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水藻固定化技术对含Cd废水进行了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温度、初始重金属浓度、吸附时间等影响因素中,pH值对固定藻吸附重金属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初始重金属浓度,吸附时间的影响最小。梅尼小环藻吸附Cd~(2+)的最佳条件是:pH值为7,Cd2+的初始浓度20 mg/L,吸附温度30℃,吸附时间40 min。当采用固定吸附柱吸附原废水时,对Cd、Hg、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6.44%、49.10%和43.49%。  相似文献   

2.
曲贵伟  依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31-5333,5335
研究了聚丙烯酸铵对水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应以及在外源Cd污染的砂质土壤上的应用。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铵在25℃时,30 min即可吸附其吸附总量的50%以上,而在48 h后达到吸附高峰,在120 d的培养过程中其吸附重金属的数量基本稳定。在pH值为4.5~6.5条件下,其吸附量最大,且比较稳定,溶液pH值也发生明显变化;聚丙烯酸铵在吸附重金属离子后,其吸水能力下降显著;聚丙烯酸铵上吸附的重金属的数量随溶液浓度增加而增加,但当浓度超过0.005 mol/L后达到饱和;聚丙烯酸铵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远大于醋酸铵,略高于柠檬酸,而与EDTA相近;在土壤盆栽试验中,聚丙烯酸铵可以显著改善Cd污染条件下的黑麦草的生长,显著降低黑麦草对Cd的吸收,土壤中的水溶性Cd的数量也显著降低;在盆栽条件下,聚丙烯酸铵的合理用量应该在0.1%左右。  相似文献   

3.
用等比例和不等比例2种方式比较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4种水稻土和1种红壤对Cu(Ⅱ)、Pb(Ⅱ)和Cd(Ⅱ)3种重金属离子的单一吸附和竞争吸附情况。结果表明,在不等比例下(Cu∶Pb∶Cd=10∶10∶1),无论是在单一体系还是在竞争条件下,4种水稻土对Pb(Ⅱ)的吸附量均大于其对Cu(Ⅱ)的。在等比例下(Cu∶Pb∶Cd=1∶1∶1)水稻土对3种重金属的亲和力的相对大小为:Pb>Cu>Cd。在红壤体系中,低pH(pH4.2)时土壤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亲和力的大小顺序与水稻土相同,但在较高pH时(pH5.2)其顺序为Cu>Pb>Cd。这一变化与红壤对Cu的吸附量随pH的增加幅度大于对Pb的有关。竞争条件下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均比单一体系中的低,在等比例竞争条件下土壤对Cu和Pb的吸附量的减小幅度比不等比例条件下更大。红壤在pH4.2时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比水稻土中的低得多,但在pH5.2时红壤对重金属离子吸附量的增幅又比水稻土中的大得多。表明土壤无机矿物在重金属吸附中起主导作用,土壤的粘土矿物组成和CEC的大小对重金属吸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废菌体对水体中重金属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废菌体对水中重金属的吸附特性。[方法]以某药物生产的副产物废菌体作为吸附剂,进行了废水中Zn2+、Cu2+、Cd2+等金属的吸附去除试验。采用间歇吸附方式考查了不同的化学改性方法、pH值、反应时间以及离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上述金属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与NaOH改性废菌体相比,微波改性废菌体效果更好,且在30 min之内吸附基本达到平衡;当微波改性废菌体投加量为4 g/L,溶液pH值分别在6、6、7时,废菌体对Zn2+、Cu2+、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503、2.329、4.653 mg/g,而且其吸附过程完全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微波改性废菌体吸附重金属离子前后的能谱图表明,废菌体吸附金属离子其机理主要是离子交换。[结论]在废物利用的同时净化重金属污染是可行的,为微生物吸附技术广泛应用于处理重金属污染和回收贵重金属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湿地表层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动态吸附法研究霍林河向海湿地表层沉积物在融冻条件下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行为,并探讨了pH值、温度、吸附剂浓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绘制了重金属Cu、Zn、Mn、Pb4种元素在融冻条件下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pH值、温度、吸附剂浓度是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吸附量与吸附剂浓度呈线性关系。在融冻条件下,随着pH值的升高,Cu、Zn的吸附量在pH=6~8之间发生突跃,而Pb则在pH>9时呈现下降趋势。实验范围的温度变化对吸附量的影响不大。4种重金属元素的吸附都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超细蟹粉对污染水体重金属的吸附作用,使重金属回收再利用,解决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方法]将废弃蟹壳通过超细技术处理,以超细蟹粉为吸附剂,对水体中Pb2+、Ni2+、Cu2+的去除进行静态吸附试验,研究蟹粉的细度、超细蟹粉用量、溶液初始p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等对吸附作用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的吸附条件,以测定工业废水中Pb2+、Ni2+、Cu2+的吸附率。[结果]超细蟹粉对Pb2+、Ni2+、Cu2+吸附作用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在常温(25℃),pH为6.0时,0.8 g超细蟹粉对Ni2+和Cu2+的吸附时间为120 min,而Pb2+的吸附时间为150 min,可使吸附达到最佳状态。[结论]超细蟹粉对Pb2+、Ni2+、Cu2+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吸附剂。  相似文献   

7.
