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姬菇新菌株宁姬018选育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姬菇(Pleurotus cornucopiae),是一种营养高、味道好,热量低的健康食品。为了适应松杉木屑栽培,本课题组从江苏省高邮市食用真菌研究所引进了姬菇1号。继实验室代料袋栽后,从袋栽中选取子实体粗壮、肥大的进行组织分离与人工驯化栽培后获一菌株,定名为“宁姬018”。然后对该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特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优良菌株进行筛选和配方的选择,采用熟料袋栽、两次接种和二区制等工艺,研究出一套稻草栽培草菇的高产技术,并进行规模推广。据实践,草菇熟料袋栽的生物转化率稳定在40%以上。  相似文献   

3.
福清市引进真姬菇菌株白玉菇19系进行工厂化袋栽生产,实现周年生产,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总结了白玉菇19系工厂化袋栽生产技术要点,主要包括生产设施配备、培养料配制、培养料装袋及灭菌、菌袋接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及包装处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1999~ 2 0 0 0年度香菇菌株对比试验 ,表明“宁香 8号”是优良菌株 ,产量高、品质好 ,适应于松、杉木屑袋栽 ,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松杉木屑栽培香菇菌株对比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9~ 2 0 0 0年度香菇菌株对比试验 ,表明“宁香 8号”是优良菌株 ,产量高、品质好 ,适应于松、杉木屑袋栽 ,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澳洲坚果砧木培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澳洲坚果砧木的快速培育方法。该试验设计了露天地栽、露天袋栽、遮光地栽、遮光袋栽4种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露天地栽培育的砧木极显著或显著优于其它3种方法。露天袋栽培育的砧木徒长,遮光地栽与透光袋栽培育的砧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对我省15个袋栽香菇主要菌株进行单孢分离,对它们的交配型基因进行了分析与鉴定.结果发现,这15个菌株的A因子和B因子各有5个等位基因.15个袋栽香菇菌株可归为6类交配型基因型:L27、L087和Cr02同属A1A2B1B2;L135、L939和L9015同属A3A4B3B4;L241 4属A3A5B3B5;Cr33、Cr62、Cr66和闽丰一号同属A1A5B1B5;Cr04、L42和L26同属A1A3B1B5;Cr52属A1A5B1B3.在此基础上,结合菌株选育背景和RAPD分析结果建立了我省袋栽香菇主要菌株的品种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8.
草菇熟料袋栽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优良菌株进行筛选和配方试验选择,采用熟料袋栽、两次接种和二区制等工艺,研究一套稻草栽培草菇的高产技术,并进行规模推广,其生物转化率稳定在40%以上。  相似文献   

9.
2001年春季,我们的平菇品比试验结束后,至气温高达34℃时,杂草丛生并遮盖的废料堆上,陆续长出若干平菇子实体,色泽灰白至灰黑,朵形丛生,最大朵重2.4kg,经定向组织分离并采用瓶栽和袋栽等方式予以出菇试验,表现良好,经两年的中试验证,确为夏季栽培的优良菌株;至2004年春季进行了脱毒处理,其性状更加稳定,可以作为夏季平菇生产的当家菌株。  相似文献   

10.
冷库生产用金针菇适宜菌株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8个金针菇菌株进行袋栽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日金1号发育期短(102d)、原基分化整齐、菌株粗壮、菇体整齐、转化率高(75% ), 可作为目前贮梨冷库进行反季节白色金针菇生产的首选菌株。  相似文献   

11.
对10种平菇菌株熟料袋栽基本属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生态环境条件下,“九华191”,“PL9101”、“青丰”3个菌株的子实体速度,转潮速度和生物转化率均高于其他菌株,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灰树花栽培可根据子实体发生条件,可进行袋栽和自然栽培,现介绍袋栽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东北林业大学教授邹莉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成功研发出全光照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技术,改变了黑木耳只在菌袋四周划口出耳的传统生产方式。据了解,传统地栽黑木耳只在菌袋四周划口出耳,黑木耳收获后就停止管理,菌袋也失去利用价值。全光照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技术,涉及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处理方法,特征在于采用袋栽  相似文献   

14.
地栽香菇“L18”是永定县农业局食用菌站引进筛选的优良香菇菌株.非常适宜本地袋栽,其所产香菇朵型圆整、单生、柄粗短、大叶、菌肉组织致密。并且其菌丝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耐高温,属中高温型品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5—33℃,最适生长温度25℃左右,出菇温度为15—32℃.最适出菇温度为12—15℃。其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沈阳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在原有香菇半熟料块栽、地栽和全熟料袋栽模式的基础上,经过6年研究探索,制定出沈农香菇冷棚半熟料无床架立体袋栽模式,解决了香菇半熟料块栽、地栽和全熟料袋栽模式的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16.
一、发生烂棒的原因分析 1.菌种选择不当:错误地将在段木上栽培表现良好的菌株,不经过适应性和抗霉性试验,盲目地应用于袋栽黑木耳上,由于菌种不适应环境, 发菌缓慢,引起杂菌感染,发生烂棒。 2.季节安排不当: 一是春栽黑木  相似文献   

17.
薛勇 《新农业》2006,(4):51-51
袋栽菇的品质好坏,关键在于发菌期的病害防治,因此,要提高袋栽菇产量,发菌期应采取以下6项措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以在桑园脱袋覆土栽培与在厂房内袋栽同品种鸡腿菇进行对比试验,分别测定产量,比较林地覆土栽培与厂房内袋栽的优劣性。结论:厂房内袋栽0.66 kg/袋,林地覆土栽培0.71 kg/袋,产量上差距不大,袋栽生长周期相对较短,但是林地栽培是闲置土地的使用,不与其他农产品争地,空间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分离野外采集到的西藏米林县和波密县野生灵芝菌株.采用全脱袋覆土埋栽的栽培方法,菌丝长满菌包后移至高效日光温室,经过三个月的栽培试验,在拉萨高效日光温室驯化栽培成功。  相似文献   

20.
林强 《福建农业》2006,(4):F0004-F0004
古田县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是远近闻名的“菇乡”勤劳淳朴的古田人民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人工段木栽培银耳,至上世纪70年代先后试验成功银耳瓶栽和袋栽技术,继而开发出袋栽香菇和大田竹荪三大生产的科技浪潮,并逐步形成独特的“古田食用菌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