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H_4/ NO_3及温度对结球生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菜类蔬菜均有累积硝酸盐的特性。吸收到植物体内的一部分硝酸盐会转化为亚硝酸盐,成为有害物质。为此,笔者进行了为期5年降低叶菜类蔬菜硝酸盐含量的试验。材料采用7个结球生菜品种,分别在不同季节利用营养液膜栽培法(NFT)种植。营养液中的氮素一硝态氮100%,或硝态氮80%、铵态氮20%,以10mmol/L为基准。结果,氮素全为NO3(硝态氮)时,结球生菜中硝酸盐的含量较高,若把氮素中NO3(硝态氮)的20%转换成NH4(铵态氮),硝酸盐的含量就较低。采收前 2~3周再把NH4(铵态氮)的比例增加到50%或80%,结果叶球鲜重没有减少,而叶的硝酸盐含量有所下降。 …  相似文献   

2.
包膜尿素对油菜产量和品质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包膜尿素对油菜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P0.05)提高了油菜产量,产量增幅在96.8%~100.5%,常规施氮和施用包膜尿素(全部或部分与尿素掺混)的油菜产量没有差异。与常规施氮相比,全部和部分掺混包膜尿素处理的油菜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8.9%和6.3%,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33.3%和2.23%。包膜尿素全部或部分与尿素掺混增加了油菜对氮素的吸收,其中包膜尿素与尿素掺混处理的氮素利用率比常规施氮提高58.9%,施用包膜尿素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减少了硝态氮残留风险。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适宜安全利用类耕地辣椒镉(Cd)安全生产的碳基复混肥,采用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生物炭与不同形态氮肥配施,酰胺态氮+生物炭(对照)、铵态氮+生物炭、硝态氮+生物炭,对辣椒产量、品质、Cd吸收转运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生物炭处理果实产量与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处理,辣椒果实鲜质量比酰胺态氮+生物炭(对照)和铵态氮+生物炭处理分别提高了36.07%和130.15%,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8.39%和11.51%。硝态氮+生物炭处理辣椒果实Cd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处理,且低于中国食品安全限值(0.05 mg·kg-1)。硝态氮+生物炭处理Cd从根向茎、叶的转运系数均显著高于铵态氮+生物炭处理。硝态氮+生物炭处理较其他两处理均显著提高了不可利用部位(根、茎、叶)Cd累积量。综上,硝态氮与生物炭配施能够实现辣椒产量与维生素C增加,果实Cd安全生产,推荐生物炭与硝态氮作为制备碳基功能型复混肥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4.
以"意大利108"生菜为试材,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尿素与镁肥配施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尿素与镁肥配合施用能明显增加生菜产量、维生素C、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随着尿素用量增加,生菜硝酸盐含量、氮、磷、钾的吸收量明显增加,而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钙和镁吸收量下降。施用镁肥后生菜对硝酸盐含量、氮、磷、钾、钙和镁吸收量明显增加。氮、镁相互作用对生菜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氮、磷、钙、镁营养吸收量以及有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基质栽培的桔梗为试材,研究了营养液中硝态氮浓度依次为1.0、2.5、5.0和7.5 mmol/L的氮素水平和不同浓度的硝态氮和铵态氮组合即N5(5.0mmol/L硝态氮)、N4+A1(4.0 mmol/L硝态氮+1.0 mmol/L铵态氮)、N2.5+A2.5(2.5 mmol/L硝态氮+2.5 mmol/L铵态氮)和N1+A4(1.0mmol/L硝态氮+4.0 mmol/L铵态氮)对桔梗生长及其生理参数的影响,以期确定适宜桔梗设施无土栽培的氮素条件.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氮水平下桔梗的根长、根鲜重、总生物量、地上部鲜重和根中的硝酸盐、抗氧化性差异不显著;N2.5的根粗和株高显著高于其它3个处理,但其根冠比最小;叶片中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氮浓度的减少而降低.在不同氮形态条件下,桔梗的株高、根长、根粗、地上部鲜重、总生物量及叶片中的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根中的硝酸盐、抗氧化性差异不显著;N1+ A4处理下根鲜重和根冠比显著高于其它3个处理.可见,在硝态氨水平为2.5 mmol/L,氮素组合为1.0mmol/L硝态氮+4.0 mmol/L铵态氮时较适合桔梗设施无土栽培.  相似文献   

6.
