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季,是养花最难的季节,因此,安排好管理环节十分关键。1.繁殖。夏季气温高,植物生长快,有利于嫁接与压条繁殖。植物的嫁接可分为芽接和靠接。芽接是繁殖优良花卉品种常见的繁殖方法之一。接芽应选取生长健壮的当年生枝条饱满的芽,砧木一般选取同属植物易繁殖、生长快、粗生的品种。如芽接月季,一般选刺玫作砧木,芽接的时间在夏、秋季,6-9月均可进行。芽接后,半个月左右若芽开始萌动,表示芽接成功,当年仅能成活,第二年才能剪砧。靠接法主要用于扦插繁殖困难,其它嫁接又不易成活的花木,如白兰、含笑等,此法繁殖一般在生…  相似文献   

2.
嫁接繁殖是一种常用的园林技术。嫁接时,用优良品种植株上的枝或芽作接穗(接芽),嫁接在砧木上而形成一个新的植株,称为嫁接苗。这种苗木的特点是:砧木根系发达具有适应性较强的优良特性(如抗旱、抗涝、抗寒、抗盐碱、抗病等)。接穗的阶段性成熟性状已经固定。因此嫁接植株生长快,结果早,能够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最近几年嫁接育苗在油橄榄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中已被广泛应用。通过嫁接可以繁殖大量优良苗木;可以高接换种,改造品种,更新衰弱病株等。  相似文献   

3.
梨枣是大枣资源中的名贵稀有品种,近年来我省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其接芽十分短缺。去年我们采用“二级跳”法繁殖梨枣苗,大大加快了梨枣的繁殖速度。一个接芽当年可嫁接繁殖梨枣苗50多株。 “二级跳”法就是当年两次嫁接,第一次嫁接专为第二次嫁接提供接芽。经过两次嫁  相似文献   

4.
板栗的栽培     
板栗又叫大栗,是我国特产的重要干果,主要的木本粮食树种之一。栗子果实含淀粉60%左右,糖分10—20%,蛋白质5—10%,以及多种维生紊和少量脂肪。因此,栗子不仅可以代粮,备战备荒,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副食品。板栗又是果材兼用树种,木材较坚实,可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栗蒲、树皮含有大量丹宁,是提炼烤胶的重要原料。此外,栗耐瘠薄,适应性强,生长强健,是保持水土,改造自然,绿化环境的优良树种。因此,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板栗的繁殖,有实生繁殖和嫁接繁殖之分。用实生苗繁殖,后代变异大,往往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栗子小,产量低,因此,多用嫁接繁殖。嫁接繁殖不仅能保持原优良品种的特性,而且能提早结果。过去不少地方,采用野生茅栗移栽后嫁接或就地嫁接,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成片栗园、保证栗园整齐,现在多提倡育苗嫁接繁殖。这种繁殖方法是:  相似文献   

5.
<正>板栗属落叶乔木,是木本粮食树种之一,寿命长,有"铁杆庄稼"之称,是我国特产的一种优良干果树种。其适应性强,比较抗旱、耐涝、抗病、耐瘠薄,喜光。板栗的繁殖可采用种子繁殖和嫁接繁殖。  相似文献   

6.
《河南林业科技》1994,(1):47-47
日本甜柿“富有”嫁接砧木的选择“富有”柿是我国最早从日本引种的甜柿优良品种之一,选择适宜的砧木类型是繁殖成功的关键。据中科院亚林所1987-1991年对油柿、浙江柿、野柿、君迁子、火柿、老鸦柿、乌柿等7个柿种12个类型砧木嫁接试验,以浙江柿和野柿6号...  相似文献   

7.
冉贤会 《绿色大世界》2009,(4):19-19,21
板栗是我国特有的优良干果树种,适应性强。其繁殖可采用种子繁殖和嫁接繁殖。种子繁殖要做好选种、种子贮藏、整地播种、苗期管理等工作。嫁接繁殖要做好选择砧木、采集接穗、嫁接苗管理等工作。嫁接方法可分为带木质嫁接及插皮嫁接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板栗是我国特有的优良干果树种,适应性强.其繁殖可采用种子繁殖和嫁接繁殖.种子繁殖要做好选种、种子贮藏、整地播种、苗期管理等工作.嫁接繁殖要做好选择砧木、采集接穗、嫁接苗管理等工作.嫁接方法可分为带木质嫁接及插皮嫁接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嫁接繁殖是针叶绿化树种和其他特用树种优良品系繁殖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嫁接技术对于嫁接苗的成活和生长至关重要。根据作者考察和交流成果,以云杉嫁接为例,对美国针叶树种优良品系的嫁接繁殖技术进行系统介绍,以期为我国针叶树的嫁接繁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猕猴桃除了播种育苗外,还可采用嫁接、扦插、压条、分株等无性繁殖方法进行繁殖育苗。现将嫁接繁殖方法介绍如下: 1.采集接穗:采集接穗要在品种优良、纯正、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健康母树上选择  相似文献   

