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与政策效果,为深刻理解土地利用效率与持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黄河流域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政策实施作为自然实验,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指标的Super-Window-DEA模型测度土地利用效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政策效果与传导途径。[结果](1)2009—2020年黄河流域69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略有下降,上游(0.546 5)和下游(0.419 9)的土地利用效率高于中游(0.279 5);(2)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显著抑制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且政策的负向影响存在异质性,同时,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也分别促进和抑制土地利用效率;(3)耕地所占比例与财政支出是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影响土地利用效率的中介变量,且耕地比例是部分中介。[结论]建议在肥力较差、劳动力投入匮乏的土地上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鼓励黄河流域各城市开展未利用土地的开荒复绿工作,后续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流域之间土地利用的不同功能开展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之间、流域内城市之间的生态补偿,并充分借助信贷资金,引入生态...  相似文献   

2.
为明析“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以来延安市各区县实施效果,基于统计年鉴数据,以1999—2018年延安市退耕还林草植被恢复概况为基础,分类汇总各区县退耕还林草面积(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荒山造林)、乔灌草分布和生态经济比例,总结该区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效果,剖析其存在问题,建立适宜当地退耕还林草发展的综合治理模式,以期为后续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截至2018年,延安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草面积71.82万hm2,主要在吴起县(13.78万hm2)、安塞区(9.48万hm2)和志丹县(9.04万hm2)最高,其中退耕还林面积最大(44.18万hm2),其次为荒山造林(26.02万hm2),封山育林最少(1.63万hm2);(2)植被覆盖度整体随时间显著增加(p<0.01),决定系数R2=0.87,主要分布在黄龙县(90.5%)、黄陵县(89.7%)和富县(86.7%),延川县、子长县和吴起县最低...  相似文献   

3.
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农户认知调查——以安塞县为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温仲明  王飞  李锐 《水土保持通报》2003,23(3):32-35,41
以安塞县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为对象,以参与性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为调查方法,就农户对退耕还林(草)的认识、接受、期望以及退耕对农户家庭的影响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政策宣传不足、补助力度不大、政策灵活性低、技术指导乏力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其中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对退耕还林(草)的技术指导对退耕还林(草)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彭浩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6):204-207
退耕还林还草,重建生态环境,是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切入点。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就农户对退耕还林(草)的态度、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对农户的影响、以及农户对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对甘肃省张掖市退耕还林(草)工程进行了农户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能够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减少他们的劳动量,对当地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这项政策得到了广大农户的支持。但是,在政策的完善和具体操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作者对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姚蓉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5):187-190,200
延安市是全国惟一的退耕还林(草)试点市。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其成效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延安市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促进了延安市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1998—2007年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度介于0.5094~0.6051之间,可持续发展水平虽处于一般状态,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即从一般可持续状态逐步向较高可持续状态靠拢。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黄土高原地区农户和基层干部的问卷、随访调查,对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持续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初步结论为:目前的退耕还林(草)政策虽有部分地方尚需修改和完善。但总体而言,退耕还林(草)政策已在黄土高原地区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力,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同时,退耕还林(草)政策具有以往的生态环境建设措施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强有力的保障体系。随着政策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必将有效促进和保障退耕还林(草)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7.
农户是退耕还林(草)的主体,他们的经济行为和认知响应对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参与性农村评估调查(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方法,对米脂县退耕区8个行政村的325户退耕农户的退耕认知、退耕后家庭收入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虽然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持支持态度,但是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保证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户收入.为此,需要协调好3个方面的关系:(1)劳务输出与退耕区的发展;(2)退耕区与农业产业发展;(3)农业补贴与农户增收.  相似文献   

