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土壤中分离诱变获得菌株B-298,其代谢产物对灰葡萄孢病原真菌有非常强的抑制效果。研究表明,该菌株代谢产物100倍稀释液,对灰葡萄孢孢子萌发抑制率达100%(对照孢子萌发率在90%以上)。将该菌株代谢产物300倍稀释液应用于葡萄贮藏保鲜,可明显减轻葡萄的腐烂,8℃下贮藏60d,果实腐烂率为8.92%,而对照高达52.38%;其乙醇浓度为0.17%,对照0.72%。  相似文献   

2.
为了防治采后柑橘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和绿霉(P. digitatum)引起的果实腐烂,以自主分离的产酶溶杆菌新株Lysobacter enzymogenes LE16为对象,研究其自溶发酵液和所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青霉和绿霉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LC–MS)检测分析LE16发酵液的抗菌成分;通过果实创伤接种和商品化保鲜试验,明确菌株LE16对青霉和绿霉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在纯培养试验中,LE16显著抑制青霉和绿霉菌丝生长,其发酵液固形物和其产生的挥发性物质最大抑制率为100%和77.52%~91.11%;其发酵液固形物使病菌孢子的萌发率降低96%以上,使病菌菌丝空泡化和扭曲畸形。经80、90和100℃高温加热30min后,对青霉和绿霉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与常温处理(28℃)无显著差异。LC–MS分析结果表明,菌株LE16可产生大量次级代谢产物,其中包括肉桂醛、肉桂酸、月桂酸和γ–丁内酯等抗菌化合物。在创伤接种青霉试验中,LE16发酵液处理的柑橘果皮中超氧化...  相似文献   

3.
运用4种方法和4个时间比较果实病原真菌拮抗菌株B-298的保藏效果,研究保藏方法和保藏时间对该菌株代谢产物活性的影响,寻求可随时提供具有原始特性的菌种用于生产交换使用或长期保藏菌株活性的保藏方法。结果表明,转接法70d保藏菌株存活能力最高;转接法、冻结法110d生物活性最好;载体法180d代谢产物比色透光度最强,但拮抗性最差。  相似文献   

4.
以苹果表面分离到拮抗扩展青霉的菌株BA-16为试材,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序列分析,该菌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为了增强该菌株防治青霉病的能力,通过低能N+注入技术对其进行诱变选育,获得抑菌性能显著提高且遗传性能稳定的突变株BA-16-8。为检测该突变株防治青霉病的增强效果,分别对野生株BA-16和突变株BA-16-8的菌悬液和无细胞发酵液进行果实生防检测。结果表明:突变株的菌体及代谢产物的抗病性能显著高于野生菌株,对于苹果采后青霉病的生物防治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安全、高效的食用菌绿霉病生防菌株,有效控制病害的传播扩散,以常见绿霉病原菌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管碟法筛选得到5株木霉拮抗菌株,其中me-1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达24.7 mm。经过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性状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me-1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经抑制作用测定,表明该菌株对黑木耳、杏鲍菇和灵芝无抑制作用,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抗菌谱试验表明,菌株me-1对3种其他常见食用菌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黑木耳青霉病菌(Penicillium paneum)的抑菌率达到了92.9%,该抑制效果在1%和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种病原菌。所得研究结果为食用菌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HY19菌株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作为柑橘果实防腐剂的潜力,通过对峙和二分格平板培养实验研究其对柑橘果实主要致病菌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和指状青霉(P.digitatum)的抑制作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的抗真菌活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通过人工接种及常温贮藏试验研究该挥发物对采后柑橘果实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HY19及其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显著抑制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的菌丝生长,在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发现2–十三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壬醇、苯甲酸等18种抗真菌物质。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诱导柑橘果皮防御酶(SOD和POD)活性,降低果皮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减轻病原菌对果皮的伤害,提高果皮抗病性,对青霉和绿霉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9.65%和64.11%。柑橘果实常温贮藏15和30 d后,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显著降低果实的腐烂率,防腐效果分别为57.04%(15 d)和58.07%(30 d),且...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微生物农药的角度研究和寻找对柑桔青霉、绿霉、酸腐、黑腐等病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有效药剂,我们以从不同土样中分离获得的2000多株放线菌,通过菌块法筛选得到一些对上述病菌具有抑制性能的菌株,然后将这些菌株发酵,进行活性测定,并利用其发酵液进行实验室柑桔防腐试验  相似文献   

