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沈哈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高速公路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对沈哈高速公路两侧农田60个土壤样品Pb、Cu、Zn、Cd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速公路两侧在距路肩0-320 m范围内.Cu、Pb和Zn全量和有效态含量总体上呈现随距离增加而降低的趋势,Cd的变化规律不明显.高速公路两侧的土壤已不同程度出现重金属富集现象;其中Pb属轻度污染且主要集中在东侧距路肩20 m处,Cd属重度污染.受研究地点主导风向的影响,高速公路东侧农田土壤的Pb含量明显高于西侧.高速公路旁土壤重金属以Pb、Cd污染为主,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武夷山公路对茶园土壤及茶鲜叶的影响,对离公路不同距离处的茶鲜叶及土壤中铬(Cr)、镍(Ni)、铜(Cu)、锌(Zn)和铅(Pb)含量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运用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茶鲜叶总体比较安全,茶园茶鲜叶、土壤中不同种元素差异明显,距离公路不同距离的同种元素也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茶鲜叶中Pb、Cr含量与土壤中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而Ni、Cu、Zn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Pb、Cr、Ni在茶鲜叶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累积性;应警惕距公路50或100 m附近茶园中Pb、Cr和Cu污染,以及距公路不同距离的部分茶园中Pb、Cr、Cu和Zn污染,特别是Cu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距公路较近的5、15及较远的150 m及以上茶园,土壤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危害小于50、100 m处。建议茶园建设在距公路距离150 m外或车流量较少并增设隔离带等措施的地方,以减少重金属在茶鲜叶及土壤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陕西定边盐渍土土壤含盐量和pH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陕西省定边县堆子梁镇盐渍土综合整治提供基础资料,对该地区盐渍土土壤含盐量和pH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研究区土壤含盐量和pH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含盐量的平均值为0.54%,高于强度盐渍化土标准(0.4%),属于强度盐渍化土;pH的平均值为8.90,属于碱性土壤;同时,pH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呈高含盐量区域pH低的特点。分析半方差函数可知,土壤含盐量变化符合指数模型,自相关距为2 010m,块金系数C0/(C0+C)为0.50,表现出中等变异程度;pH变化符合线性模型,自相关距为2 377m,块金系数C0/(C0+C)为0.21,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根据盐渍土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在研究区盐渍土土壤综合整治中,可采取分区域、分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良与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公路两侧农田土壤及作物中重金属的累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江苏省内4个断面公路两侧距路基不同距离的农田土壤、水稻、杨树和蔬菜取样测定,研究了公路交通尾气及粉尘中重金属对公路两侧农田土壤及植株的污染。结果表明:①所有断面公路两侧分别距路基25 m至100 m范围内土壤铅累积达显著水平(P<0.01),并随距路基距离的增加而降低;断面2公路两侧分别在距路基5 m范围内土壤铜含量比背景值显著增加;断面1、断面3和断面4公路两侧分别在距路基5 m范围内土壤锌均显著累积;断面1距路基西0 m处和75 m处土壤镉含量分别达到0.365 mg/kg和0.329 mg/kg,超出了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对土壤含镉量的限制要求(≤0.3 mg/kg)。②断面1路西75 m、断面4路北75 m、和150 m处稻米中铅含量超出国家无公害稻米重金属铅的限量标准(≤0.4 mg/kg),且在同一个断面距路基不同距离的稻米铅含量、秸秆铅含量与土壤铅含量之间没有明显的正相关。③杨树中铅、镉、铜、锌4种重金属含量均为杨树叶>1年生枝条>2年生枝条;断面3路南100 m处的胡萝卜和青菜中铅含量超出国家无公害农产品重金属铅的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两种覆盖对公路路肩土壤含盐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盐地区公路绿化中,表层覆盖是降低路肩土壤含盐量的重要途径。该试验历时2年,在2004年3月末,分别在国道庄林线大水塘~二道沟段选取35个点。5个点为无覆盖的CK,15个点用10 cm厚的稻草覆盖,另15个点覆盖10 cm厚的秸秆。利用电导法,测定在树木生长季节内(春、夏和秋),路肩表层0~20 cm和覆盖下0~20 cm土壤的含盐量,并监测了秸秆覆盖和稻草覆盖对营口国道庄林线路肩土壤含盐量变化。结果表明:两种覆盖对降低土壤盐分是有效的;稻草和秸秆的物质成分不同,导致两种覆盖的有效期不同。  相似文献   

6.
2265FS土壤原位电导仪测定结果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烘干法对天津不同地区土壤含盐量进行测定,对其结果与2265FS土壤原位电导率仪测定的土壤电导率和土壤浸提液电导率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2265FS电导率仪测定的土壤溶液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之间(r1)以及土壤浸提液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之间(r2)极显著正相关。2265FS电导率仪测定结果可靠,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该仪器测得的土壤溶液电导率和土壤浸提液电导率对土壤含盐量进行快速测定,其测定回归模型分别为y赞=0.152 6+6.941 7×10-5x和y赞=0.097 3+1.146 3×10-4x,前者更加快速、简便,后者测定结果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7.