天然蛭石和沸石吸附铜和锌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等温吸附方法,研究了天然蛭石和天然沸石对Cu2 和Zn2 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这两种矿物对Cu2 和Zn2 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天然蛭石和沸石对Cu2 和Zn2 的吸附量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本试验条件下,当培养时间达到120min时,天然蛭石对Cu2 和Zn2 的吸附量分别达到3945.9 mg.kg-1和3498.3mg.kg-1;天然沸石的吸附量分别达到3641.8mg.kg-1和2865.3mg.kg-1。pH值和重金属初始浓度是影响吸附量的重要因素,两种矿物对Cu2 和Zn2 的吸附量具有随pH值增高而增大的趋势,且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蛭石和沸石对Cu2 和Zn2 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天然蛭石对Cu2 和Zn2 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8795.1mg.kg-1和7657.0 mg.kg-1,沸石对Cu2 和Zn2 的饱和吸附量为7117.4mg.kg-1和6988.1mg.kg-1,天然蛭石对两种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要强于天然沸石。  相似文献   

8.
5种物理吸附剂对模拟废水中重金属的吸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拟重金属废水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5种物理吸附剂对模拟废水中重金属的吸附效果,探讨pH、吸附剂加入量和振荡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pH、吸附剂加入量和振荡时间下,5种物理吸附剂对6种重金属(Pb、Cd、Mn、Zn、Cr、Ni)均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其中活性炭对Pb、Ni和Cr的吸附率最大,木炭对Mn和Zn的吸附率最大,草木灰对Cd的吸附率最大。pH、吸附剂加入量和振荡时间对活性炭、草木灰和木炭吸附重金属效果(活性炭对Cd、Mn、Zn、Ni,木炭对Pb、Mn和Cd及草木灰对6种重金属)的影响为:pH>吸附剂加入量>振荡时间,说明pH与吸附剂加入量为主要影响因素。活性炭、木炭和草木灰对重金属废水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剂加入量40 g.L-1,pH 10-10.5,振荡时间180 min。  相似文献   

9.
羊栖菜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性质及镉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研究生物炭对实际镉(Cd)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和Cd化学形态的影响,首先以海洋生物质(羊栖菜)、农林废弃物(水稻秸秆、山核桃壳)为原料制备了三种生物炭,并比较了三种生物炭对水溶液中Cd的吸附效果,从而优选出对Cd吸附最佳的生物炭。通过在Cd污染的土壤中施用不同用量的优选生物炭,测定污染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Cd化学形态的变化,初步探讨了生物炭对实际Cd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Cd污染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三种生物炭中羊栖菜炭对重金属Cd的吸附效果最佳。污染土壤添加羊栖菜炭后可以明显提高污染土壤p H、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和有机质,且随添加量增加而幅度增大。不同量的羊栖菜炭的施入均有效降低了污染土壤有效态Cd含量,使得土壤重金属Cd由交换态向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综上所述,羊栖菜炭显著降低了土壤重金属Cd的生物有效性和生态毒性,从而显著降低重金属Cd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花生壳在染料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甲醛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试验,探讨振荡时间、初始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15 min内,甲醛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快速增加15 min后,吸附量随时间变化增加缓慢。35~55 min内,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变化较小,55~75 min变化较大,95 min后,基本不再改变。pH值为1~3时,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pH值的增加而减小,pH值为3~5时吸附量达到最小值 pH值为5~8时,吸附量增加,pH值大于8时,其吸附量又减小。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与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平衡常数与最大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结论]该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且符合二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11.