《中国园艺文摘》2010,(6):179-179
通过土培盆栽试验,以硝态氮:铵态氮为2:3的处理为对照,研究分别添加3种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咪唑、吡啶)对小白菜产量、硝酸盐含量、植株氮磷钾累积量及其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添加3种硝化抑制剂能提高小白菜产量6.06%~28.55%,提高植株氮累积量2.38%~38.42%,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2.69%~19.66%,而对小白菜植株磷、钾的累积量及小白菜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增减效果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及其不同配比对营养液培生菜生长与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的氮素及其配比可显著影响生菜生长和硝酸盐含量,在营养液中,添加适当比例铵态氮可使硝酸盐的含量降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比使用单一硝态氮要好。试验中NH4^+-N:NO3^+-N为30:70、50:50效果要优于其他处理。适当的NH4^+-N和NO3^--N比例,有可能使pH值的变化减小,有利于无土栽培蔬菜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氨基酸和腐植酸肥对生菜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美国大速生生菜为材料,进行无土栽培施肥试验,比较分析施肥后生菜的生长和营养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生长方面,腐植酸肥处理和氨基酸肥处理及二者混施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生菜的株高、展幅、鲜质量及干质量;在营养品质方面,腐植酸处理和氨基酸处理及二者混施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生菜的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及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并显著降低硝态氮的含量。不同施肥方式之间相比,在生长方面,氨基酸肥处理的效果优于腐植酸肥处理和二者混施处理;在营养品质方面,施肥处理组对生菜的促进作用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403"黄瓜为试材,以蚯蚓粪为有机栽培对照,6个低浓度尿素梯度包括0.00、0.60、0.84、1.08、1.32、1.80 g(N)·pot~(-1)为无机氮处理设置了黄瓜控制试验,研究比较有机肥和低剂量尿氮对黄瓜品质以及果实硝酸盐对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以期探究硝态氮对黄瓜品质的关键作用。结果表明:与CK相比,尿素氮处理的果实硝酸盐均显著降低,其中,硝酸盐含量最高的N4处理降低达40.23%,同时,维生素C含量比N3处理显著降低了23.46%,而所有施尿素处理间的维生素C含量差异不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呈现CKN1N4N5N2N3。与CK相比,N4、N5、N2、N3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其中含量最高的N3处理增加120.47%。上述结果体现了合理施用尿素无机氮处理的黄瓜主要品质指标均优于蚯蚓粪处理。线性相关分析表明,氮素施入量与茎叶、果实硝酸盐及茎叶硝酸盐与果实硝酸盐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果实硝酸盐与维生素C含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维生素C与可溶性糖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硝态氮是决定黄瓜品质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控氮施用可有效提高黄瓜综合品质。该研究为化学氮肥生产高品质蔬菜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洪波  郭世荣  汪天 《园艺学报》2004,31(2):236-238
 研究了根际低氧处理对网纹甜瓜幼苗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氧处理使幼苗根系和叶片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根系热稳定蛋白含量增加,而且根系比叶片反应更敏感;与低氧耐性较弱的‘西域一号’相比,耐性较强的‘刚强’品种在低氧处理下硝态氮、铵态氮、蛋白质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活性较高,表明较高的硝态氮、铵态氮、蛋白质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对提高网纹甜瓜低氧耐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Cd对蔬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盆栽小白菜、萝卜和辣椒为试材,对其根际土壤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方法,分为清水与清水+镉(Cd)2种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蔬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清水+Cd处理的蔬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萝卜根际土壤的微生物含量与小白菜和辣椒相比较低。2)主成分分析表明,用清水+Cd灌溉处理蔬菜,对萝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最大。3)不同灌溉方式处理下的蔬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类群中PLFA的含量均表现为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放线菌真菌;与清水对照相比,用含Cd的溶液灌溉蔬菜,其PLFA值均无显著差异。4)用不同灌溉方式浇灌蔬菜,在蔬菜收获期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表明,清水+Cd处理对小白菜吸收土壤中的全氮及萝卜和辣椒吸收土壤中的硝酸盐氮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以苜蓿和大白菜为试材,在苜蓿与大白菜间作模式下,进行不同水平的氮肥减施处理,研究苜蓿与大白菜间作模式下氮肥减施对大白菜根际土壤养分及大白菜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白菜的安全生产和合理减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苜蓿与大白菜垄间间作和垄沟间作提高了大白菜根际土壤的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促进了大白菜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同时有利于大白菜生长.在苜蓿与大白菜1∶2垄沟间作方式下,减氮水平40%处理下(T2N2),大白菜根际土壤的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高于大白菜单作下常规施用氮肥水平处理和其它减氨水平处理.在苜蓿与大白菜1∶2垄沟间作方式下,适量减施氮肥有利于大白菜生长,品质积累和产量的提高,与大白菜单作下常规施用氮肥处理相比,减氮40%水平处理下(T2N2),大白菜667 m2产量提高15.3%,改善了大白菜品质,提高了大白菜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和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13.
