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桃单芽绿枝嫁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核桃优质苗木的快速繁育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就核桃嫁接的成活率、接穗的高生长、接穗的粗生长和嫁接的工作效率进行了调查和观测,比较分析了核桃嫁接新方法——单芽绿枝接与传统嫁接方法——"工"形芽接和嵌芽接的嫁接效果。结果表明:单芽绿枝接仅在接穗的粗生长上略逊于传统的"工"形芽接和嵌芽接,但其工作效率却远高于传统嫁接法。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后认为,单芽绿枝接是一种值得在生产中应用和推广的核桃优质苗木快速繁殖的嫁接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日光温室延迟栽培3a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通过采取多次重度摘心、绿枝嫁接等措施来促发冬芽形成二次果,以延迟葡萄成熟期。结果表明:红地球一般不易形成二次花,重度摘心和绿枝嫁接促花效果明显,可实现二次结果,并可延迟红地球葡萄成熟期58~62d;绿枝嫁接虽成枝率和果枝率较高,但操作技术难度较大,嫁接成活率(萌芽率)较低,且人工投入量较大,不适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在4个重度摘心处理中,以主梢第5个冬芽以上摘心增产效果明显,且果实品质与一次果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3.
澳洲坚果芽砧嫁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未出土或出土未展叶的芽苗作砧木,保留1片完整叶的半木质化绿枝作接穗,进行澳洲坚果芽砧嫁接育苗试验,嫁接成活率达95%以上;并从嫁接前准备、嫁接、嫁接后的管理、定植、芽砧嫁接苗的推广应用价值等5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刘芳 《安徽林业》2009,(4):54-54
葡萄绿枝嫁接新技术具有以下特点,①接穗截取改过去带叶柄嫁接为不带叶柄嫁接(传统绿枝嫁接的接穗上要带叶柄,不易包扎,透气失水,成活率低;绿枝嫁接新技术不带叶柄,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5.
葡萄绿枝嫁接,选用的砧木和接穗都较幼嫩,易受湿度和温度的影响,嫁接成活率较低,为探索提高绿枝嫁接成活率的最佳保湿措施和最适嫁接日期,于2006年在临沂师范学院茶山园艺场实习果园进行了藤稔葡萄绿枝高接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试材与方法砧木(高接换种树)为4年生巨峰葡萄,株行距为1×2 m,单壁篱架,扇形整枝;冬季进行修剪时,对主、侧蔓进行重回缩和疏剪,每株留5~6个1年生壮蔓,1年生蔓留2~3个芽进行短梢修剪。翌年春季,砧木萌芽抽蔓后,每株砧木留新蔓15个左右,疏除弱蔓、密蔓。接穗采自本果园藤稔葡萄。采用劈接法嫁…  相似文献   

6.
利用当年新生嫩梢绿枝进行嫁接,嫁接时期可不受季节的限制。同时,根据绿枝嫁接的生理生态条件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能提高成活率,且生长快,可提早形成新的个体。(一)增大嫁接愈合面,采用舌接  相似文献   

7.
以河北省迁西县板栗品种‘燕山早丰’为试验材料,芽苗和1 a苗为砧木,进行单砧和双砧嫁接试验,研究了不同砧木类型对嫁接成活的影响、菌根化处理对不同砧木类型嫁接苗新梢生长、生物量、SPAD值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1 a幼砧嫁接成活率高达91.1%,愈合快,显著优于芽砧嫁接,但双芽砧显著优于单芽砧嫁接。(2)双芽砧嫁接苗新梢生长量与SPAD值最大,生物量亦与1 a砧嫁接苗相当。(3)菌根化处理后三种砧木类型嫁接苗的形态指标均有提高。(4)不同处理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以菌根化双芽砧嫁接苗(24.86μmol·m-2s-1)最大。(5)芽砧嫁接苗水分利用效率RWUE显著高于1 a砧嫁接苗,菌根化嫁接苗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无菌根嫁接苗。  相似文献   

8.
银杏绿枝嫁接陈琳银杏绿枝嫁接是在银杏生长的适宜季节,利用银杏优良母树上生长健壮的绿枝作为接穗条,对银杏幼树或大树实施嫁接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容易、速度快、、嫁接成活率高的特点。一、嫁接时间:根据银杏的生长特点,8月份是银杏绿枝嫁接的最佳时期,一般从8...  相似文献   

9.
绿枝嫁接已在葡萄育苗中普遍应用。但是一些地方由于忽视嫁接后的管理,造成幼苗生长弱,基芽发育不充实,降低了成苗率和苗木质量。其苗期管理技术要点如下: 1、嫁接后,要反复摘除砧木叶腋间的副梢,以集中营养供给接芽萌发和新梢生长。  相似文献   

10.
绿枝嫁接是在梨树生长期进行嫁接的一种技术,它具有嫁接时间长、品种清楚易认、针对性强、成活率高;还可以通过绿枝高接授粉枝解决授粉树配置不当的问题;解决老树老枝通过重截促发新枝后进行绿枝嫁接,提高嫁接成活率,恢复梨园旺势;通过绿枝嫁接进行老树空膛或整形缺位进行补膛或补形使树形充实完美,达到丰产稳产、优质高产的效果。一、接穗选择应选择适于本地区的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品种,选取已木质化的充实的新枝条作为接穗。为促进接穗枝成熟及芽体分化,可进行摘心,达到半木质化程度时,即可采穗嫁接。做接穗的绿枝幼嫩,只有半木质化…  相似文献   