11.
樱花嫁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樱花属蔷薇科 ,为落叶乔木 ,品种较多 ,花色异彩纷呈 ,花期较长 ,是著名的春季观赏花木。樱花的繁殖方法主要是嫁接 ,其次是扦插和播种。现将樱花的嫁接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1 砧木的选择砧木选用 1年生的樱桃树。该树在各地有很强的适应性 ,生长快 ,通过种子繁殖 ,可获得丰富的种苗资源。2 嫁接时间嫁接的最佳时间宜在每年“立春”后至“雨水”前结束。这样能大大提高嫁接的成活率。3 接穗的选择和准备接穗选用 1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樱花枝条。每个接穗保留 2个芽 ,但接穗少时 ,保留 1个芽也可以。在接穗下芽的背面 1cm处斜削一刀 ,削掉 …  相似文献   

12.
研究紫斑牡丹在吉林地区生长繁殖技术,为紫斑牡丹在吉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介绍了紫斑牡丹播种育苗技术、扦插育苗技术、嫁接技术的研究过程,对不同繁殖技术进行总结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紫斑牡丹嫁接繁殖是牡丹企业和种植户最理想的方法,可在室内工厂化嫁接,不受天气和环境的干扰,达到紫斑牡丹苗木的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樱花产业的快速发展,嫁接繁殖成为目前市场最快捷普遍的繁殖方式,但嫁接繁殖也带来诸多的潜在问题,为樱花苗木的健康生长带来了隐患。该文对近年樱属植物嫁接繁殖技术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分析,对不同砧木和接穗的关系、嫁接时间和嫁接方法、嫁接后的管理等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4.
以107杨为砧木的三倍体毛白杨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毛白杨(Populous tomentosaCarr.)扦插育苗不易生根,生产中主要采用“接炮捻”、“一条鞭”等方法嫁接繁殖。长期以来,八里庄杨(Populus×xiaozhuanica W.Y.Hsuet Liang cv.‘Balizhuangyang’)以其适应性强、扦插成活率高、与毛白杨嫁接亲和力强等特点,成为嫁接繁殖毛白杨苗木的优良砧木。但它的生长速度比较慢,只有I—214杨的70%;分杈多,影响芽接质量;抹杈费工,提高了育苗成本,这在一定  相似文献   

15.
“富有”柿嫁接砧木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有”柿是我国最早从日本引种的甜柿优良品种之一,在嫁接过程中,选择适宜的砧木类型是繁殖成功的关键。1987-1991年,中国林科院亚林所选用了柿属7个种12个类型作砧木,进行了“富有”柿嫁接试验,从不同砧苗的出苗率,生长量,以及不同砧木类型嫁接苗的成活率,生长量和亲和性等方面进行比较,从中筛选出了浙江柿和野柿6号为嫁接“富有”柿的两个优良砧木类型。  相似文献   

16.
三倍体毛白杨嫁接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倍体毛白杨是北京林业大学朱之悌教授等人采用人工杂交方法培育出来的杨树新品系。三倍体毛白杨栽培周期短 ,前期速生 ,材质好 ,生长快 ,易繁殖。因其经济效益高 ,深受农民喜爱 ,在河北省出现了群众性的育苗热。在目前种源较少的情况下 ,为了提高繁殖系数 ,加快繁殖 ,三倍体毛白杨通常采用的“一条鞭”、“接炮捻”等嫁接方法。现将其嫁接技术介绍如下 :1 “一条鞭”芽接技术1.1 嫁接时间华北地区 ,“一条鞭”嫁接通常在立秋至处暑两个节气间进行 ,即 8月中旬至 7月中旬。处暑以后 ,只要砧木与接穗能离皮 ,就可以嫁接。嫁接早了 ,当年萌…  相似文献   

17.
枣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苗繁殖常用的方法有分株繁殖和嫁接繁殖。 在南方嫁接繁殖技术很不成熟。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基本掌握了南方枣苗培育的主要技术。能使嫁接成活率高,苗木生长健壮、整齐、出苗率高。  相似文献   

18.
核桃是我国特有的优良干果树种,经济和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其繁殖可采用种子繁殖和嫁接繁殖。种子繁殖要做好选种、种子贮藏、整地播种、苗期管理工作。嫁接繁殖要做好选择砧木、采集接穗、嫁接苗管理等工作。嫁接方法多采用方块芽接和环状芽接。  相似文献   

19.
营造杉木嫁接种子园,普遍存在接株生长出现“偏冠”现象,不能形成正常树形,影响结实产量和建园效果。我场自一九七四年开始营建嫁接种子园以来,作了有关克服“偏冠”的嫁接方法试验。一九七六年用大砧、高部位、留轮枝片状芽接或皮下切接,对纠正偏冠有显著效果,基本上能克服“偏冠”现象。这两种接法,不但正冠率高,而且成活率高,生长快,接株平均高生长量达139厘米,接位径祖率生长量达45厘米,部分接株当年就开花结果(见下表)。  相似文献   

20.
用嫁接、扦插繁殖果苗和新栽的果树,到了萌动生长的春季,在植株长出几张叶片和长出一段短梢后,又无其他因素影响,就停止生长并枯萎死亡,这种现象就叫“假活”。造成“假活”的因素很多,只有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才能避免果树的“假活”现象。 1.嫁接“假活” (1)砧穗不亲和:其原因是砧木和接穗不亲和,不能生长愈伤组织,或生长愈伤组织后不勇联通输导组织,或联通输导组织后又生长其他物质引起导管或筛管阻塞,不能进行营养交换。 解决方法:选用与嫁接品种亲和力好、适应性强的砧木,如已是二三年的幼树,应在树脚呈三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