8.
瓜类枯萎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通过平板稀释法从辽宁省保护地瓜类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出4株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armum Owem)有抑制活性的拮抗放线菌株,采用孢子萌发法、生长速率法进行抑菌测定.结果表明:4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在60%~70%左右.通过胚根接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4菌株在田间可有效地控制黄瓜苗期枯萎病,其中65号菌株防效最好,其发酵液10倍液和50倍液的防效分别达91.8%和91.4%.同时4种菌株代谢物质均有促进黄瓜种子萌发与幼苗根系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6对甜瓜枯萎病的生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抑菌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B6及其代谢产物对甜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和生防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6代谢产物对甜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代谢产物处理甜瓜后病情指数由37.65降低至11.29,甜瓜幼苗体内与抗性反应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β-1,3-葡聚糖酶活性有明显增加,表明B6代谢产物处理甜瓜根系过程中可能激发木质素、植保素等抗性物质的参与。经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B6菌株产生的代谢物质具较强的热稳定性、对紫外线有较强的耐性、pH值在2~8时生物活性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核桃基腐病(Pythium oligandrum Drechsler)有较好抑制效果的菌株Gy-11的最优发酵条件,提高其次生代谢产物的产量。【方法】开展了最适培养基和最优碳氮源的筛选,以菌体生物量和发酵液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方法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菌株Gy-11在LB培养基和NB培养基中生长量最大;生长所需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菌株Gy-11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5℃,p H 7.0,装液量50 m L/250m L,接种量体积分数为6%,转速为180 r·min~(-1)。【结论】明确了菌株Gy-11的最适碳氮源和最优发酵条件为进一步研发生防制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食用菌栽培中 ,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杂菌污染 ,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为防止杂菌污染 ,常需在培养料中加入化学药剂 ,这些化学药剂在浓度较高的情况下 ,可能会抑制食用菌菌丝的生长。为此作者开展了多菌灵、石灰 2种常规消毒药物对食用菌栽培中较常见的 5种霉菌 (根霉、木霉、曲霉、青霉、毛霉 )的抑菌浓度和效果的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结果。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种 霉菌为根霉 (Rhizopus)、木霉(Trichodermaspp .)、曲霉 (Aspergillus)、青霉(Pericilliumspp .)、毛霉 (Mucor)各 1个菌株 ,由塔里木农垦大学食用菌研究所自行分离鉴定。1…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保环境保护研究所自主分离筛选的利迪链霉菌A02为供试菌株,采用离体生物测定法评价了其对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ructicola)和枣青霉病菌(Penicillium sp.)3种果树病原真菌的室内毒力,通过小区试验测定了其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A02活性产物对葡萄灰霉病菌、桃褐腐病菌和枣青霉病菌均具有强毒力,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3696、8.1115和7.4989mg/L,最低抑菌浓度均在30 ng/L以下;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小区防效达95.7%,显著高于对照生物农药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和1%多抗霉素水剂.  相似文献   