8.
坝上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河北省坝上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面临的问题,指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关键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经济利益提高相结合,合理界定退耕还林还草地或标准、条件、规模、植被恢复标准与指标体系,研究与组装不同退化生态系统类型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通过实施效果(生态、经济)监测和评价筛选出切实可行的推广模式,并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土地产权制度、利益分配机制和组织经营形式以及部门间协调统一,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退耕还林工(草)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大的工程。青海省地处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生态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具有重大意义。按照国务院"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总体要求,2000年,青海省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已历时15 a,对比政策的落实情况,造林种草、封山育林效果,反思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为下一阶段退耕还林工程的深入开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校正退耕还林草工程操作方面的偏差,用正确的路径保证政策目标的实现,对案例地区———宁夏原州区做了有关政府部门和典型村的农户等2个层面的调查。考察了退耕还林草实施的目标、过程、方式、进度安排,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各部门的政策建议;访问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退耕还林草工程参与情况、农地地块退耕前后的利用和投入产出状况、家庭各业生产情况等。结果表明,原州区在实施退耕还林路径上尚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主要问题:(1)尊重农民意愿不够;(2)对工程完成后农民的生计考虑不够;(3)工程操作中的乔灌草搭配与自然地理环境不相符;(4)退耕还林工程没有科学规划,操作上的随意性较大。为此提出3条基本建议:(1)加强对退耕还林科学问题的研究,增强政策的科学性;(2)科学规划,实事求是地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3)创造公正的政策环境,让农民做出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1.
宁夏西海固地区生态建设中的博弈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问题已是制约贫困落后地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根据博弈论,探讨了宁夏西海固地区生态保护与重建中各经济利益主体的不同行为动机。结果表明,由于各博弈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对待公共产品(生态环境)的偏见以及自身行为的短期化,导致了目前生态保护与重建低效的局部性窘境。据此,提出了要致力于建立符合各博弈主体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协同合作机制,以真正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武陵山区洪水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武陵山区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居多、贫困人口分布广,该区域内洪水灾害频发,使得"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现象较为突出,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阻力。本文基于灾害系统学原理,构建了适合区域成灾特点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风险评估模型,对武陵山区洪水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区域洪灾易发,但承灾体脆弱性较低,致使武陵山区洪水灾害风险等级全区总体水平较低,高风险区呈东北-西南向条带状分布,从东南向西北,依次有:东南部的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隆回县、邵阳县、洞口县、武冈市高风险区;中部的石门-慈利-沅陵-芦溪-辰溪-溆浦-麻阳-芷江一线高风险区,西北部的丰都-石柱西北部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13.
太行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贮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测对比分析了太行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明显差异,总的趋势是经济林(板栗林)〉水土保持林〉农田;(2)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和有机碳密度均随土壤深度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但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其减少程度不同,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土层深度上变化较小;(3)研究区域土壤总碳贮量为41573.67t,土壤碳贮量以经济林(板栗林)最大,达到了46.02%,水土保持林次之,而农田贡献最小,仅占5.43%。分析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有明显影响,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可以增加土地生态系统的碳贮量;经济林虽然人为干扰较为强烈,但由于人为投入较大,土壤碳贮量仍能保持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方土石山区现有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13.49万km^2,其中水蚀面积约占95%,水蚀区虽以轻度侵蚀为主,但水土流失仍然是该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制约山区经济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的水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加强区域水土保持已成为区域发展的迫切要求。北方土石山区的水土保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更加关注坡耕地改造、“坡林地”水土保持、“节水型”措施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依据自然地带性规律、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北方土石山区可分为8个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区,各区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A number of global priority region schemes have been developed, but local assessments are needed to identify priority areas for conservation within these regions. Here, we describe results from a conservation assessment for Maputaland, part of a biodiversity hotspot in southern Africa that is also the focus of the Lubombo Transfrontier Conservation Area (TFCA) initiative between South Africa, Mozambique and Swaziland. The TFCA seeks to establish new state-, private- and communally-managed conservation areas to boost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nature-based tourism and game ranching. The assessment will guide the TFCA process and used a systematic conservation planning approach to design a landscape to conserve 44 landcover types, 53 species and 14 ecological processes. The assessment also included data on modelled risk of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of which low-risk areas were selected where possible. The current PA systems in the three countries cover 3830 km2, which represents 21.2% of the region, and meet the representation targets for 46% of the conservation features. The proposed conservation landscape adds 4291 km2 of new core areas and 480 km2 of linkages and, if appropriate, could provide potential revenues of US$18.8 million from game ranching, based on modelled large ungulate density, life history and game auction data. We also discuss the benefits of including data on widely distributed, better known conservation features together with less-well studied, range-restricted species and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risk data in conservation assessments.  相似文献   

16.
采用“3414” 氮磷二元二次肥料试验方案设计田间小区试验,应用便携式高强度光度计对玉米鲜样第三、第六位叶肉和叶鞘硝态氮、铵态氮及可提取磷进行田间现场快速联合测定。结果表明,同一叶位叶肉与叶鞘之间硝态氮、铵态氮及可提取磷含量差异很大,经 t 检验,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叶位相同部分氮、磷元素含量也有一定差异,经 t 检验,第三位与第六位叶肉硝态氮、铵态氮和叶鞘铵态氮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叶肉和叶鞘可提取磷、叶鞘硝态氮的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叶位各部分对应的硝态氮、铵态氮与施氮量和全氮呈正相关;可提取磷与施磷量和全磷也呈正相关关系,且第三位叶鞘相关性最好,均达极显著水平,该部位具有作为氮、磷营养状况诊断部位的可能性。硝态氮从反映土壤氮素水平和试剂成本上比铵态氮更适合作为诊断玉米植株氮营养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成因及其生态经济治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粤北岩溶山区石漠化的发展现状,从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人口压力、社会经济条件和土地利用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的成因及机理,认为脆弱的岩溶生态环境是土地石漠化形成的内因,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土地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结合当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3种治理石漠化的生态经济模式,即保护型治理模式、生态农业型植被恢复模式和非农产业替代型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各县(市、区)为研究对象,对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耕地集约利用与空间分异进行评价和研究,为科学规划该区耕地资源,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增加耕地产出及统筹区域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县域尺度采用熵权TOPSIS法和GIS计算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各县(市、区)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空间格局。[结果]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分布表现为以东平县为界南部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低,北部高,北部中又以东北部耕地集约利用水平高,西南部低,中间一般,并存在"俱乐部趋同"的态势,即同一集约利用水平的耕地表现为集中成片分布态势;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各县(市、区)数量上呈现"金字塔"的趋势,即水平越高数量越少,水平越低数量越多;从指标层指标来看,化肥投入指数、机械投入指数、复种指数、机械化率、粮食安全指数、耕地安全指数、粮食单产和人均产粮是影响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指标。[结论]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9.
通过描述云南山区经济的现状,分析了竹子生产在生态保护和市场前景方面的优势,提出发展竹产业是促进云南省山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平顶山市山丘区人均基本农田不足0.033hm~2,治理开发沟道水土资源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出路.据对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沟道进行的治理开发研究,两区沟道治理开发程度分别达到93.0%、95.8%,坡面治理程度分别达到时94.5%、91.8%,则相应的沟道治理措施的年保土效率分别为29.3%、22.4%,年蓄水效率分别为8.4%、11.7%1995年全市山丘区沟道治理经济效益达4640万元 研究所提出的两种治理开发模式,在同类地区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