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番茄、苦瓜均为四川省达州市主要种植的蔬菜种类,市场需求量大,种植效益较好。为提高达州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增加种植效益,作者根据番茄和苦瓜的植株高度差和季节差创建了大棚番茄、苦瓜立体种植模式。该模式每667 m2产值可达26 000元,效益较好。该文从选用良种、整地施肥、适时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大棚番茄、苦瓜立体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刘淑芳 《蔬菜》1998,(6):27-28
立壕式塑料拱棚番茄、苦瓜、生菜(叶菜类)立体栽培是我市近年兴起的一种高产高效栽培方式。这种栽培方式可合理地利用时间差、温度差和空间差,大大提高棚室的土地利用率、设施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一、品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氮量对番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棚栽培的番茄进行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番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70%施氮量即240 kg/hm~2施氮量的番茄产量、单株番茄个数、单株番茄总质量最高;氮肥贡献率最高,对应的氮肥地力贡献率最低;农学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最高。  相似文献   

4.
以"金冠九号"番茄为试材,利用日光温室不同施肥处理微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氮素积累、分配比例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期探明氮肥减量配施有机物料在设施番茄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100%CF(纯化肥)处理相比,75%CF+25%VM(蚓粪)、75%CF+25%S(秸秆)处理显著增加了番茄不同部位的生物量、开花坐果期番茄中的氮含量和累积量、盛果期果实中氮素分配比例和偏生产力、农学效率和氮肥当季利用率。与100%CF处理相比,50%CF+50%VM显著提高了盛果期设施番茄的生物量、增加了开花坐果期和盛果期果实中的氮积累量。与100%CF处理相比,50%CF+50%S、100%VM、100%S处理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了开花坐果期和盛果期设施番茄的生物量、氮在果实中的积累及氮素的偏生产力、农学效率和氮肥当季利用率,但仍然促进了氮素向果实中的分配。综上,75%CF+25%VM处理提高增加了番茄的生物量、提高了氮素积累量,促进了盛果期茎、叶中的氮素向果实中转移和分配,提高了氮素利用率,该研究为设施番茄的科学施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基质袋培番茄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在番茄不同生育期追施氮、磷、钾含量不同的水溶性肥料对番茄生长发育、品质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全部追施平衡型水溶肥相比,在番茄营养生长期施用高氮水溶肥、开花期施用平衡型水溶肥、果实膨大期施用高钾水溶肥可以提高番茄产量与品质,降低果实硝酸盐含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为尽可能提高玻璃温室的生产利用率,增加番茄生产效益,采用嫁接番茄岩棉育苗方法可缩短育苗时间。通过生产计划制定、品种选择、生产资料准备以及具体生产步骤总结了岩棉培育嫁接番茄苗技术,采用该技术不仅能克服连作障碍、降低病害,而且延长了番茄的采收期,提高了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7.
以避雨栽培番茄为试材,采用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氮磷钾优化配施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高山避雨栽培番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高山避雨番茄化肥减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405 kg·hm-2施氮量能够获得较高的番茄果实产量、植株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利用率。与习惯施肥相比,氮磷钾优化配施和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均能获得略高的番茄产量(0.73%~2.92%),氮肥、磷肥用量分别减少了11.11%和20.00%、51.85%和51.85%,而氮素农学效率、氮素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25.44%和28.60%、15.79%和25.91%。综上所述,在水肥协同条件下,鄂西高山避雨栽培番茄最适施氮量为405 kg·hm-2,且氮磷钾优化配施和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能够获得与习惯施肥相当产量和更高的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为发展蔬菜立体生产,提高种菜效益,我市蔬菜科技示范基地经多年实践,成功地创立了大棚番茄、萝卜、生菜、香瓜立体栽培模式。该模式提高了大棚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也提高了光、水、肥的利用率。每亩(667m2)产番茄3000公斤(kg)、萝卜600公斤、生菜400公斤、香瓜1000公斤,总产值达8000元以上。现将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 主茬:番茄品种选择及栽培技术1.1 品种选择 宜选适应本地消费习惯的耐低温、耐弱光、优质高产抗病,不易产生畸形果、裂果的早熟番茄品种,如美国合作906、海粉901等。1.2 栽培技术1.2.1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采用大棚…  相似文献   