13.
几种药剂对垫江白柚贮藏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垫江白柚为试材,研究了蜀果1号、蜀果2号、蜀果3号药剂处理时垫江白柚果实生理代谢及贮藏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药剂处理能有效抑制呼吸强度、减少无氧呼吸产物乙醇及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累积,延缓和减轻柚果汁胞枯水程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刘伟  何彩  金娜  李栋  史星雲  刘鹏 《北方园艺》2019,(15):23-29
为获得对枸杞叶枯病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从农田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151株芽孢杆菌,经病原真菌定向筛选得到1株对枸杞叶枯病菌拮抗活性较好的菌株LKYLW-1,其对枸杞叶枯病菌的抑菌带宽15.2 mm,采用平板对峙法、孢子萌发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LKYLW-1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菌株LKYLW-1对枸杞叶枯病菌菌丝有致畸作用;菌株LKYLW-1发酵液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EC50为9.35 mL·L-1;该菌株对枸杞叶枯病具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通过形态学特征、理化分析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LKYLW-1进行了鉴定,检测了其代谢产物,研究发现菌株LKYLW-1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其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等抑菌物质;证明菌株LKYLW-1在枸杞叶枯病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银杏(Ginkgo biloba)组织中分离筛选内生细菌,并利用体外筛选与活体筛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植物病原拮抗菌的筛选。结果表明,内生细菌A97对甘薯干腐病、梨黑斑病、柑橘绿霉、苹果青霉等主要园艺产品采后病害具有显著拮抗作用,能够在宿主表面有效定殖,并显著抑制果实表面及伤口处病原菌的侵染,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潜力。经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rR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可确认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常温(25℃)和低温(5℃)贮藏条件下美味猕猴桃‘布鲁诺’果实乙醇代谢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为采后果实风味品质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测常温和低温条件下果实乙醇代谢相关产物、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并采用GC-MS分析果实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低温降低了果实乙醇和乙醛等物质的积累速率,抑制了丙酮酸脱羧酶(PDC)和乙醇脱氢酶(ADH)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果实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其中酯类物质是主要的挥发性成分。【结论】低温抑制了采后果实的乙醇代谢,有利于维持果实的风味品质;乙醇除直接影响果实的风味外,其酯化产物对果实的风味也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谦  史聪颖  胡卫静 《北方园艺》2016,(10):115-117
以毛木耳为试材,采用平板打孔法抑菌试验和菌丝生长抑制试验,以克霉灵为阳性对照,清水为阴性对照,研究了寡聚酸碘对青霉和黄曲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寡聚酸碘对青霉和黄曲霉孢子萌发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寡聚酸碘10~40倍液对青霉的抑菌圈直径在8.40~13.14mm、对黄曲霉的抑菌圈直径在8.50~17.30mm,且浓度梯度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菌丝生长抑制试验表明,寡聚酸碘10~40倍液对青霉、黄曲霉菌丝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而且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抑制效果降低。40倍液对青霉的抑制率达到了51.48%,略低于阳性对照克霉灵(52.96%);对黄曲霉的抑制率达到了40.57%,略低于阳性对照克霉灵(42.32%),但是从安全、经济角度综合考虑,寡聚酸碘的推荐使用浓度是40倍。  相似文献   

18.
以常见的6种食用菌化学消毒制剂为试材,采用抑菌圈法,研究了化学消毒制剂对食用菌生产中常见的木霉、青霉、曲霉、链孢霉等5种杂菌生长的影响,以筛选适合的消毒剂。结果表明:不同消毒剂抑制杂菌效果不同,不同厂家生产的同名制剂抑制效果也不相同;多菌灵1对木霉、黑曲霉、链孢霉抑制作用最强(最佳浓度为500倍液),而对青霉作用较弱,多菌灵2对多数杂菌无抑制作用;克霉灵、绿霉净抑制青霉效果最佳,最佳浓度分别为200倍液和1 000倍液。  相似文献   

19.
紫外线诱变青霉P-M1选育柚苷酶高产菌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线对野生型柚苷酶产生菌青霉P-M1进行诱变处理以提高柚苷酶的产量,经过初步筛选最佳诱变条件为:孢子悬液(107个/mL)稀释度为10-5,15 W紫外灯,垂直照射距离为30 cm,处理时间为5 min.通过透明圈初筛和摇瓶复筛选育出一株柚苷酶高产菌株青霉PU-15,酶活达到334.3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37.4%,将其连续传代10次测定遗传稳定性,结果显示稳定性良好,是一株比较理想的柚苷酶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20.
出耳期金耳的杂菌感染是制约金耳代料栽培的主要因素。采用ITS2高通量测序和形态学鉴定,对出耳期金耳感染的真菌群落种类和比例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袋料栽培金耳出耳期感染主要真菌群落有子囊菌门(Ascomycota)木霉属(Trichoderma)、镰刀霉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考克娃酵母属(Kockovaella),其中木霉属(Trichoderma)相对丰度最高,在三个样本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3%、35%和19%。对分离得到100个菌株形态学鉴定,其中主要为木霉属(Trichoderma)、镰刀霉属(Fusarium)和青霉属(Penicillium),且木霉属分离菌株数最多,有75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