渭北地区土壤剖面电导率年内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陕西渭北地区土壤电导率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渭北地区土壤盐碱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渭北土壤盐碱化集中的区域富平县、临渭区、蒲城县、大荔县、合阳县共选择28个农田土壤作为监测点,按土壤表层盐分含量的高低,分为高含盐量区和低含盐量区,分别于2015年8月(夏季)、2015年11月(秋季)、2016年2月(冬季)、2016年5月(春季)测定监测点土壤电导率、含水量和温度。【结果】1)土壤电导率在高含盐量区年内动态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在低含盐量区动态变化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高含盐量区受水分、温度、海拔和是否灌溉各因素综合影响,低含盐量区受温度和海拔影响较大。2)年内土壤剖面上,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大于水分对电导率的影响,且温度的影响程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水分的影响程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3)夏、春、冬季土壤电导率受水分的影响较大,年内土壤含水量在15%~30%时对土壤电导率有明显影响。【结论】渭北地区剖面土壤电导率在各季节间存在差异,四季内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土壤剖面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相似文献   

8.
油田次生盐渍化土对几种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渍化会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在供试的3种作物中,油菜耐盐能力较差,棉花耐盐能力最强,大豆次之.在一定盐度范围内,作物某些生长性状和产量性状与土壤含盐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哪相关关系.室内测试分析和田间调查表明:①油菜株高与土壤含盐量之间呈曲线相关,油菜单株结果数与土壤含盐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半对数线性相关关系;②大豆植株成活率与电导率EC25之间呈极显著的半对数线性负相关关系,其单株结荚数与EC25之间有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③棉花成活率和土壤含盐量之间呈曲线相关,线型呈抛物线,棉花相对产量与土壤的含盐量呈线性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唐山市丰南沿海地区土壤电导率与含盐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丽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632-10632,10642
[目的]为了研究唐山市丰南沿海地区土壤电导率与含盐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八大离子测定法和电导率法,分别对土壤样品进行测试.[结果]土壤浸提液的电导率与土壤全盐量之间呈0.01水平显著正相关关系,y=0.310x-0.172,R2=0.997.唐山丰南沿海地区土壤含盐量主要集中在1.5%~3.0%之间.[结论]该研究为唐山丰南沿海地区土壤电导率换算成土壤含盐量提供了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0.
福建沿海公路旁土壤重金属分布格局及防护林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污染指数分析7种重金属元素(Pb、Cr、Cu、Zn、Cd、Ni、As)的扩散格局及其对防护林带的影响,比较有林带和无林带路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差异。结果表明,有林带和无林带路旁土壤重金属含量峰值均不在路肩处,其中无林带路段大部分出现在距路肩100-200 m的范围,然后逐渐下降到对照值,而有林带路段大部分出现在距路肩10-50 m的范围,且在越过峰值以后各样点的含量值基本上比无林带对应样点的低,并达到显著水平;单项污染综合指数显示,在无林带路段,除了Cr和Ni,其他重金属元素对路旁200 m范围内的土壤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以Zn和Cu的污染最严重,有林带路段重金属污染范围大部分缩小为100 m;多项污染综合指数显示,无林带路段路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范围达到300 m,而有林带路段缩小为200 m;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公路交通,根据当前沿海防护林的经营管理方式,在公路两侧建设50 m宽的防护林带,能有效抑制由交通引起的重金属污染的扩散。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切实掌握土壤水盐状况及其空间规律是该区土壤盐渍化防控和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选择黄河三角洲垦利县,通过野外调查实测与室内化验分析获取土壤水盐含量数据,利用统计分析、GIS插值、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土壤水盐状况及其空间变异规律.结果显示:研究区总体盐分含量以中度为主,含盐量由表层至底层呈上升趋势,且各层土壤含盐量呈显着正相关性;含盐量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县域东部滨海区,含盐量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该县的西南部;土壤含盐量随着距离渤海渐远呈下降的趋势,含水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从黄河向两岸延伸,土壤含盐量均随距离黄河渐远呈上升的趋势,含水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土壤含盐量从大到小的不同植被类型依次为光板地>碱蓬>柽柳>马绊草>芦苇>茅草>水稻>棉花>小麦>玉米;土壤含盐量从大到小的不同地貌类型依次为洼地>微斜平地>缓岗>河滩高地.该研究基本摸清了研究区春季时相的土壤水盐状况及空间变异规律,为黄河三角洲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试验地选择在营口国道庄林线大水塘至收费口段,采用垫层加隔离层的复合栽培方法。复合栽植措施由10cm厚炉灰渣垂直底部垫层来阻断土壤中毛细管导盐,20cm厚客土垂直垫层作为植被根系缓层,此外在坡度为1/1.5斜坡上架设木塑结合隔离板构成。结果表明,该措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在福建省晋江市,采用样线法垂直晋江沿海大通道西侧布设3条相互平行的样线,对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及其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调查,并在样线上布设样点调查林内的光照强度、温湿度及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分析沿海公路建设对路域生态因子、木麻黄生长及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距公路距离的增加,光照强度、温湿度、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均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距公路100 m处是光照强度从剧烈到缓和的转折点,距公路50 m处是温湿度、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从剧烈到缓和的转折点。②栽植于路基附近的木麻黄的生长比未受路基建设干扰的木麻黄差,其中树高、胸径和冠幅在P<0.01水平差异显著。③随着距公路距离的增加,木麻黄林下植被呈现从喜光植物到耐阴植物的变化,从林下植被以草本为主到灌木草本分布均匀的变化,50~100 m是优势种剧烈变化的范围。④随着距公路距离的增加,木麻黄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的趋势,其中距公路50~100 m的范围,物种周转速率最高。⑤从沿海大通道对木麻黄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范围看,主要集中在路域100 m的范围之内,随着与公路距离的增加,影响程度降低。图3表3参31  相似文献   

14.