11.
经田间应用银杏绿(?)单芽作扦插试验表明,使用ABT生根粉催粮,保留完整的叶片和采取适宜的保护措施可使银杏绿枝单芽扦插获得成功。扦插成活率可达到83%,扦插苗的高度、地径、侧根数以及总根长等生长指标均明显超过对照。  相似文献   

12.
介绍陇南核桃嫩枝单芽劈接技术,此技术不仅丰富了核桃树的嫁接方法,并且相对于核桃的硬枝嫁接技术,嫩枝单芽劈接技术不仅缩减了嫁接成本,而且延长了核桃树的有效嫁接时间,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年的试验,嫩枝单芽嫁接核桃树成活率高,抗病性强,树状恢复快,挂果早,从根本上加快了陇南核桃的良种化进程,为陇南核桃产业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3种核桃嫁接方法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核桃嫁接成活率,在不同试验点最适宜的肥水条件下,对核桃子苗嫁接、芽接、绿枝接的成活率、新梢生长量及成本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熟练掌握嫁接技术的情况下,嫁接方法不是影响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影响嫁接成活的主要因子是嫁接时期。同一时期嫁接时间宜早、不宜晚。子苗嫁接、绿枝接、芽接相比较,子苗嫁接育苗周期短、成本低、技术易掌握,适宜工厂化育苗。  相似文献   

14.
银杏绿枝嫁接易操作,工效高,接口愈合快,接痕不明显,成活率高达94%以上,当年发枝率100%,生长量,树形的养成与春季硬枝嫁接相近,文内具体介绍了绿枝嫁接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快速获得金叶梣叶槭Acer negundo‘Aurea’大规格的新优苗木,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用主干胸径6.0~8.0 cm的梣叶槭Acer negundo L.在干高2.5 m处进行截干作为砧木;以金叶梣叶槭当年生枝条作为接穗,于2016年夏秋季节在田间进行绿枝高接换头嫁接试验,以期获得金叶梣叶槭的最佳嫁接时间。结果表明,在6月15日、6月25日和8月14日的嫁接成活率均达到100%。在6月份进行嫁接,由于气温、相对湿度(24℃,49%)相对较低,其成活率虽然较高,但不利于嫁接后新梢的萌发及生长。因此,梣叶槭在夏秋期间,最适宜开展金叶梣叶槭绿枝高接换头工作的时间是每年8月,气温、相对湿度在28~30℃,45%~58%之间,即立秋前后进行梣叶槭的高接换头工作,平均成活率达到96.67%,新梢平均日生长量为2.42 cm。  相似文献   

16.
洛南县核桃芽接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洛南县核桃芽接成活率低的技术问题,进行了6个芽接成活率单因素影响试验,结果为,嫁接后晴2~7d的嫁接成活率平均为44.7%~95.7%,嫁接后晴7d者最高,嫁接时应选择嫁接后有6d以上晴天的时段嫁接;6月10日到7月10日嫁接成活率都在9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时期,是嫁接最佳时期;砧木、接穗的不同木质化程度的嫁接成活率分别为56.7%~94.0%和44.7%~95.7%,都是半木质化显著高于木质化和未木质化,芽饱满的接穗嫁接成活率为96.0%,显著高于芽瘦小不饱满的接穗(79.0%),嫁接时应选择半木质化的砧木和芽饱满、半木质化的接穗;嫁接前和嫁接后应选择50%甲基托布津、70%甲基硫菌灵、铜大师、中生菌素、72%农用链霉素等药剂,采取预防3次、防治3次(或2次)方式,进行主要病害—黑斑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佛手间歇弥雾绿枝单芽扦插快速繁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手间歇弥雾绿枝单芽扦插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建立插床、基质处理、选取健康无病的插穗,并采用吲哚丁酸作为生根剂,管理得当,生根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果树绿枝高接换种技术果树过去采用多头高接换种技术,嫁接成活率低,农忙季节安排劳力困难。宁夏农学院王文举等对苹果、梨、葡萄进行绿枝高接换种试验结果,嫁接成活率75%—97%,具有方法简单、易掌握、嫁接时间长、成活率高、接口当年愈合、结果早、见效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黄冠梨早期栽培技术的研究,系统总结出了"Z"字型单芽枝接、同步(同期)嫁接技术要点、实生苗高位单芽嫁接建园对梨树茎腐病发生、危害影响及裸树越冬技术要点、免修剪(或少修剪)栽培技术要点等适宜本区自然、地理、气候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的适用技术,以期在实践中得以进一步验证和应用、推广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银杏芽苗双砧嫁接技术初报王耀辉(湖南省怀化地区林科所怀化,418000)银杏芽苗砧嫁接一般采取单砧嫁接。1993—1994年,采用湿砂层积室内恒温催芽,春季硬枝双砧嫁接,接后一周左右芽开始萌发,成活率可达98%以上,当年新梢生长可达40cm以上,且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