通过振荡吸附试验,考察了振荡时间、振荡速度、pH值和黏土添加量等因素下,沸石粉、蒙脱石、酸化凹凸棒土和凹凸棒土对饲用植酸酶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饲用植酸酶能够在60 min中内快速吸附,12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振荡速度为150 r/min时,4种黏土对饲用植酸酶吸附率达到最大,分别为:沸石粉31%,蒙脱石48%,酸化凹凸棒土53%,凹凸棒土35%。随着pH值由2增至8,4种黏土对饲用植酸酶的吸附率逐渐减小。4种黏土对饲用植酸酶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模型对沸石粉、蒙脱石和凹凸棒土等温吸附过程拟合程度较高,Freundlich模型对酸化凹凸棒土等温吸附过程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选取淮南市洛河发电厂灰场的粉煤灰和粗沙、细粉沙、菜地土颗粒物,在不同的pH和颗粒大小条件下,通过室内实验,探讨了粉煤灰对Cu^2+和Zn^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比较4种颗粒物对重金属Cu^2+和Zn^2+吸附作用(pH为7),吸附能力大小依次为粉煤灰〉菜地土〉细粉沙〉粗沙;粉煤灰对Cu^2+吸附能力要比Zn^2+大。在同等粒径大小条件下(pH为7)的不同组成的颗粒物吸附能力大小依次为粉煤灰〉菜地土〉细粉沙。在5种不同pH条件下,粉煤灰在pH为12时吸附最少,在pH为6时吸附最多。不同颗粒物对重金属Cu^2+和Zn^2+吸附作用与颗粒物组成、粒径大小和pH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3.
改性白果壳对水溶液中重金属镉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实现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开辟廉价、高效的重金属吸附剂,利用1%KMnO4溶液对白果壳进行化学改性,制备成KMnO4改性白果壳(命名为WSK),用于水溶液中Cd2+的吸附,研究温度、pH、反应时间、初始Cd2+浓度4个因素对WSK吸附Cd2+的影响,并通过模型拟合、电镜扫描(SEM)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WSK是一种理想的Cd2+吸附剂,其吸附性能受温度、pH、反应时间、Cd2+初始浓度的影响。吸附量与体系温度呈正相关,温度越高吸附量越大;随pH的增加吸附量先升高后降低,pH为5.5时,吸附效果最佳;在60 min后基本达到吸附平衡;随着Cd2+初始浓度的升高,WSK对水中Cd2+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当Cd2+浓度为300 mg·L-1时,去除率为94.49%,基本达到吸附饱和。WSK对水中Cd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4,最大吸附量为119.76mg·g-1;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R2为0.999 5。SEM照片显示WSK表面呈多孔结构,增加了WSK的比表面积、孔容及表面吸附位点,这有助于提高其吸附性能。红外光谱图分析表明,WSK主要靠-OH、-COO-、-NH-、C=O、-P=O、-CH-等离子活性官能基团与Cd2+配位结合,其中-COO-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农林废弃物对重金属的吸附效果,以苹果皮、瓜子壳、茶叶渣和梧桐树叶4种农林废弃物为原料,考察了其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能力。用室内模拟的方式,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pH值、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改性处理4个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农林废弃物对Cu2+的吸附可在60~80min内完成,最佳投加量均为2g/L。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较大,最佳pH值为5或6。经改性处理后的4种农林废弃物对Cu2+均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其吸附能力依次为:梧桐树叶>瓜子壳>苹果皮>茶叶渣。可见,化学改性可增强吸附能力,农林废弃物作为一种廉价的吸附剂可以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温度条件对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离子特性的影响,采用吸附试验研究25、45和65 ℃ 3种温度条件下生物炭对单一重金属离子溶液和多种重金属离子混合溶液的吸附能力变化。结果表明:生物炭对4种重金属的吸附均可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进行描述;温度是影响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的重要因素,生物炭对Cu的吸附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25 ℃时吸附量最大,为5.27 mg·g-1,去除率达到36.17%;生物炭对Zn的吸附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65 ℃时吸附量最大,为4.94 mg·g-1,去除率达到45.36%;生物炭对Cd的吸附能力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45 ℃时吸附量最大,为5.82 mg·g-1,去除率达到53.85%;生物炭对Pb的吸附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65 ℃时吸附量最大,为21.35 mg·g-1,去除率达到98.61%。混合溶液中,生物炭对4种重金属的吸附强弱顺序为:Pb>Cu>Zn>Cd。温度升高能促进竞争吸附中生物炭对各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对混合重金属离子的总吸附量也增大。  相似文献   

16.