9.
番茄生产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灵 《北方园艺》2011,(9):205-207
在回顾中国番茄生产现状和生产方式、灌溉方式的基础上,就番茄生产中的水分利用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以荷兰为模板的节水生产方式,认为提高生产技术,才能充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在日光温室冬春生产中,根据番茄和芸豆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特点,由过去单一种植番茄改为番茄和芸种套种生产,充分地利用室内的有限空间,大大的增加了温室的利用率,从而增加了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氮素利用率,在减施化肥的情况下研究肥料增效剂聚天门冬氨酸和ETS生物复合肥对设施番茄品质、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试验分早春茬和秋冬茬,设5个处理:不施肥(CK0);常规化肥(CK);化肥+聚天门冬氨酸(T1),氮素为CK的80%;ETS生物复合肥(T2);ETS生物复合肥+聚天门冬氨酸(T3),氮素为T2的80%。结果表明,施用聚天门冬氨酸和ETS生物复合肥可使番茄产量显著提高,营养品质也得到改善,植株各部分干质量增加,番茄植株对氮素吸收能力增强。早春茬和秋冬茬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其中早春茬T3处理较CK番茄产量平均提高了16.47%,糖酸比提高38.12%,氮肥吸收利用率提高13.77百分点;T2处理较CK番茄产量提高18.83%,氮肥吸收利用率提高8.11百分点。综上,使用ETS生物复合肥替代化肥,在氮素减施20%的前提下配施聚天门冬氨酸可有效增加番茄产量,改善番茄品质,提高氮肥农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日光温室秋冬茬和冬春茬番茄为试材,在结果期共设5个灌溉下限,对应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95%FC(田间持水量)、90%FC、80%FC、70%FC及60%FC,系统研究了对产量、果实品质、水肥利用率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番茄实现自动水肥一体化模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灌溉下限为95%FC时,会导致灌水施肥频次增加,水肥投入量增加并不会引起番茄增产,而会导致灌溉水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的下降,土壤养分和盐分的富集;当土壤含水量灌溉下限为60%FC时,虽然灌溉频次和水肥投入量均下降,灌溉水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会显著提高,并改善果实品质,但可能会造成番茄一定量的减产,施肥量不足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80%FC和70%FC 2个处理水肥投入相对合理,既可保证番茄较高产量、灌溉水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还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果实品质,但70%FC处理在冬春茬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产量下降;综上所述,当土壤含水量灌溉下限为80%FC时,番茄全生育期灌水总量秋冬茬为147 mm,冬春茬为291 mm,可作为秋冬茬和冬春茬番茄自动水肥管理的合理灌溉参数。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合理利用了蔬菜之间的"根系差、时间差、空间差、高低差",以互促互补的原理[3],通过对本地日光温室番茄套种平菇栽培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温室内的后墙空闲地进行平菇菌袋立体堆叠式和番茄小行间双层摆放式套种模式,可使日光温室生产效益提高到1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发挥"宝禄一号"番茄温度适应性强和抗病性好的特性,充分利用早春拱棚越冬蔬菜收获后的闲置期,进行番茄半越夏栽培,提高拱棚的利用率。棚内采用起垄栽培方式,提高前期地温;采取遮阳、防雨措施,减轻番茄渍害及病害。产品在6月中下旬上市,有效填补了山东番茄市场空白,取得了良好的种植效果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番茄科学施肥水平,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番茄产量、纯收益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为番茄方便快捷进行施肥决策提供理论、技术和工具支撑.养分专家推荐施肥处理(OPT)确定的番茄试验地N、P2O5和K2O施用量分别为390、166和410 kg·hm-2.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相比,该方法分别减少氮...  相似文献   

16.
导读:早春番茄与香葱进行设施轮作,不仅可以提高设施土地利用率,让农民获得更高的效益,还可促进番茄产业在本地可持续发展。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栽培要点等方面介绍了早春番茄—香葱轮作高效设施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不施肥(CK1)、当地常规施肥(CK2)、100%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T1)、90%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T2)、80%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T3)、70%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T4)、60%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T5)7个处理,研究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番茄产量和产出投入比、产品品质、植株养分分配、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日光温室番茄合理施肥与提高品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配施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番茄单瓜质量和667 m2产量,同时提高了植株氮磷钾的利用率和吸收量;与100%常规施肥相比,化肥减施30%配施生物有机肥提高了番茄单瓜质量、产量、品质和氮磷钾的吸收利用率;从植株不同部位对氮磷钾的分配率来看,茎叶分配率最高,果实次之,根最少。因此,减少普通化肥30%的施用量同时每667 m2配施400 kg生物有机肥可增加番茄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显著提高氮、磷、钾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温室膜下滴灌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对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有显著的影响。灌水量为375mm的处理产量达到138108kg/hm~2,比对照增产74.96%,达到极显著水平,水分利用率为1.60kg/m~3;降低灌水量可提高果实中硝酸盐、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等可溶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经济高效且适合日光温室番茄的栽培方法,本试验以金冠5号番茄为材料,从多方面比较了目前已发展成熟的三种常见的椰糠栽培方法(支架式、袋式和槽式),对番茄的生长、果实发育、产量和质量、用水和肥料使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槽式栽培的番茄,植株生长较快,产量较高,品质较好,且水肥利用率较高,生产效率较高,整体优势明显,适用于温室条件下番茄的栽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番茄嫁接栽培过程中技术要点,主要为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土壤肥水利用率、减轻土传病害;同时介绍嫁接番茄优势,提高嫁接番茄种植成功率。包括嫁接壮苗标准、栽培技术、定植后管理等内容,以期对农户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