高产稳产。根据我地养鸭户的经验,只要按照以下三个阶段操作,就会顺利实现人工换羽。1强制关养把鸭群关在棚舍内3~4天,在此期间不放牧、不喂料,只是每天上午放出到水上运动…  相似文献   

16.
<正>群养鸭极易引起鸭群疫病的发生与蔓延。据统计,我市每年群鸭的死亡率在10%~25%,给养鸭户(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群鸭饲养及板鸭育肥期发生疫病的主要原因有:①毛鸭采源广泛,集中饲养难以严格执行防疫措施;②群养放牧或长途运输等环境的改变,致使抗病能力下降;③群养密度大,增加了疫病的传播机会。  相似文献   

17.
无论肉鸭还是蛋鸭,也无论是圈养还是放牧饲养,有关节疾患的鸭只都不时会出现在鸭群中,甚至会有大流行的现象。随着快大型肉用鸭业和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关节疾患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总体趋势是:肉鸭和肉种鸭发病率高于轻型蛋鸭,圈养鸭发病率高于放牧饲养,在现代集约化...  相似文献   

18.
农家规模饲养蛋鸭,除非为了生产种蛋需要搭养一定比例的公鸭外,多数养鸭户不搭养公鸭,认为公鸭食量大,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这样做显然违背了鸭群的生态规律,最终会导致养鸭效益下降.  相似文献   

19.
我县某养鸭专业村,座落在周口市东沙河下游岸边,近几年在放牧鸭群中常发生放牧数小时后以头、颈、翅、腿部的麻痹和瘫痪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并有部分鸭只死亡,给该村养鸭业造成较大的损失,经多次诊断均未能确诊。2001年9月,该村的近万只后备鸭中又有鸭只相继发生该病,我们前去诊治,经综合分析,确诊为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一、发病情况2001年9月份以来,放牧户鸭群开始发病,发病时间在放牧归来后数小时不等,每500只左右的鸭群,每天就有3~5只发病,经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中草药等治疗效果均不明显,病鸭在48小…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当前对本地区养鸭户的调查,在养殖过程中主要是对鸭群进行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的免疫预防,针对鸭群进行传染性浆膜炎免疫预防的养殖户较少,传染性浆膜炎疫病不能引进足够的重视,当鸭群发生传染性浆膜炎疫病的时候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死亡率基本上达到5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80%,因此养殖户在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疫病方面引起重视是保障养鸭业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增收的有力保障。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危害我国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