金属有机框架(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因其比表面积较高在染料吸附方面有巨大潜力,试验通过溶剂热法分别合成了MOFs(Gd-BDC)和氨基化MOFs(Gd-NH2BDC)两种单晶材料,二者之间的差异在于辅助配体分别为对苯二甲酸和2-氨基对苯二甲酸;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分析Gd-BDC和Gd-NH2BDC在20 min,40 min,1 h,2 h,3 h,4 h吸附时间序列,以及GdNH2BDC在不同pH条件(3.0,7.0,9.0,11.0)下对甲基橙和甲苯胺蓝染料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Gd-NH2BDC和Gd-BDC对甲基橙染料的吸附量和吸附百分含量均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波动增加,均于4 h时达到本试验的最大值,其吸附能力后者优于前者,而对甲苯胺蓝染料的吸附量和吸附百分含量分别在吸附40 min和3 h时达到最大值,其吸附能力前者优于后者;GdNH2BDC对甲基橙和甲苯胺蓝的吸附能力分别在p H值为5.0和11.0时最高,其吸附百分含量分别为0.977%和70.666%。综合而言,Gd-NH2BDC单晶材料更适宜应用于对甲苯胺蓝染料的吸附,其最佳吸附时间为40 min,最佳pH值为11.0,而Gd-BDC单晶材料在甲基橙染料的吸附中较Gd-NH2BDC有优势,但其吸附时间和pH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批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试验,并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揭示不同pH下左氧氟沙星(LEV)在铁氧化物表面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溶液pH对LEV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影响较大,不同pH下,其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8)。在pH为4时,3 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而在pH为8时,12 h达到吸附平衡,并且pH为4的吸附量约是pH为8的2倍。XPS和ATR-FTIR的结果一致表明,静电作用和化学吸附是其主要吸附机制,在低pH(pH为4)时,LEV在针铁矿表面主要以单核双齿形态被吸附,在高pH(pH为8)时,主要以双核双齿形态被吸附。在中间pH(pH为6)时,由于静电排斥作用,导致其吸附量最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活性污泥对含铬废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温度、Cr(Ⅵ)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在10 min内达到平衡;pH值在6~7、温度在20~25℃时吸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吸附是外源重金属进入土壤后首先发生的最重要的过程,直接影响着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作者采用间歇法研究了不同重金属镉浓度时,镉在东北地区4种农业土壤黑土、盐碱土、暗棕壤和草甸白浆土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并采用常用的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Cd在东北地区4种土壤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开始的快速反应阶段和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慢速反应阶段,低浓度下Cd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更短;黑土和盐碱土吸附速率、吸附量都要高于草甸白浆土和暗棕壤,这在初始Cd 1.6 mg/L时表现的更加明显,这与黑土高有机质含量、盐碱土的粘粒较多、pH高有直接关系.通过非线性拟合的方法获取了适宜描述Cd在东北地区土壤上吸附动力学特征的最优化模型,综合来看,指数方程和指数函数方程比较适宜于描4种土壤对Cd的吸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植酸海泡石复合重金属吸附剂对Cd2+的最佳吸附条件.[方法]以植酸与海泡石为原料,制备出植酸海泡石复合重金属吸附剂对Cd2+进行吸附,分析吸附剂用量、pH、温度、Cd2+浓度、吸附平衡时间等因素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植酸海泡石复合重金属吸附剂吸附Cd2+的最佳条件为:吸附剂用量为18 g/L,温度为30 ℃,pH=3.8,Cd2浓度为48 mg/L,吸附时间60 min.[结论]该研究为含镉废水的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