<正>1.绿叶蔬菜地不宜施硝酸铵肥。如小白菜、大白菜、苋菜、芹菜、菠菜、生菜等,生长期短,易吸收硝酸态氮肥。2.绿叶蔬菜采摘前不宜叶面喷施氮肥。由于绿叶蔬菜可食部分的绿叶在喷施尿素、硫酸铵或人尿溶液后,硝酸盐的含量会显著增加,使蔬菜受到严重污染,从而影响到品质。3.蔬菜地施尿素后不宜立即灌水。尿素中所含氮素成份为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不施氮肥(CK)、单施尿素(U)、尿素配施ZNC(UZ)3个处理,研究基施和根部灌施宛氏拟青霉提取物(ZNC)对萝卜氮素吸收、同化、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U处理相比,UZ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铵态氮含量显著降低;萝卜叶片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显著增强,叶片和肉质根中氮素含量显著增高,萝卜产量、氮素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净收益分别提高8.64%、20.81%、8.60%和10.07%;萝卜肉质根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VC含量增加,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ZNC具有调控土壤氮素转化,促进萝卜氮素吸收、转运、同化和利用,提高萝卜氮素利用效率,达到增产提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北京市延庆地区农民常规施肥模式进行了优化,研究其对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化学氮肥(N)用量为120 kg/hm2,磷肥(P2 O5)用量为90 kg/hm,钾肥(K2O)用量为135 kg/hm2,有机肥用量为7500 kg/hm2)具有提高土壤全氮含量的趋势,优化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能有效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和阻控其往下淋溶;该研究还发现,土壤铵态氮含量与施氮量和时间变化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砂培条件下,几种新型立体装置对意大利生菜形态指标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立体装置T4(有网芯,有溢水孔)能缩短生菜的生育周期,提高产量.在生菜的品质方面.收获前叶片硝酸盐含量明显降低,VC、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较对照都有明显提高,叶绿素含量、地下部干、鲜质量较对照差异显著.表明新型立体装置T4能改善根际环境.使植株更好地生长,在提高品质和产量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试验和化验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不同氮水平下,茎瘤芥各器官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瘤茎产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二次回归关系,瘤茎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酰胺态氮能显著提高产量,硝态氮极显著提高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有机态氮则极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纯氮用量应为233kg/hm2,尿素施用应低于纯氮207kg/hm2,有机肥高于900kg/hm2,即应限制硝态氮的使用,控制速效氮用量,增施有机肥,才能达到既丰产,又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不同有机肥种类对小白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施用有机肥是改善蔬菜品质的有效措施。有机肥中含有较多酚、糖、醛类化合物及羧基,可对肥料中的铵态氮吸附和固定,抑制铵态氮的硝化作用,减少硝态氮的形成,降低硝酸盐含量。本试验主要研究了不同有机肥种类对小白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期通过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叶菜类蔬菜品质,控制硝酸盐积累,从而达到生产AA级绿色食品的标准。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1.1.1供试土壤小区试验于2006年4~6月在长沙市芙蓉区生物机电学院蔬菜基地进行。供试土壤  相似文献   

19.
不同形态氮素对刺梨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刺梨砂培试验结果表明:增加营养液中硝态氮比例,能促进根系生长。用硝态氮与铵态氮配合作氮源,植株生长量大于单一用硝态氮、铵态氮或尿素。春季用尿素作氮源,植株生长弱。增大营养液中铵态氮比例,根、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提高,叶中水溶性总糖含量增加,而淀粉含量下降,根中水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也随之降低。营养液中铵态氮比例占50%和70%时,叶中氮、磷、钙、铁、锌、铜元素含量明显提高,而硼、钼元素含量随铵态氮比例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以野生蒲公英为试材,设置9个处理,采用盆栽法研究沼液与氮肥不同配比对蒲公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T3(尿素27g/m^2)与T7(尿素27g/m^2+150mL沼液)处理可大大促进蒲公英生长;随着施氮水平的上升,地上与地下部分鲜质量及根长增加;施加沼液的处理可降低硝酸盐含量;T3与T7处理的叶绿素、维生素C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较高,T7处理的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T3处理,因此,T7处理的施氮配比有利于实现蒲公英的高产与高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