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短须裂腹鱼胚胎及早期仔鱼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12月通过人工繁殖获得短须裂腹鱼受精卵,并在人工孵化条件下对其胚胎和早期仔鱼发育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短须裂腹鱼成熟卵为浅黄色,卵径为(3.18±0.17)mm,吸水膨胀后达(3.96±0.25)mm。在水温12.7~14.0℃[平均(13.68±0.32)℃]条件下,受精卵在受精后3.17h胚盘隆起,16h进入囊胚期,47h进人原肠期,60.67h进入神经胚期,74.67h出现肌节,192.5h孵出,胚胎发育有效积温为2633.68h·℃。初孵仔鱼全长为(10.88±0.41)mm,13d仔鱼鳔完全充气,开始平游,18d仔鱼卵黄囊消失。分析发现短须裂腹鱼胚胎发育特点与其他裂腹鱼亚科鱼类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观察了人工繁殖江鳕(Lota lota)的胚胎发育的全过程.根据对江鳕胚胎发育的观察与分析,将其胚胎发育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6个阶段,共20个发育时期,同时描述了各个发育时期的特征.在0~3℃下,胚胎历时998 h后孵出仔鱼,从受精卵至孵化出膜需要积温887~1023 h·℃.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胚胎适宜孵化水温,提高胚胎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初孵仔鱼畸形率,设置5℃、9℃、12℃、14℃、16℃、18℃、20℃、22℃共8个温度梯度进行拉萨裂腹鱼鱼卵孵化实验,统计各温度下的胚胎发育速度、鱼卵受精率和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及形体指标。结果显示,拉萨裂腹鱼胚胎卵裂期发育最快,到囊胚期、原肠期、器官分化期及出膜期,每个发育时期积累时间逐渐增长;随温度的升高,胚胎发育时间缩短,发育速度加快。各温度条件下,胚胎发育时期与孵化时间均呈幂函数关系,孵化积温随温度升高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水温9~18℃的鱼卵受精率较高,均超过90%;水温12~16℃的孵化率较高,均超过95%;水温9~16℃的鱼苗畸形率较低,均低于4%。初孵仔鱼全长与孵化温度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不同水温的初孵仔鱼体高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卵黄囊体积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研究表明,适当提高孵化水温能缩短胚胎孵化周期,但水温过高会影响胚胎孵化率,增加初孵仔鱼畸形率,影响仔鱼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以及器官发育分化。综合考虑胚胎孵化周期、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及形体指标,拉萨裂腹...  相似文献   

4.
野生的黄鲷亲鱼经人工驯养后,在繁殖期注射催产激素,获得受精卵,对早期发育(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形态特征进行过程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速度.黄鲷的受精卵为圆球形浮性卵,受精卵径为0.848~1.018 mm、油球直径为0.178~0.215 mm.在水温(24.5±0.5)℃,盐度33.6条件下,受精卵约经28~30 h孵出仔鱼.实验记录了从受精卵到出膜后的22个发育时期的特征及发育时间,拍摄了22张具有代表性的胚胎和仔鱼图片,胚胎发育可分为22个发育期,初孵仔鱼全长2.22 mm.  相似文献   

5.
诸氏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chulae)是我国目前唯一一种已制定质量控制国家标准的海水实验鱼。为探究诸氏鲻虾虎鱼胚胎及早期仔鱼的发育特性,丰富其生物学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诸氏鲻虾虎鱼自繁胚胎、早期仔鱼的发育过程,同时拍照记录其形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诸氏鲻虾虎鱼产黏性卵,卵呈圆球状,卵径(0.26±0.03)mm,其受精卵吸水膨胀后呈长梭状,长径(0.81±0.05)mm,短径(0.39±0.01)mm。在水温(25.46±0.10)℃条件下,诸氏鲻虾虎鱼胚胎历时73 h 20 min孵出,总积温为1 833.33℃·h。胚胎发育历经8个时期。初孵仔鱼全长(1.50±0.01)mm;孵出36 h后仔鱼可开口摄食轮虫;72 h后卵黄囊消失,仔鱼可在水中平游;120 h后仔鱼增长明显,内脏器官发育更加完善。研究结果表明,诸氏鲻虾虎鱼胚胎发育时间短,各发育时期特征明显,仔鱼开口摄食早,生长速度快。该研究可为诸氏鲻虾虎鱼后续研究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连续观察法研究淡水黑鲷受精卵的发育,描述了胚胎发育早期各个时期的形态发育特征,显微摄影记录.结果显示,淡水黑鲷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受精卵、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胚体出现期、胚孔闭合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心跳期、出膜期共11个时期.淡水黑鲷的受精卵为沉性非粘性卵,呈淡黄色,卵径约2 mm.水温20℃,受精卵约30 h孵出仔鱼.对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出膜前期的胚胎进行了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并详细记录,在显微水平验证相应早期胚胎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7.
使用显微镜连续观察大鳞副泥鳅的胚胎发育过程,描述并摄像记录胚胎发育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事件。结果显示,大鳞副泥鳅的受精卵为粘性卵,呈淡黄色,膜径约1.3 mm,卵质分布均匀;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孵化7个阶段,共26个典型时期;24℃水温下,受精卵约24小时孵出仔鱼,初孵仔鱼体长约5mm。  相似文献   