水盐时空特征及耦合关系是盐渍化土壤治理和区域生态保护管理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选择黄河三角洲代表性濒海区域——垦利区,采用野外实测与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筛选相关性较高的土壤水盐光谱参量,基于敏感光谱参量构建土壤水盐定量遥感反演模型,利用经典统计分析、耦合度模型、缓冲区分析、支持向量机分类等方法,分析研究区土壤表层水盐时空分异特征及其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基于水分敏感光谱指数LSWINDII和盐分敏感光谱指数SI-TNDSI建立的各季节土壤水盐估测模型,验证集R2均大于0.650,RMSE均小于7,Sig<0.001;研究区土壤水盐含量总体较高,含盐量以中度盐渍化为主;不同季节土壤含水量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土壤含盐量排序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水盐耦合度排序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排序为荒草地>光板地>耕地>林地,土壤含盐量排序为光板地>荒草地>耕地>林地,水盐耦合度排序为光板地>荒草地>耕地>林地;由近海到内陆,研究区土壤表层含水量、含盐量以及水盐耦合度呈现逐步递减的趋势,但土壤含盐量在距海>40~50 km处、含水量在距海>30~40 km处明显上升,耦合度也有所提高。本研究提供了濒海区域土壤水盐及其耦合关系的高效定量时空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可为滨海盐碱土改良利用与资源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测定和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明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099-9100
[目的]评价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方法]用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公路两侧土壤中镉、铬、镍、铅和铜的含量,并利用地积累指数法评价土壤受镉、铬、镍、铅和铜5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结果表明,采样点距公路直线距离越大,土壤中镉、铬、镍、铅和铜的含量越低,铬、镍、铅和铜的含量均有明显上升,但未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镉污染严重,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探索干旱区绿洲耕层土壤水盐空间分异规律对土壤盐渍化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采用反距离加权、局部多项式、径向基函数和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进行土壤水盐含量的空间插值,并利用均方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以及决定系数对4种插值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并分析不同海拔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水盐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层土壤水盐空间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壤总盐>电导率>含水量>pH值,pH值属于弱空间变异,电导率和土壤总盐属于强空间变异,土壤含水量为中度空间变异。2)对比4种插值方法的精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反距离加权>径向基函数>普通克里金>局部多项式,反距离加权模型的决定系数最高,均方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均最小。3)研究区耕层土壤含水量由东向西递增,而pH值、电导率和土壤总盐由东向西递减,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条带状分布规律。在不同海拔高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水盐含量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江苏海岸带不同海岸动力作用下发育形成的四种海涂土壤景观类型。在1/5万土壤图上测量和统计各土壤景观类型中图斑的种种参数,确定了土壤组合构型。运用土壤组合构型中各种参数对海涂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混交林林下植被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混交林林下植被的种类、生物多样性、生物量及不同土壤盐分林下植被的生长状况。共记录到林下植被31种,隶属于14科31属,其中禾本科最多,为10种;1、3、7、22龄林下植被的优势种分别为芦苇和芦蒿、苦荬菜+灰菜+狗尾草、车前草、韩式隐子草;林下植被的物种并不丰富,生物多样性不高,且富集种少,稀疏种多,地上部分生物量皆大于地下;土壤盐分含量高时,林下植被以耐盐碱植物为主,反之亦然,且由于苦买菜和灰菜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4个不同土壤盐分含量下都有生长。  相似文献   

19.
王勇辉  叶波  海米提·依米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71-12472,12477
[目的]为艾比湖地区防风治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艾比湖流域的精河河下游河岸带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植被类型覆盖条件下土壤总盐含量、八大离子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研究区土壤次生盐渍化较重,总盐含量偏高,其中总盐与HCO3-、Ca2+、Mg2+、Cl-、K+、Na+含量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盐分离子按质量分数在土壤剖面基本上呈现出自上而下的垂直分异特点,盐分表聚性规律显著。在盐分组成中,阳离子以K+、Na+为主,阴离子以Cl-为主。[结论]研究区内土壤盐渍化严重,经盐渍化分级为盐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