8.
安氏高原鳅胚胎和仔鱼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利用显微镜进行连续观察,并用数码相机拍照记录,对安氏高原鳅胚胎及仔鱼的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确定了到达各发育期所需的时间.成熟卵直径为0.87~1.05 mm,受精卵卵膜径为1.24~1.41 mm,微粘性.水温16.3~18.1 ℃,受精卵历时119 h 44 min孵出,所需积温为2083.4 ℃·h.受精卵发育的理论起始温度为4 ℃,发育所需的理论有效积温为1610.4 ℃·h.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6个阶段,35个发育期.初孵仔鱼平均全长约为4.58 mm,仔鱼期历时28 d.  相似文献   

9.
光唇裂腹鱼胚胎发育与仔鱼早期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人工干法授精的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 )胚胎发育和仔鱼早期发育进行观察,描述了从受精卵到卵黄囊期仔鱼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光唇裂腹鱼的成熟卵近似于圆球形,呈金黄色,卵径为(2.2±0.13)mm;受精后12min卵膜吸水膨胀,卵膜径达(3.2±0.21)mm。水温在15-17℃的条件下,孵化时间为174.28h。初孵仔鱼全长为8.5mm,6日龄仔鱼初次摄食丰年虫,进入混合营养期。  相似文献   

10.
2011年5月~6月对葛氏鲈塘鳢的胚胎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两条雌鱼共产卵3937粒,孵出仔鱼2890尾,孵化率为73.4%;从受精卵到仔鱼孵出经历时间平均为127h20min,观察葛氏鲈塘鳢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胚盘形成、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尾芽期、出膜前期和出膜期九个阶段25个时期。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肉羊产业的发展环境,本文从生产和国际贸易角度对我国肉羊产业的发展特征、面临的矛盾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分析表明,从生产上看,肉羊生产快速发展,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肉羊生产的区域化特征明显,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从国际贸易上看,中国肉羊国际贸易总额不断增长,但贸易逆差不断拉大,并且进口、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特别是进口市场集中化趋势更为明显。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肉羊产业的发展处于矛盾重叠期,现存的矛盾制约着我国肉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因此,在一系列矛盾相互交织之中,从整个产业发展的高度,对肉羊产业链各环节进行优化整合,赋予传统肉羊产业以新的内涵,用现代畜牧业的要求来改造传统的肉羊产业,促进我国肉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用XTL-2400型解剖镜连续观察苏氏圆腹鱼芒胚胎和仔鱼的发育过程,描述了各发育阶段特征;用XS-18型显微镜观察其器官发育特征和结构,并用数码照相机拍摄和记录。在水温29~31℃时,孵化时间为19 h,孵出仔鱼后70 h卵黄囊基本消失,90 h开始摄食。虽然水温稍有不同,苏氏圆腹鱼芒的胚胎发育速度比同属鲶形目的鄱阳湖黄颡鱼(55 h15 min)、瓦氏黄颡鱼(49 h15 min)、南方大口鲶(53 h25 min)和不同目的白鲢(31 h35 min)、多鳞鱚(36 h30 min)、银鲈(32 h)、梭鲈(106 h)要快得多。  相似文献   

13.
对室内培育的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胚胎和幼虫的发育以及外部形态进行了显微观察。多棘海盘车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成熟卵卵径为130-150 μm,卵裂属完全均等型。水温10.5-11.5℃时,受精卵经20 min左右出现第1极体,约50 min进行第1次卵裂,约7 h时进入桑葚期,19 h 40 min发育成为膜内旋转囊胚,23 h 40 min发育成为脱膜旋转囊胚,26 h 30 min发育成为早期原肠胚,纤毛幼虫(初孵幼虫)出现在46 h,从受精到短腕幼虫历时25 d。由纤毛幼虫到短腕幼虫的过程中幼虫体长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进一步发现,投喂混合饵料(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和海洋红酵母(Rhodomonas sp.)1:1)的幼虫发育速度比单独投喂小新月菱形藻的快,但差异不显著(P > 0.05)。  相似文献   

14.
对室内培育的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胚胎和幼虫的发育以及外部形态进行了显微观察。多棘海盘车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成熟卵卵径为(130~150)μm,卵裂属完全均等型。水温为(10.5~11.5)℃时,受精卵经20min左右释放第1极体,约50min进行第1次卵裂,约7h时进入桑葚期,19h40min发育成为膜内旋转囊胚,23h40min发育成为脱膜旋转囊胚,26h30min发育成为早期原肠胚,纤毛幼虫(初孵幼虫)出现在46h,从受精到短腕幼虫历时25d。由纤毛幼虫到短腕幼虫的过程中幼虫体长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进一步发现,投喂混合饵料(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f.minutissima和海洋红酵母Rhodomonas sp.1∶1)的幼虫发育速度比单独投喂小新月菱形藻的快,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对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 Kimura)早期发育进行了全过程观察。根据胚胎发育的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将川陕哲罗鲑的胚胎发育过程分为25个时期。在平均水温10.17℃条件下,受精卵历时549 h出膜,所需积温为228.31℃·d。初孵仔鱼全长(11.62±0.50)mm,体重(0.0254±0.0016)g,卵黄囊体积(53.82±1.03)mm~3。背鳍原基、臀鳍原基、腹鳍原基、脂鳍原基分别于2d、4d、9d、11d时出现。17 d仔鱼腹腔出现鳔。18 d仔鱼进入混合营养期。20 d仔鱼腹部首次出现鳞片,进入稚鱼期。26 d稚鱼卵黄被完全吸收,完全营外源性营养。52d时各鳍鳍条完全。64 d时体侧横斑纹发育完全。73 d时鳞片遍及全身,进入幼鱼期。仔稚鱼期间的生长模型方程为:TL=0.3766D+13.318,(R~2=0.9772,TL为全长,D为日龄),特定生长率为0.030。本研究旨在为川陕哲罗鲑的人工繁殖和鱼种培育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6.
施氏鲟的胚胎及胚后发育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施氏鲟的成熟卵为典型的多黄卵,受精后胚血隆起不明显,卵裂为特殊的辐射裂,与多数硬骨鱼类有明显差别,与两栖类卵裂相似,且卵裂方式有明显的硬骨鱼类盘状卵裂的痕迹,施氏鲟的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卵黄栓期、神经胚期、视泡形成期、心基层表动期和孵出期;胚后发育则分为卵黄囊期仔鱼、晚期仔鱼和稚鱼期。水温17~19℃时,施氏鲟胚胎发育历时95~104h,总积温需用1710~1872℃.h。  相似文献   

17.
银鲈胚胎和仔鱼的发育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对银鲈(Bidyanus bidyanus)胚胎和仔鱼的发育进行了观察,详细描述了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和所需时间。受精卵充分吸水后呈圆形,为浮性卵,在23-25℃时,孵化时间约为32h,仔鱼出膜后第3天卵黄囊消失,第5天开始摄食,到第7天基本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18.
利用显微电子成像技术对长鳍吻(Rhinogobio ventralis)胚胎发育和仔鱼形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了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显示,长鳍吻卵子的卵径为1.7–1.9 mm、卵膜径为6.6–7.0 mm、卵粒质量为0.0059–0.0077 g,精子的寿命为96.56–119.12 s、激烈运动时间为25.43–31.43 s。长鳍吻的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8个阶段,在水温为17.6–18.3℃流水孵化条件下,其受精卵历时56 h孵化出膜,在水温为18.5–22.0℃的条件下,长鳍吻仔鱼的卵黄囊在5日龄时基本消失,6日龄时完全消失,进入后期仔鱼阶段,30日龄的长鳍吻仔鱼鳍条基本形成,鳞片开始形成,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